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進化,計算可比生物厲害多了 | 2分鐘論文

2020-12-06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這裡是,雷鋒字幕組編譯的Two minutes paper專欄,每周帶大家用碎片時間閱覽前沿技術,了解AI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原標題  4 Experiments Where the AI Outsmarted Its Creators

翻譯 | 楊惠淳    字幕 | 凡江    整理 | 吳璇

無論是生物進化還是計算進化,都有其內在的創造性。

本期要介紹的論文有點特殊,它不是人工智慧在某個領域的新理論或者實踐,而是關於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和進化計算(Evolutionary Computation)領域的奇聞軼事合輯。

以往這些故事只在實踐者之間共享,許多自然科學家不會意識到數字有機體的逼真有趣,也不會發現它們的進化過程如此自然。

最近有研究人員專門彙編了人工生命和進化計算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大量的事實證明,進化存在於自然界,更存在於數字領域。

▷每周一篇2分鐘論文視頻解讀

來自論文The Surprising Creativity of Digital Evolution: A Collection of Anecdotes from the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nd Artificial Life Research Communities 的圖片解說摘錄:

圖1:利用潛在力量運動。進化發現:讓一個體型龐大的生物有策略性地跪倒,比發現主動的運動策略更簡單。左邊的圖顯示了試驗開始時的生物,右邊的圖顯示了隨著時間推移,生物跪倒和翻轉以保持前向動量。

圖2:開發撐竿跳高的潛在能量。進化發現:造出會跌倒和顛倒的生物,比造出主動跳躍的機制更簡單。

圖3:振動機器人。演進行為從左至右逐幀顯示。一段長時間後,生物能夠突破現實限制,穿過地平面,與碰撞檢測系統結合產生排斥力,從而產生振動,推動生物體穿過地面。

圖4:強制抓取軌跡的快照。(a)機器人手臂處於初始位置時,其抓手關閉;(b)手臂將小盒子推向手臂的基部;(c)手臂移動抓手更靠近其底部,並執行快速移動,掃過桌子,強行打開其手指,抓住小盒子;(d)最後,手臂將夾具移動到保持小盒子的位置。

圖5:六腿機器人。機器人利用離線模擬演變的結果快速適應各種損壞情況,例如斷腿。彩色地板上的每個點表示不同類型的步態,即:步態使用不同比例的機器人雙腿。假定這張地圖上的單元格需要機器人不用腿走路,那就很難填充了。但是,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進化發現了一種方法。

圖6:手肘步態。模擬機器人的任務是快速行走而不觸及地面,翻轉並用肘部行走。隨著時間推移,紅線顯示機器人的質心位置改變。注意:自從模擬的第幾十秒被忽略之後,機器人就完成了任務,將重點放在極限環的步態上,而不是機器人的初始位置。

圖7:尋光機器人運動。走向光源時,手編Braitenberg式運動(左)和演變自旋運動(右)的路徑。

圖8:桌子設計。使用通用進化設計系統,演變出三種桌子設計。

圖9:創新驅動的圖像生成。一系列通過創新驅動演變而來的圖像。每幅圖像下面是受到挑戰生成的進化。

圖10:懷俄明大學藝術展。懷俄明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的一系列圖像由創新驅動演變而來。

