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如此可怕是如何形成的?霍金:用好了能造福人類

2020-12-05 科學美少男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你在地面上跳起來會落下,這是因為引力,火箭「跳」起來不落下是超過或達到了臨界的速度,這個速度我們稱之為逃逸速度,也叫第二宇宙速度。而光速是極限速度,如果在一個天體的表面經過都會被引力「拽下去」,那麼這個天體就是黑洞。

圖:黑洞與光

引力是維繫宇宙的四種基本物理力之一(還有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我們生活在地球的引力之中,時時刻刻都在體驗它。從更大的尺度看,引力是宇宙中一切可見結構的「搭建工」,太陽系,銀河系和整個宇宙都離不開引力,而黑洞把引力利用到了極致!

圖:愛因斯坦的履歷

1916年,在《廣義相對論》發布不到一年,德國物理學家史瓦西就基於此構建出黑洞的數學公式。1958年,美國物理學家大衛·芬克爾斯坦描繪出了黑洞的構想圖:太空中一個黑色的區域,在這個這裡,引力非常大,大到任何物質包括光子都無法從這個區域中逃逸出來。

廣義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場方程:

圖:Rμν裡奇曲率張量,R是標量曲率,gμν度規張量,G是牛頓引力常數,Tμν應力能張量。張量描述了時空中物體的幾何形狀。

史瓦西構建的黑洞——史瓦西黑洞(不旋轉、不帶電荷)

圖:Rs是史瓦西半徑,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質量,c是光速

據目前所知離我們最近的黑洞是HR 6819三星系統,距離我們1000光年。天文學家根據其他兩顆恆星所受引力大小模擬出了黑洞的位置和軌跡(紅色軌跡)

圖:什麼?你看不見它?你當然看不見它,因為它是黑洞。

黑洞大多數由恆星演化而來,能否成為黑洞則取決於恆星的質量。我們的太陽是顆黃矮星,還不足以形成黑洞。大約50億年左右,太陽會耗盡「氫燃料」,緩慢地膨脹成紅巨星,它會吞沒周圍的行星,甚至是地球,然後引力繼續將它坍縮成暗淡的白矮星,最終「溶解」成星雲。

圖:恆星的演化

如果恆星的質量達到30倍太陽質量,上述還不是它的宿命,黑洞才是它的歸宿。與太陽一樣,恆星會更快得耗盡氫,核聚變產生氦,氦還會繼續聚變,氦的產物也會繼續聚變。一次次的廢料成為下一階段的原材料,再成為廢料,再進行聚變,直到聚變再也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來抵抗引力。於是恆星的核心向內坍塌,產生超新星爆炸。

圖:超新星爆炸

爆炸會衝散核心外層的物質,如果它剩下的質量大於3倍太陽的質量,引力會再次使它坍縮,最終形成一個密度無限大的點,我們叫它奇點,這就是黑洞。

圖:《星際穿越》中黑洞

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包括光,在黑洞附近運動時都會被拉向黑洞,如果進入黑洞的黑色區域,將無法逃離,無論任何物質,任何速度,這個區域被稱為視界,視覺的界限。

黑洞的利用

70年代,霍金通過量子力學推論出黑洞並非只進不出,它會向外釋放物質,我們稱之為霍金輻射。20世紀,大量物理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收集霍金輻射的可行性方案,例如:將超強的弦放入輻射場中,還有說拿「桶」接的,當然這不是一般的桶。

圖:黑洞與霍金輻射

這些想法都純粹是理論上的,因為受制於材料的局限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許能夠開發出既能經受住黑洞的引力,又能經受住霍金輻射的極度高溫的工具。

除了利用「天然」黑洞的能量,我們或許還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創造出微型黑洞作為能源,當然這一切都是霍金說的:

可能會有更小的迷你黑洞。如果宇宙是混沌的、不規則的,它們可能形成於非常早期的宇宙。一個質量相當於一座山的黑洞,會釋放出x射線和伽瑪射線,其速度約為1000萬兆瓦,足以供應全世界的電力。然而,駕馭一個迷你黑洞並不容易。你不能把它放在發電站裡,因為它會從地板上掉下去,最後落到地球的中心。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黑洞繞著地球轉。

——史蒂芬·霍金

圖:愛因斯坦-羅森橋又稱蟲洞

除此之外,黑洞或許還可以幫助我們穿越遙遠距離。在蟲洞的理論中描述了時空中的兩點雖然相隔許多光年,但可以通過"黑洞與白洞」連接起來。蟲洞是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符合廣義相對論,在理論上是可行性的。

圖:恆星接近黑洞後被撕碎

雖然我們找到了黑洞存在的實際證據,並且拍攝到了它的吸積盤,但要用目前的技術證明蟲洞的存在是完全不可能的。要想證明唯一的辦法是駕駛一艘飛船中穿越它,難點在於這艘飛船在進入黑洞之後可能會被解體或是直接被撕碎。即使蟲洞真的存在,無論這艘飛船是探測器還是載人飛船,黑洞幾百光年或是上千光年的距離都不是目前人類敢想的。

