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度?120度?巖茶焙火溫度的小秘密,初學者要知道多少?

2021-01-13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坐在湖邊看星星。

有茶友來問,「村姑,你這款巖茶是多少溫度焙的?」

隔著屏幕,仿佛看到了一顆渴望又求知慾極強的心。

但是每每遇上這種問題,我總是不願意回答。

因為,這些茶友對巖茶的關注點,其實都偏了。

一個喝茶的人,不是應該多了解產區的風味如何品鑑,品種香與工藝香如何區分,以及中火與中足火與足火與高火茶,在湯感上的風格變化......等等這些有利於喝茶水平提高的技能麼?

之前一個茶友,一定要了解慧苑鐵羅漢究竟焙了幾道火?我告訴他火功的高低與幾道火沒關係。

然而,他回答說「我還是想知道,鐵羅漢正常要焙幾道火?」

執著得特別令人嘆息。

而現在這一位,問題更刁鑽,直接問到焙火溫度了!

看起來是在學習更精深更專業的知識,但其實,已經誤入歧途了。

九陰真經才是正經武功,九陰白骨爪只是旁門左道。

《2》

其實,關心一些有關工藝的話題,比如焙火溫度,焙火時長,看似專業,其實,只是些虛花槍。

如果是一個制茶師,了解一下別的制茶師的工藝技法,切磋一下做茶心得,倒無可厚非。

畢竟,制茶的技術,只有多交流,多鑽研,多探討,才有可能進步。

創新也才有可能出現。

可是某些茶友,明明只是個素人茶友,從未參與製作過武夷巖茶,連茶園都沒去過,卻偏偏喜歡在一大堆人一起喝茶的時候,侃上幾句工藝上的東西。

跟掉書袋似的。

其實他也是似懂非懂的,只是在跟別的制茶師喝茶時,道聽途說了一耳朵焙茶的炭溫,有了些許印象,就到這裡來賣弄知識了。

其實,這種賣弄,完全沒有必要。

要知道,沒參與製作過武夷茶,提及工藝問題是很片面的。

只問焙火溫度,不問焙火時間,這首先就是不合適的。溫度和時間,這兩者是不能割裂的。

就算知道了焙火的溫度,又怎麼樣呢?如果是喝茶技術不高明的人,那麼,仍然是喝不懂的。

並且,就算知道了焙火溫度,不知道焙火的時長,仍然揣摩不透別人制茶的要領。

5個小時,抑或是10個小時,甚至還有人說88個小時,這些,素人茶友們,是聽不懂的。

更判斷不出自己辛苦問來的答案,是制茶師的敷衍,還是誤導。

抑或,那只是茶商的一種營銷的說辭罷了。

《3》

曾經聽過,說一款茶用極低溫焙了88個小時。

如果對焙茶流程與原理模糊的人,聽說一款巖茶焙了88個小時,應該會流露出欽佩的表情,感嘆對方是個良心茶匠。

百鍊成金。

殊不知,那也只是作秀罷了。

那樣極低極低的低溫,茶葉根本焙不熟,焙再多時間,都只是焙個表面,火根本就不能進入茶葉細胞內部,對茶葉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的。

就像煮水,溫度不夠,水根本煮不開。煮了一天也是一鍋不開的水,又有什麼用呢?

焙火的溫度與時間是相輔相成的。

高溫,時間就短一些。溫度略低些,時間就長一些。

一般來說,120度火溫焙火時間需要十來個小時,140度火溫則六七個小時足夠。

當然,這只是說個大概,人是想讓列位看官對焙火的溫度與時間的比例有個概念而已。

在真實的焙火過程中,並不能這麼刻板地執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對溫度和時間進行不斷調整。

