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棧橋海邊梭魚成群 一網下去撈上幾十斤(圖)

2020-11-22 青島新聞網

    「棧橋東側的海邊有好幾個人在用旋網捕魚,一網下去能捕上好幾十斤開凌梭來,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情況,也不知道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魚。」昨天中午,市民張女士報料說。

    棧橋海邊開凌梭成群

    記者在棧橋東側沙灘看到10多名穿著連體膠皮褲子的市民正站在海水裡捕魚。海邊沙灘上的尼龍袋、紗網袋則裝滿了剛剛打上來的梭魚。海裡的市民仔細觀察魚群的情況,瞅準時機一網撒下去,待網上的鐵墜落到海底,市民便慢慢地往上收網。網快要收到海邊時,就能看到翻著白肚皮的開凌梭不停在網裡蹦躂。撒網人一網下去,多的時候能捕到百餘條開凌梭,少的時候也能捕到10多條。

    海邊餌料豐富吸引梭魚

    棧橋海域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開凌梭呢?對此,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曾曉起教授表示,現在說的「開凌梭」實際上就是梭魚,它是一種近海魚類,喜愛群集生活,主要棲息於江河口和海灣內,也會進入淡水區域,對海水鹽度的要求也比較寬泛。梭魚是腐屑食性的魚類,主要吃海底泥沙表面的硅藻和細小的有機碎屑。冬天水涼,梭魚就不愛動,不吃食物,把肚子裡的髒東西基本都吐乾淨了,就沒太有泥腥味,肉也會特別細嫩。「棧橋東側的海域算是一片灘涂,海邊還有個排水口,相對來說這裡的餌料就比較豐富,梭魚群集中在這裡可能就是在此覓食。」曾曉起解釋說。

    (記者 王世鋒 攝影報導)

    同城報導

    「這可是剛剛撈上來的梭魚,個個還活蹦亂跳,10元錢就可以買15條。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棧橋附近海灘看到,有人正在叫賣梭魚,一網剛撈上來的梭魚被放在海灘上,足足有四五十條,大點的梭魚身長30釐米,小點的也有十幾釐米長,梭魚頭比較短而且寬,背側呈青灰色,腹部白色。

    這邊忙著賣魚,那邊一位身穿防水服的市民拎著漁網,慢慢往海裡走,大約離岸邊十幾米的地方突然停了下來,好像發現了魚群,把手裡的漁網用力拋撒出去,待漁網下沉後,開始收緊漁網轉身向岸邊拖拉,幾十條「戰利品」就這樣被撈上來,「這一網收穫還可以,得有10斤左右吧,這還不算多,多的時候一網撒下去能撈上30斤呢。」撈魚的劉先生高興地說,自己最近經常在棧橋附近撈魚,尤其是漲潮的時候,一天下來能撈幾十斤,留一部分自己吃,其餘的都被等在岸邊的市民買去了。

    在棧橋上,一位釣魚愛好者手拿幾米長釣魚竿,盡力拋出,然後用力一提,緊接著收魚線,一條長20釐米的梭魚就上鉤了。記者注意到,魚鉤上根本沒有餌料,可是魚兒就「乖乖」上鉤。

    市民「開凌梭」味道鮮美

    「冬季梭魚在深海越冬,基本上不進食,靠消耗自身的脂肪來維持生命,所以腹內膽汁、雜物比較少,肉質鮮嫩,春季是吃梭魚是最佳時間。 」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喜歡烹飪,尤其是海鮮,所以對梭魚有一定的研究,「開凌梭」是冰凌融化後捕撈上來的第一批梭魚,因此而得名,民間素來就有「食用開凌梭,鮮得沒法說」一說,春節過後直到清明前,都是吃梭魚的好時候,而且梭魚並不是只有開春才能捕撈,只不過到了六七月份,梭魚肉質鬆軟,入口還有一股土腥味,味道與開春時就差遠了。

