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傾情首發編輯整理製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雖免費交流使用,但保留譴責直接拿過去作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權利。
新啟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運題目,而是分析題目中的解題思路與知識含義。期待您在留言欄內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以共同交流。歡迎關注「地理蹊」公眾號,並用微信手機或PC版瀏覽。
由於月相變化的周期≈月球公轉一周的周期≈一個月
所以古人就用利用月亮的圓缺周期來制定曆法
(註:中國傳統農曆為陰陽曆
一方面採用朔望月作為歷月,即陰曆
另一方面設置閏月——十九年七閏——
滿足太陽回歸年的要求
並設置二十四節氣反映季節,即陽曆)
朔望月,即是根據月的陰晴圓缺為周期
一個月的天數大致為29.53個平太陽日
「新月」對應的是農曆初一
彼時太陽月亮地球三者的位置關係是:
太陽——月球——地球
新月那天隱約能看見一彎細線
或基本看不見月亮
月相變化具有周期性,其更替周期是29.53天,約為一個月。每月,月相變化遵循著這樣的順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 --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
1、約在農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稱為新月或朔。此月相清晨月出,黃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
2、約在農曆每月初三四,月球離開地球和太陽中間而向旁邊偏了一些,即月球位於太陽的東邊。在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鐮刀形,凸面對著西邊太陽的月亮,稱為娥眉月。此月相日出後月出,日落後月落,只有當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間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
3、約在農曆每月初七、初八,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成為直角,即月地連線與日地連線成90°。在地球上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邊亮,亮面朝西,呈半圓形叫上弦月。此月相約正午月出,子夜從西方落,上半晚可見。
4、約在農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西邊被太陽照亮部分大於一半,月相變成凸月。此月相正午後月出,黎明前從西方落下,大半晚可見。
5、約在農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外側,即太陽、月球位於地球的兩側。在地球上可看到一輪明月,稱為滿月或望。此月相在傍晚從東方升起,清晨時從西方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
6、約在農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變成凸月,月面朝東。此月相在黃昏後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見。
7、約在農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對位置再次變成直角,月球在日地連線的西邊90°。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東半邊亮呈半圓形,月面朝東,稱為下弦月。此月相在子夜時從東方升起,正午時從西方落下,下半晚可見。
8、約在農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變成娥眉月,亮面朝東。此月相子夜後月出,黃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見。
月球隨後繼續向東運行,月相變為朔,將開始新一輪的月相變化。如此一月接著一月,循環往復。
正是因為月球繞著地球轉圈時
位置在不斷的變化
導致我們能看到的月相也隨之變化
如果大家還是不能理解,
可以藉助下面圖來協助記憶。
月相變化規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凹的一面朝東),位於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凹的一面朝西),位於東半天空。古詩中的月相
A、楊柳岸曉風殘月(「殘月」一般理解為月末的蛾眉月(即農曆農曆二十四~月末的月相)
B、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滿月)
C、月黑雁飛高,單于夜循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新月)
D、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蛾眉月)
E、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滿月)
F、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下弦月)
月亮本身不發光,
它的顏色來源於它反射的太陽光
當月光穿過大氣層時
會受氣象狀況、大氣密度、雜質等
多種因素影響
不同的情況影響下,
不同的光色會進入我們的眼睛
也就是為我們為什麼會看到
不同顏色的月亮了
當月亮低垂在靠近地平線的天空中
月光達到人眼需要斜穿大氣層
比起它高掛在天空中直穿大氣層
斜穿要走的路程更長,遇到的「顆粒」也更多
導致白光中波長較短的冷色光在過程中被吸收或散射
只有波長較長的暖色光能夠透過大氣
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月亮通常是橙黃色的
若水汽過多,波長中等的綠光也會被不同程度地濾掉
於是水汽越多,月亮就會越偏重橙紅色
當遇到濃霧天時,甚至可以看到典型的橙色月亮
當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
水滴、冰晶等「顆粒」較多時
白光中波長較短的青、藍、紫光被會被散射或吸收
不那麼容易被吸收或散射的四種色光:
紅光、橙光和綠光結合起來發出的是黃光
加上原有的黃色光
就成為了我們就看的深淺不同的黃色月亮
【知識拓展】
★月球的地貌特徵
月球的地貌類型主要有月陸、環形山、山脈、月海、月谷和月溪等。
●月陸就是觀察月亮時所見的明亮的部分。月陸為月球上的高地,被大面積的熔融結晶的巖石覆蓋。該巖石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巖石,年齡超過40億年。
●環形山,又稱「月坑」,是月球上最顯著的特徵。天文學家認為,環形山是被隕星撞擊而形成的。年輕的環形山周圍還保留有清晰的輻射狀濺射物,稱為「輻射紋」。