圖11:以靜態運動視角看進化步態的小樣本。這產生了驚人有效和逼真的行為,軟機器人從面板左側向右側前進。

想知道更多關於計算進化的案例?閱讀論文吧 https://arxiv.org/abs/1803.03453 

雷鋒字幕組正在招募中,掃描下方二維碼,備註「雷鋒字幕組+姓名」加入我們。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進化與創新,大自然可比人類厲害多了
    進化論在生態系統和商業世界中同樣適用:生物進化,永不停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命與非生命間有著隱秘的關聯,二者並非涇渭分明。在非生命物質逐漸表現出生命活力的過程中,結構的力量是推手,弱鍵的連接是法門。這符合組織行為學的邏輯。
  • 2分鐘看懂進化論 達爾文曾為此想了20年
    1859年11月,達爾文經過20多年的研究,發表了著名的物種起源,人類以及其他物種都是大自然進化的法則在長達數萬年的歷史進化中誕生出來的。按照達爾文學說,顯著地生物進化需要經歷繁殖、基因突變、再繁殖、壯大種群這樣一個漫長過程,對於人類這種長壽少生的哺乳動物,甚至需要以百萬年為單位。
  • 什麼是生物進化論?生物又為什麼進化,達爾文早已給出答案
    文/瑤堇雲詩什麼是生物進化論?生物又為什麼進化,達爾文早已給出答案相信大家都知道人類是怎麼來的吧,就是從古猿人一路進化而來的,一直到現在的人類,其中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完成,其過程是相當漫長和艱辛的,讓是生活著不過百年的人類自然是沒有什麼感覺,但要將這些進化的歷史扒出來探討一番,就會發現其中奧秘,當然啦,肯定不會所有人都能發現,這也是需要探討研究一番的。
  • 近代科學最偉大的三大理論:進化論、量子論和計算論
    不記得是哪位大科學家所說了,近代科學最偉大的三大理論分別是:進化論、量子論和計算論;這麼說不是因為其他的科學理論不偉大,而是因為與其他科學理論相比這三大科學成就要更偉大,因為它們不但觸及到了世界的本質和真相,而且會塑造這個世界未來的格局。
  • 論生物的進化
    達爾文的《進化論》發表後得到了學術界的基本認可,但也遭到很多人的質疑。比如:沒有發現進化過程中過渡性物種存在的證據。生物為何會突然停止了進化?發現的化石是不是相似的物種並非進化而來的結果?人類大腦為何會使用率低(出現過度進化)?難道進化不是為了夠用嗎?為何人類大腦會出現跳躍性進化?
  • 周忠和:你對進化論的誤解有多深?
    巴蒂斯特·拉馬克 拉馬克被認為是進化論的鼻祖,他相信生物是變化的,就是有進化。他覺得有一種力量在不斷地把生物演化推向更高級的形式。就是說我們前面講的,由低級到高級。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從簡單到複雜是可以的,我們人肯定比細菌要複雜得多。但是也有從複雜到簡單,比如鳥類是一個很複雜的飛行生物,它也可以變得不會飛,像鴕鳥,所以複雜和簡單是可以雙向變化的。那麼一個生命高級還是低級?這實際上是一種價值的判斷。為什麼說我們人類高級?我們為什麼比老鼠要高級?
  • 北大教授談生物進化論:生靈之美,演而化之!
    生物進化論,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紅雅開設的一門核心通識課程。顧教授主要從事的是植物遺傳多樣性和基因家族的演化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際合作等多項研究項目,在植物遺傳及演化相關的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參與編著教材3部,科普專著2部,翻譯教材3部,曾獲北京大學第十七屆「我愛我師——最受學生愛戴的老師」金葵獎、中國科協青年科技獎、國家教委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等獎項
  • 生物的大一統理論,進化論的升級版——體系論
    體系論是進化論的升級版,它將我們對生物進化的認識大大推進了。但第三級生物體系——人類社會體系是離散的,它的形態結構不是固定的,而是像水那樣擁有自由形態,其信息系統的進化可以直接體現在其身體結構和行為上。社會改革、科技進步這些人們思想認識的變化推動經濟、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這與DNA推動細胞進化,大腦推動人行為的進化是相同的。
  • 闢謠:新的基因科學研究推翻了進化論?曲解+訛傳而已
    ,再加上「權威」、「全球各地一百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乍一看還挺像那麼回事的。但是對於這種自媒體地攤文,我的態度向來是多查證、不輕信。所以我決定去扒一下這篇論文。論文的原始出處第一步,提取關鍵語句百度一下,發現其實這個說法早在2018年就出現在網上了。
  • 進化論 破冰小遊戲
    遊戲名稱:進化論 參與人數:全體參與 遊戲名稱:進化論。 達爾文的進化論大家聽說過。從最簡單的生物一直進化到人類。所有人多從雞蛋的角色,一直進化到人類的角色。那怎麼樣來進行進化呢!
  • 達爾文進化論被科學開始動搖,生物到底是進化論還是造化論?