    探因 驚蟄後遊入海灣覓食

    「梭魚喜歡棲息於江河口和海灣內,比較活潑,善於跳躍,在逆流中常成群溯遊,主要吃水底泥土中的微生物。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大剛介紹說,冬季海水溫度比較低,成群的梭魚便會潛入深海越冬,處於休眠期的梭魚極少進食,隨著溫度升高,萬物復甦,在農曆驚蟄前後梭魚就會成群結隊遊入海灣附近覓食,到了4月中下旬,梭魚開始在岸邊附近產卵,然後在此生長。 「夏天的時候,海邊的水溫變高,這個時候梭魚又會遊到深水處,然後等著秋涼,再次遊回到岸邊。」陳大剛告訴記者,梭魚是每年最早出來覓食的,冰凌剛剛融化時,梭魚就開始活躍起來,集群遊到入海口附近覓食,海邊出現梭魚群,說明海水環境逐漸變好,近幾年梭魚群在島城海邊比較常見。

    「青島周邊海域,梭魚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滄口、膠州灣、沙子口等附近海域也是梭魚比較集中的區域。」陳大剛介紹說,梭魚屬於近海淺層魚類,膠州灣是大沽河、海泊河、墨水河、白沙河、李村河等淡水入海口,天氣轉暖的時候,陸地升溫比較快,河流入海口又有豐富的浮遊生物作為基礎性餌料,所以冬季在深海休眠的梭魚會在農曆驚蟄、清明前後集群遊入海口河道覓食產卵。記者了解到,在萊陽路遊艇碼頭、八大峽廣場南側、五四廣場南側等海域也是釣魚愛好者垂釣的好去處。

    專家說法 水質變好梭魚重回島城

    據介紹,去年4月份,五四廣場附近海域出現的「赤潮」,一大片海水變成了紅色,後來經過環保部門的採樣分析,其實並非赤潮,而是大量梭魚扎堆產卵導致的海水變色,從產卵的數量來看,表明海水水質變好,如果水質不好,也不會發生魚兒扎堆產卵現象。「前幾年由於過度捕撈,島城近海海域很難見到梭魚,隨著環境的改善,海水水質的變好,梭魚又成群地重回島城。」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大剛說,梭魚對改善海水水質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要保護好已經改善的水質。據了解,每年市環境監測中心都會對膠州灣水質進行採樣監測,布設39個監測點位,實現了膠州灣內海域的全覆蓋。據監測,膠州灣水質功能區達標率為64.3%,同比升高7.2個百分點。一、二類水質面積所佔比例為63.4%,同比升高4.7個百分點,四類、劣四類面積比例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2.0和2.3個百分點,這些數據顯示膠州灣水質明顯改善。 徐美中

