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重宇宙論」可以解釋微觀世界的「疊加態」嗎?

2021-01-09 民間考究員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主要解釋了量子力學中的一種神奇狀態:疊加態。這種狀態只有在微觀世界才會明顯,因為我們從未在宏觀世界看到過這種狀態,但這種狀態的原因是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沒有向您解釋過。今天我將集中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為了照顧那些沒有讀過我的「疊加態」文章的朋友,我簡單地說一下什麼是疊加態,也就是說微觀粒子有一種「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狀態,但這種狀態在宏觀世界中是從來沒有見過的。雖然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荒謬的狀態,但我寫了一篇「貝爾不等式」文章,第2章詳細解釋了這種疊加存在於微觀世界,所以你不必質疑這種疊加的正確性。

但是是誰造成了這種疊加呢?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目前,主流物理學家無法合理解釋這一現象,但有一種說法可以合理解決這一問題,即多重宇宙學。

多重宇宙學意味著我們的宇宙不止一個,而是無限的。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斷地分裂成新的宇宙,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來繼續進化。我們不能選擇兩個宇宙同時進化。目前,我們似乎可以用「意識」來解釋誰決定我們選擇哪個宇宙。

你會記得我在解釋「薛丁格貓」的思想實驗時提到過多元宇宙,但當時我沒有詳細解釋這個理論,因為這個理論很奇怪。更重要的是,這個理論是「不可證偽的」,這意味著它既不能被證明也不能被證偽,因為許多物理學家對這個理論根本不感興趣。但也有一些物理學家一直認為這個理論是正確的。

為什麼多重宇宙可以解釋微觀粒子的疊加?這從微粒的「位置概率圖」開始。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經多次討論過「位置概率圖」。如果你看不到,你可以先看看。實際上,你應該把微粒的位置作為橫坐標,概率作為縱坐標,然後繪製一個函數圖,如下圖所示。

可見,宏觀物體的圖像是一條直線,而微觀粒子是一條曲線。宏觀物體只有一個位置,概率為100%,就像一個人在吃「食物」,而微觀物體有一個位置的概率,就像每個人都在吃「鍋裡的飯」。所以你可以理解這個疊加態的數學表達式。

那麼,為什麼微粒具有位置的「疊加狀態」?我們可以說,目前微粒子在a中的機率為30%,在B中的機率為45%,在C中的機率為25%,但微粒子仍然同時處於多個位置。微粒總是處於多個位置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如果你讀了上一篇文章,你就會知道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微粒會處於某個位置,而不是多個位置,也就是說,人類觀察它們,觀察微粒。在觀測時刻,微粒的「位置概率圖」將發生劇烈變化,如下圖所示。

經觀察發現,微顆粒具有固定的位置,發生機率為100%。微觀物體立即呈現出宏觀物體「單獨進食」的獨特現象。那麼我們可以確定,單獨吃飯的原因是觀察。但這還不足以推斷,因為觀察本身就具有物理意義。例如,誰在觀察?人類能觀察到嗎?動物能觀察嗎?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病毒能被觀察到嗎?這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個過程。事實上,這些微粒子存在於多宇宙中。我們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你所看到的微觀粒子的「疊加狀態」實際上是多個宇宙的交集。微粒之所以能同時處於多個位置,是因為每個宇宙中都有一個微粒,但只有在每個宇宙中,微粒的位置才可能不同。所以當你觀察微觀粒子並發現它們在某處時,你只是從許多宇宙中選擇了一個宇宙來繼續進化。換句話說,事實上,微觀粒子在單獨觀察一個宇宙時並不具有疊加狀態,但這種「疊加」是在多個宇宙的交匯處提出的。

基於這種解釋,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以前的「薛丁格貓」,因為當時最麻煩的問題是,當人類觀察到貓會從生與死的「疊加態」變成「本徵態」,薛丁格的波函數會崩潰。但如果有多重宇宙學,薛?丁格爾的波函數不需要崩潰,因為當你打開盒子發現貓死了,你可以斷言貓還活著,在另一個宇宙中,你只需要選擇一個貓死的宇宙繼續進化。(薛丁格方程的波函數在一個特殊時期被解釋過。)。讓我們先看看。)

所以剩下的問題是為什麼「觀察」能讓我們選擇許多宇宙中的一個來進化,為什麼觀察有「選擇」的能力。事實上,只要我們仔細思考,我們就能明白,觀察的背後其實是「意識」的參與。雖然真正要做的是觀察儀器,人們並沒有用肉眼直接看到它,但儀器的源頭不是「人」的意識?

