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的疊加態起源新解

2020-10-10 小彭來給您解惑

前面寫過一篇文章講解量子力學疊加態的起源,其中主要是用平行宇宙理論來解釋的疊加態這個現象的,但是平行宇宙理論並非唯一解釋,還有一個理論可以解釋疊加態,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回歸下疊加態的定義,其實疊加態主要出現在微觀世界,因為我們無法用確定性的語言來描述一個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所以我們發明了「疊加態」這個概念。但是很多網友表示「疊加態」其實不存在,因為當你說一個微觀粒子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時,其實是由於微觀粒子運動速度太快,導致我們看起來像同時處於多個位置。這個解釋是一般網友經常容易想到的解釋,可惜這個解釋是錯誤的,因為以目前人類探測速度的技術,我們連光速都能輕易測量出來,微觀粒子運動速度是很快不假,但是再快能快過光速嗎?所以目前人類的技術對於微觀粒子的速度檢測其實已經非常成熟了,在我們能測量出微觀粒子速度的情況下,科學家依然認為微觀粒子具有「疊加態」,這足以說明微觀粒子的疊加態絕對不是因為「運動速度太快看起來像疊加」,而是真真實實就是「疊加」。

理清這個前提我就要往下說,當一個微觀粒子同時處於A、B和C三個位置的疊加態時,按照之前的理論我們可以這樣解釋,此時其實存在三個平行宇宙,每個宇宙都有一個微觀粒子,分別處於A、B和C,只不過此時這三個平行宇宙有重疊的部分,這個重疊部分就導致了疊加態的發生。而當我們去觀察這個微觀粒子,由於觀察本身會影響微觀粒子的演化進程,所以觀察就使得我們被迫從三個平行宇宙中選擇出一個宇宙繼續演化,所以當我們觀察微觀粒子,我們只會看到微觀粒子處於某一個固定的位置,不會出現疊加態。只要當我們不去觀察微觀粒子時,才有疊加態發生。

不可否認,平行宇宙可以解釋疊加態,但是這個觀點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證實,因為平行宇宙理論目前只處於理論分析階段,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平行宇宙的確存在。所以這個理論一般的科學家並不是很認可。

目前主流科學家比較認可弦理論來解釋疊加態,弦理論認為我們的世界最小組成單位是一根一根的「弦」,弦通過不同的震動頻率產生了不同的粒子,比如電子,原子核,中子等等。而弦本身並非只有三維,而是多維的。在一個極其微小的尺度下,多出的維度被捲曲在弦裡面很難被我們觀察到。

但是弦的維度和「疊加態」有啥關係呢?其實大有關係,因為我們目前測量的微觀粒子疊加態,其實是在三維空間環境下測量的,但是弦理論告訴我們世界也許不止三維,那麼疊加態就可以解釋為:是微觀粒子在高緯環境下的三維投影。

也許這麼說比較抽象,舉個例子,你把一個立方體拿在空中,然後從立方體上方用一個手電筒往下照立方體,然後立方體下方放一張白紙,你會發現白紙上出現了立方體的投影。由於立方體是三維,但是白紙卻是二維的,所以這個投影其實就是二維。

此時如果你手電筒換個角度照立方體,只要保證手電筒在立方體上面,那麼下面的白紙都會出現投影,但是手電筒照射角度不同,下面的投影形狀就會不同。但是每個投影其實都一定程度代表了立方體。

所以我們的微觀粒子為啥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其實微觀粒子在高緯世界裡面一直只有一個位置,只不過照射角度不同,照射到我們的三維世界就出現了「疊加態」,微觀粒子似乎就同時處於多個位置了。

