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學習月相變化規律最重要的是掌握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

2020-12-03 中學地理問答

>>>> 中學地理問答 提問必有回答

為什麼說學習月相變化規律最重要的是掌握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係?

答:

學習月相變化規律最重要的是:

掌握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係。即三者在一條直線上,三者連線角度呈90度等情況。

具體掌握內容可分解為:

一是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個位置的月相名稱及日、地、月位置關係。

根據月相變化圖來考慮,一般以新月為起點,日、地不動,月球圍繞地球公轉。

上弦月時,太陽在月球西邊。

下弦月時,太陽在月球東邊。

上弦月、下弦月時,日、地、月三者連線角度呈90度。

二是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個位置農曆的日期,分別為農曆初一、初七八、十五、廿二三。

三是一日內月出時間。

新月的時間不考慮,因看不到;

上弦月在傍晚,晚6點前後;

滿月在傍晚,晚6點前後;

下弦月在午夜,0點前後。

四是一日內月落時間。

新月的時間還是不考慮,因看不到;

上弦月在午夜,0點前後;

滿月在凌晨,6點前後;

下弦月在凌晨,6點前後,其實不是真的落山,而是太陽出來後看不到月相。

五是月相所在的天空位置及時間段。

將上述三、四點合在一起考慮。

上弦月出現在西半部天空。持續時間從傍晚到午夜,約6小時。

滿月出現在從東到西的整個天空。持續時間從傍晚到凌晨,約12小時。

下弦月出現在東半部天空。持續時間從後半夜到凌晨,約6小時。

六是月相凸面朝向。

月相的凸面總是在太陽一側。

新月和滿月沒有凸面;

上弦月凸面朝西,因為太陽在月球西邊;

下弦月凸面朝東,因為太陽在月球東邊。

上述月相的規律有人總結為八個字:「上上西西,下下東東」。

解釋:

上(上弦月)上(上半夜)西(西方天空)西(凸面朝西),下(下弦月)下(下半夜)東(東方天空)東(凸面朝東)。

注意:月相的變化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講課時先把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個位置的月相搞懂,再把凸月和蛾眉月加進去,最後再連起來考慮。

