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族長壽老人多 唯獨她年輕患了癌 醫生說他會復發 最後證明人生...

2020-11-26 和訊

「爬山,摘野菜,品美食,植樹……幹勁十足!」

上周,在杭州種福堂(艾克)中醫院院長孫彩珍帶領下,38位癌症康復俱樂部的患友來到金華市磐安縣方前鎮陳岙村植樹。

陳岙村山清水秀,是中國中藥材之鄉,這裡孕育著豐富的中草藥材,也有著可口的小吃美食,也是種福堂的發源地。

植樹的當天也是村子裡的黨員活動日,十幾位黨員與康復俱樂部的成員們一起,在村口的一條馬路旁種植了80多棵紫薇樹。

「村書記,我要在你這上個保險,來年我會回來看我的樹。」一位女患者在紫薇樹旁留影,並對村幹部說。另一位患者望了望這條路,感慨道:「把我們的樹種滿這條路,以後它就是我們的生命之路了,每一棵樹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見習記者陳彥汝

大家族裡長壽老人不少可我卻年紀輕輕患了癌症

44歲的張志紅是第一次參加康復俱樂部活動,十分健談的她一路上結交了不少人,還招呼著大家下次去她的家鄉組織活動。「我家在江西鷹潭,我們那的龍虎山就是《水滸傳》開篇所描繪的古今名山……」

張志紅告訴記者:「生病後,人的心境不一樣了,我是從病痛中走過來的,只要我不痛,心態當然好。」

2012年的一天,張志紅突然感到肚子很痛,以為又是老胃病發作,正巧那段時間趕上單位裡女性一年兩次的體檢,她去做了詳盡的全身檢查,這才發現,原來疼痛感並不是胃病惹的禍,而是結腸癌。

當時,張志紅只有37歲,兒子也才10歲。「當時我家裡人都不敢相信,因為我家裡的老人都特別健康長壽,爺爺已經90多歲,外婆去世時,大舅都80歲了,現在還在家中種田,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家族史。」

被確診的第二天,張志紅就去廣州做了手術,卻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盆腔了。得知結果的張志紅陷入絕望,「腦袋裡就一個念想,算了,不治了,還是回家好。」

後來手術把腸子切掉了18釐米,開始進行輸液化療,但這八九個月間,她出現了嚴重的反應。做第10期化療時,護士還沒拆開針劑盒子,她就開始狂吐,「我爸說我大概是因為害怕形成條件反射了。」

2013年10月份,在複查中發現癌細胞再次轉移,這次轉移到了卵巢。伴著轉移而來的是強烈的疼痛,全身抽筋,手腳發抖。

「我只有兩個想法——保住命;如果能控制住疼痛,帶瘤生存也不錯。」也因此,同年12月,她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了杭州種福堂(艾克)中醫院,找到了孫彩珍院長。之後,吃了兩個月中藥,疼痛又出現了。2014年3月,難忍疼痛的張志紅在廣州做了第二次手術。

術後,再也不想經歷化療的她給孫彩珍院長打了電話,在徵求同意後,她開始吃中藥,目前已經吃了5年多了。

「當時廣州醫生說,我的癌症復發率很高。但我相信命運在自己手上。」張志紅說,最近她剛做完體檢,各項指標都很好,廣州醫院的教授每次遇到她都會說,你真是個奇蹟。

現在,張志紅還總是開導別的患友:「藥物治療要跟上,但精神治療比藥物還要重視。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睡眠,還要調整飲食。沒有什麼是不能改變的!」

她生病前喜歡打麻將,還常常熬夜,酒量也很好,能喝半斤白酒,每一頓都要吃得特別飽。生病後,她戒掉了這些不良習慣,會保證每天鍛鍊,滴酒不沾,吃飯八分飽,辣一點都不碰。她還在當地郊區租了一畝地種菜,「充實自己,時間就一點一點溜走了。」

醫生說一定會復發、轉移

但我的人生路還很長

這次出遊還有幾位從台州自駕前往陳岙村的成員,裴英良就是其中一位。活動結束那天,他親自把寧波的患友送到台州火車站,還幫忙買好票,送進站了才離開。

裴英良今年57歲,說著一口台州口音的普通話,但因為職業的緣故,他講話特別有邏輯。在休閒時間,他還給大伙兒曬了自己的珍貴的全家福,「我的家人、我的兄弟姐妹是我生病期間最堅強的後盾。」

10年前,他被發現患上了膽管癌。「起初是皮膚黃起來,很癢,我就想去醫院查一下有沒有肝的毛病,結果十天以後報告出來,醫生說,膽管上面毛病有點嚴重,問我家裡條件怎麼樣,讓我聯繫妻子再具體說明。」