●月球表面上有一些山脈,與地球上的山脈類似,且借用地球上的山脈名字來命名,如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
●月海為肉眼所見的月面上的暗色區域。月海是月面上廣闊的低平原,被火山類巖石(玄武巖)覆蓋。
●在月球表面不少地區可以看到一些暗色的大裂縫,它們看起來很像地球上的溝谷,其中較寬的被稱為月谷,,較細長的被稱為月溪。
★月相與潮汐
●月相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只是反射太陽光才被人看見,所以當月球與太陽處於不同的相對位置時,從地球上看,月球的視形狀就會發生周期性的圓缺變化,稱為月球的位相,簡稱月相。月相變化規律可總結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它的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凸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凸面朝東,位於東半天空。
●潮汐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陽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現象。
朔望月中朔日(農曆初一)和望日(農曆十五),太陽、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地球所受的引潮力相當於太陽和月亮的引潮力之和,潮水位較高,稱為大潮。上弦日(農曆初八)和下弦日(農曆二十三,三個天體的中心幾乎呈個直角,地球所受到的引潮力相當於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之差,潮水位較低,稱為小潮。
但是,世界上觀察到的大小潮並不一定就是在朔望日和兩弦日出現,而是多少有些滯後,例如我國沿海的大潮多發生於農曆初三和十八。
潮汐按周期變化基本可分為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三種類型。
一個太陰日內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與後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相鄰的漲潮或落潮的時間也幾乎相同,為半日潮。一個太陰日內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為全日潮。混合潮在一個太陰日內有兩次高潮和低潮,但潮差和漲、落潮時間不同。
潮汐這一大自然的奇觀不僅是重要的旅遊資源而且對航海、漁業、鹽業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同時潮汐還可以用來發電。潮汐能清潔、無汙染且可再生。
某旅遊團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賞「雷鋒(塔)夕照」的同時,也領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風來」的情境。(註:月球公轉周期約為30天,農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視位置最靠近太陽) 完成問題。
1、若旅行團在某日16時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則該日式農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2、若該旅行團在某日18時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則該日式農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3、若該旅行團在18時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並欣賞到「雷峰夕照」,那麼這時期
A.華北平原小麥豐收在望
B.長江三角洲油菜花盛開
C.松嫩平原稻穀飄香
D.山東半島瑞雪迎春
1、B
初一是月亮隨太陽升落而升落,十五是太陽落月亮落,由此可知初七八是中午月亮升,子夜月亮落,而16時左右應是日落之前,正午之後,月到中天,根據月相變化規律,可以確定B。
2、C
18時40分左右應是黃昏時刻,大致太陽落山時,月到中天,根據月相變化規律,應是初七、八,應為上弦月,C正確。
3、A
本題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判斷季節的能力。「月到中天」、「雷峰夕照」同時出現,是判斷季節的關鍵所在,初夏。「油菜花開」初春、「稻穀飄香」夏末、「瑞雪迎春」冬季。
2018浙江寧波選考 月食是一種常見的天文現象。2018年1月31日晚,我國多地觀測到152年一遇的月全食、超級月亮、紅月亮、「藍月亮」組團亮相的壯麗景觀(下圖)。但浙江多地陰雲遮蔽,因氣象條件不佳遺憾無緣享受視覺盛宴。完成下列各題
1、 關於這一天文奇觀,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平面地圖中,可見月食部分過程地區位於不可見月食地區兩側,且關於某經線對稱分布
B. 超級月亮由暗變亮
C. 紅月亮是由於能量較高的紅光折射於月面後穿透地球大氣層而形成的
D. 提及的「藍月亮」是塵埃物散射藍光造成的現象
2、造成浙江多地人民無緣享受視覺盛宴的根本原因是
A. 浙江位於不可見月食區
B. 大氣光傳播、反射能力極弱
C. 氣象條件不佳
D. 觀測時間提前或過遲
1、A
超級月亮由亮變暗,再由暗變亮,B錯誤;當發生月全食時,雖然照向月亮的太陽光被地球擋住了,但是地球的大氣層可以折射光線。當太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波長較短的光被大氣散射掉,剩下波長較長的紅光由於折射照向了月面,所以地球上的人們看到的月亮就變成了「紅月亮」,C錯誤;通常情況下,一個公曆月裡只有一次滿月,但有時也會例外。因為兩次滿月間大約相隔29.53天,而公曆曆法中每個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例外),因此一個公曆月可能出現兩次滿月。當一個月出現兩次月圓之夜時,第二個滿月就被賦予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藍月亮」,D錯誤;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種,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裡,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能看到月亮既能看到月食,在平面地圖上,可見月食部分過程地區位於不可見月食地區兩側,且關於某經線對稱分布,A正確。故答案選A。
2、B
浙江多地人民無緣享受視覺盛宴主要是因為天空中的雲量太多,影響了大氣的光傳播、反射能力,因此導致不能出現紅月亮,故答案選B項。
重刊者註:本文系謝皆兵老師舊作,原刊於2020年1月18日(點擊日期查閱)地理蹊公眾號。有改動。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
轉載需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