我認為我們應該對多宇宙學有某種親切感。但目前「多宇宙學」很難被證實,因為它太過非常規,但科學家有時是「賭徒」,他們會選擇一個自己認為合理的解釋來研究,並把畢生精力都放在上面。如果這是一個錯誤,沒有辦法只承認,但一旦賭注是正確的,它將再次高峰人類對宇宙的理解。我是小鵬,幫你解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你可以關注我。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任何異議,你可以留下評論。

相關焦點

  • 「多重宇宙論」可以解釋微觀世界的「疊加態」?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目前主流的物理學家對這個現象無法合理解釋,但是有一種說法卻可以比較合理的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多重宇宙論。多重宇宙論是指我們的宇宙不止一個而是有無限個,我們日常生活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分裂出新的宇宙出來,而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宇宙繼續演化,無法同時選擇兩個宇宙演化,到底誰在決定我們選擇哪個宇宙,目前似乎可以用「意識」來解釋。
  • 「多重宇宙」為什麼可以解釋「薛丁格的貓」?
    前面我給大家花2期講解過「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其中詳細談了兩個核心:1、微觀世界的隨機和宏觀世界的隨機完全不一樣。2、觀察會使得微觀世界的「疊加態」變回「本徵態」。如果不懂這個思想實驗和疊加態的朋友,可以先去看看前面的相關文章。
  • 「多重宇宙論」到底是不是科學?
    上一期內容我們通過「多重宇宙論」再次解讀了「薛丁格的貓」,從而進一步講解了微觀世界的「疊加態」概念,其主要核心在於假設宇宙有無限個且每時每刻宇宙都在不停的分裂,而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宇宙繼續演化下去,所以薛丁格的貓可以不用再處於所謂的「生死疊加態」,只需等效理解為有兩個宇宙,一個宇宙貓死,一個宇宙貓活著即可
  • 「多重宇宙論」到底是不是科學?
    上一期內容我們通過「多重宇宙論」再次解讀了「薛丁格的貓」,從而進一步講解了微觀世界的「疊加態」概念,其主要核心在於假設宇宙有無限個且每時每刻宇宙都在不停的分裂,而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宇宙繼續演化下去,所以薛丁格的貓可以不用再處於所謂的「生死疊加態」,只需等效理解為有兩個宇宙,一個宇宙貓死,一個宇宙貓活著即可
  • 量子力學的疊加態起源新解
    前面寫過一篇文章講解量子力學疊加態的起源,其中主要是用平行宇宙理論來解釋的疊加態這個現象的,但是平行宇宙理論並非唯一解釋,還有一個理論可以解釋疊加態,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但是很多網友表示「疊加態」其實不存在,因為當你說一個微觀粒子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時,其實是由於微觀粒子運動速度太快,導致我們看起來像同時處於多個位置。這個解釋是一般網友經常容易想到的解釋,可惜這個解釋是錯誤的,因為以目前人類探測速度的技術,我們連光速都能輕易測量出來,微觀粒子運動速度是很快不假,但是再快能快過光速嗎?
  • 量子力學可以證明「宿命論」是錯的?
    最近幾期內容我主要圍繞「多重宇宙論」講解,其中可以用多重宇宙論可以解釋「薛丁格的貓」,也就是可以解釋微觀粒子的「疊加態」,但是目前這個理論還沒辦法通過實驗來證實,所以大部分物理學家對這個理論不感興趣,但是今天我要談談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到底對我們人生有啥意義?
  • 多重世界中的多重生活
    埃弗雷特的理論陳述起來很簡單,但是它的結果卻是複雜的,包括由此產生的「平行宇宙」。概括起來講,埃弗雷特認為薛丁格方程在任何時候都成立。換句話 說,宇宙的波函數永遠不會坍縮。僅此而已,沒有提及平行宇宙或者是分裂的多重世界,它們只是這個理論的推論而非前提。他卓越不凡的地方就在於,這樣一個沒 有坍縮的量子理論仍然可以解釋觀測。
  • 量子力學中奇異現象之態疊加與坍縮
    量子力學中第一個奇怪的現象被稱為態疊加原理和坍縮。為了能夠簡單直接的解釋量子力學的概念,我們先談談普通人的日常經歷。在我們的常識認知中,客觀物體必然有確定的空間位置。這種存在是客觀的,是獨立於人的意志之外的。
  • 宇宙在不斷分裂?它可能只是量子多重宇宙的一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者求助於量子力學,他們推測,「氣泡宇宙」並非共存於真實空間中,而是以不同的概率疊加在一起的,就像微觀粒子處於量子態一樣。現在,許多宇宙學家都接受了一個奇特的理論:我們這個看上去獨一無二的宇宙,其實只是一個名為多重宇宙的更大結構中的滄海一粟。
  • 論命運的量子疊加態