相關焦點

  • 驚蟄前後青島海邊一天然美味隨潮至 市民空鉤垂釣收穫滿滿
    近幾年,每逢驚蟄前後的漲潮時,青島海邊就湧來數百市民一起垂釣一種天然美味,那就是「開凌梭」,因為是在黃河開凌時的梭魚故而得名。由於這個時節的梭魚一個冬季未曾進食,腹中空空,吃起來無雜味,鮮美無比,有「開春第一鮮」的美稱。圖為市民垂釣的梭魚。
  • 大連:梭魚提前洄遊繁殖 6漁民3小時捕700斤
    漁民在莊河濱海路大橋下捕到不少梭魚。  老話說,「梭魚頭、鮁魚尾」,春季海裡梭魚的出現,意味著春季捕魚期的開始。3月31日,在莊河市濱海路大橋下的淺海中,成群的梭魚激起了層層浪花,場面壯觀,大大小小的梭魚猶如趕大集一樣,隨著潮水湧向岸邊。  漁民謝大哥告訴記者,附近的居民看到成群的梭魚後,都趕到海邊捕魚。有捕魚經驗的老漁民多數採用掛網,站在淺海中捕,還有些來附近趕海的市民乾脆徒手站在淺海中,與成群的梭魚展開了博弈。奔跑、追逐,呼喊、笑聲交織在一起,收穫的快樂讓大家忘記了被梭魚刺傷的疼痛。
  • 市場梭魚多來自江蘇 要吃本地梭魚還要半個月
    梭魚銷售將迎來高峰日銷量突破20噸其中本地梭魚約佔有三分之一價格上海捕梭魚每斤高出五六元變化春節過後熱銷日售300斤距離城陽海鮮批發市場不遠處的城陽海鮮商貿城,這裡是海鮮零售市場,各類冰貨、時令海鮮應有盡有。每個攤位前,梭魚都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上,按照個頭大小區分,三四斤一條的每斤13元,兩斤左右的每斤12元。
  • 春節後新鮮梭魚熱銷 清燉紅燒怎麼吃都鮮(圖)
    這裡有十幾個攤位,新鮮海魚除了梭魚外,只有為數不多的光魚,據說光魚也多是蝦池中捕撈的,其他的海魚則多是冰貨。幾乎每個攤位上都有待售的新鮮梭魚,不時有買家駐足挑選。  「剛過完春節,大夥家裡都有存貨,所以趕市場的人不多,不過生意還不錯,已經賣了十幾條,這不只剩下兩條了。」一名攤主說,這些梭魚都是一大早從碼頭上買回來的,價格上,二三斤一條的,15元一斤,四五斤一條的,每斤20多元。
  • 大連這片海域出現了成群的梭魚!專家回應
    3月10日,在大連市中山區老虎灘漁人碼頭海域,出現了成群的梭魚。成百上千的梭魚在水中遊動,蔚為壯觀。不少人拿著網兜、釣竿等工具,在現場捕魚。目擊者稱,「魚身有胳膊那麼粗。」記者探訪發現,事發海域臨近一處水渠。漁業專家表示,梭魚有在淡水河口棲息的習性,此種情況為正常的自然現象。
  • 兩天一夜青島旅遊攻略,八大關,臺東步行街,小青島,海軍博物館
    這次從網上訂的七天房間比上次離火車站和棧橋還近,下了火車走著五六分鐘就到了,辦理了住宿收拾好東西,走著七八分鐘就到了棧橋,兒子又開始他的挖沙子大業,玩了一下午,三四點鐘坐公交車去了八大關,打車去也不是很遠。八大關應該是最能代表青島地域文化的地方之一了吧。有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主要大路因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故統稱為八大關。
  • 青島海邊湧現「梭魚潮」,空鉤就能釣起海梭魚,啥原理?
    2019年3月5日,山東青島海岸邊,當地釣友一字排開,不斷向海中拋竿垂釣。而這次垂釣,即便不用釣餌,只用空鉤,都能釣起海梭魚。據了解,隨著氣溫轉暖,海冰融化,一個冬季沒有進食的海梭魚,隨著潮水向岸邊湧來,形成「梭魚潮」。
  • 防浪提遠投釣魚,釣友釣起12斤的大梭魚,實在令人眼饞
    2010年開始釣海魚,七八年了,雖然梭魚也曾釣過,只是從來沒有釣過三斤以上的。今年開始關注大梭魚,一是因為一位釣友,他每次都能釣到大梭魚,釣友來到了防浪提釣魚,竟然釣了一條12斤的大梭魚,實在令人眼饞。於是決定,改變釣法,玩一玩平時不太看好的遠投。
  • 青島六浴突現"石頭陣" 最大石塊重500斤(圖)
    4月16日上午9時許,浴場工人在棧橋旁清理大石頭。當天早晨,第六海水浴場沙灘上的方石、條石、水泥塊等形成了40多米長、2米寬的"石頭帶",來源仍待調查。記者 陸金星這塊大石頭在沙灘上很顯眼。大石頭需要兩人抬著才能運走。這些石頭大小不一,有些硌腳。
  • 趕海人扛著鎬海邊挖魚餌 人笑了沙蠶哭了(圖)