所以弦理論對微觀世界的疊加態似乎更具有說服力。但是科學的發展最後都是朝向大一統理論,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雖然目前來看微觀粒子的疊加態很不可思議,但是它確實真實存在的物理現象,目前能夠解釋這個現象的主流理論基本就是「多重宇宙論」和「弦理論」,到底這兩個理論誰才是正確的,或者兩個理論也許都錯了,我們也未可知。也許到了最後這兩個理論其實都是對的,只不過在另個一角度下,這兩個理論其實本質是一回事也未可知。我是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文章可關注。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中奇異現象之態疊加與坍縮
    量子力學中第一個奇怪的現象被稱為態疊加原理和坍縮。為了能夠簡單直接的解釋量子力學的概念,我們先談談普通人的日常經歷。在我們的常識認知中,客觀物體必然有確定的空間位置。這種存在是客觀的,是獨立於人的意志之外的。
  • 宇宙之起源——疊加
    疊加,宇宙之起源,大爆炸之前,原初之態。它是,歷史演進,潛在規律。  二、量子待發  量子力學中,量子基本特點,第一特點,是量子疊加。一旦觀察,疊加狀態崩潰:就只在A點,或者只在B點,只出現一個。  量子力學的基礎是:從不確定狀態變成確定狀態,一定要有意識參與。
  • 在疊加態或者平行態的疊加態出現,同時形成一個統一的波函數
    在同一時刻,以同一平面,有無數個實驗對象,而它們的存在被稱作波函數,這些實驗對象,在疊加態或者平行態的疊加態出現,同時形成一個統一的波函數,於是量子力學誕生了,它解釋了他們之間的關係。這幾乎就是波函數的實驗對象定義,從一開始人們就意識到,這個實驗對象既然如此之小,這麼輕而易舉就能夠構建出一個理論來。
  • 為啥很多人不接受量子力學的「疊加態」
    前面我寫過20篇關於量子力學的文章,其中量子力學有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疊加態」,說的是一個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也就是同時處於多個位置,這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所以很多網友表示無法接受這種觀點,今天我就針對疊加態來談談相關內容。
  • 量子疊加態的局限
    量子疊加態的局限 天雲 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現象叫做疊加態現象。認為你不觀察它的時候,它可以同時處於各個不同地點,又可能既在那點又不在那點,只是各點出現的概率不同,所以,處於一種疊加狀態。而且還認為那樣的疊加狀態還處於彌散的狀態,認為它可以在全宇宙、全時空處於疊加狀態。這時你想去觀察一下它到底在哪裡?
  • 量子力學中十分深奧的疊加態:如果你不看月亮,那麼月亮就不存在
    量子講堂第三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量子力學中十分深奧的疊加態,如果你不抬頭看月亮,那麼月亮就等於不存在,這個結論是不是讓人感覺很荒唐呢?是的,生存在宏觀世界的我們一定會覺得這個假設十分的荒唐,但如果在微觀量子世界,這既帶了鑰匙,又沒帶鑰匙的兩張狀態是可以同時存在的,量子力學稱其為:疊加態。
  • 量子疊加真實存在,科學家「拍攝」到了量子疊加態消失的過程
    條的高度指示可能的量子態的疊加程度。影片展示了在測量過程中某些重疊是如何丟失的,以及這種丟失是如何逐漸消失的,而其他的重疊則保留在理想的量子測量中。圖片:F.量子力學的許多奇怪但基本的方面之一是觀察者的角色-測量量子系統的狀態會導致其發生變化。儘管理論中測量過程非常重要,但仍然存在未解決的問題:在測量過程中,量子態會立即崩潰嗎?如果沒有,那麼測量過程將花費多少時間,並且在任何中間步驟中系統的量子狀態是什麼?來自瑞典、德國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員的合作使用單個原子(電場中捕獲的鍶離子)回答了這些問題。對離子的測量僅持續百萬分之一秒。
  • 對量子力學疊加態的批判
    在薛丁格的貓等類似所謂疊加態事件中,我們無法經驗到匣子內部的一切。我們只是知道裡面有一個隨時都可能衰變輻射的粒子源,而一旦發生輻射,瓶子就會打破從而將貓毒死,僅此而已。至於粒子源什麼時候發生輻射是隨機的,或者說此粒子在每一個時刻都有衰變輻射的可能性,故而我們也可以據此得出貓在每一個時刻都有可能死亡的判斷,即我們只能得出或然性判斷。
  • 量子力學的隨機性被推翻了?
    諸如「耶魯大學實驗推翻量子力學隨機性」「愛因斯坦又蒙對了」等等標題黨紛紛出現,仿佛戰無不勝的量子力學一夜之間陰溝翻船一樣,很多文青紛紛哀嘆宿命論又回來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還是報導偏差歪曲了論文本意?
