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中,正巖山場的肉桂,為什麼苦澀味不重?

2021-01-15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肉桂善變,有眾多風格。

有人說,他一直喝到的肉桂都是霸氣路線的。

像滋味狂野的黑咖啡,沒有一點點的糖和牛奶,只留下充足的苦味麻痺舌尖清醒大腦。

麻花聽完他的描述,感慨他的味蕾完全是被爛茶虐出來的!

這究竟得喝過多少爛茶,才能得出這樣的體會?

正常品質的巖茶肉桂,不應該保留過多的苦味。

排除掉久泡與瘋狂坐杯的前提,若是一泡肉桂的滋味,苦得賽黑咖啡。

每啜一口,重重的苦味會像巨浪那樣直接拍在舌頭上。

驚濤拍岸,濃墨重彩的苦味,苦得讓人想流淚。

那出現這類情況的肉桂,本身品質堪憂。

舒服自在的享受一泡巖茶,別誤會了肉桂的苦味!

《2》

肉桂好苦澀啊。這是它的品種特徵嗎?

NO,NO,NO。

霸道、刺激、苦澀感重,並非肉桂的特徵,而是大眾對它的標籤性誤解。

好的肉桂,風味是綿柔的,苦澀味不顯。

以鼎鼎大名的牛欄坑肉桂為例,它作為正巖坑澗茶的代表,就絲毫與霸氣苦澀不沾邊。

相反是,茶湯裡的桂皮香強,湯感綿柔,茶湯有厚度。

每一滴的茶湯裡,都包裹著濃鬱的茶香,湯水又醇又滑。

細細啜飲,能嘗出很多的滋味層次。

苦到煞口,讓人喝到味蕾麻痺的情況,肯定不是好茶的表現。

另外,苦味重並不是肉桂的品種特徵。

肉桂作為武夷山的名叢,作為武夷巖茶的當家花旦。它的品種香氣是桂皮香。

桂皮香,在茶葉的香型裡很有個性,獨樹一幟。

聞起來的感覺,像灑在卡布奇諾上的肉桂粉。

同時,也像香料滷料裡的桂皮味,只不過味道沒這麼衝。

最早武夷肉桂在最早取名時,因為氣味的相近,才取了這樣的名字。

除了有意思的品種香外,肉桂的湯感也很有特點,會有辛辣感。

將茶湯吞咽入喉嚨時,會感到微微的刺激感,像是做了場溫和版的泰式按摩。

接連喝過幾杯茶湯,可以產生通泰、舒暢的暢快感。

故而,在形容肉桂的獨特風味時,往往會用辛銳、辛辣等詞彙。

茶香銳而高遠,更能彰顯「香不過肉桂」的本色!

《3》

聽說低等級,高焙火的肉桂相對沒那麼苦?

黑咖啡的苦,茶湯的苦,都與一種名為「咖啡鹼」的物質有關。

當茶湯內的咖啡鹼含量越高,嘗到的苦味越重。

不過卻有人認為,品質差勁的,火功高的肉桂不容易泡苦。理由是:

「好茶的咖啡鹼含量豐富是內質好的表現。怎麼悶都不會苦的茶說明內在積累太單薄。而低等級的肉桂,內在茶味積累有限,本身不容易泡苦。

另外咖啡鹼受熱易升華,伴隨著巖茶火功的增加。火功越高的茶咖啡鹼含量相對更少,更不容易出現苦味。」

這樣的理解,真真假假交織,只能說理解對了一半。

一款內質優異的肉桂,有益成分含量高。

茶氨酸、膠質物、茶多糖、芳香物質數量豐富,而茶多酚、咖啡鹼等苦澀物質含量適中。

按照正常的泡茶方法,好茶內的可溶性糖可以中和茶湯的苦味。

所以泡出來的茶湯,風味不偏不倚, 香氣滋味得到很好的表達。

如果的產區不好,日照過強的情況,茶青鮮葉內的苦澀物質大量生成,苦澀味會更重。

當然,如果是在做青、焙火的過程中,肉桂的內質徹底被焙空,焙死的情況,也會存在久泡不苦不澀。

故而,並非是低等級的肉桂苦澀味才不明顯。要分清情況。

只有內在養分豐富,茶氨酸含量高的好茶,才不容易泡出濃重的苦澀味!

最後,肉桂的苦味明顯與否,和焙火程度沒有太多關聯。

一杯苦味明顯的肉桂,往往和產區、工藝(走水順暢程度等)、泡茶方法有關係!