    在青島的海岸線上,便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扛著鎬、拿著鐵鍁和鉤子,跟著潮水的節奏,自己動手挖「萬能釣餌 」沙蠶。9月18日上午,記者便走近了海邊挖餌人。     扛著鎬、鐵鍁的趕海人     9月18日上午10點半,記者來到棧橋附近的海灘,因為正值退潮,大片的海灘裸露出來。
  • 青島大部分漁船尚未出海 想吃本地梭魚還得等等
    市場上銷售的梭魚來自哪裡呢?記者從城陽海鮮批發市場獲悉,目前島城的大部分漁船尚未出海,市場上銷售的梭魚多來自江蘇一帶,再過半個月,梭魚銷售將進入高峰期,屆時本地梭魚也將大量上市。目前梭魚多來自江蘇「快來買啊,新鮮的梭魚!」走進海鮮市場,大大小小的梭魚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成了商販優先推銷的目標。
  • 青島海邊潮汐變化規律,來請遊玩謹防遇險
    青島進入了高峰旅遊的季節,隨著啤酒節的開幕,遊客越來越多。最近青島連續高溫桑拿天氣,每一個海邊的沙灘都是人山人海,向下餃子一下。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青島的潮汐變化,謹防遇險。青島棧橋落潮後的低潮青島棧橋漲潮後的高潮還記得2013年我剛來青島讀書的時候,那時候對大海充滿憧憬,一到周末就去海邊玩耍。
  • 一鍋開凌梭 鮮得沒法說 紅島漁民教你最地道做法(圖)
    冰面上滑木筏撿凍梭魚談到與梭魚有關的經歷,最讓國平難忘的是他小時候跟著哥哥乘木筏在冰面上撿凍住的梭魚。「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流亭、棘洪灘、上馬以及紅島沿海一帶梭魚成群,每當冬天氣溫驟降之時,海面一夜之間就會結一層厚厚的冰,此時便是孩子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 春天 青島從海味兒中甦醒
    北方海邊的春天,打頭的是「開凌梭」。 天亮之前撈起上百斤,不必拿到市場上叫賣,就被當地的飯店搶光了。 真正的開凌梭,捕撈僅限於驚蟄前十幾天的時間。過了期,只能稱為梭魚而與開凌無關了。春天漸深,梭魚的鮮美開始大打折扣,過了五月,怎麼做都有一股子去不掉的土腥味。 這道海裡春鮮怕是最計較時間的。當地人守著家門口的漁汛,一不小心,便也錯過了享用它的絕佳時機。
  • 青島奧帆中心附近海面咋變紅了?原是梭魚扎堆產卵
    日前,有不少網友和群眾通過微博反映,發現青島奧帆中心情人壩水域出現大片紅色,奧帆中心景區管理人員稱,海水發紅是梭魚扎堆產卵導致。    「情人壩一大片海水已經成了紅色,快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 此魚叫聲像鴨子,身上卻有3根毒刺,過去一撈幾十斤,如今30元1斤
    導讀:此魚叫聲像鴨子,身上卻有3根毒刺,10年前河裡很多,如今30元1斤我國南北方的飲食有很大的差異,其中北方愛吃甜的,而南方則更偏愛吃鹹的。即黃鴨叫的背鰭上那三根看起來尖尖的東西,就是它們的毒刺。在抓黃鴨叫的時候,就很容易會被它刺到,其痛感就像是被馬蜂蟄了一下,又癢又痛,並且還很快發生腫脹等現象。相信不少人在抓黃鴨叫的時候,都有被它的三根毒刺蟄到過。
  • 海釣鯔魚梭魚,選釣位很關鍵
    鯔魚,有人們活動的海岸線附近,海上有人造設施的地方鯔魚很多,但是他很聰明,一般在海水清澈的時候漁網很難抓到鯔魚,它總能靈巧繞過去,甚至從網的上面蹦過去,相當敏捷。只有浪打水混的時候。才容易本網到。對於釣鯔魚,難度也是挺大的,經常成群的再近海水面上遊來遊去,但不是每天都咬鉤。讓釣友很鬱悶。在這裡多少一句,一旦咬鉤,就有可能爆箱這是特點。
  • 山東青島現海浩奇觀 大海就像被煮沸蒸汽騰騰(圖)
    提醒 遠離海岸觀賞防意外   記者了解到,大連因地理位置更靠北,低氣溫天氣較多,「海浩」現象相對出現會頻繁一些,而青島歷史上很少有關於「海浩」產生的記載。   有市民在微信朋友圈發出「海浩」圖後,不少市民跑到海邊一睹為快,不料海風太大海冰較多,八大峽堤壩上有多人摔倒。
  • 浪漫的青島很有格調,和情侶漫步八大關,在棧橋看日出日落
    每年到了旅遊旺季的時候,這些海邊城市就是特別熱門的,要說到咱山東也有這樣的一個地方,那就是青島了。很多人對於這裡已經是不陌生的吧,這裡的風景特別的優美,而且環境和空氣都不錯,基本上來到的人都會覺得這裡散發著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