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迷你黑洞足以為全世界供電

2021-01-15 網易手機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夫·霍金提出了一系列關於迷人而又複雜的黑洞的新理論,因為會有一些物質從黑洞的邊緣跑出來。他在自己的最新理論中聲稱,跟一座山質量相同的迷你黑洞會以 1000 萬兆瓦的速度發射 X 射線和伽馬射線,這足以給整個世界提供電力。

但是,我們首先需要找到一個黑洞,並且利用它的能量,同時還要讓這個黑洞對人類不會產生破壞作用。霍金表示,黑洞出現的時候,虛粒子對中的一個可能會掉進去,另外一個被遺棄的粒子或者反粒子可能會跟著掉進去,也可能會逃出來,形成輻射。

這個物理學家之前發現,黑洞形成的時候會形成粒子和輻射,其表面溫度跟它的質量成反比。舉個例子來說,質量跟太陽相當的黑洞產生的粒子的速度很緩慢,並且很難檢測到,但是,規模跟一座山差不多的黑洞則可以。

霍金教授說:「一座山那麼大的黑洞會放出 X 射線和伽馬射線,速度大約在 1000 萬兆瓦左右,足以給全球供電。然而,要利用迷你黑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無法將它放在發電站裡,這樣它會掉到地上,然後落到地球的中心。如果真的有這樣的黑洞,我們最好把它保存在地球的軌道上。」

他表示,人們多年來一直在尋找這種小規模的迷你黑洞,但是並沒有取得進展。霍金此前還打趣說:「有點遺憾,如果他們真的找到了的話,我會獲得諾貝爾獎。」另外,霍金教授還建議,在額外維度的空間內創建微型黑洞是有可能的。

他解釋說,根據某些理論,我們目前所體驗的宇宙只是十維或者十一維空間中的四維表面。我們無法看到額外的維度,因為光線無法通過它們傳播。然而,重力會影響到額外的維度,其影響比我們的宇宙還要大,這使得額外維度中更容易形成迷你黑洞。

我們或許可以在位於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中,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來對霍金教授的理論進行觀察。在對撞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微型黑洞,我們也可以很容易識別粒子輻射的模式。他總結說:「所以我才說我可能會得諾貝爾獎。」

