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很多人不接受量子力學的「疊加態」

2020-12-06 小彭來給您解惑

前面我寫過20篇關於量子力學的文章,其中量子力學有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疊加態」,說的是一個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也就是同時處於多個位置,這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所以很多網友表示無法接受這種觀點,今天我就針對疊加態來談談相關內容。

首先要明確一點,疊加態早就被實驗證實過了的是的確存在的物理現象,所以疊加態這個理論絕對是屬於科學範疇,因為它具有被證實或者證偽的特性。我前面專門講過判斷一個研究是否為科學的標準:就是看這個研究能否被證實或者證偽。

那麼這個疊加態是如何被證實的呢,其實就是貝爾不等式,前面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介紹為啥貝爾不等式可以證明疊加態的確是客觀存在的,並非由於微觀粒子運動太快導致看起來像疊加態。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先翻翻前面的文章來看下。

那麼這種疊加態為啥很多人反對呢?其實最開始愛因斯坦和薛丁格也很反對這種疊加態,因為一旦出現疊加態,必然會面臨一個不確定性問題。愛因斯坦一直認為我們可以慢慢探索自然規律來預測未來,我們雖然現在不能預測所有事物的未來會如何,但是這是由於我們探索的自然規律還不夠多不夠深入造成,如果我們繼續不斷研究探索,那麼自然規律會越來越被人類掌握,那麼人類預測未來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所以愛因斯坦認為雖然目前微觀粒子我們不能預測其將來一定會如何,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肯定能在未來某一天徹底掌握微觀世界的規律,從而能夠像宏觀物體一樣預測一個微觀粒子將來一定會發生啥,從而拋棄對概率的描述。

但是微觀世界具有的不確定性,如果本身就是一種規律,那麼剛剛的推論就不能成立了。首先在我們經常接觸的宏觀世界裡面,其實很多事情都具有確定性的,比如一個小球的位置在哪,一個小球當前速度是多少,都是可以精確測量的,並且小球從開始到結束運動都會有一個清晰的軌跡圖,我們只要掌握了某種物理規律(比如牛頓力學),那麼不需要等待小球運行,我們也能從理論上推演出小球在將來某個時刻一定處於啥運動狀態,這種就是所謂的「決定論」。決定論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掌握了足夠多的初始參數和物理規律,將來的一切都是可預測的。

但是微觀世界卻不遵守這個規律,因為微觀世界的任何粒子,都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也可以同時處於多個速度,這種詭異的特性並非由於微觀粒子速度太快導致看起來像處於多個位置,看起來像多個位置和實際本來就處於多個位置,這絕對是兩碼事。

一旦微觀粒子的「疊加態」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就會出現一個麻煩的事情,因為我們要預測一個微觀粒子需要拿到它的初始信息,就像宏觀世界我們預測一個小球將來的運動,也必須拿到初始信息才行。但是微觀粒子的初始信息如何拿呢?首先微觀粒子一直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這已經讓初始信息變得難以捉摸了,更何況微觀世界還有一個「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也就是你永遠無法同時精確一個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所以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必須要尋找一門新的理論來描述微觀世界,這個新的理論就是「概率」。

雖然我們不知道微觀粒子初始到底在哪,但是我們卻可以獲取到概率值,比如微觀粒子可能出現在A、B、C三個位置,我們雖然不知道微觀粒子到底在哪,但是卻知道微觀粒子處於A的概率是30%,B的概率是60%,C的概率是10%,而這些概率我們如何得到呢?

第一個辦法就是做實驗,比如把一個微觀粒子按照同樣的初始條件放到一個布局容器裡,然後在相同時刻統計微觀粒子在A、B、C分別出現的次數,一旦反覆去做統計,數據量大了,就可以大致估算出各個位置的概率值,最後通過不斷的統計,人們發現了微觀粒子的具體位置雖然無法預測,但是出現在某位置的概率卻是可以預測,最後我們終於研究出了一個方程,這個方程可以根據當前微觀粒子所處的狀態,預測出未來微觀粒子在某位置的概率和處於某速度的概率值。

雖然我們目前還無法像宏觀世界一樣可以精準預測一個物體將來一定處於某種狀態,但是知道概率值已經對我們有很大幫助了,為啥我們面對微觀世界只能獲得概率而不能獲得確定值,這其實就是根源於微觀世界的一個本性:微觀世界本身就是處於不確定的。