膽管癌,一個極其陌生的名詞進入了裴英良的生活。醫院安排一個上海的專家為他開刀。術後,他回家休養了一年左右,再次複查時卻發現癌細胞轉移到了肝裡面。他去寧波的醫院做PET-CT,確認擴散,這一次,不想手術的他選了放療。但放療後,肚子總是很脹,風一吹,就嘔吐。

在別人的推薦下,他來到了杭州種福堂(艾克)中醫院掛了孫彩珍醫生的門診。

「當時孫醫生對我說可以治療,我心裡燃起了一絲希望,但又怕他們不靠譜,是騙我的。於是,那個早上,我遲遲沒有離開門診,就想看看孫醫生是不是對所有人都這麼說。」裴英良回憶第一次到種福堂(艾克)就診的經歷,一個早上,二十幾位患者,每個意見都不同,他這才放心了。

就這樣,中藥吃了6個月後,他去寧波複查。別人三四分鐘能做好的B超檢查,醫生為他檢查了15分鐘,又安排做了一個CT,始終也沒找到原來的陰影。

「當時醫生都不敢相信,我自己也是半信半疑的。」裴英良說,最初得知這個毛病的時候覺得壓力很大,開了刀卻又復發,徹底感到沒希望了。但如今,中藥吃了8年,再也沒有復發,人生路還很長。

每個人都要生病

只是病的名稱不同罷了

63歲的李炳仁至今還清楚地記著自己發病的準確日子:「2015年9月28日晚,當時我在老家,正好老婆在家,肚子很痛,被送到溫嶺當地醫院急診。」

9月29日凌晨3點左右,家人又送他到台州醫院。經過檢查,五六分鐘後,醫院的專家就已到位,而不到十分鐘,檢查報告出來了,初步診斷是腸梗阻。

3:50,天沒亮,急診醫生聯繫肛腸科兩位專家安排手術,早晨6點,手術開始,切掉了6釐米的腸,手術也非常成功。但醫生沒告訴他,其實他患的是惡性腫瘤。

第三天,按照病理需要進行化療。他一共做了4次化療,最後一次化療時,老婆告訴他,臉色有些不對。「當時我老婆可能知道瞞不下去了,就讓醫生與我溝通。」

只是沒想到,李炳仁早已猜到了真相,他主動和醫生說,我當過兵,我不怕死。「每個人都要生病,只是病的名稱不同罷了。你只有告訴我,我才能積極配合你。」

六個月後,在腸吻合手術前發現,他的左肺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出現了陰影,PET-CT檢查還發現,右腎也出現了問題,可能要切除。

趁著春節到杭州遊玩,李炳仁還去看了省級醫院的專家,醫生建議先化療,再動手術,但當時他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受不了再次化療,而正當家人們都拿不定主意時,台州醫院打來電話:「你現在還有機會,時機不要放棄。你抓緊來的話,可以儘快制訂方案。」

他回了台州,做了右腎切除手術,十幾天後,又進行了肺部兩個部位同時胸腔鏡手術,手術時間僅32分鐘,手術很成功。

在治療中,他聽說中醫對這類病有鞏固作用,這次,做了四次大手術的李炳仁打算嘗試一下,於是術後第三天他就來到了種福堂(艾克)中醫院。

一把脈,醫生就問他是不是吃了很多補品,「你這麼虛弱的身體,補品吃多了,身體是吸收不了的。」

吃了一個月中藥,沒有效果,因為價格等原因,接下來兩個月,他就在當地醫院配了藥。沒想到沒過多久,肝上又長了5.7釐米的腫瘤,在台州醫院進行射頻處理。

手術後,他又回到了種福堂(艾克)中醫院看診、配藥,再吃了三個月,複查發現病灶從5.7~5.5變成了2.9~2.4,其他指標也都是正常的。就這樣,又吃了三個月。病灶又小了一點。

