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澀味,是一種觸覺?茶圈中的這五種奇談,你被收智商稅了嗎

2020-12-04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從前學古文的時候,最討厭認生僻字。·

魑魅魍魎這四個字,就老是認不得。

被嘲笑多次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四個字,念ci,mei,wang,liang,

代指古代傳說中的鬼怪。

比如聊齋中的聶小倩,封神榜中的蘇妲巳,山海經中的嫫母,以及西遊記中的蜘蛛精。

從前覺得,這些妖都很美,很仙,在小小村姑陳的價值觀裡,她們都是仙妖同體的。

畢竟,按說文解字的方法來研讀,嬌,就是長了兩條長腿的「妖」。

妖有了腿,就嬌貴起來了,就成了人,成了仙。

後來才發現不是。

鬼怪就是鬼怪。人就是人。是不一樣的物種。

就像,最近茶圈裡,也有一些言論,像妖風一樣吹來。普通的茶友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吹迷了眼,中了降頭,乖乖掏錢買教訓。

像唐三藏在白骨精的迷惑下,乖乖就中了計趕走孫猴子一樣。

要小心了,別成為了那波嫩綠的韭菜,被人割了,還要被嘲笑傻。

作為公民,交稅是應該的,交智商稅,還是免了。

奇聞一:大葉種肉桂和小葉種肉桂的品種香不同。

拔亂反正:

肉桂分為大葉與小葉。

這可能是百分之九十八的巖茶粉,巖茶愛好者,肉桂粉絲團們,都不知道的一個冷門知識點。

這大概只的搞種植的,在農大裡學茶樹栽培的人,才需要去了解和學習的。

就像賣農藥的才分得清高毒和低毒,一般人只要知道去農機站買農藥就可以了。

買個藥還要學半天醫學,那不是浪費時間麼。

我們買茶喝的人,只要懂得肉桂的香氣,肉桂的湯感,如何區分好肉桂與壞肉桂就可以了。

懂得鑑賞品質,才可以買到貨真價實的肉桂。

懂得區分好壞,才不會花了大價錢,買到劣質肉桂。

在那些天花亂墜,比興附會的說辭裡,不致於迷失自我,買回來一堆莫名其妙的、自己也不想喝的肉桂。

說回大葉肉桂與小葉肉桂的香氣。這兩種肉桂品種,它們的香氣是不是不一樣?

如果不論工藝,只論茶青,香氣是一樣的。DNA裡自帶的芳香物質,是一樣的。

正如,福建人和廣東人,都是中國人。

但是,如果它們分別用不同的工藝來加工,香氣就會略有不同。

比如大葉肉桂發酵輕些,而小葉肉桂發酵重些,則發酵輕些的肉桂,桂皮香會濃鬱很多。而發酵重些的肉桂,桂皮香會淺一些而果香則會重一些。

所以,單純地說「大葉肉桂和小葉肉桂的香氣不同」,這是以偏概全的觀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估計是上課的時候偷懶,只聽到一個皮毛。

奇聞二:梅佔水仙,是什麼新品種?

拔亂反正:

梅佔,是一種武夷巖茶的名稱。

水仙,也是一種武夷巖茶的名稱。

梅佔和水仙,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茶樹品種。雖然它們都共同生長於武夷山的丹山碧水之間,但是,它們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就像阿詩瑪和劉三姐,都生活在中國,但卻是兩個不同的人。

既是兩個不同的個體,那就不存在「梅佔水仙」這個品種了。

如果硬要把梅佔和水仙拼在一起,做成一泡武夷巖茶,那也不好叫作梅佔水仙這種異域味道極濃的名字。

乾脆叫做大紅袍算了。

總之武夷山的茶人們,自古以來就有拼配的傳統,自大紅袍俟失於茶海之後,拼配出大紅袍般的味道來,一直是眾多茶人努力的方向與夢想的遠方。

後來拼配就流行起來。

但凡是拼配的武夷巖茶,一律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大紅袍。

那麼,若是把梅佔與水仙,拼配到一起,它也應該按照武夷巖茶傳統,叫作「大紅袍」是也。

就像把水仙,金牡丹,黃觀音拼在一起,就可以叫作花香大紅袍。

把水仙,丹桂,瑞香拼配在一起,就可以叫做桂皮香大紅袍。

若是把北鬥,奇丹,黃玫瑰拼在一起,還可以叫做傳統大紅袍。

所以,梅佔和水仙拼配的巖茶,叫大紅袍,更合適。

奇聞三:茶葉的澀味,是一種觸覺。

拔亂反正:

我們先來說感知吧。

我們的口腔裡,感受到味道的那些細胞,叫做味蕾。

味蕾是什麼呢?

