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 E=mc 有什麼意義?

2021-01-07 騰訊網

提問:愛因斯坦的方程E=mc 有什麼意義?

回答:從歷史來看,質能方程E=mc 展現了裂變會產生能量,所以它是怪異放射性的一個競爭者(似乎是放射性鋇元素的一部分)在鈾元素被慢速中子轟擊的時候。

圖解:這個沒有註明日期的照片是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教授,相對論的作者。

弗裡施和邁特納在1938年的冬天去遠足的時候討論了這個項目。邁特納猜測原子核或許裂開了(她說的是「裂變」——從細菌中分離——一個生物學隱喻),但是弗裡施知道,原子核是很難被撬開的,不容易被這樣破壞掉。他不認為原子核是能量的源頭。

邁特納記得所有元素的平均質量虧損,所以1938年在荒地裡,她能夠靠一根筆和一張紙得出「裂變產物」元素的「斂集率」虧損,比如碘元素,鋇元素或鍶元素(比鈾元素——最開始的物質還要大)。因此一個鈾原子可以分裂成兩個原子核,它們失去的質量比一個鈾原子失去的質量多。鈾和裂變產物之間「失去質量」的差異可以提供所需的能量,能量釋放時每E=mc 。「這都合適,」弗裡施寫道。

(圖:莉澤·邁特納。奧地利-瑞典原子物理學家。她的眾多成績中最重要的是她第一個理論解釋了奧託·哈恩1938年發現的核裂變。1939年2月11日,邁特納和弗裡施發表核裂變的論文。)

從我們現代的眼光看來,這有點落後了。一旦原子核之間的吸引力被克服,能量就從碎塊的電磁排斥中產生了。但是能量被吸引的可能性由這些力的總和提供,這些力的總和要足夠大才會在能量釋放之後(變成了光和熱)出現質量虧損。所以邁特納所需的要展示的時假設裂變反應是「放能的」(產生能量)。

(圖:核裂變)

如果是這樣,那這個關於裂變的新公設不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並且他們在這個時候不需要擔心有效機制。他們只需要解決弗裡施的「第一定律」對熱力學的違反。

熱力學第二定律關注到,每當產生熱和/或輻射並擴散到空中時,便是每次自發的核反應或衰變發生時。

(圖:愛因斯坦與質能方程)

這來自愛因斯坦方程與核威懾的有關的觀點(況且,愛因斯坦-西拉德之信在二戰之後變得有名)。但是在我們發現這點之前,丟失的質量並不是對裂變能量的解釋,僅僅是能量變得活躍並離開的一個副作用。邁特納指出,這種預期的副作用是那裡有大量能量的反應。

產物應該會在它們變冷之後變得更輕。因此裂變反應會產生自由或活躍得能量(光和熱),而不是忍氣吞聲。這樣,它會是自發的,(或至少,它是容易發生的,因此可能是一個流程。 )

放射性與核能

人們很容易注意到,在1897年放射性被發現之後,放射過程產生的總能量比任何已知的分子變化產生的能量大差不多一百萬倍。不過,一個疑問產生了:這些能量是從哪來的?在排除某些微粒的吸收和釋放之後,大量儲存在物質中潛在能量的出現,被歐內斯特·盧瑟福和弗雷德裡克·索迪在1903年提出。盧瑟福也提出這些內部的能量是儲存在通常物質中的。他接著在1904年推測。

(圖:盧瑟福)

如果找到可以控制放射性元素衰變率的方法,巨量的能量就可以從少量的物質中獲得。

愛因斯坦的方程絕不是大量能量從放射性衰變中釋放的解釋(這來自原子的力量直到1905年才被了解)。不管怎樣,巨大的能量從放射性衰變中釋放(被盧瑟福測量過)是比測量物質總質量的改變(依然很小)要容易的。愛因斯坦的方程,從理論上講,可以通過測量反應前後的質量變化來測量能量。但是實際上,在1905年,這些質量的變化對測量來說還是太小了。