所以我們前面談到的「決定論」,其實已經不再成立了,未來充滿的無窮的變數,縱使我們窮盡所有物理規律,也無法100%預測未來,我們能做到就是給一個概率值,因為微觀世界本來就是不確定的,更何況我們也無法窮盡所有物理規律。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的疊加態起源新解
    前面寫過一篇文章講解量子力學疊加態的起源,其中主要是用平行宇宙理論來解釋的疊加態這個現象的,但是平行宇宙理論並非唯一解釋,還有一個理論可以解釋疊加態,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所以我們發明了「疊加態」這個概念。
  • 量子力學中奇異現象之態疊加與坍縮
    量子力學中第一個奇怪的現象被稱為態疊加原理和坍縮。為了能夠簡單直接的解釋量子力學的概念,我們先談談普通人的日常經歷。在我們的常識認知中,客觀物體必然有確定的空間位置。這種存在是客觀的,是獨立於人的意志之外的。
  • 量子力學中十分深奧的疊加態:如果你不看月亮,那麼月亮就不存在
    量子講堂第三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量子力學中十分深奧的疊加態,如果你不抬頭看月亮,那麼月亮就等於不存在,這個結論是不是讓人感覺很荒唐呢?是的,生存在宏觀世界的我們一定會覺得這個假設十分的荒唐,但如果在微觀量子世界,這既帶了鑰匙,又沒帶鑰匙的兩張狀態是可以同時存在的,量子力學稱其為:疊加態。
  • 在疊加態或者平行態的疊加態出現,同時形成一個統一的波函數
    是一片無望的荒原,就是因為不理解量子力學,所以才從一開始對它望而卻步,經過層層過濾,逐漸對量子力學產生了新的認識。量子力學是人類新認識量子世界的三大支柱之一,對人類認識這個浩瀚無邊的宇宙大有裨益。實驗是認識真理的極其有效的手段,也是實驗唯一的意義。
  • 量子疊加態的局限
    量子疊加態的局限 天雲 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現象叫做疊加態現象。認為你不觀察它的時候,它可以同時處於各個不同地點,又可能既在那點又不在那點,只是各點出現的概率不同,所以,處於一種疊加狀態。而且還認為那樣的疊加狀態還處於彌散的狀態,認為它可以在全宇宙、全時空處於疊加狀態。這時你想去觀察一下它到底在哪裡?
  • 「多重宇宙論」可以解釋微觀世界的「疊加態」?
    首先為了照顧前面沒看我寫「疊加態」文章的朋友,我再簡單說下啥是疊加態,其實就是說微觀粒子具有一種「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態在宏觀世界卻從未見過,雖然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非常荒謬的狀態,但是前面我寫了一篇「貝爾不等式」的文章,已經詳細說明了這種疊加態在微觀世界的確存在的,所以你不用再質疑這種疊加性的正確性。但是這種疊加性到底是誰帶來的呢?
  • 量子疊加真實存在,科學家「拍攝」到了量子疊加態消失的過程
    條的高度指示可能的量子態的疊加程度。影片展示了在測量過程中某些重疊是如何丟失的,以及這種丟失是如何逐漸消失的,而其他的重疊則保留在理想的量子測量中。圖片:F.量子物理學描述了單個原子的內部世界,這個世界與我們的日常經驗大不相同。量子力學的許多奇怪但基本的方面之一是觀察者的角色-測量量子系統的狀態會導致其發生變化。儘管理論中測量過程非常重要,但仍然存在未解決的問題:在測量過程中,量子態會立即崩潰嗎?如果沒有,那麼測量過程將花費多少時間,並且在任何中間步驟中系統的量子狀態是什麼?
  • 對量子力學疊加態的批判
    在薛丁格的貓等類似所謂疊加態事件中,我們無法經驗到匣子內部的一切。我們只是知道裡面有一個隨時都可能衰變輻射的粒子源,而一旦發生輻射,瓶子就會打破從而將貓毒死,僅此而已。至於粒子源什麼時候發生輻射是隨機的,或者說此粒子在每一個時刻都有衰變輻射的可能性,故而我們也可以據此得出貓在每一個時刻都有可能死亡的判斷,即我們只能得出或然性判斷。
  • 量子力學的隨機性被推翻了?
    諸如「耶魯大學實驗推翻量子力學隨機性」「愛因斯坦又蒙對了」等等標題黨紛紛出現,仿佛戰無不勝的量子力學一夜之間陰溝翻船一樣,很多文青紛紛哀嘆宿命論又回來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還是報導偏差歪曲了論文本意?
  • 女人是這麼複雜的量子疊加態
    >·比如「鐳」這種元素便處於衰變與不衰變的疊加態中換一種說法就是鐳既衰變又不衰變·這麼說你可能還是無動於衷因為鐳太微觀微觀的世界我不懂·那就做一個實驗唄把微觀現象放大成宏觀現象·首先設計一個裝置因為鐳處於衰變與不衰變的疊加態那麼貓就必然處於死和活的疊加態·也就是說此時,貓既是活的也是死的
  • 人類要重新認識量子力學?
