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水滴有多大?竟由5個水分子組成

2021-01-19 中國經濟網

科技日報瀋陽6月16日電 (記者郝曉明)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最小的水滴是由6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以及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突破了這個認知,證明最小的水滴由5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構成。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自然界的水不是以單一水分子(H2O)的形式存在的,而是由若干水分子通過氫鍵作用而聚合在一起形成水分子簇,俗稱水團簇。該團隊在研究中發現,由5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中存在著三維立體結構,這證明了最小的水滴是由5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構成。

江凌介紹,他們利用大連相干光源,揭示出有限溫度條件下水分子五聚體已開始呈現體相水的結構特徵和光譜特徵,從而為揭開水的微觀結構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從全新角度詮釋了水的奧秘,突破了長期以來人們對最小水滴是6個水分子團簇組成的傳統認知。

研究中,江凌和楊學明團隊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裝置,首次發現5個水分子團簇(H2O)5在3500—3600cm-1區間出現顯著的OH伸縮振動,具有三維立體水團簇結構的特徵峰。李雋團隊採用自編的TGMin程序結合高精度的量子化學理論方法,計算了水團簇的各種穩定結構和紅外光譜,理論與實驗高度吻合。研究表明,在有限溫度條件下,(H2O)5的二維和三維結構可以共存,三維立體結構的形成是引起紅外光譜顯著變化的根本原因,從而提出了「三中心二電子氫鍵」模型,精準分析出水團簇網絡結構的形成機制。