味蕾:味覺感受器,主要位於舌上。每個味蕾都是由一組味覺細胞組成的梨形結構,屬於化學感受器。分布在舌頭表面上的接受味覺的感受器,能辨別滋味。

味蕾是一種像花蕾一樣的組織,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感受吃到嘴裡的食物的味道。

它的定義,是味覺感受器

請大家注意,是味覺,不是觸覺,不是視覺,不是聽覺。

我們喝茶喝到嘴裡,茶葉當中的澀味,苦味,酸味,甜味,異味,煙味,雜味......自然就被味蕾感受到了。

請注意,是被名叫「味覺感受器」的味蕾感受到的。

所以,怎麼可以說,澀感是種觸覺呢?

觸覺,要接觸才存在,是由皮膚來感知的。

難道,覺得澀感是種觸覺的人,喝茶的時候,會從嘴裡伸出一隻手來,抓向茶湯,然後去觸摸到茶湯中的澀味嗎?

天啊,這畫面,太驚悚了。

整個就是一個《聊齋》。

奇聞四:茶葉的泡沫就是茶皂素

拔亂反正:

茶葉衝泡之後,會衝出一公道杯的茶湯。

這杯茶湯的表面上,有時候,會浮現出一些大小不一的水泡、泡沫,集中在茶湯的邊緣靠近杯壁的地方。

有一些水泡,一兩秒鐘之後,就會啪啪啪散掉。

有一些水泡,會保留更長一段的時間,才會散去。

還有一些水泡,非常頑固,直到茶湯倒入品茗杯中時,才漸漸散去。

有人說,這些泡沫,是茶皂素。

其實這句話,語病很大。

泡沫,是一種氣體結構。茶皂素,是一種化學成分。一個是物理,一個是化學,怎麼就等於起來了呢?

茶葉泡沫的出現,不可否認,是茶湯中含有茶皂素的結果,但是,泡沫的形成,單純只是茶皂素的功勞嗎?

非也。這麼理解的話,就太偏頗了。

茶湯,它除了茶之外,它還是水,是一種液體。

是液體,就有可能生成泡沫。

比如高空放水,若水龍頭高於水桶很大的距離,那麼,水龍頭中的水柱從高空滑落的時候,就會帶上重力,再與水平面擊打,兩力相擊,就會生成水花。水花散去後,就會生成泡沫,當然,這泡沫很快就能散去。

那麼,如果把茶湯出現泡沫單純歸結為茶皂素所致的話,那水龍頭高空注水形成的水化,也是因為茶皂素麼?自來水可不是茶葉,沒含有這些東西。

故而,茶湯表面上生成泡沫,除了茶皂素的作用之外,還有灰塵,還有雜質,甚至還有白毫的共同作用。

當然,還有水的衝擊力使然。

我們衝泡時,合上蓋碗出湯,可不得舉高蓋碗,往下面的公道杯裡注水麼?

這就形成了高度,拉開了距離,自然就如同瀑布落前川一般,會激打出浪花與泡沫無數了。

奇聞五:室內萎凋的白茶,顏色更綠?

拔亂反正:

白茶的萎凋,分為室內萎凋和日光萎凋。

室內萎凋,是把茶葉放在房間裡,藉助人造風和人工加溫,或者微弱的自然風,以及微弱的自然光,讓茶葉失去大量水分和多餘的物質,萎凋和凋謝的過程。

而日光萎凋,是把茶葉放在室外,利用大量的自然光和大量的自然風,讓茶葉失去大量的水分和多餘的物質,萎謝和凋謝的過程。

講直白一點,室內萎凋就是在房間裡晾乾茶青。日光萎凋就是在戶外晾乾茶青。

就像洗了兩床被子,一床是掛室內陽臺上吹乾的,一床是放院子裡陽光下曬乾的。

所以,室內萎凋的白茶的樣子,就是室內陰乾的衣服的樣子。

而日光萎凋白茶的樣子,就是戶外曬乾的衣服的樣子。

曬乾衣服,厚的要兩天,薄的只要一天。陰乾衣服,厚的要三四天薄的要一兩天。

試問,大家喜歡曬乾的衣服還是陰乾的衣服?