    人類要重新認識量子力學?說到量子力學,可能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例子就是薛丁格的貓,可是許多人對這個概念都有著非常大的誤解,這個實驗和愛因斯坦還有關係。上世紀30年代,愛因斯坦和另一位物理學家玻爾吵了一架,愛因斯坦生氣地說,上帝不擲色子,許多人都覺得愛因斯坦不認同量子力學,事實果真如此嗎?
  • 用「多重宇宙論」可以解釋微觀世界的「疊加態」嗎?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主要解釋了量子力學中的一種神奇狀態:疊加態。這種狀態只有在微觀世界才會明顯,因為我們從未在宏觀世界看到過這種狀態,但這種狀態的原因是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沒有向您解釋過。今天我將集中討論這個問題。
  • 宇宙之起源——疊加
    量子,不被觀察,處於疊加態:既在A點,又不在A點。原子核有,百分之五十可能,發生衰變,射出一個粒子,觸發毒氣設施,殺死這隻貓,就是說貓,處於既死又活的疊加態。  多體的疊加態:量子糾纏。是兩個以上量子,處於疊加態。例如一個在北京,一個發往紐約,其中一個量子,發生變化,則另一個量子,也會發生相應變化。一個加上信息,另一個也會有同樣信息。不受時空影響。
  • 科學家將觀察到量子力學下的疊加態!
    疊加態是量子物理中最令人費解之處,違背我們的物理常識。從雙縫實驗到薛丁格的貓,均是如此。然而,在疊加態中物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一旦被觀察,疊加態就會塌陷,從而無人知曉疊加態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在一個明顯的僵局中停滯不前:如果不觀察疊加態,他們就不能準確地說它是什麼;但一旦他們觀察疊加態,它就消失了。查普曼大學的以色列物理學家Yakir Aharonov和他的合作者提出了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的要點是:在觀察粒子之前,就推論出結果。
  • 論命運的量子疊加態
    為什麼會有你去恨一個人你自己也會痛苦?為什麼「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為什麼會有那句話「我愛一個人並不是非要在一起,看到你幸福即是我幸福」?以上不是哲學問題,不是情感問題,更不是價值觀問題,這是什麼?
  • 疊加態宇宙論【丁辰原創】
    有可能我們的宇宙本來就在平行宇宙疊加態。並且我強調,我們的宇宙本身可能就不是單一宇宙,而是疊加態宇宙。並且宇宙的穩定性,是靠平行宇宙疊加態維繫的,或者說其他平行宇宙補充的。醒了以後我思考雙縫幹涉測出兩孔,和宇宙暗物質,我的思想實驗是:有可能我們的宇宙本來就在平行宇宙疊加態,就像薛丁格貓,薛丁格提出來是認為存在或生或死的貓是不合理的,但或許我們這個宇宙的本質就是或生或死。如果生物化思考宇宙,把宇宙也想像成生物。
  • 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了?事情才沒那麼簡單 | 張文卓
    諸如「耶魯大學實驗推翻量子力學隨機性」「愛因斯坦又蒙對了」等等標題黨紛紛出現,仿佛戰無不勝的量子力學一夜之間陰溝翻船一樣,很多文青紛紛哀嘆宿命論又回來了。然而,這樣一個「大新聞」的出現只是報導出現了偏差,歪曲了論文本意的結果。
  • 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了?事情才沒那麼簡單
    諸如「耶魯大學實驗推翻量子力學隨機性」「愛因斯坦又蒙對了」等等標題黨紛紛出現,仿佛戰無不勝的量子力學一夜之間陰溝翻船一樣,很多文青紛紛哀嘆宿命論又回來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還是報導偏差歪曲了論文本意?
  • 量子力學的核心部分薛丁格的波函數及其物理意義
    電子也不例外,具有這種性質。電子是一種波動,是電子波。電子的能量與動量分別決定了它的物質波頻率與波數。既然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應該會有一種能夠正確描述這種量子特性的波動方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薛丁格收到德布羅意的論文,薛丁格足足思考了兩年時間,終於提出了薛丁格方程。
  • 這個實驗將告訴我們:人類能不能處於量子疊加態
    「為什麼人可以安定地生活?」因為波函數可以坍縮。「折磨我的是什麼?」是無法抗拒的命運。「為什麼人不能捨棄希望?」因為波函數可以發散。「你是誰?」我是手兒奈。——小林泰三《醉步男》量子力學支配著微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