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迷你黑洞嗎,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2021-01-15 宇宙知識科普

「黑洞有一個基本規則:它們非常的密集,以至於想要逃離它們的表面,你必須要有比光更快的速度,但是光速又是宇宙的速度限制,因此沒有任何的東西(包括光)可以逃離黑洞的表面!」

特大質量黑洞藝術概念圖

黑洞結構的細節是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計算得出的,黑洞具有極其強烈的重力宇宙體,任何東西,甚至光線都無法逃脫。通常是大質量恆星的死亡直至結束可以形成一個黑洞。

當一顆質量足夠大的恆星的核心部分的熱核部分消耗殆盡之後,核心的不穩定導致中立向內塌陷,而恆星的外層就會分解,從四面八方落入,壓碎重量將垂死的星體壓縮到零體積和無限密度的點,從而形成黑洞。

我們要知道,只有質量較大的恆星在其星球的終點才可能產生黑洞。而質量較小的恆星演變成壓縮較少的物體,無論是白矮星還是中子星。

當一些恆星到達生命周期結束而形成黑洞的過程中,超新星爆炸死亡並坍縮成一個密集的物體。他們射出了肉眼看不見的伽瑪射線。

因為這些恆星不能發光,且它們的尺寸並不確定,因此一般是比較難以直接觀察到黑洞。然而,它們可以通過巨大的引力場對附近物質的影響來「觀察」。例如,如果黑洞是雙星系統的一員,那麼從它的伴星流入它的物質會變得劇烈加熱,然後在進入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前大量地輻射X射線並永遠消失。二元X射線系統的組成恆星之一天鵝座X-1是一個黑洞。在1971年發現的星座天鵝座,該二進位由藍超和無形的伴侶的8.7倍太陽是繞著彼此在一段5.6天質量。

人馬座A *

黑洞為什麼如此讓人著迷,一些黑洞有著非星際起源。各種天文學家推測,大量的星際氣體會聚集並坍縮類星體和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而這大量的氣體迅速落入黑洞中會釋放出超過100倍高於核聚變釋放相同質量的氣體的能量。因此可以想像,數百萬計的星際氣體在星球走向滅亡時在重力作用下坍塌成大黑洞時,將釋放出多大的能量。一個這樣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存在於中心銀河系。2005年,對射手座A *位置周圍的恆星進行紅外觀測表明存在一個質量相當於4,310,000太陽的黑洞。這是在其他星系中也可以看到超大質量黑洞。

1994年哈勃太空望遠鏡為在該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提供了確鑿的證據M87星系。它的質量等於60億太陽,但不大於太陽系。黑洞的存在可以從它在極高速度下圍繞它旋轉的氣體包層上的能量效應推斷出來。在NGC 3842和NGC 4889中觀察到質量等於100億太陽的更大的黑洞,即銀河系附近的星系。