據介紹,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中國科學院國際大科學計劃培育專項等專項基金的資助。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最小的水滴有多大?大連化物所利用大連光源發現最小水滴
    這是《科學》雜誌在創刊125周年特刊中提出的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自然界的水不是以單一水分子(H2O)的形式存在的,而是由若干水分子通過氫鍵作用而聚合在一起,形成水分子簇,俗稱水團簇。水分子通過自身不停地振動和轉動,以及其內部氫鍵斷裂和生成的過程,促使水團簇形成各種動態的網絡結構:少量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呈現平面型,當水分子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水團簇就會呈現立體結構,這些立體的水團簇也被稱作水滴。最小的水滴有多大?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最小的水滴是由六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 大連化物所利用大連光源發現最小水滴
    最小的水滴有多大?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最小的水滴是由六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然而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以及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團隊在由五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中發現了三維立體結構的存在,證明最小的水滴是由五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 尋找暗物質新思路;最小水滴只有五個水分子
    天體生物學哥白尼原理:銀河系至少有36個智能文明3. 最小的水滴只有五個水分子4. 柳葉刀子刊發布首個COVID-19無症狀傳播量化模型5. 廉價藥地塞米松顯著降低新冠死亡率6. 癢,不只是撓撓那麼簡單7.
  • 大連光源發現最小水滴—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和院士楊學明團隊,以及清華大學教授李雋研究團隊在由五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中發現了三維立體結構的存在,證明最小的水滴是由五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這是《科學》雜誌在創刊125周年特刊中提出的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 水不是以單一水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由若干水分子通過氫鍵作用聚合在一起,形成水分子簇,俗稱水團簇。
  • 一滴水裡最少有幾個水分子?5個還是6個?
    近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和清華大學合作,結合光譜實驗和理論計算,證明了五個水分子就可以構成最小水滴,而不是之前認為的六個。什麼,感到不可思議?別急,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當n>6時,水團簇更傾向於形成三維結構,也就是說,三維水團簇的形成至少需要六個水分子,六個水分子構成了最小的水滴
  • 科學家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是由8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11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8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這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了新思路。
  • 人人可做的小實驗證明水分子的間隙有多大?
    如果說水分子之間其實是有間隙的,而且挺大的,您可能不相信。下面這個小實驗可以非常簡單證明水分子有很大的間隙,不相信的話大家都可以試做:其實,從微觀角度,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組成的,它們是靠共用外層電子結合在一起的化合物。我們知道,如果原子像一個球場一樣大,則原子核只有一個兵乓球一樣大。理論上原子核外有大量的空間可以利用,只不過一般物質都有自己的動態平衡而很難被壓縮。
  • 水分子的化學結構
    結構決定空能,理解水分子的結構是關鍵水,化學式為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儘管水的行為複雜又獨特,它卻是又小又簡單的分子。它由兩個氫原子分別和一個氧原子鍵合而成。水分子的三個原子形成104.5度角。每個氫原子和氧原子之間的鍵,叫共價鍵,通過分享一對電子形成。應當指出,一對電子的共享程度並不均衡。氧比氫更需要電子(這種特性稱為電負性)。
  • 認識水分子微觀結構 紅外光譜怎麼能少?
    水,是地球上最普遍也最珍貴的物質,它不僅是所有生物體生命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在生命體的演化過程中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水的滋潤,才衍生出了這世間萬物,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才能夠展現出勃勃生機。
  • 水滴什麼時候會爆炸?新發現太神奇了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公式,它控制著物理學中看似最不可知的極限之一:水滴在爆炸前能承受多大強度的電場?然而這個公式卻是出人意料的簡單。物理學家研究這個無窮小的現象已有數十年,但儘管整體的理論概念相對容易,但要弄清楚這種帶電爆炸則完全不可能。
  •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與中科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與中科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為什麼水滴是球形的?和小船能漂浮在水上一個道理
    小船會漂浮在海上,小動物能夠在水上行走,這些都是因為液體表面有張力,也正是因為這個表面張力導致水滴是球形的,如果沒有其他力的作用,水滴將會是一個完美的球形!內聚力是水滴形成的原因而表面張力是因為液體分子有一個特徵——內聚力,內聚力是在同種物質內部相鄰分子之間相互吸引的力(注意:這裡指的是相同分子間,當然液體還有一個粘附力,這個才是不同分子間)。水滴表面分子永遠沒有外部相鄰的分子,所以,這些分子只能對最近的內部分子表現出更強的吸引力。
  • 霧霾由水蒸氣和顆粒物共同組成 | 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
    氣溶膠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氣體;第二、氣體分子之間必須有吸引力,能夠形成膠狀氣團(像雲朵和霧團);第三、必須有一定的量。誰才能夠形成氣溶膠呢?固體、粉塵不是氣體,不能算氣溶膠;空氣裡的氧氣和氮氣量夠,但不是氣溶膠;水蒸氣是最有資格形成氣溶膠的氣體。因為水分子之間有引力,液態水形成張力可以流動,氣態水形成內聚力可以在空氣中成團漂浮(例如,雲和霧)。
  • 假如單細胞生物有人的意識,那在他們眼裡,水分子有多大?
    在有人類知識的單細胞眼裡,水分子有多大呢?小米粒那麼大,或者更小??
  • 三體人一個水滴就把太陽系艦隊滅了!不同文明等級間差距有多大?
    《三體》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末日之戰,三體人一枚探測器在數小時之內即將2000多艘恆星際戰艦的太陽系艦隊悉數消滅,只有在接觸水滴前就已經準備好深海狀態的量子號和青銅時代號逃脫了水滴的打擊!不同等級之間的文明差別會有多誇張?三體人的水滴是什麼材料製造的?它用什麼方式摧毀了太陽系艦隊?
  • 三體人一個水滴就把太陽系艦隊滅了!不同文明等級間差距有多大?
    《三體》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末日之戰,三體人一枚探測器在數小時之內即將2000多艘恆星際戰艦的太陽系艦隊悉數消滅,只有在接觸水滴前就已經準備好深海狀態的量子號和青銅時代號逃脫了水滴的打擊!不同等級之間的文明差別會有多誇張?
  •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與中科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迄今最小馬達僅由十六個原子組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16日報導,來自瑞士聯邦國家實驗室(Empa)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其由16個原子組成,並且可以在同一個方向穩定旋轉,有望將能量收集推升至原子級。
  • 侯丙林:霧霾由水蒸氣和顆粒物共同組成 | 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第...
    氣溶膠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氣體;第二、氣體分子之間必須有吸引力,能夠形成膠狀氣團(像雲朵和霧團);第三、必須有一定的量。誰才能夠形成氣溶膠呢?固體、粉塵不是氣體,不能算氣溶膠;空氣裡的氧氣和氮氣量夠,但不是氣溶膠;水蒸氣是最有資格形成氣溶膠的氣體。因為水分子之間有引力,液態水形成張力可以流動,氣態水形成內聚力可以在空氣中成團漂浮(例如,雲和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