焙火的高低,不會明顯減少咖啡鹼的含量。

除非是徹底將巖茶焙空,不然不會出現火功越高的茶,越不容易泡苦的情況。

《4》

正巖山場的肉桂,為什麼苦澀味不重?

一句話,和茶樹的生長環境有關。

茶葉裡面,呈現「苦」味的成分物質有很多。

主要是咖啡鹼、可可鹼、茶葉鹼、花青素類、苦味胺基酸等。

當巖茶內苦味物質保留高,茶湯苦味就會明顯。

正巖山場的肉桂,生長環境的小氣候優越。

生態好,整體氣候清涼,空氣溼潤的正巖山場內,多雲霧繚繞,多漫射光,晝夜間的溫差大。

這樣的小氣候環境下,有利茶樹的氮代謝,能促進茶樹合成和積累比較多的含氮蛋白質、含氮胺基酸,以及含氮的芳香物質。

因為含茶氨酸豐富,正巖茶的滋味才能更醇爽、甘甜、苦澀味弱。

如果換做是外山茶,特別是從氣溫高、光照足的地方,生產出來的肉桂。

那麼從採下來的茶青鮮葉內,就含有過量的咖啡鹼和茶多酚。做出來的成品茶苦澀味重。

很多喝不懂巖茶的新手,會認為滋味感重,苦澀味重屬於茶味厚重的表現。認定肉桂的滋味會更霸道濃重。

其實這樣的誤解來源,往往是那些苦澀味重的外山茶太能騙人!

喝巖茶,喝的是香甘清活,巖骨花香。

從始至終,和茶湯的濃重、霸道、苦澀不沾邊!

《5》

為什麼說苦太重的茶,品質不好?

翻開詞典,對茶葉的滋味定性裡就包括了「味苦」這一詞。這與茶葉的基礎物質組成有關。

茶多酚(單寧),味澀。

咖啡鹼,味苦。

茶氨酸,味清甜、醇爽。

天然帶有苦味物質,這是茶葉的生物屬性。

但在巖茶的加工過程中,可以將苦味轉化和降解,最終的成品茶不會泡出過分濃重的苦味。

當茶湯內出現太過濃重,化不開的苦澀味。很可能是工藝缺陷的表現。

巖茶在做青環節中,搖青過重,造成茶葉死青,苦澀水就無法順利排除,多酚類物質也無法順利進行轉化。

或者炒青沒炒熟,青臭味無法去除,導致青澀物質成分滯留。

一片茶葉,內部的通道四通八達。

做青走水環節,伴隨著茶葉內部水分的發散,會帶走不少的苦澀物。

像我們人體的出汗,當水分排出的同時,還會帶走不少的新陳代謝廢棄物。

如果是做青沒有做到位,自然會加重巖茶的苦澀味。

喝到苦澀味太重,凝在舌面化不開的苦,往往就說明一泡茶的品質太爛了!

