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地理問答 提問必有回答
為什麼說學習月相變化規律最重要的是掌握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係?
答:
學習月相變化規律最重要的是:
掌握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係。即三者在一條直線上,三者連線角度呈90度等情況。
具體掌握內容可分解為:
一是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個位置的月相名稱及日、地、月位置關係。
根據月相變化圖來考慮,一般以新月為起點,日、地不動,月球圍繞地球公轉。
上弦月時,太陽在月球西邊。
下弦月時,太陽在月球東邊。
上弦月、下弦月時,日、地、月三者連線角度呈90度。
二是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個位置農曆的日期,分別為農曆初一、初七八、十五、廿二三。
三是一日內月出時間。
新月的時間不考慮,因看不到;
上弦月在傍晚,晚6點前後;
滿月在傍晚,晚6點前後;
下弦月在午夜,0點前後。
四是一日內月落時間。
新月的時間還是不考慮,因看不到;
上弦月在午夜,0點前後;
滿月在凌晨,6點前後;
下弦月在凌晨,6點前後,其實不是真的落山,而是太陽出來後看不到月相。
五是月相所在的天空位置及時間段。
將上述三、四點合在一起考慮。
上弦月出現在西半部天空。持續時間從傍晚到午夜,約6小時。
滿月出現在從東到西的整個天空。持續時間從傍晚到凌晨,約12小時。
下弦月出現在東半部天空。持續時間從後半夜到凌晨,約6小時。
六是月相凸面朝向。
月相的凸面總是在太陽一側。
新月和滿月沒有凸面;
上弦月凸面朝西,因為太陽在月球西邊;
下弦月凸面朝東,因為太陽在月球東邊。
上述月相的規律有人總結為八個字:「上上西西,下下東東」。
解釋:
上(上弦月)上(上半夜)西(西方天空)西(凸面朝西),下(下弦月)下(下半夜)東(東方天空)東(凸面朝東)。
注意:月相的變化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講課時先把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個位置的月相搞懂,再把凸月和蛾眉月加進去,最後再連起來考慮。
月相講一次學生不可能都學會。要一點一點地講,從最簡單的一、二點開始。簡單的學會了,再講難一點的。還可能要反覆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