英國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另一種非星黑洞的存在 史蒂芬霍金。根據霍金的理論,在大爆炸期間可能會產生許多微小的原始黑洞,可能質量等於小行星或是更低的質量,這是一種極高溫度和密度的狀態,宇宙被認為起源於138億年前。這些迷你黑洞,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霍金輻射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某些需要額外維度的宇宙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大型強子對撞機可以產生大量的迷你黑洞。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黑洞?黑洞又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所處的銀河系星系中可能有許多恆星消亡後形成的黑洞。最大的黑洞稱為「超大質量」。這些黑洞的質量總計超過一百萬個太陽。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證據,證明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被稱為人馬座A。它的質量等於約400萬個太陽,裡面可以裝得下數百萬個地球。黑洞如何形成?
  • 大家都知道黑洞,但是有人聽說過白洞嗎?
    白洞(White Hole)大家都知道黑洞,但是有人聽說過白洞嗎?我們是穿梭在銀河的火箭隊,白洞,白色的明天等著我們!!前排的童鞋先別舉手,小編今天說的可不是火箭隊的臺詞,而是宇宙中黑洞的反面,一種比黑洞更神秘的天體,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天體——白洞。白洞,是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說白洞之前,我們先一起複習黑洞。
  • 揭秘迷你黑洞:溫度極高或現身大強子對撞機(圖)
    這張圖片模擬的是ATLAS裡產生的黑洞。這個軌跡是模仿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ATLAS探測器得出的模擬數據。如果質子-質子撞擊期間產生了微型黑洞,這些軌跡就會形成。這種小型黑洞會通過霍金輻射(Hawkingradiation)方式,立刻消失不見。
  • 黑洞所形成的「時空閉環」,是如何讓物體「無法逃逸」黑洞的?
    前面2期文章中我重點講解了黑洞逃離的辦法、黑洞的起源、黑洞為什麼能夠使得時空閉環,但是我並沒有詳細講解黑洞是如何讓「時空」形成「閉環」的,所以這期文章將針對這個話題進行詳細說明。由於上一期我們詳細分析了逃逸速度問題得出一個結論:就算有物體可以超光速,速度超過黑洞的逃逸速度,其實我們仍然不能離開黑洞。因為黑洞把周圍的時空極度彎曲形成了「時空閉環」,所以你速度再快也沒用,更何況目前任何物體都無法超光速。這就好好比於一個人要去美國,他說自己可以擁有很快的速度,但是連路都沒有,你如何去呢?時空閉環就是「沒有路」的意思。
  • 史蒂芬·霍金:迷你黑洞足以為全世界供電
    ,因為會有一些物質從黑洞的邊緣跑出來。他在自己的最新理論中聲稱,跟一座山質量相同的迷你黑洞會以 1000 萬兆瓦的速度發射 X 射線和伽馬射線,這足以給整個世界提供電力。 但是,我們首先需要找到一個黑洞,並且利用它的能量,同時還要讓這個黑洞對人類不會產生破壞作用。
  • 或存在一顆迷你黑洞,只有一個柚子大小!
    科學家卻發現,宇宙中或許存在一顆迷你黑洞,只有一個柚子的大小,這是真的嗎?太陽系或存在「第九大行星」雖然如今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的行星。但某些體積較小的行星是非常難探測的。
  • 宇宙中黑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正在電腦中模擬黑洞形成過程
    所以恆星耗盡燃料時就會開始冷卻,它冷卻時就不再有足夠的壓力來維持形狀,所以它會由於自己的重量而開始崩塌,它會持續崩塌知道體積變得很小,然後它會遭遇到物質擠壓在一起時的壓力,在這個階段,它的體積會比地球還大一些,並且將原子中的電子推得越來越靠近來支撐它的體積,如果它的質量是太陽的數倍,它就會崩塌得更厲害,而且沒有壓力能阻止這種崩塌,因此它就會持續崩塌知道形成黑洞為止。
  • 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有這麼大的恆星能通過超新星演化出這麼大的黑洞嗎?顯然不可能!所以我們今天就了解下宇宙早期的超大質量黑洞演化過程,它咋來的!先了解下我們銀河系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怎樣被發現的銀河是夜空中光明與黑暗的交織,它包含了我們所能看到的所有恆星,從年輕到古老,有大有小,顏色各異,中間夾雜著昏暗的氣體雲,綿延數十萬光年,而我們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 如果第九大行星是個迷你黑洞,那麼人類的倖存可能性還有多大?
    通過對至少六顆矮行星的觀測表明,科學家發現這個可能存在的迷你黑洞質量在0.5至20倍地球質量,與第九大行星推測質量上限相當。20倍地球質量大小的黑洞可能僅僅是一個葡萄柚大小,我們無法觀測到其存在。那麼這個迷你黑洞是如何形成的,機制目前還不得而知。
  • 暗物質由迷你黑洞組成?
    不過,最近一種較為新穎的解釋引發廣泛關注:暗物質是由大爆炸誕生原始迷你黑洞組成。  這則來自國外媒體報導稱,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額外發送質量,它們不釋放光線,但會產生引力作用,實際上可能是由起源於宇宙大爆炸的原始黑洞構成,這些微型迷你黑洞的誕生可能與希格斯玻格色子有關。