另外,焙火的溫度值,也只是個大約值,並不是個精確值。

比如,我們說火溫,就只能大略說出焙籠的溫度,但這個溫度並不是籠心的溫度,也不是炭心的溫度。

就算每個焙籠上都搭個溫度計,焙籠上接近炭心和遠離炭心的溫度能差異好幾度。

還有,炭在燃燒過程中的溫度也不一樣,早上和下午的溫度也能差異好幾度。

現在年輕人做茶,對炭溫的把握不準,需要藉助溫度計。

而老一輩做茶人用手能感知溫度。

人家是用大半輩子的經驗在做茶,若要問他們焙茶溫度,也只能告訴你一個區間數值。

具體情況就自己慢慢悟吧。

《4》

焙茶是個絕對的技術活。

武夷巖茶正是因為焙火才更顯精彩。

我們在聊巖茶焙火時,不能孤立地去談論它。必須是環環相扣的。

焙了幾道火是跟火溫與焙火時長關聯的,每個環節單列出來提問,都是片面的,是不專業的。

比如,有的人覺得,火越多就越貴,焙火次數多就是工藝好。而焙得少的,就是不好。

所以,他問一款巖茶焙了幾道火,他希望得到的答案是「三道火」,如果你說焙了一道火,那就偏離了他的心理預期,導致他對這款巖茶產生偏見。

再比如,就有人問焙火溫度。

你告訴他120度,他並不能體會到這個溫度對於焙茶來說孰高孰低,能焙出什麼火功什麼風格的巖茶,最多是點個頭,說句「哦,100度水都沸了,120度那挺高啊。」

其實他問的這個問題,於他的巖茶技能值得提升,並不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再再比如,聊到焙火時長,外行人會覺得多多益善,而一些精明的茶農茶商,則牢牢抓住喝茶人的心理,鼓吹焙火時間從幾十個小時到百來個小時。

試圖體現出他們慢工出細活的匠人精神;用漫長的時間雕琢出好茶的制茶理念。

真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喝茶人居然還能就著他們的說辭,從茶湯裡喝出他們從靈魂裡滲透出來的誠意,直呼做茶人良心啊!

拜託,有點常識好嗎,茶葉纖薄如紙,哪能經得起一百多度高溫烘烤幾十個小時?

青菜在高溫油鍋裡,沒一會時間就焦了!

所以,就跟炒菜一樣,巖茶焙火時也需要翻焙。翻焙的頻率與焙火溫度有關,瞧瞧,又是一個與焙茶溫度不能割裂的步驟。

理論來說一個小時翻焙一次,但是焙茶溫度高,30分鐘至45分鐘就要翻焙了,不然茶葉要被烤糊了。

明白了吧,若單單問多少度焙的茶,不問焙火時間,也不問翻焙的頻率,是不是沒有任何意義?

《5》

說到巖茶焙火,學習別人的經驗值,就能焙好嗎?

年輕茶師會去經驗豐富的老茶師那裡請教,他們得了老茶師說出的火溫、時長、翻焙頻率等數據,以此代入焙茶,這樣是不是就變成老師傅了呢?

肯定不行!

做茶講究實戰。

記得前幾個月在武夷山看茶農焙一道火時,他們需要小工時刻守著焙茶間,觀察和測量焙籠溫度,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試喝一下焙籠上的茶,及時調整焙火方案。

那時候他們在焙正巖核心山場的老叢水仙。

一開始用的110度火溫,焙了幾個小時,試喝一下,小心翼翼升到115度,又焙了幾個小時。

一直到這款老叢水仙下焙,焙火期間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火溫時期,那要如何告知焙茶溫度呢?