去年,史蒂芬·霍金髮現黑洞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是一個「永恆的監獄」,事實上,有很多信息可能從那裡面逃離出來。這位物理學家在最近發表的一篇科學論文中表示,答案就在黑洞中的「零能量粒子」中。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史蒂芬·霍金去世 曾提出黑洞蒸發理論
    史蒂芬·霍金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4日訊 本網綜合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霍金:黑洞並非永恆監獄 或通往另一宇宙
    他認為此次突破第一次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切實的證據。「黑洞並不像人們一度以為的那樣,是一座永恆的監獄。物質也可能從黑洞裡出來,這些物質也許來自黑洞外部,也許來自於其它宇宙。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身處黑洞之中,千萬不要放棄,總能找到出路的。」
  • 史蒂芬·霍金去世,仰望星空的人成為了星空
    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作為當代理論物理的代言人,霍金對於在公眾面前宣傳理論物理作用的影響力更無人能及。
  • ...黑洞|史蒂芬·霍金|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物理學獎|羅傑·彭羅斯
    因為在羅傑·彭羅斯1965年提出黑洞中心的時空奇點的理論後,是霍金將其發展,應用於宇宙大爆炸的奇點。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黑洞的三位科學家。圖為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右)與史蒂芬·霍金(左)。
  • 史蒂芬·霍金去世 已得到霍金家人確認享年76歲
    史蒂芬·霍金去世 已得到霍金家人確認享年76歲 網易科技訊 3月14日消息,據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去世,享年76歲(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這一消息已經得到霍金家人確認。
  • 探測迷你黑洞或可證明平行宇宙的存在
    日前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團隊提出,可藉助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製造迷你黑洞來實現這一想法,揭開平行宇宙的秘密。相關論文發表在《物理快報B》上。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艾哈邁德·法拉格·阿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米爾·費查和埃及亞歷山大大學穆罕默德·M。研究人員稱,證明平行宇宙存在的關鍵是在一定的能量水平下檢測到迷你黑洞。
  • 史蒂芬·霍金的生平
    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天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最後以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或霍金輻射(包括de Sitter空間中的霍金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和熱力學統一在一起,其為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
  • 暗物質由迷你黑洞組成?
    不過,最近一種較為新穎的解釋引發廣泛關注:暗物質是由大爆炸誕生原始迷你黑洞組成。  這則來自國外媒體報導稱,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額外發送質量,它們不釋放光線,但會產生引力作用,實際上可能是由起源於宇宙大爆炸的原始黑洞構成,這些微型迷你黑洞的誕生可能與希格斯玻格色子有關。
  • 揭秘迷你黑洞:溫度極高或現身大強子對撞機(圖)
    導讀:上月末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了迄今能級最高的對撞實驗,儘管物理學家一再解釋對撞機的對撞實驗足夠安全,但對於其可能產生的迷你黑洞恐怕大眾知之甚少。近日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撰文揭秘對撞機對撞實驗可能產生的迷你黑洞。以下為文章全文:  在電影和科幻小說中,黑洞可以捕獲粗心大意的飛船和行星,吞噬整個星系,或者為宇宙的其他部分提供入口。
  • 科學家揭開百萬迷你黑洞安全穿過地球之謎
    迷你黑洞每年穿過地球,可能「扣押」軌道中的物體,就像圖片中展現的繞原子核運行的電子一樣。   北京時間5月19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幻迷將黑洞稱之為擁有驚人密度並且有時無法逃脫其驚人引力的天體,實際上,黑洞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可能超乎你我的想像。太空中散布著巨型恆星撞擊後產生的大型黑洞,同時也可能存在微型黑洞並且每天穿過地球。與穿過一個確定的點並且吞噬包括光線在內的宇宙萬物的大型黑洞不同,迷你黑洞只會「扣押」軌道中的物體,而不是將其吞噬。
  • 你聽說過迷你黑洞嗎,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特大質量黑洞藝術概念圖黑洞結構的細節是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計算得出的,黑洞具有極其強烈的重力宇宙體,任何東西,甚至光線都無法逃脫。通常是大質量恆星的死亡直至結束可以形成一個黑洞。例如,如果黑洞是雙星系統的一員,那麼從它的伴星流入它的物質會變得劇烈加熱,然後在進入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前大量地輻射X射線並永遠消失。二元X射線系統的組成恆星之一天鵝座X-1是一個黑洞。在1971年發現的星座天鵝座,該二進位由藍超和無形的伴侶的8.7倍太陽是繞著彼此在一段5.6天質量。
  •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 享年76歲
    史蒂芬·霍金(資料圖)海外網3月14日電 據美國《時代周刊》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勳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 一代科學巨匠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3月14日中午消息,據多家英國媒體報導
  • 史蒂芬·霍金去世 其傳記片《萬物理論》獲奧斯卡
    史蒂芬·霍金霍金出席英國電影學院獎年輕的霍金《萬物理論》北京時間3月14日消息,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其家人確認了這一消息霍金以他在黑洞上的研究而聞名,他認為,與普遍的科學觀點相反,黑洞不可避免地存在於各種形式的物質和能量中,它們實際上發出了一種輻射形式——現在被稱為霍金輻射。他也在數學界有所造詣,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物理學的新興領域統一起來。1963年,霍金21歲時,被診斷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 黑洞如此可怕是如何形成的?霍金:用好了能造福人類
    天文學家根據其他兩顆恆星所受引力大小模擬出了黑洞的位置和軌跡(紅色軌跡)圖:什麼?你看不見它?你當然看不見它,因為它是黑洞。黑洞大多數由恆星演化而來,能否成為黑洞則取決於恆星的質量。我們的太陽是顆黃矮星,還不足以形成黑洞。
  • 史蒂芬·霍金的最後一次演講
    據BBC、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作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與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並提出霍金輻射理論,為現代物理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但他憑藉驚人的才華在輪椅上完成了人類最為壯闊的探索和想像。僅以本文緬懷史蒂芬·霍金。
  • 或存在一顆迷你黑洞,只有一個柚子大小!
    迷你黑洞的體積是地球的5-10倍想要驗證這顆迷你黑洞的存在是非常艱難的,大多數的黑洞,我們通過太空望遠鏡都可以觀測到,因為它們的體積非常巨大,迷你黑洞的觀測難度實在太大了。柯伊伯帶附近多個星體出現了軌道異常的情況,就意味著在柯伊伯帶一定存在著神秘引力,這個神秘引力便是科學家所說的迷你黑洞,大概只有一個柚子的大小,但質量卻是地球的5~10倍。
  • 史蒂芬·霍金的追悼會歡迎「時間旅行者」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於今年三月去世,而他的骨灰將於6月葬在西敏寺(又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最後一次展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智慧和對物理學領域的貢獻的儀式上,似乎「時間旅行者」已出現在客人名單上。
  • 史蒂芬·霍金:我不怕被拋進黑洞 我是它們的主人
    他是探索引力和和黑洞屬性的一代領導者。不僅僅在學術上,在職業和個人生活中,他也是個不斷挑戰極限的人。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劍橋大學物理學家、暢銷書作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 Hawking)星期三早晨在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他在輪椅上漫遊宇宙,思考萬有引力的本質和宇宙的起源,可謂人類決心和好奇心的象徵。
  • 「我叫史蒂芬·霍金,物理學家、 宇宙學家,也算是個夢想家」
    史蒂芬·霍金是我們熟知的偉大物理學家。他生命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一直面臨著死亡威脅,走在死亡的邊界,卻成了傳奇的「宇宙之王」。 他曾說:「在我21歲時,我的期望值變成了零。如今,這份「額外津貼」,已經成為全世界的財富。在人生的後55年中,他提出霍金輻射,創作激勵無數人走上科研道路的《時間簡史》,對黑洞、引力波、「超變換」不斷探索……他不僅是光芒四射的學術明星,還打通更多人生面向,成為全世界的精神榜樣——影視劇中的角色客串,倫敦帕運會上的亮相,利用自身影響力為正義、人權以及人類未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