在這之前,用熱量計測量放射性衰變能量是容易的,作為對愛因斯坦方程的檢驗,被認為會使測量質量差的變化成為可能。愛因斯坦在他1905年的論文中提到,質-能等效也許會被放射性衰變(釋放出足夠的能量,1905年知道了粗略的數量)測試到,在從系統中消失時可能被稱出重量(變成了熱量)。不過,放射性因為它不會改變的溫和,會繼續進行,(甚至在簡單的核反應能通過質子轟擊進行的時候),因為放射性反應非常慢。這大量的可用能源會有無盡的實用性的概念,很難被證實。盧瑟福在1933年的報告中澄清,這些能源不能被有效開發:「不管是誰,想要從原子中轉化出能量簡直是做夢。」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forbes-初霽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 E=mc有什麼意義?
    提問:愛因斯坦的方程E=mc 有什麼意義?
  • 質能方程E=mc^2中,光速平方有什麼物理意義?
    簡單講,質能方程E=mc^2隻是一個推導出來的公式,其中光速C的平方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物理意義,推導的結果就是光速C的平方。假設推導出來的公式是光速C的三次方,可能你還會問為何非得是光速C的三次方。根據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質量與速度的關係推導出來的,那麼質量與速度的關係公式怎麼得到的呢?歸根結底就是基於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前提,其中一個就是:光速不變原理(另外一個是相對性原理)事實上,光速不變原理就是一個假設,也可以認為是公理,無需證明。有了這個公理,推導出質量速度的關係公式進而推導出質能方程並不難!
  • 質能方程E=mc^2是如何被愛因斯坦發現的?
    光速不變原理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數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其中就包括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以及狹義相對論的補充篇:質能等價。(質能方程E=mc^2其實就是在質能等價這篇論文當中的)也就是說,質能等價理論其實是狹義相對論當中的一部分。
  • 從愛因斯坦最著名的質能方程中應該學到的5個教訓
    1934年,愛因斯坦為旁觀者推導狹義相對論。將相對論應用於正確的系統的結果要求,如果我們要求能量守恆,E = mc^2必須是有效的。如果你聽說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那麼很可能你至少知道一個他自己也以推導而聞名的方程:E = mc^2。
  • 方程E = mc 中,m 的能量從何而來?
    在描述宇宙的所有方程式中,最著名且最深刻的也許就是方程式E =mc了。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首次發現了這個方程,它教會了我們很多重要的東西:可以將物質轉變為純能量,比如說核裂變、核聚變或者物質和反物質的湮滅,可以利用純能量來產生粒子(或者反粒子)。
  •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三大意義,第三個創造了整個宇宙!
    無論開始有什麼,中間是如何進行的,結果又產生了什麼,開始的質量總和最終的質量總和都是相等的。但是根據狹義相對論,質量根本不是最終的守恆量,因為不同的觀察者對於系統的能量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就來看一下愛因斯坦從狹義相對論中推導出的最著名方程——質能方程:E=mc^2這個方程由三部分組成,(1)E是能量,位於方程的一邊,表示系統的總能量;(2)m是質量,與能量存在聯繫;(3)c^2是光速的平方,使能量和質量等價的換算因子。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能量怎麼會與光速產生關係?
    ,例如:光的本質、太陽系的模型、起源以及宇宙的起源方式,不僅如此我們還將一些理論以非常簡潔的數學形式表達了出來,如:E=mc^2,這個方程是所有物理公式中包含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大、最簡單的數學公式,甚至可以說它已經簡單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 E=mc,質能方程中為什麼會出現光速平方,而不是立方呢?
    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公式之一 E= mc揭示了一個物體所含的能量與它自身的質量之間的本質聯繫,如果說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是享有盛譽的話,這一公式貢獻了一半的能量。如果你使用幾何單位制,那麼質量能量方程就直接變成了 E= m,光速 c就不會出現任何影子,因為在幾何單位制中,光速 c的值是1,利用這個單位制,質量能量方程的意義就更清晰了。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中,能量怎會同光速產生關係?
    在物理學的發展中有很多的科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例如:光的本質、太陽系的模型、起源以及宇宙的起源方式,不僅如此我們還將一些理論以非常簡潔的數學形式表達了出來,如:E=mc^2,這個方程是所有物理公式中包含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大、最簡單的數學公式,甚至可以說它已經簡單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 【主編講堂】現代自然科學重要概念連載二——質能轉換方程E=mc2
