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野裡自在飛翔

2020-11-22 新華網河南站

  6月2日,杞縣葛崗鎮和寨村村民看著成熟的麥穗滿心歡喜。 劉銀忠 攝

  5月29日,商水縣張莊鄉村民手捧新糧,分外開心。 本報記者 董亮 蔡迅翔 攝

  6月1日,洛寧縣小界鄉王村塬麥田裡,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 李峰 攝

  五黃六月天,焦麥炸豆時。6月2日,夏邑縣的小麥開始進入收割高峰期,這是一年當中農民最忙的一段時間,會亭鎮丁莊村的「90後」童坤卻氣定神閒,一點也不緊張,還老是搗鼓手機。這是為啥?

  「有啥好忙的?」童坤說,「家裡種了十幾畝小麥,流轉的1000畝地中有400畝小麥,收割機半天就收完了,種的是『新麥26』,屬於優質強筋小麥,早早就籤了訂單,銷路也不用愁。另外600畝種的是青豆,到7月底才成熟。所以,現在的大忙時節根本就不咋忙了。」

  那搗鼓手機幹啥?小夥子急忙展示手機屏幕,頁面顯示的是「北京農田管家」。「我可沒在玩,正在聯繫業務呢。」他說。

  故事得從2012年講起。那年秋天,童坤幫著父母收玉米,從天不亮就下地,一直幹到火辣辣的太陽高高升起。在地裡幹活,玉米葉會把裸露的胳膊拉出一道道血口子,同時還得小心毛蟲,一旦碰著,又癢又痛,嚴重時需要打吊針……見到父母這麼辛苦,童坤心裡十分不是滋味。玉米剛收了不到一半,他轉身花9萬元買了一臺自動化收割機。

  「那個時候,玉米收割機比較少見。年輕人上手快,摸索著就能開。」轟隆隆的機器駛過,帶著皮的玉米棒子完整地收割下來堆成了一堆,秸稈被完全粉碎,童坤家裡剩下的地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完了。他隨即開始給本村以及鄰村的村民收玉米,每天作業七八十畝。通過開展農機作業,不到3年,玉米收割機的成本收回,他又買了一臺小麥收割機。

  嘗到現代農機作業甜頭的童坤,2017年開始接觸植保無人機。「這機器可太厲害了,一天能作業600至800畝。」病蟲害防治,以往需要農民背著一個大藥桶,又累效率還低,無人機作業則省時省力,童坤說,「一架無人機一年能作業1萬畝,當年就能收回成本,年收入10萬至15萬元不成問題。」於是,他來到西華縣無人機產業園學習,了解不同型號機器的性能、作業效率、安全操作規程等。經過技術培訓和考核,童坤正式成為無人機操作手。

  去年,童坤成立了標普農業公司,專門提供植保無人機銷售、維修和飛防作業等服務,下屬的無人機合作社從6臺機器發展到如今的50多臺。夏邑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劉俊華介紹,童坤這個合作社擁有的無人機數量,佔全縣的半壁江山。

  無人機在夏邑縣的迅速推廣,得益於當地1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按照每畝地15.9元的標準統一植保,示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農活兒變輕鬆了,農民也樂於接受。僅今年上半年,童坤的合作社在當地以及鹿邑縣、太康縣的作業面積就達20多萬畝,按照每畝6元的價格計算,僅飛防作業收入就超過120萬元。

  「家裡的麥收既然不忙,我就想著通過手機上平臺找找業務。」童坤說,「這不,內蒙古烏海的玉米需要除草作業,我這就準備帶著機器去看看。」

  烏海市離夏邑縣約3800公裡。「其實也不遠,開車快的話兩天一夜就到了。」這一年多來,童坤和夥伴們走遍了河北、山東、黑龍江、寧夏和新疆庫爾勒等地。一般四五輛車結伴出發,大家輪流開車。如果時間不緊張,他們還會在休息的時候欣賞沿途風光、品嘗美食。美麗的胡楊林、神秘的無人區、美味的烤全羊……長途奔波並沒有阻擋住年輕人享受生活的熱情。

  「從前村裡的年輕人外出打工,掙份辛苦錢;我們現在的工作雖然也辛苦,但是體面、有尊嚴,有獲得感,我們很滿足。」童坤說著,黝黑的臉上不由得露出笑容。記者 李英華 劉紅濤

  

