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從前學古文的時候,最討厭認生僻字。·
魑魅魍魎這四個字,就老是認不得。
被嘲笑多次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四個字,念ci,mei,wang,liang,
代指古代傳說中的鬼怪。
比如聊齋中的聶小倩,封神榜中的蘇妲巳,山海經中的嫫母,以及西遊記中的蜘蛛精。
從前覺得,這些妖都很美,很仙,在小小村姑陳的價值觀裡,她們都是仙妖同體的。
畢竟,按說文解字的方法來研讀,嬌,就是長了兩條長腿的「妖」。
妖有了腿,就嬌貴起來了,就成了人,成了仙。
後來才發現不是。
鬼怪就是鬼怪。人就是人。是不一樣的物種。
就像,最近茶圈裡,也有一些言論,像妖風一樣吹來。普通的茶友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吹迷了眼,中了降頭,乖乖掏錢買教訓。
像唐三藏在白骨精的迷惑下,乖乖就中了計趕走孫猴子一樣。
要小心了,別成為了那波嫩綠的韭菜,被人割了,還要被嘲笑傻。
作為公民,交稅是應該的,交智商稅,還是免了。
奇聞一:大葉種肉桂和小葉種肉桂的品種香不同。
拔亂反正:
肉桂分為大葉與小葉。
這可能是百分之九十八的巖茶粉,巖茶愛好者,肉桂粉絲團們,都不知道的一個冷門知識點。
這大概只的搞種植的,在農大裡學茶樹栽培的人,才需要去了解和學習的。
就像賣農藥的才分得清高毒和低毒,一般人只要知道去農機站買農藥就可以了。
買個藥還要學半天醫學,那不是浪費時間麼。
我們買茶喝的人,只要懂得肉桂的香氣,肉桂的湯感,如何區分好肉桂與壞肉桂就可以了。
懂得鑑賞品質,才可以買到貨真價實的肉桂。
懂得區分好壞,才不會花了大價錢,買到劣質肉桂。
在那些天花亂墜,比興附會的說辭裡,不致於迷失自我,買回來一堆莫名其妙的、自己也不想喝的肉桂。
說回大葉肉桂與小葉肉桂的香氣。這兩種肉桂品種,它們的香氣是不是不一樣?
如果不論工藝,只論茶青,香氣是一樣的。DNA裡自帶的芳香物質,是一樣的。
正如,福建人和廣東人,都是中國人。
但是,如果它們分別用不同的工藝來加工,香氣就會略有不同。
比如大葉肉桂發酵輕些,而小葉肉桂發酵重些,則發酵輕些的肉桂,桂皮香會濃鬱很多。而發酵重些的肉桂,桂皮香會淺一些而果香則會重一些。
所以,單純地說「大葉肉桂和小葉肉桂的香氣不同」,這是以偏概全的觀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估計是上課的時候偷懶,只聽到一個皮毛。
奇聞二:梅佔水仙,是什麼新品種?
拔亂反正:
梅佔,是一種武夷巖茶的名稱。
水仙,也是一種武夷巖茶的名稱。
梅佔和水仙,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茶樹品種。雖然它們都共同生長於武夷山的丹山碧水之間,但是,它們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就像阿詩瑪和劉三姐,都生活在中國,但卻是兩個不同的人。
既是兩個不同的個體,那就不存在「梅佔水仙」這個品種了。
如果硬要把梅佔和水仙拼在一起,做成一泡武夷巖茶,那也不好叫作梅佔水仙這種異域味道極濃的名字。
乾脆叫做大紅袍算了。
總之武夷山的茶人們,自古以來就有拼配的傳統,自大紅袍俟失於茶海之後,拼配出大紅袍般的味道來,一直是眾多茶人努力的方向與夢想的遠方。
後來拼配就流行起來。
但凡是拼配的武夷巖茶,一律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大紅袍。
那麼,若是把梅佔與水仙,拼配到一起,它也應該按照武夷巖茶傳統,叫作「大紅袍」是也。
就像把水仙,金牡丹,黃觀音拼在一起,就可以叫作花香大紅袍。
把水仙,丹桂,瑞香拼配在一起,就可以叫做桂皮香大紅袍。
若是把北鬥,奇丹,黃玫瑰拼在一起,還可以叫做傳統大紅袍。
所以,梅佔和水仙拼配的巖茶,叫大紅袍,更合適。
奇聞三:茶葉的澀味,是一種觸覺。
拔亂反正:
我們先來說感知吧。
我們的口腔裡,感受到味道的那些細胞,叫做味蕾。
味蕾是什麼呢?
味蕾:味覺感受器,主要位於舌上。每個味蕾都是由一組味覺細胞組成的梨形結構,屬於化學感受器。分布在舌頭表面上的接受味覺的感受器,能辨別滋味。
味蕾是一種像花蕾一樣的組織,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感受吃到嘴裡的食物的味道。
它的定義,是味覺感受器。
請大家注意,是味覺,不是觸覺,不是視覺,不是聽覺。
我們喝茶喝到嘴裡,茶葉當中的澀味,苦味,酸味,甜味,異味,煙味,雜味......自然就被味蕾感受到了。
請注意,是被名叫「味覺感受器」的味蕾感受到的。
所以,怎麼可以說,澀感是種觸覺呢?