「我是幸運的,遇到許多好醫生,給我開出好的藥方,所以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像我一樣受益。」李炳仁說。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高甜醫生文:強推《他比月色更撩人》,唯獨對她,想用盡全力使壞
    高甜醫生文:強推《他比月色更撩人》,唯獨對她,想用盡全力使壞大家好,小編又來推薦優質文章了,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高甜醫生文:強推《他比月色更撩人》,唯獨對她,想用盡全力使壞。最近鬧書荒的寶寶們,給你們送來驚喜,今天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的幾部小說,保證讓你意猶未盡,身臨其境。
  • 肺癌手術後1.5年復發擴散,醫生說她當初不該做錯一件事
    曾經有外傷病人骨折手術後3個月,查出晚期肺癌,回來投訴醫生漏診的。 胸部檢查首選CT,對某些家庭條件差一些的,醫生會選擇胸部X光片,能省100多塊錢。 留了幾次痰液顯微鏡下細細搜索,結果發現了異型細胞,可疑癌,於是就在胃息肉術後轉胸外科,一周後做了左肺上葉切除,手術後病理是浸潤性肺腺癌,中低分化(腺泡為主,伴微乳頭成分)。
  • 東北老父親患肺癌:化療後復發,不要插管搶救只想安靜的走
    不過,從商多年的關良心思縝密,總會記得那些「萬一」,醫生出院時提示他,老爺子的病情很有可能還會復發,到時候會很麻煩。 一語成讖。 春節剛過,老爺子第三個化療療程過程中,身體又出現不適,已經難以耐受化療,特別是有一項臨床檢測指標KI67,始終居高不下。
  • 女子患乳癌切除乳房 醫生用肚子上的肉再造一個「胸」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患上乳腺癌就面臨著身體的「殘缺」和死亡。30多歲的白小姐是一位乳腺癌患者,為了保命只有將乳腺切掉。幸運的是,她通過乳房再造手術,「挽回」自己失去的乳房,不久,還收穫了一段新戀情,馬上就要步入婚姻殿堂。
  • 英國最長壽老人逝世,享年112歲,她的長壽秘訣原來是這個
    英國最長壽老人格蕾絲·瓊斯(Grace Jones)於上周五在伍斯特郡百老匯的家中安然離世。瓊斯夫人於1906年生於英國利物浦,此時,距離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僅僅過去了5年時間。她曾見證了英國26任首相的更迭,並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得以倖存,所以朋友們都叫她「神奇的瓊斯」。
  • 吹氣球鍛鍊肺活量 常德老人抗癌14年成「明星」
    5月8日,網友在紅網論壇爆料在常德有位74歲的「抗癌明星」,2004年,他被確診為肺癌,聽從醫生的建議吹氣球鍛鍊肺活量,2006年覃嗲嗲索性在常德鼎城區體育館附近擺了個氣球攤,一邊吹氣球鍛鍊身體,一邊還能賺點小錢。氣球吹了十四年,嗲嗲也吹出了水平,他說自己一分鐘能吹3、4個。74歲的覃嗲嗲被紅網論壇的網友尊為「抗癌明星」。
  • 還記得被吉尼斯認定最長壽的老人嗎?她的長壽秘訣只有4個字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君王希望自己長生不老,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讓大師們替自己煉丹煉藥。其實,哪有什麼長生不老丹,都是人心裡的貪慾。地位越高的人,反而越怕死,越是怕死,心魔便會出來作祟。很多事就是這樣,越是強求越是不得。現實生活中,長生不老的人沒有,長命百歲的人倒還真的有。
  • 她出生1898年,被吉尼斯認證為最長壽的老人,晚年長壽秘訣是什麼
    那就是缺乏相對應的身份證明,而且都生活在比較落後的地區,這也不得不讓人懷疑其真實性,他們是如何做到長壽的?僅僅是因為某種沒有科學體系的修煉嗎?如今正式獲得吉尼斯紀錄官方承認的在,則是一位名字叫做大川美佐緒的老人,她出生於1989年,在2015年去世,享年117歲。
  • 患癌20年,八旬院士至今無復發,醫生:他的秘訣值得學習和借鑑
    其實早在2000年,趙淳生就被診斷患上了肺癌,經過了手術,切除了整個右肺,術後2個月,又被查出胃癌,三分之二的胃被切除。而20年後,他的癌症並未復發。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從小的成長經歷,讓他覺得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即使在對抗病魔的時期,他仍然惦記著正在進行中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申請、超聲電機專利申請。面對老伴「恨鐵不成鋼」的詢問:「你到底是要命,還是要超聲電機」,他仍然堅定的回答:「我兩個都要!」患癌後也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即使現在工作不像以前那麼辛苦,也會上網了解一些新鮮事,看電視裡的各種綜藝節目。
  • 腫瘤患者手術治療後,是否還需要做化療來預防復發?
