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普洱生茶一定要了解的澀味

2021-01-15 茶玉堂

對於喝茶不多或是平時不喝茶的人來說,當喝到有澀感的普洱生茶時,第一反應是這茶怎麼這麼澀?不好喝,不是說普洱生茶挺好的嗎?與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於是對普洱生茶產生了不好的印象。其實並不是有澀感的普洱生茶就是不好的茶。

而經常喝普洱生茶人也會給那些不懂茶的人經常提及:「不苦不澀不是茶」。澀味是茶湯中最主體的風味。茶湯沒有澀味,如人體失去骨骼,叫軟弱無骨。但一個「澀」字,僅僅從字面上卻難以理解涵蓋茶湯這種主體風味的豐富性。茶葉感官術語中,如「濃」,「醇」,「強」,「和」,其主要都是指澀的強度與類型。同樣是澀,卻表現不同:有的澀,表現明快而有活力,有的澀卻粗糙不堪;難於下咽。

有的澀,茶湯入口立刻表現出來,有的卻要入口之後過段時間才表現出來;

有的澀,茶湯入口後漸漸加強、滯留不化,有的卻如同電流,轉瞬即逝,或有回甘;

有的澀,表現在上顎,有的在舌面不同部位,有的僅僅表現在喉嚨。

澀是一種擴散的、位置不固定的的感覺。

茶湯中的澀

有人對澀味的定義為:由於上皮細胞暴露在明礬或單寧溶液所產生的起皺、收縮的感覺。這是一組複雜的感覺,涉及口腔表面的乾燥、粗糙,以及口腔黏膜和肌肉的緊縮、拖曳或起皺的感覺。通常澀味是通過觸覺的機械感受器而感受到,由三叉神經的游離神經末梢傳導。

澀味並不屬於基本味,所以與苦味有本質的區別。但在茶湯中,苦味與澀味卻是緊密聯繫。在飲茶時候,經常我們也難以明確區分,以致混淆兩種感覺。要嚴格區分這兩種感覺,需要經過訓練。老外曾有單寧酸或槲皮素-3-O-D-半乳糖吡喃糖苷或0.7g/L的明礬水溶液作為紅茶澀味訓練的標準物。

茶葉中的澀認為主要是由茶多酚引起的,茶多酚具有苦味與澀味。茶多酚在茶葉中的含量一般在18%-36%之間,包括兒茶素;黃酮,黃酮醇類;花青素、花白素類;酚酸及縮酚酸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兒茶素為主體的黃烷醇類,其含量佔多酚類總量的70-80%。兒茶素包括4種類型:EC、EGC、ECG、EGCG,還有它們的異構體。簡單兒茶素(EC、EGC)苦味強,而澀味較弱;而酯型兒茶素(ECG、EGCG)則澀味強、苦味較弱;單體兒茶素與它們的異構體滋味表現也有差異。

茶多酚如何引起澀味?

在人的唾液中發現了一族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質( PRPs) ,這些蛋白質具有溼潤、潤滑和保護口腔上皮細胞,但由於α—螺旋結構被脯氨酸破壞,唾液蛋白質中羰基等基團更多暴露出來,很容易與單寧形成氫鍵或疏水相互作用而結合。這樣酚類化合物通過氫鍵和疏水相互作用與口腔中的唾液蛋白質結合形成沉澱,唾液潤滑的有效性降低,由於兩個不潤滑的表面的摩擦力增加,激活口腔中機械感受器而產生觸覺,引起澀味感覺。

化學上澀味物質被定義為可以沉澱蛋白質的混合物,對於水溶性酚,其分子量要求在 500-3000Da之間。但單體兒茶素、兒茶素二聚體和三聚體能引起澀味感覺,這些小分子的酚可能是通過與唾液蛋白質形成不沉澱的複合物,或通過簡單酚的1,2二羥基或1 ,2 , 3三羥基與蛋白質鉸鏈。

有人提出了酚類化合物澀味形成的分子模型,多酚-蛋白質沉澱有 3個步驟:

1 .游離蛋白質以鬆散、隨機盤繞的構像存在,酚類化合物多位點與蛋白質結合使蛋白質盤繞在多酚化合物周圍,這使得蛋白質變小,其結構變得更緊湊,更趨近於球形;

2 .酚類化合物濃度增加,將複合到蛋 白質表面並鉸鏈不同的蛋白質分子形成二聚體;

3. 二聚體進一步聚集從而形成更大的離子沉澱出來。

茶葉中澀味特徵及影響因素

澀味具有延續效應。隨著茶湯攝取濃度、攝取量、一定時間攝取次數的增加而加強。所以在評茶及品茶時候,要注意到這點,茶湯樣品之間的品嘗間隔太短,前只茶湯的澀味延續效應會影響到後只樣品,引起誤差及誤判。可以通過漱口及適當延長樣品之間的品嘗時間來解決。

唾液的流速。唾液的流速在不同個體之間有差異。唾液流速的不同將影響到對澀味的感覺強度與時間。唾液低流速的人感覺到澀味最大強度時間滯後,且持續時間更長。而且對澀味強度感受比高流速的要強。這也是我們在評茶、品茶時意見不統一的內在原因。