如果說一個溫度區間,更是讓人缺乏想像空間。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是錯。

巖茶焙火,是茶葉與火相生相剋、相互成全的過程。最終巖茶風格的形成,與焙火關係密切。

我們品嘗到的那些花香、果香、花果香等不同香型的巖茶,都是通過控制焙火溫度和時長來實現的。

《6》

對巖茶製作工藝有鑽研的人,其實是不會問「你的茶多少度焙的」這種外行問題的。

他在聞幹茶香、細品茶湯過程中,自能摸索出個大概。

前段在武夷山喝茶,喝到一泡倒水坑肉桂,焙了兩道火,湯色橙黃略濃些,花果香明顯。

有個制茶師跟我們一起喝這泡肉桂。

她喝完後問,「120度?」茶的主人回答說,「浮動5。」她又接著說,「10小時?」對方答曰,「10個小時!」

這番話,對於旁邊純喝茶的人來說,聽著就是天書,雲裡霧裡。

所以,身為一個普通茶友,真的沒有必要糾結那些工藝環節上的數據。

這些數據說出來,對我們來說真的只是單一而生硬的數字,對做茶人來說,這些數字在他們大腦裡可能延展成一次焙茶畫面。

這些數字在他們眼裡是生動且冒著炭火香的。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五大角度圖解巖茶的白霜,其實沒有那麼神奇!
    2、巖茶為什麼會有白霜?巖茶上白霜形成的關鍵是要有溫度的驟高或者劇減,只有較強的溫度差才會出現。巖茶中的咖啡鹼在120℃以上開始升華,到180℃左右就開始大量升華,冷卻後凝華成針狀結晶,就是我們看到的白霜。白霜並不是所有茶類都會形成,最常見的當屬武夷巖茶,還有黑茶在後期的轉化時也會有白霜物質形成,不過二者差別巨大。
  • 武夷巖茶茶湯的厚和薄決定著一款巖茶的品質,不論大紅袍水仙肉桂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巖茶課堂丨作者:李麻花《1》日薄西山,驅車行駛在三環路上,音響裡循環播著《後會無期》。不自覺,將車速提到了80碼,一路暢通無阻。要擱在以往,沒過19點,麻花都不敢出門。一出門,就要堵在路上至少一小時。
  • 武夷巖茶,重水求香,巖茶的品種香、工藝香、山場香你都認得清嗎
    往往對巖茶的核心品質而言,這些花香表現越純正,越沉穩,花香落水越明顯,代表著品質等級越高。由於巖茶需要經歷焙火,在焙火的進程中,低沸點的芳香物質容易喪失,花香表現的穩定性不高。所以一般在火功較低的巖茶中,更容易聞到明顯的花香。
  • 不同火功的巖茶,葉底該是什麼顏色才算標準呢?這裡藏著認識誤區
    拋開看葉底不能100%看出巖茶火功不說。這「顏色不夠黑」,就說明焙火不夠足,沒焙透。真的是太冤了。呵,我要給武夷山胡歌打電話告狀。「有人說你們家的肉桂沒焙透,你怎麼看。」不過這巖茶的顏色(葉底),裡面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像是春茶季時,看武夷山的茶農們做茶,有時遇上採得偏嫩的青葉,做出來很多是一半都紅了。」「當然焙火也會影響巖茶的顏色,沒吃火的毛茶葉底是黃綠為主。後面隨著焙火越高,顏色越深。」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碳香味與花香味在製作工藝上基本相同,只是碳香的焙火重些,時間長些。 花香型:主要的工藝是做青過程中茶葉發酵較低,烘焙時間較短溫度較低。清香型適合初品飲巖茶的消費群,茶葉香氣清新,滋味甘爽,能將鮮葉較好原味帶出來。
  • 巖茶知識課堂,大紅袍,肉桂,水仙的褪火是什麼意思?
    中火巖茶、中足火巖茶一個半月左右,能完成褪火的過程。高火巖茶褪火,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來完成褪火。若巖茶沒有褪火就喝,這股火氣會掩蓋巖茶的品種香和地域香。要想感受巖茶的真實滋味,一定要等火褪了之後再喝。在褪火的過程中,工藝香與地域香、品種香漸漸融合在一起,香氣悠長,湯水更加順滑。想必有茶友要問了,這巖茶褪沒褪火,我怎麼知道呢?
  • 聞巖茶的幹茶,能聞出土味、巖石味、山場味?這是江湖術士的伎倆
    《2》 昨天剛提到,巖茶的加工要經過焙火 巖茶在焙火過後,能產生獨有的烘焙香型。 火功越高,從輕火逐漸到中火、足火,巖茶的幹茶相應的發生著變化。 表現在外觀上,條索愈發收縮, 變得越緊結。 而幹茶的顏色,也越變越深,逐漸變成深板慄色、深褐色等。
  • 武夷巖茶中,正巖山場的肉桂,為什麼苦澀味不重?
    這究竟得喝過多少爛茶,才能得出這樣的體會? 正常品質的巖茶肉桂,不應該保留過多的苦味。 排除掉久泡與瘋狂坐杯的前提,若是一泡肉桂的滋味,苦得賽黑咖啡。 每啜一口,重重的苦味會像巨浪那樣直接拍在舌頭上。
  • 武夷巖茶的頭道茶湯是什麼?是俗稱的「還魂湯」,還是孟婆湯?
    武夷巖茶的頭道茶湯是什麼?很簡單,就是巖茶條索經過衝泡後,得來的第一道茶湯。圈子裡,也有「第一泡」、「第一水」等說法。巖茶頭道茶湯,不是洪水猛獸。按那樣的神棍言論,第一泡茶湯裡有這麼可怕的物質,那豈不是巖茶從頭到尾都不能喝?隨便一想,就知道這不可能是真的。巖茶的頭道湯,風味很精彩。
  • tan120度等於多少分數 tan120度的值是多少
    tan120度=sin120度/cos120度=-sin(180-120)度/cos(180-120)度=-sin60度/cos60度=-(√3/2)/(1/2)=-√3。tan是正切函數是直角三角形中,對邊與鄰邊的比值,放在直角坐標系中即 tanθ=y/x。
  • 熱熔膠能耐多少度高溫?
