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低估的指數基金 可能出現的最大浮虧是多少呢?

2020-12-06 金融界

來源:定投十年賺十倍

有朋友問筆者,按照你的基本思路執行定投,就是每月定額,每次都買低估值的品種。期間出現極端熊市,比如2012、2013年那種,帳面可能會浮虧多少?

有沒有一個大約的測算呢?

低估,還會繼續下跌嗎?

我們在投資低估指數基金的時候,要明白的一點是:「低估並不代表著不再下跌。」

而是說,當前處於低估的指數基金,具有很不錯的投資價值。

因為,低估和高估都是一個區域。既然是一個區域,那在這個區域裡就會有上上下下的。

很多朋友在投資的時候,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總想著能夠投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

比如筆者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

「既然當前下跌了這麼多,那前段時間先不投,等到現在再開始投資不是更好嗎?我之前投資的都買貴了啊~」

「如果指數進入高估之後我們就開始賣了,比如4000點就開始賣,那後面繼續上漲到5000點、6000點,我們豈不是獲取不到最高的收益嗎?」

其實,如果總想投在更低點,那可能等到的投資機會就比較少了,我們無法積累起足夠多的份額。

沒有足夠的份額,將來即使收益率再高,也無法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

而如果總想賣在最高點,則可能需要承受更大的風險。

因為最高點之後,緊接著可能就是大幅的下跌。可能為了多賺10%,要承擔之後腰斬的風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沒必要賺最後一塊硬幣。

投資,不是神算子。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再看看具體的案例。

關於定投低估的指數基金,可能遭遇繼續下跌的情況,2012-2014年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估值的下跌

2014年的時候,A股進入了有史以來的最低估值,比較具有代表性。

我們以中證紅利100032為例。

它在2012年4月,開始進入10倍市盈率以下,也就是進入低估了。到了2014年4月份,達到了歷史上的最低估值,大約只有6倍市盈率左右。

從2012年進入低估開始定投,到2014年到達低估最底部,期間,中證紅利估值的最大下跌,達到了40%左右。

淨值的下跌

這段時間中證紅利的基金淨值呢?

我們假設100032每年的分紅都馬上進行了分紅再投入。

2012年4月份,100032的基金淨值是1.53左右。

到2014年4月份,期間最低基金淨值是1.34元左右。

基金淨值最大下跌了13%左右。

估值下跌了40%左右,而淨值下跌了13%左右。

這其中的差距,就是因為指數基金背後公司的盈利在此期間,還在不斷上漲。

所以進入低估之後,我們的帳面浮虧,是比估值可能出現的最大跌幅,要小不少的。

不同品種的下跌幅度

上面說的紅利指數算是波動比較小的品種。

還有的,像H股指數基金,進入低估後,出現過短期裡20-30%的波動。

H股指數是在2015年底開始進入低估的。

但是,在2016年初,熔斷股災發生後,H股指數基金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就下跌了20%以上,市盈率最低5倍多,進入了最近十七年歷史裡所達到的最低估值。

再比如,像證券行業這種強周期性品種,可能出現的跌幅,就更大了。

所以我們在投資這些不同品種的時候,要了解它們各自的特性,不同品種的波動性是不同的。

這樣在投資的時候才會有相應的心理準備。

總體上來說,進入低估區域的指數基金,從開始進入低估區域的時候算起,最大可能的帳面浮虧,通常都在20%以內。

而我們通常不會一次性投入。

再配合上分批定投,通過定投的方式,可以在浮虧的時候攤低成本。

今年A股3000多隻股票,下跌的中位數,是29%左右。也就是平均下跌29%。有一半股票比29%跌幅還要高。

估值表裡的低估品種,有的跌幅高一些,有的低一些。

比如像:

50AH、300價值跌幅8%左右;

中證紅利跌幅12%左右;

紅利機會跌幅16%左右;

500類品種跌幅算比較高的,大約20%左右。

一般成分股市值規模越小,指數在牛熊市的漲跌幅也會更猛烈一些。整體低估品種的跌幅大約在10-20%左右。比市場平均要低。

如果是定投的話,跌幅會更小一些。

例如以今年跌幅最大的500低波動為例,本身跌幅在20%左右。如果是定投的話,可以攤低成本,實際定期定額定投下來,浮虧在12%左右。

我們可以用定投計算器算一下:

如果是用定期不定額的定投方法,也就是越低估定投買入越多,浮虧也會更小一些。

其它品種也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如果堅持定投低估品種,目前大部分品種浮虧會在10-15%左右。繼續定投,浮虧還會繼續減少。

以這個浮虧,A股回到2900點左右的時候,大部分品種就開始盈利了。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本身低估品種的跌幅會比市場平均要小。

定投可以攤低成本,讓我們的浮虧減少(例如品種本身下跌20%,定投可以讓浮虧減小到12%左右),之後不需要漲回到原來的位置,我們的盈利也會不錯了。這就是定投的「微笑曲線」。