    癌細胞狡猾就狡猾在它會未雨綢繆,有可能在你癌症出現前,它們就會讓一些癌細胞先轉移到其他器官,先紮根,等到條件允許了,又繼續「生根發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癌症轉移復發。它的轉移復發能力有多強?1998年,有一位器官捐獻者去世,他的兩個腎被分別移植給了兩位患者。移植手術很成功,但僅一年多後,接受腎移植的兩位患者卻先後患上癌症!而更驚人的是,兩位患者的癌細胞都不是自己的,是來自於器官捐獻者!深挖歷史才發現,捐獻者在1982年,曾患有皮膚癌,但手術後「痊癒」,在接下去16年,他年年複查,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 癌症放療被告無癌 追問那麼多次為什麼沒人說再查一遍?
    當天,醫生帶著張女士又做了一次病理檢查,第二天出具的病理報告上,醫生修正了報告:目前腫瘤診斷證據不充分,不予繼續治療,密切隨訪。張女士沒辦出院手續,直接回家了,心裡窩著一肚子火,「第一次說癌,我還不急,這一次真的崩潰了。」她回憶,那幾天,家裡吃飯靜悄悄的,大兒子陪她聊天,說起自己的工作、未來的打算,她心裡更難受,「苦了那麼多年,拼了那麼多年,兒子出山了,我沒福享了。」
  • 中7條以上,說明你身體很年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人說「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做你喜歡做的事,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是的,不管在什麼年紀,只要我們還有想做的事,人生就沒有太晚的開始。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的身體都要足夠年輕。
  • 2020,我得了治不好的「癌」和治得好的癌
    對本文的作者關耳而言,她從沒想到今年會被確診脫髓鞘和甲狀腺乳頭狀癌。除了生理上的病痛之外,折磨病人的還有心理上的震蕩感:為什麼是自己?接下來的生活怎麼辦?她說她因為得了脫髓鞘,一個人去外面吃飯,當一樓已經人滿了,她端著盤子無法去二樓,還要接受服務不解的目光;可能每走五百步,就需要休息一下,有時打個噴嚏可能就漏出一點小便;以及,因為手麻用鍵盤打字錯誤百出,一次次按下回刪鍵,一次次,「就像刪除掉過往的人生」……冬天就要來了。陽光照著的時候,人們依然會感覺溫暖、明亮。
  • DNA破譯四川118歲老人長壽密碼 「樂天派」或是主因
    原標題:DNA破譯四川118歲老人長壽密碼 「樂天派」或是主因   並非都是好基因好基因+好環境=長壽   但老人也並不是沒有存在有風險的基因。「像她糖代謝能力風險就偏高。」姜俊成說。不過,付素清並沒有患糖尿病等疾病,這又是為什麼呢?
  • 97歲長壽老人的養肝經,說出來你都想像不到
    97歲長壽老人的養肝經,說出來你都想像不到胡昌元是湖北竹山縣的普通村民,唯一和別人不同的就是今年已經97歲高齡。村口的老榕樹低下有個大磨盤,晚上五六點鐘的時候,就在樹下扎個小板凳,跟村裡面的幾個老夥計嘮一嘮磕,回想一下年輕時候的事。老人長壽,但是年輕時候也沒少受罪,尤其是60多歲的時候,因為喝酒,肝功能特別的不好。
  • 醫生說腫瘤切得很「乾淨」「徹底」,為什麼術後還會復發轉移呢?
    手術室外的談話間,醫生向家屬告知術中情況,大多會說腫瘤切得很徹底、很乾淨,聽到醫生這麼說,大家心裡也會得到暫時的慰藉,以為「徹底」「乾淨」就不會復發,至少不會短時間內復發,然而一些病人術後又復發、甚至遠處轉移,為什麼呢?其實復發包括局部、區域復發以及遠處轉移。
  • 同患乳腺癌,有人活十年以上,有人卻很快「不行」!醫生說出原因
    李阿姨在14年前確診後就被冠以「乳腺癌患者」的帽子,而自從患上這一疾病,她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無人知曉,只知道按照醫生的指示乖乖配合治療。也是從確診後起,李阿姨會定時查看癌指數指標,每一次的上升和下降都對她意義重大。
  • 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在我國,居然經歷了4個朝代,活了400多歲!
    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級的生物,從古代以來很多帝王皇上就追求著長生不老之秘訣,都希望自己能活的很久,因為人生太短暫,有很多事情都沒有完成,而且很多優秀的帝王將相都有著很遠大的抱負和理想,都希望江山美人永遠擁有著,可是人體的壽命不可能達到長生不老,所以古代人壽命還是很短的,到了現代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
  • 「最美醫生」王文濤:向「蟲癌」宣戰
    原標題:「最美醫生」王文濤:向「蟲癌」宣戰 2006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王文濤到四川省甘孜州巡迴義診,看到當地很多群眾飽受包蟲病的折磨,而基層醫院的醫生底子薄、醫療水平不高,很難為患者解決病痛。
  • 腫瘤醫生常說的「5年生存率」,到底是啥意思?看完恍然大悟
    核心提示:由於知識的匱乏,很多人認為得癌就是「判死刑」,認為即使治療也是白花錢。實際上,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確實,很多癌症患上後,都會被判「死刑」,但並不是「立即執行」,而是「緩期執行」。在醫學上,得癌後能生存多久,有一個專業的名詞——5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