觸覺,要接觸才存在,是由皮膚來感知的。
難道,覺得澀感是種觸覺的人,喝茶的時候,會從嘴裡伸出一隻手來,抓向茶湯,然後去觸摸到茶湯中的澀味嗎?
天啊,這畫面,太驚悚了。
整個就是一個《聊齋》。
奇聞四:茶葉的泡沫就是茶皂素
拔亂反正:
茶葉衝泡之後,會衝出一公道杯的茶湯。
這杯茶湯的表面上,有時候,會浮現出一些大小不一的水泡、泡沫,集中在茶湯的邊緣靠近杯壁的地方。
有一些水泡,一兩秒鐘之後,就會啪啪啪散掉。
有一些水泡,會保留更長一段的時間,才會散去。
還有一些水泡,非常頑固,直到茶湯倒入品茗杯中時,才漸漸散去。
有人說,這些泡沫,是茶皂素。
其實這句話,語病很大。
泡沫,是一種氣體結構。茶皂素,是一種化學成分。一個是物理,一個是化學,怎麼就等於起來了呢?
茶葉泡沫的出現,不可否認,是茶湯中含有茶皂素的結果,但是,泡沫的形成,單純只是茶皂素的功勞嗎?
非也。這麼理解的話,就太偏頗了。
茶湯,它除了茶之外,它還是水,是一種液體。
是液體,就有可能生成泡沫。
比如高空放水,若水龍頭高於水桶很大的距離,那麼,水龍頭中的水柱從高空滑落的時候,就會帶上重力,再與水平面擊打,兩力相擊,就會生成水花。水花散去後,就會生成泡沫,當然,這泡沫很快就能散去。
那麼,如果把茶湯出現泡沫單純歸結為茶皂素所致的話,那水龍頭高空注水形成的水化,也是因為茶皂素麼?自來水可不是茶葉,沒含有這些東西。
故而,茶湯表面上生成泡沫,除了茶皂素的作用之外,還有灰塵,還有雜質,甚至還有白毫的共同作用。
當然,還有水的衝擊力使然。
我們衝泡時,合上蓋碗出湯,可不得舉高蓋碗,往下面的公道杯裡注水麼?
這就形成了高度,拉開了距離,自然就如同瀑布落前川一般,會激打出浪花與泡沫無數了。
奇聞五:室內萎凋的白茶,顏色更綠?
拔亂反正:
白茶的萎凋,分為室內萎凋和日光萎凋。
室內萎凋,是把茶葉放在房間裡,藉助人造風和人工加溫,或者微弱的自然風,以及微弱的自然光,讓茶葉失去大量水分和多餘的物質,萎凋和凋謝的過程。
而日光萎凋,是把茶葉放在室外,利用大量的自然光和大量的自然風,讓茶葉失去大量的水分和多餘的物質,萎謝和凋謝的過程。
講直白一點,室內萎凋就是在房間裡晾乾茶青。日光萎凋就是在戶外晾乾茶青。
就像洗了兩床被子,一床是掛室內陽臺上吹乾的,一床是放院子裡陽光下曬乾的。
所以,室內萎凋的白茶的樣子,就是室內陰乾的衣服的樣子。
而日光萎凋白茶的樣子,就是戶外曬乾的衣服的樣子。
曬乾衣服,厚的要兩天,薄的只要一天。陰乾衣服,厚的要三四天薄的要一兩天。
試問,大家喜歡曬乾的衣服還是陰乾的衣服?
回到顏色上來。
白茶當中,有色素,所以白茶是有顏色的。這些色素裡,葉綠素的含量是最高的,葉綠素當中的葉綠體,是能量的來源。
除此之外,茶青葉片還含有葉黃素,胡蘿蔔素,花青素等等天然色素。但因為葉綠素的含量極高,所以茶青葉片呈現出綠色來。
等到溫度升高,日曬時間變長,葉綠素受熱,就會揮發,就會分解,就會減少。而葉黃素,胡蘿蔔素這些色素,就會凸現出來,於是,茶青就從深綠,油綠,嫩綠,變成了微微有點黃的竹青色,橄欖綠色,菠菜綠色.....
而室內萎凋的白茶,日照弱,或者沒有接受到日照,導致葉綠素減少和揮發的條件不具備,於是,室內萎凋的白茶,它的葉片顏色,略褐,主調是偏黑的那種綠色,是油綠,墨綠,暗綠,灰綠......
看,室內萎凋不是顏色更綠。
是略深的黑綠。
《2》
夜歸的時候,賞了兩天的月。
一輪光亮的明月,掛在遍布魚鱗狀細雲的天際,光華萬丈。
感謝老天爺,辛苦工作這麼晚,還有如此美麗的月亮可賞,蒼天待我可不薄。
影梅庵憶語裡,冒闢疆說,董小宛喜歡賞月,坐在窗前看月光,能看一晚上。而他就坐在一邊,看她的側顏。
她看月,他看她。
不由感慨,雖然結局不怎麼美好,但這兩個人,總還有相愛的時光的。
冒闢疆沒有為董小宛殉情,我曾經一度很鄙視他。
現在釋然了。
讓他活著,多活了40年,卻再也沒有過過與董小宛在一起的幸福時光,才是對他最好的懲罰。
人性裡,最讓人黯然神傷的,不是未得到,而是,已失去。
有空的時候,不妨坐下來看看月亮吧。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