圖:黑洞吞噬

最後

這一切只能留給我們的後代來考慮,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為他們鋪好路,增加人類對黑洞和宇宙運行的基本了解。也許有一天,人類最終會解開宇宙的一切答案,穿梭於星系之間。

相關焦點

  • 比黑洞還要可怕的星體,是超級星爆炸形成的,人類無法接近
    因此被科學家們認為黑洞宇宙裡最可怕的存在,任何東西一旦靠近,它就會被吞噬得連渣都不剩。黑洞自身超強的吸引力讓它成為宇宙的霸主,是最恐怖的天體。當然也有很多人感到好奇,難道宇宙之中就只有黑洞最可怕嗎?其實並非如此,宇宙中還有比黑洞更厲害的星體,我們人類目前是不能接近探索這種星體的。
  • 霍金:宇宙中黑洞是怎樣形成的?太陽和地球如何形成的?
    讀完這篇文章的收益:我們了解霍金對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地球是如何誕生的,跟著霍金了解宇宙。大家好 我是史提芬·霍金,物理學家 宇宙學家 有時是個夢想家,雖然我行動不便 說話需要電腦的幫助,但我的思想是自由的,自由地探索宇宙及探究宇宙問題。
  • 黑洞真的這麼可怕嗎?霍金輻射:進了黑洞或許還可以出來
    文/玉濁清黑洞真的這麼可怕嗎?霍金輻射:進了黑洞或許還可以出來黑洞對於人類而言是極具神秘色彩的,同時也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非常的大,幾乎可以吸進各種物體,黑洞也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將其視界逃脫天體,這種神秘的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命名為黑洞。
  • 黑洞很可怕!霍金:掉進去都被扯成麵條,可是大家卻對它充滿興趣
    霍金,在生前留下了這麼一個預言:任何人,若掉進黑洞裡,等待他的命運將是痛苦的,因為他會被硬生生撕拉扯成「麵條」!從大爆炸到黑洞,讓人們開始對宇宙、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憧憬與期待,面對我們一直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感知它存在的洪荒猛獸——黑洞。
  • 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它們會穿越時空嗎,霍金的黑洞人生!
    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面世,科學家們根據其中的引力場方程,計算並預言出了一種可怕的天體:黑洞。在經過了100多年的艱苦探索後,終於在2019年4月10號,人類第一次成功間接地拍攝到了黑洞的照片。
  • 霍金說: 「黑洞不存在」
    霍金經常「語出驚人」,比如他曾說過,嘗試與外星人交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外星人對待人類的態度,很有可能會像當初歐洲人對待美洲原住居民一樣殘酷。2014 年1月,霍金再次「語出驚人」,他宣稱「黑洞不存在」。霍金就是靠研究黑洞而在學術界出名的,這麼一說不是打自己臉嗎?霍金宣稱「黑洞不存在」這句話是來自他的最新論文。其實,霍金並不是說黑洞真的不存在。
  • 黑洞有多「可怕」?如果人類意外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
    在我們探索宇宙的初期,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還是非常淺顯的,即使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先進的觀點,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就是天方夜譚。比如霍金提出的黑洞,如果不是我們捕捉到了第1張黑洞照片,仍然有許多人認為黑洞是不存在的。自從它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就從來沒有停止研究,它已然成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
  • 霍金解釋如何從黑洞中「逃出」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8月25日報導】題:霍金解釋如何從黑洞中(以某種形式)逃出   史蒂芬·霍金說,假如你發現自己身陷黑洞之中,不要恐慌:你可能會死去,但你可能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目前的科學理論認為,黑洞的引力非常強,以至於一切物質———包括光在內———一旦陷入其中就無法逃脫。黑洞是具有無法想像的可怕力量的宇宙真空,僅銀河系中就有大約1億個黑洞。很有趣的理論吧。   不過也許還有希望。   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一項關於黑洞的最新理論。在他提出理論時,人們都會洗耳恭聽。
  • 霍金如何改變人類宇宙觀
    遠離黑洞霍金對那些物理學研究不到的地方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他著名的黑洞研究即屬此類。黑洞是由恆星內向塌縮形成的漩渦,其內引力極大,即使光也無法從中逃脫。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工作期間,霍金開始從熱力學角度研究黑洞。
  • 霍金髮現:黑洞吞噬一切,但也可能是新世界的大門
    既然黑洞能夠吞噬一切,連光線都能吸收,那人類是如何確定黑洞位置的呢?比如著名的天文物理學家霍金,霍金就認為,黑洞並不可怕,它可能會開啟宇宙中的另一個空間,也可能是通往平行宇宙的大門。在這一理論中,霍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物質不可能憑空消失,進入黑洞中的物質也一樣。所以在每一個黑洞中都應該有一個對應的通道,也就是出口,霍金把它命名為「白洞」。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可能會通過白洞噴發出來,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 霍金點讚影片《星際穿越》:傻子都能讀懂的黑洞概念,讓人敬佩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豆瓣9.1分的燒腦神作《星際穿越》,這部片如果你看不懂,很正常,因為他是現在當今所有最先進理論的集合,很少有導演本著科普的義務去請諾貝爾科學家來做科學指導,很少有導演為了拍攝真實堅持不用特效,很少有科幻片不為了裝逼格而去講大白話讓所有人都能聽懂!其中這部片最重要的理論:黑洞!霍金可謂最有發言權了!首先讓我們來概括一下這部電影的主要劇情。