  • 黑洞研究獲得諾貝爾獎(二)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這一回科普作者可輕鬆了,把前兩年關於黑洞的科普再拿出來發一遍就可以了。之前我做過N期關於黑洞的科普視頻和文章,我們再把它們一次發出來。本期內容為第二篇: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其實,黑洞是宇宙中物質演化的殘骸。星際物質由於萬有引力作用聚合在一起,就會形成恆星和行星。恆星演化末期,會形成紅巨星、紅超巨星,然後放出行星狀星雲或者超新星噴發。恆星剩餘部分按照質量的不同,就形成了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我們知道,像太陽這樣可以發光發熱的星球稱為恆星。
  • 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一顆迷你黑洞,直徑只有一個柚子那麼大?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顆迷你黑洞的大小可能刷新人們的認知,雖然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形成的,通常太空望遠鏡觀察到的黑洞質量都極其巨大,卻從沒觀察過最小的黑洞到底在哪裡,由於黑洞無法發光很難被觀察到,研究小組希望通過LSST望遠鏡觀察到這顆黑洞的吸積盤來確定它的存在,而且有理論認為這顆迷你黑洞可能小到只有一個柚子的大小,但質量卻能達到地球的5到10倍。
  • 都聽說過黑洞、白洞、蟲洞,可你聽說過藍洞嗎?就在地球之上
    有關宇宙各種「洞」中,黑洞或許是咱們接觸頻率最多的一個。任何物質靠近黑洞邊界都會被它巨大的引力吸附,連光都無法從中逃離。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人所共知的常識。不過目前人類對黑洞的觀測成果很有限,當然,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我們對黑洞進行的觀測也只是間接觀測,黑洞我們是不能直接看見的。不過,黑洞被證實存在已經是科學界公認的了。
  •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科學家們一直都相信,當一顆大恆星死去後會產生很可怕的東西——黑洞。恆星在燃燒的時候會在其內部的內核中進行著核反應,由此產生向外的力來平衡向內的重力。當核聚變燃料耗盡時,向外的力便會消失,此時恆星內核開始坍縮。
  • 黑洞如此可怕是如何形成的?霍金:用好了能造福人類
    你在地面上跳起來會落下,這是因為引力,火箭「跳」起來不落下是超過或達到了臨界的速度,這個速度我們稱之為逃逸速度,也叫第二宇宙速度。而光速是極限速度,如果在一個天體的表面經過都會被引力「拽下去」,那麼這個天體就是黑洞。
  •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原生黑洞和人造量子黑洞又是怎麼回事?
    通常認為,黑洞能夠吞噬一切事物,甚至包括速度每秒約30萬公裡的光。而正是由於黑洞這強大的引力,所以它才能夠在一個星系的中心去主導整個星系的運行。雖然迄今為止,我們只有一張黑洞的照片,但是我們知道在宇宙中,黑洞的數量何止千萬。它們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而目前已知的最大黑洞,據說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600多億倍以上,這個黑洞就是Ton618。
  • 暗物質是由迷你原始黑洞組成?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那暗物質是如何形成的?有科學家認為,暗物質是由宇宙大爆炸誕生的原始迷你黑洞組成。目前,依據最新研究理論表示,這些微型迷你黑洞的誕生可能與希格斯玻格色子有關。這一理論發表在3月23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研究人員指出,原始黑洞是在產生希格斯玻色子的作用場中形成的,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希格斯玻色子描述為「上帝粒子」。
  • 黑洞無毛定理——黑洞的分類
    黑洞也就是你不會知道掉進去的是一個男人還是一個女人,甚至不知道掉進去的是一隻羊還是一塊石頭,你也不會知道倒進去的是一杯冰水還是一杯開水,甚至你都不知道進去的是一個氫原子還是一個中子。再說過極端的:你不會知道進去的是有一個人還是一堆光子。因為這一切東西進入黑洞後,剩下的只有質量、電荷、角動量三個量,其餘諸如元素構成、物質溫度、甚至是物質還是輻射這樣的信息都不會保留。質量:一堆金子和一堆相同質量的垃圾掉進去的後結果是一樣的。甚至一堆金子和一堆通過質能方程換算質量相同的光子掉進去的結果都是一樣一樣的。
  • 霍金:宇宙中黑洞是怎樣形成的?太陽和地球如何形成的?
    讀完這篇文章的收益:我們了解霍金對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地球是如何誕生的,跟著霍金了解宇宙。黑洞,當我二十多歲的時候 我做過一些黑洞的基本計算,不過很少人和我共享這個令人著迷的結果,如今已經是過時的課題,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黑洞的行為,我們所知的黑洞本身就令人費解,,但他們在星系的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同樣可能是宇宙終結的結果。
  • 太陽系中心存在一個迷你黑洞的機率是多少?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根據現有理論可知有一個黑洞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那麼也是否可能存在一個迷你黑洞在太陽的中心呢?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螺旋星系和原行星盤是有些相似之處,比如它們都有著圓盤般的外表。而且圓盤形成背後的物理過程在兩種情況下都是相同的:即塌縮形成星系的物質和塌縮形成恆星或行星的物質都必須具有角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