相關焦點

  • 布穀鳥的叫聲是從田野裡傳來的
    《在兩湖總都致布穀鳥》 所謂鳩佔鵲巢、杜鵑啼血、遊子思歸······這些人世的穿鑿附會一概與你無關 曾經,有顆小小的心喜歡「豌豆巴果、哥哥燒火」的叫聲純粹而透明 在江漢平原 你隱身在開闊的田野水邊
  • 母親的晚秋,田野瀰漫太陽的馨香,在九月裡釀造我思鄉的藥引
    母親除了愛我,就愛她的田野了田野裡,有她鍾愛與我一樣親的孩子當初的心思,是哺育田壟葉苗的愛撫惦念風雨,夢牽日月,母親打理田野殘缺日子誰也不能替代您的滋養母親的晚秋,田野瀰漫太陽的馨香金色玉米,高粱,大豆,是太陽深情饋贈簇擁母親心懷,這長大的兒女,引來秋風頌詠推搖母親心底泛起笑意波浪
  • 魏小安談田野調查與田野工作
  • 科普:為什麼動物園裡的天鵝不用關在籠子裡也不會飛掉?
    在動物園明澈如鏡的湖面上,常有一對對白色的、黑色的天鵝,悠閒自在地遊泳。 它們一會兒把頭伸入水中捕食? 一會兒只伸長了脖子,引頸高鳴。不久,遊到近岸,揮動著翅膀,一 躍登陸,用嘴梳理起羽毛來。天鵝,和其他雁形目鳥類一樣,都是善飛的鳥類,可是到動物園裡安居下來以後,就不會遠走高飛了。這是什麼道理呢?鳥類在空中飛翔,和空氣氣流的推動力及浮力有關。飛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鼓翼飛行,一種是翱翔。無論哪一種,起飛時都要依靠翅膀的擺動, 利用周圍氣流的壓力產生的動力,來推動鳥體前進。
  • 崑山探店|自在閣 「圖書館」裡的素食料理
    經常去亭林公園,也經常看到自在閣,但一直不知道這其實是一家吃素食料理的餐廳。平時吃的比較油膩,那難得來吃一次素食料理也是很不錯的選擇。這邊環境很好,因為就在亭林公園邊上,所以氛圍很不錯,白天的話坐在大落地窗邊,還能看到周圍的景色,自帶仙氣,非常愜意。
  • 希望在田野上萌發
    在調研過程中,曉光親眼見到鄉親們用艱苦勞動和辛勤汗水改變著家鄉面貌:「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親耳聽到農民在實行「包產到戶」後最真切樸素的表達:「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奮鬥,為她幸福,為她增光」;親身感受廣大農村男女老幼發自內心的歡悅之情:「老人們舉杯,孩子們歡笑,小夥兒彈琴,姑娘歌唱」。曉光的腦海裡不停地閃過兩個金色的大字——希望!
  • 當我說「田野」時,我在說什麼
    一、什麼是「田野」?「田野調查」,是英文Field Research不太恰當的直譯。Field一詞在英文中的含義不僅僅指田野,也泛指場地、實地。但是在各個學科裡也約定俗成地沿用到了今天。「田野」一詞最初是在動物學、生物學等領域出現的。
  • 《田野觀察》第二期|田野期間的語言觀察和有效溝通 ——有關我在南非的田野
    但不管怎樣,「田野」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有田野經驗的地區研究學人眼中,那些真實、微小且生動的場景,最能帶來交流的震蕩和共鳴。我從本科到博士,從澳洲到非洲,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南半球度過。本科所在城市是南澳州的首府阿德萊德,「南澳」英文為South Australia,簡寫SA;南非開普敦大學是我博士調研的地點,我在那停留接近三年。
  • 它的花莖30釐米高,人稱「麥冬草」,田野裡常見,根莖價值高
    另外,還有一種奇特的植物,可能大部分的花友都沒有見過,它的花莖「30釐米高」,經常被稱為「麥冬草」,喜歡在田野裡生長,植株的根莖價值是比較高的。 將麥冬草盆栽在漂亮的花盆裡,經過60天或者3個月的養護,植株的根系會很多,枝葉看著不僅油綠,還很旺盛
  • 它的花莖「30釐米高」,人稱「麥冬草」,田野裡常見,根莖價值高
    另外,還有一種奇特的植物,可能大部分的花友都沒有見過,它的花莖「30釐米高」,經常被稱為「麥冬草」,喜歡在田野裡生長,植株的根莖價值是比較高的。將麥冬草盆栽在漂亮的花盆裡,經過60天或者3個月的養護,植株的根系會很多,枝葉看著不僅油綠,還很旺盛,所以觀賞價值就和綠蘿、月季、吊蘭、桂花、常春藤、文竹、蟹爪蘭、白掌、竹芋等花卉一樣高,這種植物也比較好養,畢竟它在野外都能長得旺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種麥冬草吧。
  • 田野像鋪了一層厚厚的黃金
    已時隔多年  ▎從土裡長出的食物◎餘成強那些從土裡長出來的食物都是金黃金黃的比如母親種的紅薯、稻穀這些黃金般的食物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最終,我們都將用肉身償還從鄉下回城的途中田野像鋪了一層厚厚的黃金請跟著我一字一句地,大聲唱出來 深呼吸,提提氣,再來一遍…… ▎蒼茫——兼悼四爺◎李鋮在鯰魚灘,僅剩一個世字派告別晨鐘,暮鼓,讓某個時光再次留下虛空,念想留下音容笑貌,在天地之間迴蕩蒼茫的天空,只剩田野