低估品種進入低估後大多數時間裡會有10-20%的跌幅,極端的時候會有20-30%的跌幅。

通過定投,可以把這個浮虧大大減少。20%的跌幅,通過定投可以縮小到12%甚至更低。

最後定投低估品種,大多數熊市裡,浮虧會在10-20%左右。

我們要做的是在低估浮虧的時候儘量堅持定投,積累更多的股份。

相關焦點

  • 指數基金和定投更match!
    為什麼定投首選指數基金?  基金定投是平滑成本的有效方式,是一種長期投資策略,不求買在最低點,或賣在最高點,只是拿到市場的平均收益。  而指數基金,由於是買入了一籃子股票,代表的是市場的平均水平且風格堅定。同樣在有效規避風險的同時,獲取市場的平均收益。  此外,基金定投對選擇的標的基金穩定性要求較高。
  • 個人定投指數基金,如何獲得最大收益?
    通常而言,指數基金是股票型基金的一種,有著費率低、長期上漲、風險相對較小的特點。搞明白了指數基金的涵義,我們就可以根據指數基金的特點,來有目的的選擇指數基金獲取投資收益的最大化。第一,要選適合的指數基金,並挑選好恰當的買入節點。
  • 指數基金不能傻傻的定投,用對方法,讓你收益多賺50%
    指數基金的投資思路都說投資指數基金好,那麼怎麼投資呢,指數基金那麼多,一個指數對應十幾隻甚至幾十隻基金,我們不可能把所有指數基金都買一遍,即不方便管理,也不利於資金分配,即然投資當然要選擇能夠讓你收益更多的那些來投資,並且還要用對方法。
  • 這樣買指數基金賺得更多?你不知道的指數基金定投策略
    巴菲特曾經說過:對於個人投資者,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定投指數基金,因為從長遠來看,大部分的基金經理到最後都沒能跑贏指數。在股市上一直流傳著「七虧二平一賺」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七成的股民是虧損的,可以保本的有兩成左右,而只有一成的股民才能賺錢。也就是說90%的股民在股市裡都是賺不到錢的。
  • 同樣是定投指數基金 定投它可能有驚喜!
    來源:博時投資匯如果你也嚮往指數投資的魔力,還想要通過指數定投獲得更好的收益,該怎麼辦呢?不妨了解一下升級版的指數投資姿勢:指數增強基金。什麼是指數增強基金與指數基金相比,多了哪兩個字?很顯然,就是「增強」。這兩個字究竟隱藏著哪些秘密呢?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指數基金,又名指數複製型基金。顧名思義,此類指數基金的任務就是追求與指數「神同步」,完全複製對應指數的投資組合與持倉比例。
  • 36氪領讀|定投指數基金入門全講解,人人都該學習的理財技巧
    圖片來源:Pexels指數基金按照指數選股規則持有股票,目的在於獲得跟該指數相同的收益水平。它跟股票基金最大的不同點是不依賴基金經理的個人決策能力,較為客觀透明。指數基金通常分為寬基指數和行業指數。定投的資金需要做好投資3年以上的心理準備,資金多少主要取決個人的收支情況,但不宜過高,以免影響日常生活;可以是每個月剩餘的一半用於定投,另一半作為備用金。聽起來很簡單,那有沒有定投Plus的技巧呢?
  • 說說基金定投的秘密!最適合定投的指數基金是這幾個
    2、漸進式投資可能是次優選擇,定投確實給我們(大多數人)提供了心理優勢:如果在我們定投期間,市場上漲了,那麼我們會因為一開始就投資了部分儲蓄而高興;而當市場下跌時,那麼我們會因為沒有一下子就投入所有的錢而心理平衡。比起某種一年定投計劃,更加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先一次性投入50%的資金,再通過一年的定投投入剩下一半。
  • 「定投激進型的基金,止盈點設置多少合適呢?」
    定投激進型的基金,止盈點設置多少合適呢?其實每個人具體止盈點設置多少合適,還是要綜合看個人的期望投資收益和可承受的風險能力而定。不過有兩個核心的道理還是可以跟大家說道說道:1、止盈點不宜過低,可參考過往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既然是激進型的基金,過低的止盈點就不大合適了。
  • 指數創新高 定投的基金卻不賺錢 怎麼破?
    ,為什麼呢?所以定投更親睞喜歡賺慢錢的人,慢即是快。  哪些基金適合定投,實際上所有的基金都適合定投,但要想獲得好的收益率,最合適定投的還是指數基金。市面上指數基金也不少,這就需要自己好好挑選,不能很隨意的就挑選一隻基金定投。  基金標的本身就不好,那麼最後肯定是賺不到錢的。
  • 定投寬基指數基金,為什麼把收益20%作為止盈標準?
    定投寬基指數基金,應該如何把握止盈機會?或者說,收益達到多少就應該考慮止盈呢?下面,我們以滬深300指數為例,對2005年4月~2020年3月期間的歷史數據進行回測,看看有沒有規律可循。首先上一張燒腦的圖,在以前我們進行滬深300指數定投數據分析時曾經出現過。
  • 指數基金已進入定投區間