    達爾文進化論被科學開始動搖,生物到底是不是進化而來?再論:生命的進化、塑造和創造?自然、宇宙、及一切生命現象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其過程是及其複雜的:單純的 「進化論」肯定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並且漏洞百出!2、大自然中的植物也一樣,植物的果實成長到成熟,色彩由綠色變為紅色、黃色、;而且,味道是由酸(不讓人吃)變甜(喜歡人吃)?這一切能簡單地認為都是自然隨機的結果?像不像是造物主在用高於人的思維精心設計的、巧妙安排的結果?所以可見,生命進程中,所有的一切,絕不可能是偶然的! ~試問,科學真能解釋生命的本源嗎?
  • 進化論2.0
    一、生物體系1、可以生長的物質系統為生物體系2、人類社會同細胞、動植物一樣,也是一個生物體系,其中細胞、動植物屬於緊緻型生物體系,人類社會屬於非緊緻型也即離散型生物體系。3、將「生物」的概念從「生物體」拓展到「生物體系」,4、生物體系的三個級別(1)第一級生物體系:細胞(2)第二級生物體系:動物、植物、真菌、人(3)第三級生物體系:人類社會體系5、第一級生物體系 細胞,由物質直接組成;第二級生物體系 動植物,由細胞作為基本單元組成;第三級生物體系 人類社會體系
  • 達爾文進化論過時了,看看「快感爆炸」進化論吧
    人類是如何進化的?甚至可以進一步提出「生物是如何進化的?」這個問題達爾文已經用進化論做出了解釋,那就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自然選擇」。一些專家學者對這一理論提出了質疑。今天我也來挑戰一下達爾文進化論,談談我對人類和生物進化的理解。
  • 進化論缺少太多證據
    要知道很多人曾經站在三尺講臺為沒有一個系統的生物比較解剖學和圖文並茂的圖譜而苦惱,而《達爾文的證據》的問世,相信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生物愛好者摩玩之而不已。達爾文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出版150年後的今天,進化論是否成立的爭論和質疑依然沒有停止。從科學界的內部來講,進化現象作為一個客觀事實的存在,已經在實驗室以及自然界的觀察中反覆無數次的證明。因此,進化,在科學界沒有任何的疑點。
  • 進化論為什麼越來越被質疑?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進化論認為生物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和發展,比如:人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現在很多人開始不相信進化論,轉而開始相信神創論,主要是因為進化論還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疑點,神創論者就利用這些疑點就斷章取義全盤否認進化論並推行他們的神創論說。
  • 進化論被科學家推翻
    在《物種起源》的第一版中,達爾文用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認為一種熊可以下到水中,變成水生動物,最後變成像鯨那樣巨大的生物。所以他講,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通過自然選擇,熊也可以變成鯨。在以後的修訂版中,達爾文把這個說法去掉了。但有趣的是,他的這個熊能通過自然選擇變成鯨的觀點,正是整個進化論的中心點:一個物種可以變成另一個物種。而且,鯨魚進化的說法也沿用至今。
  • 現代生物進化論的象徵 達爾文響徹2009
    2月12日,是英國偉大的科學家、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紀念日。為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中國古動物館與《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和英國駐華大使館協作,在北京推出特展「你了解達爾文嗎?——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紀念展」。
  • 達爾文創立了自然選擇生物進化論,改變了我們對人類位置的看法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乘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出版《物種起源》這一划時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
  • 4700張中獎彩票,進化論面臨的難題,恰好是神存在的證明?
    當然,如果完全接受進化論並不去理會進化論現在還無法解釋的部分,我們都會成為無神論者,所以不管是相信耶穌上帝還是別的神存在的人必然招致無盡的嘲笑。但是,就像相信進化論可以證明神不存在,那麼反駁進化論就可以反過來證明神是存在的。人不是進化來的,而是一種智慧設計,這種理論裡面最常用的一個例子就是人類的眼睛。
  • 一隻距今9900萬年的蜈蚣,究竟有多厲害?科學家:或將推翻進化論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在地球上出現的生物也是數不勝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隨著地球的發展,一些生物能夠適應環境的生長,越來越強大,而有些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那麼就只能消亡,恐龍的滅絕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