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替尼,多種適應症進入臨床研究
Masitinib mesylate(甲磺酸馬賽替尼)由AB Science研發,臨床適應症涵蓋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阿爾茨海默(AD)、肥大細胞增多症、胰腺癌、多發性硬化症、哮喘、前列腺癌等。其中,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已於2019年向美國FDA提交了新藥上市申請。甲磺酸馬賽替尼分別在2009年和2015年獲得FDA治療胰腺癌和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孤兒藥資格。
▲圖1. Masitinibmesylate結構式
甲磺酸馬賽替尼是一種有效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3(FGFR3)、KIT原癌基因受體(KIT)和前列腺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DGFR)等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該藥物通過靶向有限數量的激酶來調節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性。
基於其獨特的作用機制,馬賽替尼被開發用於腫瘤、炎症性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等疾病的治療。由於其免疫治療活性,馬賽替尼可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期。通過作用於肥大細胞和小膠質細胞,進而調節炎症和神經退行性過程,馬賽替尼可能對與某些炎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相關的症狀有效。
▲圖2. Masitinibmesylate的臨床試驗
在中國,馬賽替尼片劑處於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的具有c-kit近膜區突變的3期或4期的黑色素瘤和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III期研究階段。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暫無治癒療法,藥企紛紛布局研發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LS)又稱漸凍人症,是一種罕見的進展性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率約十萬分之二到十萬分之五。美國約有3萬人確診,歐洲約1萬5千人。大多數患者在症狀首次出現後,通常會在 5 年內死於呼吸衰竭。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通常在60歲左右發病,但一些直系遺傳病例通常在50歲左右發病。患者從發病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期為3至4年。只有10%的患者生存期超過十年,極少數生存期為50年甚至更久。大多患者死於呼吸衰竭。
ALS暫時還是不可治癒的疾病。在此之前,美國FDA批准了兩款藥物上市,分別是Riluzole(利魯唑)和Edaravone(依達拉奉)。
利魯唑可延長大約2至3月的壽命,但並不緩解症狀。
依達拉奉可減緩ALS患者日常臨床功能的下降。但是沒有證據表明依達拉奉對所有ALS患者有效。依達拉奉的治療費用昂貴(在美國每年約為14萬美元)。用藥頻次高,在兩周內每天進行長達一小時的靜脈輸注,持續兩天,然後停藥兩周。如此日常輸液頻次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依達拉奉是一種神經保護劑,在急性腦缺血及後續腦梗死後幫助恢復神經。根據田邊三菱製藥年報信息,該藥物2014年至2017年的全球銷售額為0.67億美元、0.6億美元、0.53億美元、0.52億美元。
FDA還批准了NeuRx隔膜起搏系統,該系統植入電極和電池組使隔膜(呼吸肌)收縮,以幫助某些在嚴重呼吸衰竭發作之前患有ALS的人。
全球ALS研發情況
目前,AQST-117(利魯唑口服片)處於該領域研發的第一梯隊,該藥物由AquestiveTherapeutics研發,於2018年獲得美國FDA認證治療肌肉萎縮側索硬化症的孤兒藥資格。
此外,Tirasemtiv處於治療ALS的臨床III期研究,該藥物因該適應症於2012年獲得歐盟孤兒藥資格。同一年,因該適應症獲得美國快速通道資格。
Tofersen是一種反義寡核苷酸(ASO)RNase H介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信使核糖核酸抑制劑,目前處於治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臨床三期試驗階段。
▲圖3. ALS藥物研發進度分布,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表1. 全球部分ALS藥物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截止2020年9月
中國ALS研發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於2018年5月11日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肌萎縮側索硬化被收錄其中。
在表2所列的上市藥物中,Edaravone(依達拉奉)是唯一在中國上市的創新藥。該藥物首先於2001年在日本上市,後於2019年7月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商品名易達生。
Tetramethylpyrazine Nitrone(硝酮嗪)是目前唯一在研ALS中國1類藥物。硝酮嗪由暨南大學和廣州喜鵲醫藥共同開發,是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激動劑、環磷腺苷效應元件結合蛋白刺激劑、原癌基因蛋白質c-akt調節劑和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目前處於臨床二期研究階段,用於治療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糖尿病腎病和中風。
廣州喜鵲醫藥有限公司於2019年2月12日完成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深圳仙瞳智創投資有限公司投資。
小結
罕見病越來越受到政府和國內藥企的關注。讓罕見病變得不罕見,或將成為中國醫藥研發的目的之一。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作為一種罕見的進展性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暫無治癒療法,國內患者現在只有依達拉奉這一款進口藥,在如此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之下,期待國內企業增加該領域的研發投入,研發出真正屬於國人自己的創新藥,為這類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文章版權歸【美柏醫健】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