    很多使用熱熔膠或者希望了解熱熔膠的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就是熱熔膠耐不耐高溫,最高能耐受多少度的高溫。網上會有些不負責任的廠家或公司會說熱熔膠是耐高溫的,這是不嚴謹的說法。下面我們來簡單的說一說。常規的熱熔膠的初熔點一般在40℃-120℃之間,所以在理論上講,最高的耐溫也就是120℃左右。但實際上達不到120℃時,熱熔膠就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軟化了,所以實際耐溫要比這個溫度要低一點,也就在100℃左右,這可能已經是目前常規熱熔膠產品的極限了。但是,目前有一種反應型的熱熔膠產品,如PUR熱熔膠,其本質上並不是熱熔膠,而是一種依靠溼氣固化的反應型膠黏劑。
  • 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其實這是誤判內質豐富的巖茶!
    然而如此,仍有不少的人站隊——泡茶要悶著喝。前些天,麻花從某位網友, 領教了好幾段關於悶泡的悖論。箇中說辭不僅令人費解,還非常的不科學。《2》悖論一,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錯,不合理。任何的茶,悶泡過後都容易變濃、變苦、變澀。內質豐富的優質巖茶,尤其如此。
  • 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多少合適?為什麼不讓超過100度?
    說是冷卻液,顧名思義,就是讓發動機保持低於100度,不產生過熱。雖然在發動機內部,由於工作時間長,導致溫度升高,冷卻液裡的一些水變成水蒸氣,從而使得其沸點升高,比如有的就可以達到120度甚至130度(類似高壓鍋的作用原理)。但是,一般情況下,不開鍋就可以。
  • 巖茶金牡丹,以「香」動茶客
    是何德何能,讓這款現代培育出的新品種巖茶敢用此命名。說起金牡丹,就連喝慣了巖茶的老茶客也未必熟悉。更是有人分不清「金牡丹」、「金觀音」兩種茶,甚至將巖茶中的「金牡丹」與白茶中的「白牡丹」混為一談。其實,只要喝過一次,就會對金牡丹留下深刻印象,牢牢記住這個名字。有茶友驚呼:此巖茶的香並不亞於有「茶中香水」之稱的單樅。高香,是巖茶金牡丹最大的特點。
  • 潤滑油粘度檢測最佳溫度 40度還是100度
    「檢測潤滑油的粘度時,最佳的檢測溫度是多少度?應該是40度還是100度?」粘度是潤滑油最重要的指標,潤滑油是否適宜使用,首先就要看粘度是否處在要求的範圍。粘度不合適,那麼潤滑油就不宜使用,因此粘度是潤滑油常見的檢測項目。在檢測粘度時,一般有運動粘度或者絕對粘度兩種檢測,其中尤以運動粘度居多。
  • 地暖調多少度合適 地暖溫度如何調整
    北方冬天寒冷,都會使用地暖取暖,但對於地暖溫度問題,很多人不知道調多少度比較合適,畢竟室內溫度太高或太低,都可以會影響到家人的健康。下面為大家介紹地暖調多少度合適及地暖溫度如何調整。地暖調多少度合適1、冬天很多人都把地暖溫度調至25度,甚至更高,要知道溫度調節越高,能源消耗量越大,如果地暖溫度設定在25度以上,那消耗的能源就比溫度在21以下所需要消耗的能源20%-50%左右。
  • 對於人類來說,零上100度和零下100度,到底哪個更可怕?
    相信有不少人應該都曾經嘗試過探索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裡,那麼通過各種體能勞動,我們知道了自己的體力到底有多少,我們能夠跑多快跳多遠,但是對於其他方面來說,你是否真的能夠接觸到的,那麼今天要和大家說到的就是對於人類來說的話,零上100度與零下100度,這兩個溫度到底哪個更可怕?
  • 零上100度和零下100度哪個更可怕?
    這樣的天氣都算火爐了,那麼100℃是什麼情況?目前對世界上最高溫的記錄好像多少有點出入,但是我們能確定的一點就是肯定不超過100℃,甚至不超過70℃。根據世界氣象總局,目前世界紀錄最高溫的保持者是伊朗境內的盧特沙漠,記錄是71℃。這已經基本上熱得人難以想像了。水的沸點100℃在我們的知識中是個什麼概念?是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
  • 喝武夷巖茶肉桂前,先搞懂這七個問題! - 小陳茶事
    若是您沒喝過這三種茶,那肯定會被無情地嘲笑:「嘁,水仙、肉桂、大紅袍這麼主流的茶都沒喝過,還好意思說懂巖茶。」尤其是肉桂,近幾年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爆紅。最明顯的變化,武夷山肉桂的種植面積變大了。經常聽到相識的茶農說:「我決定把***樹挖了,改種肉桂。」直接從供貨源上加大肉桂的量,這茶能不火嗎?
  • 設置26度的空調,吹一晚上大約消耗多少度電,要花多少錢?
    要想算空調開一晚上會用掉多少電,我們要把家庭用的空調和宿舍用的空調區分開來。宿舍用的空調既然是宿舍安裝的空調,通常不是太好的空調,為了統一安裝,而且宿舍的面積就那麼大,所以宿舍幾乎用的是1P定頻空調。如果是100㎡起步的家庭,那基本上就要安裝大2P或是大3P的空調,功率不一樣。而且,空調所消耗的電量,和空調的牌子、類型、型號、規格相關,只能教大家一個方法去計算。那就是看自家空調的說明書,上面會標明空調的功率,功率X使用空調的時間/100=用了多少度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