    想了解這個宇宙世界的真相麼?想了解自己人生命運的真諦麼?何為實質?什麼是實質?為什麼會有你傷害他人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為什麼會有你去恨一個人你自己也會痛苦?為什麼「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為什麼會有那句話「我愛一個人並不是非要在一起,看到你幸福即是我幸福」?以上不是哲學問題,不是情感問題,更不是價值觀問題,這是什麼?
  • 宇宙在不斷的分裂,可能我們的宇宙是量子多重宇宙的一個分支而已
    這樣說大家估計不是很明白,美女小倩給大家解釋一下,就像微觀粒子處於量子態一樣,宇宙氣泡實際上也是不斷的疊加在一起,一個一個的累積起來的形態,這種形態處於不同的空間之內。這樣我們的宇宙會不斷地積累下去,就像是氣泡一樣不斷地擴張,同時氣泡也在不斷的分裂,之後又會產生一些不同的宇宙氣泡,但是相互之間並不是處於一個平行的空間之內,而是處於一個相對比較獨立的空間之中。
  • 量子疊加態的局限
    量子疊加態的局限 天雲 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現象叫做疊加態現象。認為你不觀察它的時候,它可以同時處於各個不同地點,又可能既在那點又不在那點,只是各點出現的概率不同,所以,處於一種疊加狀態。而且還認為那樣的疊加狀態還處於彌散的狀態,認為它可以在全宇宙、全時空處於疊加狀態。這時你想去觀察一下它到底在哪裡?
  • 疊加態宇宙論【丁辰原創】
    宇宙本源、維度本源是什麼?有可能我們的宇宙本來就在平行宇宙疊加態。並且我強調,我們的宇宙本身可能就不是單一宇宙,而是疊加態宇宙。並且宇宙的穩定性,是靠平行宇宙疊加態維繫的,或者說其他平行宇宙補充的。會一瞬間看到我從蘇州到深圳飛天遁地的無數種可能方法嗎?不光是,因為這一點我們三維生命體就可以想到了。那四維生命體到底會看到什麼呢?先別急,讓我們回到二維世界,看看在抽象看問題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忽略什麼。一條線構成一維,無數條平行線構成二維,ok,請問每條平行線都一樣嗎?請把你想像進入二維世界,再去問這個問題,每條平行線都一樣嗎?如果每條平行線都是一模一樣的,那為什麼要平行呢?
  • 人的意識是如何影響微觀世界的?
    上一期我談到了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三大差別,其中有一個關鍵點是「人的觀察會直接作用於微觀世界」,這似乎暗示著人的意識可以直接改變微觀世界,這與馬克思哲學中的物質意識論相違背,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你要明白一個道理,量子力學發展到現在,主流科學家唯一承認的是「人類的觀察會改變微觀世界的演化進程」,請注意這是說的是「人的觀察」,並非說「人的意識」。
  • 你是多重宇宙永恆論者還是單一宇宙存在論者?科學是如何解釋的
    為了證明我的觀點,我將論證優勢論可以通過兩種因素實現:· 現實的各個方面對我們均有隱藏。· 整個宇宙都在不斷地與自己聯繫。如果跳脫出盛行的哲學範式,所有這些都可以符合現代物理學。永恆論和多重宇宙是如何成為主導時代精神的一部分的呢?
  • 你相信多重宇宙假說嗎?很遺憾,這個理論錯了
    他們認為,在測量過程中,初始波函數描述的世界分裂為許多個相互不可觀察但同樣真實的世界分支,他們中的每一個都對應於整個系統疊加態中的一個確定的成員態。在每個單獨的世界分支中,一次測量只產生一個確定的結果,但各個世界分支中的結果並不相同。這就是後來被世人所熟知的多世界解釋。
  • 你相信多重宇宙假說嗎?很遺憾,這個理論錯了
    由于波函數的塌縮過程中有很多奇異的性質,比如瞬時性和非連續性、超距性等,這導致一些物理學家為了走捷徑而選擇了多世界假說。因為在多世界假說中,沒有波函數的塌縮,世界又重新回到經典的定域性和因果性。可以說哥本哈根學派關于波函數的概率解釋已經是革命性質的了,但是他們仍然都是堅持宏觀世界的確定性,這從玻爾的對應原理就可以看出來。畢竟經典物理是我們真切的感覺經驗。
  • 哥本哈根詮釋存在致命缺陷,量子多重宇宙如何能邏輯合理地解釋?
    在此基礎上,玻爾和海森堡於1927年在哥本哈根合作研究時共同提出把電子波與發現概率聯繫起來,並主張「波包塌縮」的一種對「物質-波」的量子論解釋,這就是著名的「哥本哈根詮釋」,如今它已是量子理論的標準詮釋。
  • 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說的是什麼?
    在量子世界裡,粒子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例如一個電子,在非測量過程中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同時擁有不同的位置、動量和自旋。但是,在測量過程中,一旦測量,就只能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即測量之後僅僅能得到疊加態的其中一個態,而不是全部。這與宏觀世界截然不同,在宏觀世界中人們從來沒有觀測到有疊加態的存在。
  • 為什麼量子糾纏可以推斷出平行宇宙,說明人無真正意義的死亡?
    題主說的平行宇宙並不是量子力學中的多宇宙詮釋。多宇宙理論很多,平行宇宙和量子力學的多宇宙詮釋不是一回事。並且不是僅從量子糾纏可以導出多重宇宙。微觀粒子在不被觀察時永遠處於疊加狀態,而觀察會導致疊加狀態坍塌。這種自然現象在哥本哈根學派的解釋就是波函數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