  • 霍金逝世:儘管他已離開,但他的貢獻依然會造福後人
    年輕的霍金對於科學家同僚和他所愛的人來說,霍金在身體殘疾,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與外界溝通的前提下,依然能保存卓越的科學洞察力和幽默感,這正是證明了人類能力的無限可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他與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關於黑洞會發射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高舉手絹的霍金與牛津大學賽艇俱樂部那些時刻活在死亡陰影裡的人往往能活得更深刻。
  • 霍金與黑洞 | 舊文重發
    著名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曾經用一句話來概括廣義相對論:「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3】。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時空和物質通過引力場方程聯繫到了一起。這種聯繫可以利用圖1的比喻來說明。左圖中,極重的天體放到一張有彈性的蹦蹦網上,使網彎曲而下凹,這種下凹的空間形狀又影響了這個天體以及周圍其它物體的運動軌跡;右邊兩個圖則表明:天體質量越大,空間彎曲越厲害。
  • 一文讀懂史蒂芬霍金:先後發表黑洞理論、奇性定理等相關巨著
    霍金說:「人類已經步入越來越危險的時期,我們已經歷了多次事關生死的事件。由於人類基因中攜帶的『自私、貪婪』的遺傳密碼,人類正在一點點掠奪地球資源,人類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不能將賭注放在一個星球上。」去年,霍金還在GMIC 2017開幕式上做主題演講《讓人工智慧造福人類及其賴以生存的家園》,談及對人工智慧的看法。
  • 霍金又出了一本新書,你能聽懂他講的黑洞奧秘嗎
    先是出來一條已經被澄清的謠言,說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嘗試登月,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之後又來了一條真的警告,他在挪威一場會議上說,人類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在200到500年內在太空中找到新家。「我堅信人類應該離開地球。」但和其他「紅人」一樣,一旦較起真來,我們會發現自己對霍金的了解也沒有那麼多。比如:他的具體研究方向是什麼?他有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除了《時間簡史》,他還出過什麼書?
  • 霍金:人工智慧造福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手機中國新聞】在此次GMIC領袖峰會上,史蒂芬霍金也發表了視頻演講,就人工智慧和人類的關係進行了深刻的分析。霍金表示,在他的一生中,見證了社會深刻的變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是人工智慧的崛起。簡單來說,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不得不說,是好是壞我們仍不確定。
  • 為什麼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東西
    有活躍黑洞的星系,我們稱之為類星體。儘管過去數十年我們已經掌握了大量有關黑洞的信息,但仍有許多謎團等待我們去解決。死於黑洞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時,可能會形成黑洞。恆星的核燃料用盡之後,其核心塌縮成為密度極大的物質,是原子核密度的一百倍還多。在如此大的密度之下,質子、中子和電子不再是離散的粒子。由於黑洞漆黑一片,所以我們只能在黑洞繞一顆正常恆星運行時,才能找到它。
  • 從黑洞到黑洞能量,人類如何走進黑洞?
    從黑洞到黑洞能量,人類如何走進黑洞?愛因斯坦最著名的質能方程 E=MC^2,向人們揭示了質量轉變成能量的可能。如果質量可以100%轉化為能量,一隻貓所產生的能量就可以供挪威一個國家使用1年。霍金在197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到黑洞雖然可以吸收各種物質,但還是會洩漏出少量的輻射。這也就意味著,能量是可以從黑洞中逃脫出來的。這些能量匯聚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層「熱大氣」。
  • 霍金說:黑洞與蟲洞關係不一般
    達穆爾和索羅杜金研究了蟲洞可能的情形,並驚訝的發現它如此類似於黑洞以至於幾乎無法區分兩者之間的差別。    有人提出利用霍金輻射來區分兩者,霍金輻射是指來自黑洞的光和粒子輻射,它們具有能量光譜的特性。但是這種輻射非常微弱以至於它可能被其他源完全湮沒,例如宇宙大爆炸後殘餘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因此觀測霍金輻射幾乎是不可能的。
  • 顛覆認知的霍金輻射——粒子是如何從黑洞逃脫的
    1975年,霍金髮表了舉世震驚的研究結果:如果將量子論考慮進去,黑洞將有可能蒸散!在「霍金輻射」影響下,包括光子,中微子以及一定程度上不同種類的粒子發出微弱光芒。這從未被觀察到,因為在我們能證明已存在的黑洞中是大量熱氣,其輻射完全能吞噬微小的影響。的確,如果黑洞的質量為太陽質量,霍金預測它發出的亮光就像溫度為6× 10^-8/M 開爾文的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