月相講一次學生不可能都學會。要一點一點地講,從最簡單的一、二點開始。簡單的學會了,再講難一點的。還可能要反覆幾次。

相關焦點

  • 月相變化規律
    月相變化規律  1.約在農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的人們正好看到月球背離太陽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稱為新月或朔,其視形狀見圖1中A位置。此月相與太陽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黃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它的存在。
  • 月相變化圖,月相變化規律是怎麼樣的?
    下弦月時日地與月地也成直角,A點日出6點,則對於A點來說,月出是零點,也就是月球比太陽早升先落6小時,同理,下半月的滿月、凸月、蛾眉月比太陽分別早升先落12小時、9小時、3小時。從上面的分析可知由於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斷產生周期性變化,所以月球同太陽出沒時差也產生周期性變化,出現了上半月月比日遲升後落,下半月月比日早升先落的現象,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農曆上半月月亮上半夜可見,農曆下半月月亮下半夜可見。
  • 月相變化規律解析
    月相變化規律解析  一、月相及其形成  月亮圓缺變化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陽光。在太陽光照射下,總是一面亮一面暗,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面,另半個球面是暗面見圖1中中間一圈。
  • 《月相變化的規律》教學設計
    教學中,面臨兩大考驗:課前要經歷一個月的觀察任務,還會因為天氣等原因被中斷,課前的探究活動任務艱巨;在模擬實驗中,學生空間想像能力所限,明白月相成因的建模難度大。綜合看,這一課教學活動多、難度大。    在新修訂的科學教材中,這個內容的學習分解為二年級上冊的《月相變化》和三年級下冊的《月相變化的規律》兩課。
  • 【地理探究】什麼是月相?月相變化對地球的影響
    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月相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這是月食),而是由於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發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 《月相變化》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月相變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顯著的兩個天文現象之一。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月亮認識到月相的變化,在對月相進行排列的過程中認識到月相的這種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曆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通過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圍繞地球公轉有關。
  • 掌握月相變化規律,你就可以輕鬆看懂月相變化圖
    歡迎大家閱讀佛系少女說科學,我是你們的老朋友lemon,我們今天要聊的是月相,李清照有一首詞叫一剪梅,通過月相規律我們可以推斷出這裡記錄的月亮應該是滿月,紅藕香殘玉簟秋說明當時已經進入了深秋,有絲絲的涼意,而且她還輕解羅裳,就是把外衣給脫了,獨上蘭舟,這個蘭舟在我們詩詞當中往往是床榻的一種雅稱
  • 高考地理知識點:月相和潮汐變化
    1、月相: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  2、月相變化的原因: 月球本身不發光,只是反射太陽光  由於日、地、月的相對運動而造成三者位置的變化  3、月相變化的規律: 新月(初一) 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滿月(十五、十六)  新月 日、地、
  • 月相的變化規律,從朔到晦,從新月到殘月,月過中秋
    水調歌頭和峨眉山月歌裡面都有個月相小知識。月有陰晴圓缺: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時,地球、月球、太陽之相對位置不斷規律地變化,使觀測者從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陽照明之部分。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其實峨眉月也算一種月相。什麼是月相?月相,是由地球上所觀看之月光形態。
  • 淺談日月地位置關之月有陰晴圓缺
    月有陰晴圓缺取決於日月地三者位置關係此圖日月地位置關係圖中心為地球,圓環箭頭表示月亮繞地公轉方向,圓環上圖為實際的月亮,最外面了個月相(也就是我們平時肉眼看到的月亮),右邊的箭頭表示太陽光。當月亮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且同一直線時為初一,在地球上肉眼看不到月相(看到背向太陽的一面)。當地球位於太陽與月亮之間且同一直線時為十五,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滿月(即月圓之時)。當三者成直角時為上弦月和下弦月。此為月相變化。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常識之月相的變化
    下面為大家分享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常識之月相的變化。在這裡要注意,月相的定義不是月亮被照亮的部分(看圖中的內圈,太陽照在月亮上使得月球必然有一半亮一半暗),我們說的月相是強調地球上看到月亮被照亮的地方,也就是圖中的外圈所顯示的白色部分。其次我們要知道一些基礎知識,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月球圍繞地球自西向東轉(如圖所示),所以我們會看到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
  • 「月有陰晴圓缺」——月相變化
    古人常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亮身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眼中的月亮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這就是月相。月相,天文學術語(phase of the moon),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東向西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
  • 月相變化規律是怎麼樣的?這篇文章告訴你
    月球在繞著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繞著自己的月軸自轉,在月球繞著地球公轉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同時,月球地球太陽的位置也在發生僵硬的變化。這三者位置的變化引起了月相石和潮汐。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和它繞著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等,因此在月球上一天和一年的時間是相等的。正因如此,月球的鏡面總是正對著地球,月球上一天的時間約為27.3,略少於29.5天。
  • 月相變化規律是什麼?和農曆有哪些聯繫?
    按照陰曆,從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別經歷(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滿月 —凸月(虧凸)—下弦月—蛾眉月(殘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陰曆就是依照月相變化規律制定的(中國農曆屬於陰陽曆),農曆月初時,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稱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農曆十五十六時,就是滿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環。
  • 朝花夕拾 | 月有陰晴圓缺,地理月相知識
    3、約在農曆每月初七、初八,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成為直角,即月地連線與日地連線成90°。在地球上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邊亮,亮面朝西,呈半圓形叫上弦月。此月相約正午月出,子夜從西方落,上半晚可見。 7、約在農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對位置再次變成直角,月球在日地連線的西邊90°。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東半邊亮呈半圓形,月面朝東,稱為下弦月。此月相在子夜時從東方升起,正午時從西方落下,下半晚可見。 8、約在農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變成娥眉月,亮面朝東。
  • 月相變化規律是什麼?和農曆有哪些聯繫? - 艾伯史密斯
    按照陰曆,從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別經歷(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滿月 —凸月(虧凸)—下弦月—蛾眉月(殘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陰曆就是依照月相變化規律制定的(中國農曆屬於陰陽曆),農曆月初時,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稱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農曆十五十六時,就是滿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環。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圈需要27.32天,但是受地球自轉的影響,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變化周期,是要滯後於月球公轉周期的,月相周期為29.53天,這也是農曆中定義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原因。
  • 科普小常識-【月相變化】
    ,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隨著月球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可以簡單的歸納為兩條:1、月球不發光,不透明。2、與月、地、日三者的相對位置有關。
  • 2020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月相變化
    陰曆就是依照月相變化規律制定的(中國農曆屬於陰陽曆),農曆月初時,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稱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農曆十五十六時,就是滿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環。   所以,想了解月相看農曆,想了解季節變化看公曆,因為兩者分別是根據月球和太陽的運轉規律制定的,各有優缺點:   (1)地球潮汐變化主要受月球引力影響,對古代生活在海邊的漁民來說,農曆非常重要;
  • 月有陰晴圓缺,你知道它的變化規律嗎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人很早就發現了月相的變化規律,總結出其變化周期,並以月相變化規律制出農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陰曆。那月相究竟是怎樣變化的呢,它的變化原因又是什麼呢?,這就要結合月球位置的變化加以說明。接下來,本文將從月球一個公轉周期中位置的變化,解釋月亮升落的時間變化和月相變化。
  • 今日推薦 | 這種方法來學習不同月相的成因,簡直太簡單、太有趣啦!
    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為什麼月亮會出現不同的形狀呢?月相成因圖、人物圖、底座、地球形片、雙面膠、連接底座、透明罩、月球(含背光罩)、連接杆4、把人物圖片插入地球模型中間的方孔內,一個能模擬月相形成原因的模型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