茶湯的PH值。酸化會引起酚類化合物與蛋白質結合的親和力增強,從而使澀味增加。澀味與其它呈味物質會有相互作用,多酚類之間也會有相互作用,這與濃度有關。

#普洱茶#

相關焦點

  • 普洱生茶味道很澀,是正常的嗎?
    茶湯中,顯示澀味的主要就是多酚類物質、兒茶素、咖啡鹼等。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澀味是茶葉的基本味道之一。澀味也更是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之一。換個角度看問題,無苦無澀不是普洱茶(主要是指生普)。這是為什麼?個人從茶樹內質、種類、山場、工藝等方面談談看法。普洱茶是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製作的,大葉種茶樹葉子的特點,就是內質蘊涵比較豐富。
  • 為什麼茶葉會苦味和澀味
    很多朋友不知道為什麼普洱茶要藏新茶讓新茶陳放幾年後再拿出來喝,而且普洱茶與別的茶不一樣,普洱茶的品質越陳越好,而別的茶是求新,只有普洱茶是求陳。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普洱茶的專業知識。澀味澀味感覺的由來澀味是一些被視為收斂劑的組分與唾液中的富脯氨酸多肽以非共價鍵相互作用,富集並沉澱唾液蛋白,從而使舌頭表面具有潤滑作用的唾液膜被破壞,最終使上皮組織收縮而引起的收斂感覺。
  • 詳解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區別
    二.生茶和熟茶的加工工藝區別:普洱生茶:  生茶是新鮮的茶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後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過渥堆發酵處理的茶。生茶多以曬青毛茶為原料,毛茶,也稱毛條,是指茶樹鮮葉初步加工後的初製品,一種茶葉的品質特徵往往在毛茶的製作中便可基本成形。普洱生茶毛茶的製作大約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攤晾。
  • 小喜年-茶的苦澀味「化得開」嗎?
    老茶客在喝到某種比較苦或者比較澀的茶時,經常會聽到他們說:「這個茶的苦澀味『化得開』」,那麼這個「化得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首先,得弄明白下面幾個問題。是的,所有的原葉茶都會含有這些物質,只要物質沒有消失或完全轉化,「苦澀味」就會存在。之所以有些茶喝起來苦澀味很弱,主要是在茶湯中影響「苦澀味」的物質比例小了。
  • 壓成餅的普洱生茶該怎么喝?收藏這一篇就夠啦!
    普洱生茶是指用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陳放,不經過人工「發酵」、「渥堆」處理,但經過加工整理、修飾形狀的各種雲南茶葉(餅茶、磚茶、沱茶、龍珠)的統稱。其中普洱茶餅都是用普洱茶壓縮成餅的形狀,俗稱普洱茶餅。
  • 你對普洱茶了解多少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普洱茶講究衝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普洱茶以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普洱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等工藝加工而成的茶。
  • 為什麼茶水都帶有苦澀味?好茶就沒有苦澀味嗎?3個常識了解一下
    要弄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大家必須對這些常識有一定了解。1.茶葉的苦味從哪裡來?茶葉的成分比較複雜,有一部分成分,是茶葉苦味的主要來源,比如兒茶素,這種物質自帶天然的澀味,而且會溶於水中;還有一些成分,比如咖啡鹼、茶葉鹼、茶皂素等,這些物質也會溶於水,這些物質會釋放出苦味。所以,大家泡茶的時候,會發現茶葉自帶苦澀,多是由這些物質溶解於水所致的。
  • 明明澀味濃重很難喝,卻被說成是好白茶?到底哪裡出問題
    像咬了一口生柿子的感受,滿口的澀味。說帶有澀味的白茶是好茶,這不是在找虐嗎?白茶會帶有澀味,主要是因為它其中的茶多酚含量過高所導致。將一杯蘊含著大量茶多酚的茶湯喝到口中,就會覺得口腔內,充滿了砂礫感。過量攝入茶多酚,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負擔。白茶在不好的產區生長,其中的苦味澀味物質就會更加豐富。白茶是講究海拔的,根據海拔來看,可以分為平地茶園和高山茶園。所謂平地茶園,也就是處於海拔較低的產區。
  • 釀造啤酒的澀味及改善措施
    啤酒口味的構成,一般與味覺有關的成分如苦味、麥芽香味、澀味、甜味、雙乙醯味等。其中澀味則是啤酒口味病害的一種。啤酒中有了澀味,就使啤酒的苦味變得粗雜,口味變得粗劣,影響了啤酒的口感。大家知道優質的啤酒必須具備口味純正、柔和、醇厚、爽口、殺口的特點,尤其是特有的苦味要柔和協調、爽快,柔和才能爽口,而綜合口味的協調爽口才能顯示其柔和。
  • 茶要怎么喝?高級的保存方式讓你的茶好喝百倍
    是要看保質期嗎?還有一些寫著「適合長期保存」的茶又該怎么喝呢?其實每一種茶都有它的「最佳賞味期」,即最佳飲用時間。有的茶需要儘快飲用,放得越久品質越差;有的茶製成後,需要放一段時間才更好喝;有的茶可以久存,且越存越香。那麼,要如何區分這些茶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澀味與簡單味
    所謂「澀味」,就是苦茶之味。 周作人有一本散文集就叫《苦茶隨筆》,自雲「蓋言吃苦茶時所寫者耳」,其中第二篇就是《關於苦茶》,不過2500字,引文卻有十數條之多,都是引證有關苦茶的資料。遠兜近轉,字裡行間透露出的就是一個「澀味」。曹聚仁先生對此有如下評論:「他的作風,可用龍井茶來打比,看來全無顏色,喝到口裡,一股清香,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