《6》

苦,是茶葉的基礎物質。

特別是天然植物中,茶樹內分布的咖啡鹼含量要比咖啡還高。

所以,喝茶避免不了會有苦味。

如果是一款久泡不苦的茶,反而說明它的內質有問題。

但正常品質的肉桂,苦味不該太重。

特別是超過味蕾可承受的範圍,苦到化不開,堪比黃連水。

喝苦咖啡,為的是提神,不是享受。

但喝一杯什麼都不加的美式咖啡,不是喝咖啡鹼的最高格調。

而不苦不澀不是茶,說法不科學。

喝苦味特別重的巖茶,除了給味蕾找虐外,沒有額外的好處!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無論水仙還是肉桂,巖茶的苦澀味重,就是有滋味,就是茶湯醇厚?
    但你們家的肉桂水仙整體都是比較幽的,香氣不衝。再加上,還要快出水衝泡。於是最開始泡出來的茶湯,不夠濃,不夠剛,茶氣不夠猛。所以拿到外面和別人喝,很多人都喝不懂了。《3》認真聽過L君的介紹,麻花不大高興。太多人不懂分辨巖茶的美醜啦!也大多不懷好意的人,專門去誤導新手了!
  • 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其實這是誤判內質豐富的巖茶!
    個中說辭不僅令人費解,還非常的不科學。《2》悖論一,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錯,不合理。任何的茶,悶泡過後都容易變濃、變苦、變澀。內質豐富的優質巖茶,尤其如此。這背後,需要從茶葉的基礎物質構成說起。任何的一款茶,能夠可溶於水匯成一杯茶的基礎風味物質,主要有三類。
  • 巖茶出現苦澀味,主要是這兩個原因作祟!
    麻花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別聽掌柜的扯淡,這種苦澀味重的巖茶,是爛茶。所謂的不苦不澀不是茶,是給自己的失誤找的華麗藉口。最近一個月,和村姑陳在福鼎三點一線(太姥山、霞浦、各大茶區)生活,在尋茶之餘,順便也吃一吃美食,滿足口腹之慾。不久前和村姑陳到霞浦吃海鮮,老地方,結果換了一位廚師,煮出來的魚竟然腥味很重。
  • 你的武夷巖茶,為什麼會出現澀味?除了工藝,還有這個因素!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好茶,它是輕柔的。即便是長在馬頭巖開山坪的肉桂,在火力全開的霸氣滋味下,也藏著一顆柔軟的心。它的骨子裡,依舊藏著甘醇與柔和。這一點,從今年的馬頭巖老樹肉桂中可見端倪。
  • 為什麼現在的武夷巖茶肉桂,都喜歡拼黃觀音?
    眾多的巖茶品種裡,擁有「透天香」美名的黃觀音,在茶香上絕對是一大殺手鐧。 黃觀音,作為巖茶拼配的重要品種之一。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黃觀音的香氣,以花香著稱。 如蘭似桂,又像香到撣不開梔子花香。
  • 喝武夷巖茶肉桂前,先搞懂這七個問題! - 小陳茶事
    但,只要是肉桂,都是有桂皮香的。若是熱聞蓋子上,沒有桂皮香,那就等蓋子變涼後再聞,桂皮香總是會出現的。問題五:有不苦澀的肉桂嗎?真正工藝好的肉桂,是不會有苦澀味的。茶友會覺得肉桂有苦澀味,那是買到了製作工藝有缺陷的茶!或者是衝泡方式不當。比如,走水沒有到位的肉桂,容易帶有苦澀味。這種茶,即便你有高超的衝泡技術,也無法讓苦澀味消失。在衝泡方法上,麻花不提倡各位使用坐杯式(即茶和水長時間接觸)的衝泡方法。
  • 喝懂武夷巖茶正巖肉桂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泡它!
    這些茶友,均是慕名而來,被巖茶的狂熱模式所吸引。抱著獵奇心裡,想一探究竟:連上兩次央視的「武夷天價茶」,到底是何方神聖。其中,不乏在某些茶領域的資深茶友。李麻花一位遠在雲南的朋友(人家可是普洱茶專業份子),首先發來問候:「網上流傳的這個天價肉桂,喝起來是什麼味道啊?」
  • 武夷巖茶同樣經歷了倒春寒,為什麼水仙變稠了,而肉桂卻沒有?
    巖茶正巖老叢的風採,果然尤為有標誌性。 不過昨晚上,剛跟武夷山的朋友通了電話,他倒是提醒了我一點。 「不是說2020年有倒春寒嘛,怎麼感覺今年的水仙普遍更醇,但肉桂卻沒什麼變化?」 這點深究起來,大有學問。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該如何存放?記住這四大要點!
    網友留了個超級有含金量的問題:「武夷山產的肉桂,要不要存冰箱?」登時想到把牛欄坑肉桂放進冰箱的畫面。牛欄坑肉桂可憐兮兮地待在陰涼又潮溼的冰箱中……不敢多想。在問題下方,各方茶友(其中不乏xx大師,xx制茶師活躍)亮出觀點。
  • 肉桂,黃觀音,雀舌,誰才是巖茶的香氣擔當?