    近日,在由新華網投資者教育服務基地、金牛理財網聯合推出的金牛直播欄目中,《指數基金投資指南》作者「銀行螺絲釘」表示,從當前市場估值來看,指數基金已進入適合定投的範圍。關於指數基金的投資,「銀行螺絲釘」建議,普通投資者入門投資以寬基指數為主,跟蹤滬深300、中證500等大盤指數的指數基金更能反映整體經濟的運行情況,是較好選擇。但對於高階投資者而言,投資行業指數基金與直接投資股票相比,節省研究個股的時間,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資效率。具體看,估值低的時候定投建倉,估值高的時候離場鎖定收益。
  • 每月定投1000元買基金,一年大概能賺多少錢?
    好像定投基金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似的,投資先想到的是賺多少錢,而不是能不能賺錢,會不會賠錢,賠錢的話最多會損失多少,以及個人是否能夠輸得起。二則,不同的資產具有不同的風險收益屬性。好在,他老人家推薦普投資者定投寬基指數基金,期望值是獲得股票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也就是年化收益率8~20%。開篇的問題中,投資者的做法是在「定投」,現在我要加上一個限定性賓語:寬基指數基金。完整地講就是,我建議普通投資者「定投寬基指數基金」,在一個完整的「微笑曲線」投資周期內,一般可以獲得年化15~20%以上的投資收益。
  • 慢一點,再慢一點:我們聊聊工薪族的絕配——指數定投
    之前我寫過一篇定投一鍵跟投的實操教程《有沒有一種資產,普通人買了就能大概率跑贏市場?》,提倡普通投資者做指數基金定投。 但是那篇文章裡只寫了怎麼買,沒寫原理是什麼。 指數基金定投,一句話解釋就是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基金。
  • 指數基金適不適合長期定投?
    巴菲特從不推薦股票,指數基金卻是一個例外,早在1993年巴菲特就講到:「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1. 巴菲特關於指數基金的觀點還有後半部分:「表現異常疲軟的股市可能會促進對衝基金的表現,因為許多對衝基金持有大規模的空頭「倉位」。
  • 「我定投基金10年都沒發言,你憑什麼說基金定投不賺錢?」
    不少朋友都表示「這種可以」、「這種好」、「這有點像分期付款一樣」…熟悉基金行業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這其實有點像「直接買基金」和「定投基金」這兩種形式,10年間100%的收益率在過去10年已經可以輕鬆達成。
  • 每月1000元定投基金,可以這樣配置
    既然是定投基金,那麼我們就以開放式基金為例,目前開放式基金有偏股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已經海外配置QDII型基金等、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係數不盡相同,選擇不同的基金進行定投,最終的回報結果也會大不相同。那麼、每個月基金定投1000元,應該如何配置呢?
  • 定投5年,收益比較高的指數基金
    ,比如定投指數基金,可以穩穩地賺錢,不用擔心「個股黑天鵝」、「平臺跑路」、「基金經理打理不善」等問題。 雖然窄基指數爆發力強,但周期性也強,風險比較大,以5年不開張、開張吃5年的證券指數為例,牛市的時候漲得猛,市場風向一轉,最快跌的也是它,像極了坐過山車。 而且長期來看,寬基指數的收益並不比窄基指數差。看下表,定投5年來收益排名前20的指數基金,跟蹤的清一色都是寬基指數。
  • 3000點以下,請無腦定投指數基金
    以上的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核心講解為什麼要投資股市而不是其他渠道;第二篇文章講解為什麼要購買指數基金,而不是主動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第三篇文章則是基金配置的具體推薦。 按照這個邏輯下來,上面的問題可以簡化成:股市大跌,現在是投資指數基金的好時機嗎?
  • 定投指數基金,真的那麼完美嗎?真相在這裡
    本文首發於海晨投資手記一直以來,很多文章,很多地方都喜歡說指數定投。其中的內容千篇一律,大致有以下幾大理由:第一,放眼世界,指數投資都是重要的投資方式,巴菲特曾經和好些基金打賭,打賭他們跑不贏指數,最後贏了。
  • 定投收益率的計算方法,你知道多少?
    2.老師好,請教一下,當某個指數處於低估狀態時,比如中證500,那是否意味著所有跟蹤該指數的指數基金都具有定投價值呢?1)指數的估值高低只能用來衡量這隻指數現階段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所以指數處於低估狀態只能說明指數具有投資價值,比如中證500低估,意味著中證500指數具有投資價值,但不是所有跟蹤中證500的指數基金都有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