回到顏色上來。

白茶當中,有色素,所以白茶是有顏色的。這些色素裡,葉綠素的含量是最高的,葉綠素當中的葉綠體,是能量的來源。

除此之外,茶青葉片還含有葉黃素,胡蘿蔔素,花青素等等天然色素。但因為葉綠素的含量極高,所以茶青葉片呈現出綠色來。

等到溫度升高,日曬時間變長,葉綠素受熱,就會揮發,就會分解,就會減少。而葉黃素,胡蘿蔔素這些色素,就會凸現出來,於是,茶青就從深綠,油綠,嫩綠,變成了微微有點黃的竹青色,橄欖綠色,菠菜綠色.....

而室內萎凋的白茶,日照弱,或者沒有接受到日照,導致葉綠素減少和揮發的條件不具備,於是,室內萎凋的白茶,它的葉片顏色,略褐,主調是偏黑的那種綠色,是油綠,墨綠,暗綠,灰綠......

看,室內萎凋不是顏色更綠。

是略深的黑綠。

《2》

夜歸的時候,賞了兩天的月。

一輪光亮的明月,掛在遍布魚鱗狀細雲的天際,光華萬丈。

感謝老天爺,辛苦工作這麼晚,還有如此美麗的月亮可賞,蒼天待我可不薄。

影梅庵憶語裡,冒闢疆說,董小宛喜歡賞月,坐在窗前看月光,能看一晚上。而他就坐在一邊,看她的側顏。

她看月,他看她。

不由感慨,雖然結局不怎麼美好,但這兩個人,總還有相愛的時光的。

冒闢疆沒有為董小宛殉情,我曾經一度很鄙視他。

現在釋然了。

讓他活著,多活了40年,卻再也沒有過過與董小宛在一起的幸福時光,才是對他最好的懲罰。

人性裡,最讓人黯然神傷的,不是未得到,而是,已失去。

有空的時候,不妨坐下來看看月亮吧。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茶葉會苦味和澀味
    澀味澀味感覺的由來澀味是一些被視為收斂劑的組分與唾液中的富脯氨酸多肽以非共價鍵相互作用,富集並沉澱唾液蛋白,從而使舌頭表面具有潤滑作用的唾液膜被破壞,最終使上皮組織收縮而引起的收斂感覺。茶葉中的多酚類就是引起茶湯澀味的主要化學成分,也是水浸出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量一般佔到水溶性組分的50%-70%,是影響茶葉質量的重要指標。澀味物質的轉變多酚類物質性質較為活潑,易在酶的作用及溼熱條件下發生氧化作用,也能在常溫常壓下發生緩慢氧化作用。
  • 喝普洱生茶一定要了解的澀味
    對於喝茶不多或是平時不喝茶的人來說,當喝到有澀感的普洱生茶時,第一反應是這茶怎麼這麼澀?不好喝,不是說普洱生茶挺好的嗎?與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於是對普洱生茶產生了不好的印象。其實並不是有澀感的普洱生茶就是不好的茶。而經常喝普洱生茶人也會給那些不懂茶的人經常提及:「不苦不澀不是茶」。澀味是茶湯中最主體的風味。茶湯沒有澀味,如人體失去骨骼,叫軟弱無骨。
  • 黑果花楸的澀味科學
    那麼澀味是什麼感覺呢?它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呢?什麼是澀味?澀味是口腔上皮細胞暴露在明礬或單寧溶液中,口腔黏膜的蛋白質被凝固時,產生一種乾燥、收斂、粗糙的複合感覺,較準確的定義應該是「澀感」或者「收斂性」,食品中未成熟的果實、堅果、茶及紅酒等均具有澀感。具有澀味的化學物質主要有明礬類與多酚類,但兩者產生澀味的機理並不相同。
  • 普洱茶的苦澀味越重,後期轉化價值越大?
    在普洱茶中,苦味和澀味往往相伴相生,且佔據茶湯滋味的主導地位,更有「不苦不澀不是茶」的說法。一些茶友認為,普洱茶的苦澀滋味是茶葉內含物質豐富的表現。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阿呆就和茶友們聊一聊普洱茶的「苦澀」。苦澀味是怎麼產生的?苦味主要由茶葉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葉鹼、花青素、茶葉皂苷等物質作用產生。而咖啡鹼是茶葉最主要的苦味物質。
