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梭魚的採捕,梭魚魚苗講解
梭魚苗的採捕、運輸和魚種培育在天然海區,梭魚在南北方產卵季節有所不同,我國南方以及日本沿海產卵於冬季;我國北方、朝鮮、蘇聯遠東沿海產卵於春季。魚苗的出現時間也是自南至北推遲。黃海和渤海以夏至到小暑為梭魚苗汛期。魚苗在10-20毫米時比較好捕,超過20毫米以上,採捕率低。採捕地點的選擇梭魚苗多出現在成淡水交匯的河港漢,所以應選擇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港灣,硅藻茂盛的淺灘和潮沫多的沿岸採捕。這種魚苗也比較喜歡集群於避風暖水處,故於天氣晴暖無風時容易發現。
另與潮沙有關,通常是大潮汛比小潮汛苗多,漲潮比落潮時多,平潮時最多。從年份來看,若當年出現較大春雪,雨水又充沛,該年的梭魚苗亦豐。漁具漁法1.瓊網山東稱掛子網,河北和天津稱河張網。這種網呈圓錐形,以2×1聚乙烯線結制,口徑為2000目,長10米,開頭33釐米為30目,每隔17-33釐米增加1目,收尾為200目(33釐米為80目),網尾部接一活動網箱(長方形),大小70×40×50釐米。
這種網具較適於潮間帶狹,港漢港灣少的地方使用,瓊網分硬掠和軟瓊兩種:軟瓊是將兩個瓊網分別裝於燦板兩舷,船駛至水口拋錨,潮漲七、八成時下網。網口迎水流流向,因受流的衝擊而張開,活動力尚不太強的魚苗隨流進網落入網箱。舶板上的作業人員應隨時從網箱中舀出魚苗。捕退潮魚苗時,應在潮水下落四、六成時,將網口掉轉方向。這種漁法產量大,成活率也高。硬瓊網的規格與軟.
只是使用時要將瓊網固定在海邊或港口,成為定置網具,故稱為硬瓊。推網推網又名搶網,呈叉形或簸箕形,用聚乙烯單絲織成長4米,寬260釐米左右。網衣分上、下口兩部分,上口網目為2釐米,下口網目是1釐米。兩側綱繩綁在兩根竹竿上。竹竿下端各安上一木腳,其作用是,當在灘涂上捕苗作業時,不致於使它陷入泥中。網底上綱裝上沉子。此網一人操作,適於淺海灘面兜捕,或在剛漲潮順著潮水推捕,也可在退潮之後,在低洼積水潭或港漢中推捕。它最適於捕早期梭魚苗。缺點是比較容易損傷魚苗,捕得的魚苗由於鰓耙嗆泥死亡率高。
牽網牽網亦名小拉網、埭子網或坡網。用聚乙烯單絲織成,網衣高1.0-1.3米,長可根據需要而定,通常為10一20米,網目1.5釐米,下綱系上沉子,上綱系上浮子,此網適於港口灘面寬的淺水處牽捕。在小灣捕撈時,兩人可在岸上兩邊拉網前進,於邊上起網。在海灘上牽捕時,若與漲潮期間,應選在離潮線邊界100一200米處下網,朝岸邊跑灘牽捕,一領網需要8人在兩邊牽拉。臀網譬網亦名扳臀,網方形,大小依需要而定,網目在0.5釐米左右。網的裝置如圖13所示。
此網適於在閘口下遊捕撈迎水而上的梭魚苗,日間可置人工餌料於網中誘捕,夜間可在網上張燈誘捕,效果都比較理想。旋網旋網亦名撒網,主要用於捕撈大梭魚苗或魚種。清除野雜菌從海區中捕獲天然梭魚苗,難免會混雜一些其他野魚苗,如鱸魚和假虎魚等肉食性魚苗和其他與梭魚爭餌的小型魚類魚苗。因此在運輸魚苗前需要進行清野工作。清野方法有瓢揀、密擠和篩除等。
狐揀法將浦來魚苗,放在擱置於水錶層的網箱或網衣中,這時梭魚苗在水面遊泳跳躍,鱸魚苗在水下層,塑虎魚苗貼於網衣上,很少活動,用瓢將水上層的梭魚苗舀出,並作進一步挑選即可分離。密擠法梭魚苗比其他野雜魚苗具有更耐低氧能力,可利用這一特點來淘汰野雜魚苗。具體做法是,將捕來較多的魚苗密集於一容器中,隨著時間的延長,水中溶解氧越來越少,當降到一定限度時,首先出現浮頭的是緞虎魚苗和小蝦,其次是鱸魚苗,這時將其撤除,或讓其溶解氧繼續下降,一直到野雜魚苗因缺氧死亡後,再添進新水,以保證梭魚苗之安全。
篩除法各種魚苗繁殖有早有遲,生長有快有慢,這就造成個體大小上出現差異。根據這點,可用不同規格魚篩進行篩除,如鱸魚苗要比稜魚苗大,則可篩大留小。暫養到海灣河口捕苗,不能捕一點運一點,需要捕到一定數量後組織運輸,這就要求,就地開闢一個魚苗暫養場所。最好是在就地附近挖一小池,深0.5-1.0米也就足夠了,但必須靠近水源,以便經常換水,水質要清淨。也可準備一個網箱,將苗暫養其中,但暫養時間不宜太長,因它容易造成脫鱗,增加死亡。
作者點評:小編覺得經過暫養,梭魚苗可在小水體經過短暫馴化,再將其糞便排除,以利運輸,提高成活率。
本文由百家號:小朱帶你看三農原創;盜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