  • 科學家將觀察到量子力學下的疊加態!
    疊加態是量子物理中最令人費解之處,違背我們的物理常識。從雙縫實驗到薛丁格的貓,均是如此。然而,在疊加態中物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一旦被觀察,疊加態就會塌陷,從而無人知曉疊加態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在一個明顯的僵局中停滯不前:如果不觀察疊加態,他們就不能準確地說它是什麼;但一旦他們觀察疊加態,它就消失了。查普曼大學的以色列物理學家Yakir Aharonov和他的合作者提出了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的要點是:在觀察粒子之前,就推論出結果。
  • 女人是這麼複雜的量子疊加態
    疊加態就是兩種相反的狀態疊加在一起在物理世界中量子經常處於這種狀態
  • 用「多重宇宙論」可以解釋微觀世界的「疊加態」嗎?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主要解釋了量子力學中的一種神奇狀態:疊加態。這種狀態只有在微觀世界才會明顯,因為我們從未在宏觀世界看到過這種狀態,但這種狀態的原因是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沒有向您解釋過。今天我將集中討論這個問題。
  • 中國十大紡織科技 疊加態獲獎
    北京疊加態技術有限公司「疊加態超性能材料」項目榮獲中國十大紡織科技獎·新銳科技獎中國十大紡織科技評選活動由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泉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泉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紡織科學研究》雜誌社、中紡院海西分院承辦,晉江市科學技術局、晉江市發展和改革局、晉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晉江市商務局、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 當量子力學遇上貝葉斯理論,薛丁格的貓終於不用既死又活了
    貝葉斯理論的實際應用相當廣泛,就連一些量子力學理論專家,也開始將目光瞄準貝葉斯理論了。 1 量子貝葉斯理論的誕生 2002年,美國的Carlton Caves、Christopher Fuchs和英國的RüdigerSchack,三人合作發表了一篇題為《作為貝葉斯概率的量子概率》的短論文,這標誌著量子貝葉斯理論的起源。
  • 論命運的量子疊加態
    這就是宇宙的實質,因為這是一種量子疊加態,用量子力學基本原理最簡單的去解釋這個問題,世界萬物的本質皆是量子的波粒二象性,人的大腦中也有量子,會跟宇宙中某處節距節點的量子糾纏,世間萬物在多維時空的角度去看都是疊加態。
  • 量子門疊加態首次在實驗室實現
    量子門疊加態首次在實驗室實現 有望為全新量子計算建立理論基礎 2015-08-13 科技日報 聶翠蓉 而新研究卻實現了量子邏輯門的疊加,它們可以同時按多種序列相互作用,這將大大減少某些量子計算中量子邏輯門的數量。
  • ISPOShanghai2020落幕 疊加態材料成熱點
    北京疊加態技術有限公司本屆展會帶來了顛覆性保暖材料,疊加態超性能成為展會新材料的一匹黑馬,引來了業界人士和眾多媒體圍觀和熱捧。記者來到北京疊加態技術有限公司W4-439展臺,首席科學家鍾飛鵬先生介紹,疊加態材料2013年立項,2017年研發成功,2019年實現量產。
  • 宏觀尺度量子疊加態新紀錄
    科學家成功地讓原子云處在了相距半米的兩個狀態的疊加中。
  • 疊加態宇宙論【丁辰原創】
    有可能我們的宇宙本來就在平行宇宙疊加態。並且我強調,我們的宇宙本身可能就不是單一宇宙,而是疊加態宇宙。並且宇宙的穩定性,是靠平行宇宙疊加態維繫的,或者說其他平行宇宙補充的。醒了以後我思考雙縫幹涉測出兩孔,和宇宙暗物質,我的思想實驗是:有可能我們的宇宙本來就在平行宇宙疊加態,就像薛丁格貓,薛丁格提出來是認為存在或生或死的貓是不合理的,但或許我們這個宇宙的本質就是或生或死。如果生物化思考宇宙,把宇宙也想像成生物。
  • 這個實驗將告訴我們:人類能不能處於量子疊加態
    ——小林泰三《醉步男》量子力學支配著微觀世界。我們都知道,電子可以以概率波的形式,同時存在於不同的地方,直到我們嘗試去觀測它——電子的位置才會坍縮成確定的結果。雖然理論上,宏觀物體也有波函數,但是,似乎宏觀物體的波函數總是處於「凝結」的狀態,亦即它們是確定的、「結實的」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