  • 你的武夷巖茶,為什麼會出現澀味?除了工藝,還有這個因素!
    但,澀味仿佛是一個暗影,尾隨在巖茶身後,伺機行動。這不,我們在喝茶時,總能發現若干個讓人不痛快的情況,澀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悄悄潛入湯水裡。如一位茶友所問:「麻花同學,好的巖茶,ta的綿柔有力道,是否從頭到尾?我周圍裡茶館小妹說四五泡後就會苦澀了,前三四泡真的不錯,可就是四五泡後會苦澀,像這樣的情況也是好茶嗎?」
  • 小喜年-茶的苦澀味「化得開」嗎?
    茶中「苦味」怎麼來的?形成茶葉「苦味」的,主要是茶中的咖啡鹼、茶鹼、花青素和苦味胺基酸等物質,其中咖啡鹼的佔比更高。由於茶樹大小、生長環境、採摘季節、製作工藝等不同,物質的含量會有所差異。茶中「澀味」怎麼來的?
  • 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其實這是誤判內質豐富的巖茶!
    長期喝濃茶有礙健康與養生,這是茶圈內的常識。然而如此,仍有不少的人站隊——泡茶要悶著喝。前些天,麻花從某位網友, 領教了好幾段關於悶泡的悖論。箇中說辭不僅令人費解,還非常的不科學。《2》悖論一,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錯,不合理。任何的茶,悶泡過後都容易變濃、變苦、變澀。
  • 茶葉滋味物質:澀味物質、苦味物質、甜味物質、酸味物質
    茶葉滋味物質:茶葉中由味覺能感覺到的茶味構成物的總稱,主要有澀味物質、苦味物質、甜味物質、酸味物質,茶客喝茶的時候最常用的字眼是「鮮」、「澀」、「苦」,這些滋味與茶葉的什麼物質有關?茶葉的澀味,兒茶素表現最為突出,其中酯型兒茶素苦澀味強,非酯型兒茶素爽口、澀味弱。
  • 為什麼茶水都帶有苦澀味?好茶就沒有苦澀味嗎?3個常識了解一下
    茶葉為什麼會有苦味?這是很多人會反思的一個問題。喝過茶的人都知道,茶葉不分產地,泡的茶葉越多,茶水就會越苦澀。難道茶葉的苦澀是天生自帶的嗎?是不是茶葉的品質越低,苦味就會越明顯呢?要弄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大家必須對這些常識有一定了解。1.茶葉的苦味從哪裡來?
  • 有些茶為什麼會有澀味? 茶湯裡究竟是什麼因素會讓我們覺得澀?
    百度搜一下,就會知道澀是一種使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感受,如果不太明白是什麼感受,吃一下生柿子就了解了,澀就是那樣的一種不滑潤的感受。     喝茶為什麼會讓人產生這種感受呢?喝茶時使人感覺得收斂的澀感是單寧等多酚類物質與唾液蛋白和糖蛋白相互作用產生的。因此,澀味不是由於作用於味蕾而產生的,而是由於與蛋白質相互作用,刺激觸覺神經末梢所產生的。
  • 你泡的茶又苦又澀,都是因為這幾點
    這苦澀之茶一喝,眉頭緊皺,沒有細品直接吞咽下肚,恰似喝中藥,不過這茶可沒有良茶苦口一說。茶的苦澀之味過重,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一、茶葉內質:茶葉中含有的咖啡鹼、茶葉鹼、可可鹼、花青素類、苦味胺基酸、茶葉皂苷、苦味胺基酸及部分黃烷醇類等數種物質,是構成苦澀之味的主要成分。所有的茶類都含有這些物質,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無論是什麼茶類,什麼茶種,都是苦澀的。
  • 巖茶出現苦澀味,主要是這兩個原因作祟!