  • 李家坑的田野調查
    2015年開始,寧波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周靜書在馮先生建議下啟動《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創作計劃,廣邀著者,旨在以一村一書的方式為古村落建檔立案。目前,一至三批公布的18個村落寫作已基本完成,不久前列入2020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傳統村落的田野調查如何展開,哪些部分最值得關注?近日,記者跟隨李家坑村一書的作者吳瑞芳,去找了下「方法論」。
  • 馬雪梅:幸福在希望的田野上生長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幸福在希望的田野上生長,有滋有味的日子不再是奢望。正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一樣,「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為她富裕,為她興旺」。唱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唱出了美麗鄉村的幸福生活,而我有幸生長在這樣一片熱土,作為親歷者、踐行者,感到無比自豪。
  • 唐山小夥兒許帥軍:夢想在雲端飛翔(圖)
    2012全國熱氣球錦標賽榮獲第六名,欲駕駛熱氣球飛越渤海灣——唐山小夥兒許帥軍:夢想在雲端飛翔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大地在你的腳下  一張報紙引發飛翔之夢  也許因為是射手座的緣故,許帥軍從小就崇尚自由,熱愛大自然。工作5年後,由於「對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到乏味」,他辭去酒店部門經理的職務,變身背包客遊歷全國。2007年5月,在從廣西回北京的火車上,許帥軍看到了一份報紙,上面關於「海口熱氣球節」的報導深深吸引了他,「覺得很新鮮,一下子就迷上了這個會飛的龐然大物。」
  • 田野調查:經驗與誤區
    它與人類學的民族志方法之不同是因為社會學的田野調查關注的是社會整體。即使在田野調查的現場,它也強調對現象的考察必須要有一個社會整體的視野。  之所以要將人類學的民族志做一個如此詳細的介紹,是因為雖然現在我們將社會學的實地調查也稱之為田野調查,但是實際上這個「田野調查」是一個很含糊的概念。然而我們通常又將田野調查看作一個約定俗成的名詞,只要提了它別人就都能理解。
  • 帶著問號行走在「田野」中
    根據記者對以往資料的查詢情況,在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的監督工作中,採用「田野調查」形式應當是一次新的嘗試。到「田野」中去【田野手記】我們共走訪119個家庭,除了特意選擇的少數低保退出家庭和貧困邊緣家庭外,多數都是本村村民公認的困難程度較深的家庭。他們緣何貧困?
  • 田野實驗:經濟學家的新工具
    田野實驗:經濟學家的新工具 2016年02月22日 08: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杰 張清俐 字號 內容摘要:隨著經濟學對學科科學化的追求,田野實驗成為經濟學研究中一種新的實證研究方法。
  • 首飾欣賞|可能是飛翔的荷蘭人號裡發現的...
    Ami Pepper家的首飾仿佛是從電影加勒比海盜中還原的一般有一種直接從沉入海底的飛翔的荷蘭人號裡打撈上來的感覺
  • AUM·吾愛自然|自然在生活裡,生活在自然裡
    #建議橫屏觀看,體驗更佳#將生活紮根於土壤聽自然的歌,學自然的事從自然中認知世界,讓成長在探索中天然發生#自然在生活裡,生活在自然裡#Put your life into the soilListening songs
  • 贛州新建一滑翔基地,圓我飛翔夢,簡直比坐過山車都更爽更刺激
    以前,總是幻想著,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自由自在地飛翔,感受山間清爽的風,呼吸著清新純淨的空氣。現在,我終於在贛州石城通天寨的雲上滑翔基地如願了。>滑翔傘是世界上最輕便的飛行器,它可以藉助氣流盤高滑翔,讓人實現在藍天白雲下飛翔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