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一部富有神話色彩的最古地理書,一部關於中國古代物種演化、地理變遷的傳奇之作。《山海經》主要記述中國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類似我們說的靈異事件,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爭論。
就我個人而言,《山海經》也是一本方志史上難得的全國性的總志。
《山海經·南山經·亶爰山》:又東三百裡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再往東三百裡有座山,名叫亶爰山。山上水很多,但卻不生長草木,這座山十分險峻,是無法登上去的。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野貓,但頭上長有頭髮,這種野獸名叫類,一身同具雌雄兩性。人要是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妒忌人。

雌雄同體是雌雄異體現象的反義詞。即在一個生物體中雌、雄性狀都明顯的現象。在植物當中普遍存在雌雄同體的物種,在環節動物門的蠕蟲和軟體動物之類的低等動物那裡,也可以發現這種情形。
一般而言,動物之中雌雄同體的生物大多是一些比較低級的生物,但是也有一些較為高等的動物,比如黃鱔,而黃鱔的雌雄同體屬於雌雄性逆轉,黃鱔生殖季節約在6-8月,在其個體發育中,即從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時都是雌性(即體長在35釐米以下的個體的生殖腺全為卵巢);產卵後卵巢逐漸變為精巢;體長在36-48釐米時,部分性逆轉,雌雄個體幾乎相等;成長至53釐米以上者則多為精巢。
另外在日本海曾發現過雌雄同體的蝦類,這已經是非常罕見了。而在臨床醫學上曾經多次出現雌雄同體的人,也就是雙性人,這屬於一種發育異常,甚至是基因病。
在《山海經》中所記載的類,位於廣東地區,據考證應該在廣東南雄市附近,或者是新豐縣的九連山,也有相當大的可能性。而此處所描繪的類,有著哺乳動物的特徵,獸類,像狸貓,而哺乳動物至今未曾發現過雌雄同體物種,除非是基因突變導致的個體,而非物種。畢竟哺乳動物不像是蚯蚓這樣低級,兩性器官還未曾發育完善,但是已經需要異體受精,而這樣的動物除了有性繁殖以外,還會存在低級生物常具備的無性繁殖,比如蚯蚓被切成兩段的話會發育成兩個獨立的個體。前提是不要豎著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