    最後,實在壓抑不住內心的問題:「掌柜的,這茶怎麼這麼苦,這麼澀啊。」「放輕鬆點,年輕人,你沒聽說過一句話嗎,不苦不澀不是茶,巖茶就是這個味道的。」沒喝過巖茶的我們,只好乖乖接受這個結果,腦袋裡自動把巖茶劃入「難喝」、「極難喝」的陣營,恨不得鎖上記憶,再也不打開!但是!麻花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別聽掌柜的扯淡,這種苦澀味重的巖茶,是爛茶。
  • 武夷巖茶中,正巖山場的肉桂,為什麼苦澀味不重?
    這是它的品種特徵嗎? NO,NO,NO。 霸道、刺激、苦澀感重,並非肉桂的特徵,而是大眾對它的標籤性誤解。 好的肉桂,風味是綿柔的,苦澀味不顯。 以鼎鼎大名的牛欄坑肉桂為例,它作為正巖坑澗茶的代表,就絲毫與霸氣苦澀不沾邊。
  • 現代科學認定的味覺只有5種,「澀味和麻味」不是味覺
    有科學家根據這些證據認為,和酸、甜、苦、鹹、辛一樣,「澀」是一種基本的味道,不過更多的人不同意這個結論,他們認為「澀」只是一種觸覺,原因就是感受「澀味」的部位,不僅僅只在舌頭的味蕾上,其他部位依然能夠感知「澀味」。
  • 澀味食物防皺 8種難吃食物最營養最養人(組圖)
    1、澀味食物  未熟的柿子、紫色的葡萄皮,這些都是澀味很重的食物。它們的澀味是食物中的單寧、植酸和草酸帶來的。這些物質都是強力的抗氧化物質,對預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不僅如此,同一種水果,發澀的品種營養價值更高,比如,酸澀的小蘋果就比大而甜的富士蘋果好。
  • 茶湯有澀味,是因為還沒有褪火?火說,茶湯澀這口鍋,我可不背
    再比如,有一些茶葉,湯水中有澀味,不去檢討是自己的工藝出了問題,整天宣揚是因為「火還沒退乾淨」。然而,火說,茶湯澀這口鍋,我不背!!《2》茶湯中有澀味,跟什麼有關係?跟茶多酚有主要關係,跟茶葉當中的其它呈澀味的物質,有次要關係。那麼,可以不可以說,茶湯中有澀味,是因為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呢?有一些茶藝師就是這麼向顧客宣傳的。這樣的表述,乍一聽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不對勁。
  • 98年綠茶、百年普洱熟茶、梅子味白茶,茶圈中3個奇葩的賣家秀
    這得看是什麼茶,還有存茶過程。 接著,茶友的回覆讓人驚呆了。 原來她買了一盒98年的老綠茶,足足有22年陳。 額,綠茶不是要喝新茶,要趁鮮飲用嗎? 尤其是早春綠茶,喝的就是一口春日的鮮爽味。
  • 中國茶葉六大分類的起源,您知道嗎?
    各大茶產地出產的茶葉,都有一套自己的名稱,名字按產地、品種、等級、製作工藝,茶商的起名嗜好、發酵度,等因素不上下千種。記憶難度可想而知,就算是茶葉界的專家也不一定能一一道出,隨著世界各國間貿易的不斷發展,對茶葉進行相對科學的分類,就成了大勢所趨。
  • 所有你想問的茶葉問題,答案都這裡!
    茶湯正常的"冷後渾"現象,一般是茶葉品質好的表象,這可作為一種選擇紅茶的方法。 --《茶葉審評與檢驗》 9、苦丁茶是真正的茶嗎? 真正的茶葉是從山茶科、山茶屬植物上採摘的鮮葉加工而成的。 而苦丁茶屬於冬青科冬青屬,所以苦丁茶嚴格來說是不屬於茶葉的。
  • 明明澀味濃重很難喝,卻被說成是好白茶?到底哪裡出問題
    像咬了一口生柿子的感受,滿口的澀味。說帶有澀味的白茶是好茶,這不是在找虐嗎?白茶會帶有澀味,主要是因為它其中的茶多酚含量過高所導致。將一杯蘊含著大量茶多酚的茶湯喝到口中,就會覺得口腔內,充滿了砂礫感。口腔中,會帶有異物感,給人一種很不舒服的感受。說到底,一杯會給人帶來不美妙體驗的茶湯,會是好茶嗎?怎麼想,也不可能。都說好茶的標準是香,清,甘,活,鮮,香,醇,爽。所謂香,也就是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