    圖片來源於網絡英國科學期刊《物理世界》曾經讓讀者投票評選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十個公式」,其中,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方程
  • 質能方程E=mc^2的推導過程是怎樣的?
    質能方程是從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所推導出來的,為了得到這個方程,先要了解質增效應。
  • 愛因斯坦為何是最偉大科學家,他到底做了什麼?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發明和對科學的貢獻是驚人的,這就是為什麼他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他的發明和對現代科學的貢獻是什麼呢?愛因斯坦是怎麼做的,為什麼他的名字如今是天才的代名詞?愛因斯坦做了什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學家,也是一位數學家,也是近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你可能會問,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 1917年(38歲),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非常支持這個偉大的革命,讚揚這是一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踐,並表示:「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的人。我並不認為他的方法是切合實際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像他這種類型的人,是人類良心的維護者和再造者。」
  • 愛因斯坦怎樣知道E=mc^2?和光速怎麼扯上關係的?
    ——愛因斯坦 有一些科學概念已經如此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什麼,也能完整的表述出來,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是那樣。例如:愛因斯坦提出的E=mc^2。那為什麼質量物體蘊含的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個方程怎麼能如此簡潔的正好相等呢?為什麼方程中再沒有其他常數呢?為什麼不是E=amc^2而a是任意常數?
  • 愛因斯坦是怎樣知道E = mc ^ 2?和光速怎麼扯上關係的?
    ——愛因斯坦有一些科學概念已經如此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什麼,也能完整的表述出來,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是那樣。例如:愛因斯坦提出的E=mc^2。那為什麼質量物體蘊含的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個方程怎麼能如此簡潔的正好相等呢?為什麼方程中再沒有其他常數呢?為什麼不是E=amc^2而a是任意常數?
  • ...骯髒、愚鈍的人」,首次以英文出版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私人日記揭露了這位標誌性的科學家在1920年代一次亞洲旅行中的種族主義態度。在1922年秋季,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他當時的妻子艾爾莎,在遠東和中東進行了一次為期五個半月的旅行,這位著名物理學家以前從未去過該地區。
  • 玄學界頂尖高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生平簡介)
    1917年(38歲),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非常支持這個偉大的革命,讚揚這是一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踐,並表示:「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的人。我並不認為他的方法是切合實際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像他這種類型的人,是人類良心的維護者和再造者。」
  • 從宇宙本源到原子彈,看愛因斯坦的生死方程如何掌控人類命運
    1905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26歲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突破了近三百年來艾薩克·牛頓建立的經典物理學體系,與狹義相對論同時誕生的還有一個方程,那就是我們熟知的質能方程:E=mc^2。
  • 原子彈爆炸原理是什麼?愛因斯坦這個公式可以解釋,但是你看不懂
    質能方程即描述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當量關係的方程。在經典物理學中,質量和能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沒有確定的當量關係,一定質量的物體可以具有不同的能量;能量概念也比較局限,力學中有動能、勢能等。這個等式源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對於物體慣性和它自身能量關係的研究。
  • 質能方程E=mc^2中,光速c的平方有什麼物理意義?
    質能方程E=mc平方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推論,它的數學形式是推導出來的,告訴我們物體的總能量與其質量成正比,至於為什麼係數是光速,而且還是光速的平方,歸根結底還是狹義相對論的兩條基本原理,除此之外並無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