    以前的巖茶品種,它們的香氣太保守了,香得細幽淡雅。像是一株崖壁上的蘭草,與世無爭,無欲無求。難怪好不容易遇上茶香特立獨行的肉桂,大家就立馬給它封了號——香不過肉桂。武夷巖茶,追求巖骨花香。花香,才是巖茶最基礎款的香型。論花香,雀舌的香氣有顛倒眾生的本事。
  • 武夷巖茶的一段羅生門,鬼洞肉桂是真有其事,還是天外來客?
    確實,這些年來的巖茶肉桂,發展的勢頭一直很旺。 從牛肉、馬肉,再到豬肉,鬼肉。 不知情的人聽到這些名字時,完全不知所云,哪怕是腦洞大開也想不到這是一款茶的代號。 有茶友過來留言說,他覺得巖茶喝的是什麼,從來都沒有鬧清楚過。
  • 去年的足火肉桂,為什麼會泡出紅湯?背後隱藏著這三種情況
    不過麻花拒絕了他,這兩天沒空,實在抽不開身。然後,他發來消息。「本來想當面聊的,最近收了點去年的足火肉桂,總感覺有問題。」「開湯出來的顏色發紅,你看看圖片有什麼情況?」點開一看,果然看起來就怪怪的。傳統武夷巖茶正常的湯色要求是橙黃明亮。哪怕是足火茶,也頂多是深琥珀色。
  • 茶葉的澀味,是一種觸覺?茶圈中的這五種奇談,你被收智商稅了嗎
    奇聞一:大葉種肉桂和小葉種肉桂的品種香不同。拔亂反正:肉桂分為大葉與小葉。這可能是百分之九十八的巖茶粉,巖茶愛好者,肉桂粉絲團們,都不知道的一個冷門知識點。比如大葉肉桂發酵輕些,而小葉肉桂發酵重些,則發酵輕些的肉桂,桂皮香會濃鬱很多。而發酵重些的肉桂,桂皮香會淺一些而果香則會重一些。所以,單純地說「大葉肉桂和小葉肉桂的香氣不同」,這是以偏概全的觀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估計是上課的時候偷懶,只聽到一個皮毛。
  • 武夷巖茶茶湯的厚和薄決定著一款巖茶的品質,不論大紅袍水仙肉桂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巖茶課堂丨作者:李麻花《1》日薄西山,驅車行駛在三環路上,音響裡循環播著《後會無期》。不自覺,將車速提到了80碼,一路暢通無阻。要擱在以往,沒過19點,麻花都不敢出門。一出門,就要堵在路上至少一小時。
  • 解碼武夷巖茶的山場密碼,牢牢記住這些,避免喝得一頭霧水
    談及武夷巖茶的「山場」,我們一直神往之,心念念的,或許是著名的「三坑五澗」,或許是並不那麼出名的蓮花峰,抑或是虎嘯巖、鬼洞、竹窠……山場的多樣性,讓我們每行至一轉角處,總想著會不會在某個旮旯角落處與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樅,水仙、肉桂,或者是大紅袍、水金龜……不期而遇。據統計,武夷巖茶的品類竟多達一千多種以上。有些我們甚少聽過,幾乎存在於教科書上。
  • 巖骨花香,烏龍茶中的幾種極品巖茶
    而在烏龍茶眾多的種類中,有一朵「奇葩」,它就是巖茶。巖茶因"巖巖有茶,非巖不茶"而得名,以"巖骨花香"的獨特巖韻著稱。其種類繁多,最為有名的包括:大紅袍、水金龜、鐵羅漢、白雞冠等。在烏龍茶的發展歷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形成了悠久的茶文化歷史。
  • 武夷巖茶,重水求香,巖茶的品種香、工藝香、山場香你都認得清嗎
    喝茶聞香時,先聞到巖茶的工藝香,再感受原有的品種香。這可是再正常不過!《2》武夷巖茶,重水求香。除了湯感滋味外,香氣在巖茶的審評中也很重要,佔比30%。不同的茶樹品種之間,擁有不相同的品種香。譬如水仙的蘭花香、肉桂的桂皮香、北鬥的木質香、梅佔的梅花香等。辨識巖茶的品種香,捷徑只有一條,多喝多感受。喝茶聞香時,多認真感受每個品種獨有的香型,並且在腦海裡記憶這些香型。
  • 1斤武夷巖茶520萬!央視重磅調查福建「天價」茶!最新發聲
    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武夷巖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已採取保質量、嚴監管措施的基礎上,7月15日,通過茶葉質量評定、制茶大師評定、茶葉市場監管、茶企規範以及武夷巖茶宣傳等方面,進一步提出堅決扼制「天價茶」的六項措施,確保讓廣大消費者都能喝上質量可靠並且適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巖茶。
  • 從水仙、肉桂,到大紅袍,數數這些年巖茶界的那些「重口味」炒作
    那泡茶的名字很樸實,像村頭的姑娘叫小芳那樣, 它的外包裝上就標「肉桂」二字。乍一看普普通通,不玩套路。但在商品名的另一側,加上了一行小字——**茶會專供。那個茶會的名字聽起來很正式,非常官方。武夷巖茶的代名詞,在很多外省朋友看來,從原來的大紅袍,再到肉桂。最後,到了現在的「不知道什麼茶。」群魔亂舞,牛鬼蛇神,飛禽走獸,魑魅魍魎,狗血吸睛,網紅逗趣,奇葩無窮。原本上,給一款得意的好茶取花名,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