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茶葉會苦味和澀味

2020-12-04 茶玉堂

很多朋友不知道為什麼普洱茶要藏新茶讓新茶陳放幾年後再拿出來喝,而且普洱茶與別的茶不一樣,普洱茶的品質越陳越好,而別的茶是求新,只有普洱茶是求陳。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普洱茶的專業知識。

澀味

澀味感覺的由來

澀味是一些被視為收斂劑的組分與唾液中的富脯氨酸多肽以非共價鍵相互作用,富集並沉澱唾液蛋白,從而使舌頭表面具有潤滑作用的唾液膜被破壞,最終使上皮組織收縮而引起的收斂感覺。

茶葉中的多酚類就是引起茶湯澀味的主要化學成分,也是水浸出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量一般佔到水溶性組分的50%-70%,是影響茶葉質量的重要指標。

澀味物質的轉變

多酚類物質性質較為活潑,易在酶的作用及溼熱條件下發生氧化作用,也能在常溫常壓下發生緩慢氧化作用。氧化後的多酚類物質,又能通過聚合、轉化等化學變化形成新的化合物,進而形成不同茶葉的獨特風味。

紅茶湯色之所以紅豔明亮,就是多酚類物質氧化聚合生成了茶黃素和茶紅素等,茶黃素含量為0. 4%-2. 0%,湯色明亮色澤金黃,具有輕微的苦澀味和收斂性;茶紅素是紅茶湯色紅濃的主體,含量為5.0% -11. 0%,茶湯色澤棕紅、滋味濃強鮮爽。

綠茶、紅茶茶多酚的轉化

綠茶未經過發酵,茶青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首先在高溫殺青作用下被破壞,從而避免了多酚類物質的氧化,有效的防止了葉片的變紅,使綠茶呈現出特有的色澤綠潤,香氣清爽,清澈明亮,滋味鮮爽的特點。

紅茶為全發酵茶,在制茶的過程中未經過高溫的殺青作用,所以保留了部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發酵的過程中,溼熱作用促進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增強,從而使多酚類物質發生劇烈的氧化聚合反應,促使了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等物質的生成。

熟茶茶多酚的轉化

普洱熟茶在加工的過程中首先經歷了高溫的殺青作用滅活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而後在長期的渥堆發酵過程中微生物分泌胞外酶的作用下促進了多酚類物質發生了氧化、聚合、分解、轉化等化學變化,同時生成了大量的茶褐素,使得茶葉由原來的外形綠潤變為黑褐、湯色黃綠變為紅褐。

單寧類物質也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下逐漸水解。結果使苦澀味繼續慢慢消弱,滋味變得更加醇厚回甘。

發酵過程中兒茶素轉化過程如下圖:

鮮味

茶湯鮮味的由來

茶湯中的鮮爽味主要是由茶葉水浸出物中具有α- 氨基的有機酸並呈游離狀態存在的游離胺基酸產生。目前為止,已發現茶葉中的游離胺基酸多達26種,約佔茶葉乾物質質量的3%~4%o其中茶氨酸是游離胺基酸的主體,約佔游離胺基酸總量的50%以上。

茶氨酸屬醯胺類化合物,極易溶於水,具有焦糖香和類似味精的鮮爽味,味覺閾值為0.06%,比穀氨酸(0.15%)和天冬氨酸(0.16%)的閾值都低很多,故其鮮甜味極易在茶湯中呈現。

發酵過程中鮮味的轉變

綠茶類茶氨酸含量平均為1944.7 mg/g,普洱生茶中茶氨酸的含量在628-2131 mg/l00g範圍內,普洱生茶茶氨酸含量和綠茶茶氨酸含量較為接近;而普洱熟茶中茶氨酸含量在20-104 mg/l00g範圍內。

用普洱曬青茶作為原料經發酵製備普洱熟茶的過程中,總游離胺基酸含量由1. 80%降低到0.66%,兩茶氨酸含量由0. 40%降低到0.08% , 熟茶鮮爽味不明顯。

苦味

茶葉的苦味

茶葉中咖啡鹼、可可鹼和茶鹼是主要的苦味物質,其次還有微量的萜類和苷類。其中咖啡鹼是茶葉中含量最高的生物鹼,也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物質,與茶湯品質呈正相關。

單純的苦味是不可口的,但其在調味和生理上都有著重要作用。如果調配較為得當的話,苦味物質不僅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苦味,反而會改善食品風味,茶湯的風味就是鮮爽味中微帶苦和澀。

綠茶、烏龍茶和紅茶三種不同的茶樣咖啡鹼含量進行研究後發現,所測綠茶類的咖啡鹼含量平均為27. 938 mg/g,烏龍茶的咖啡鹼含量平均為23. 629 mg/g,紅茶類的含量平均為30. 465 mg/g,由此可知不同加工方式並未對咖啡鹼的含量造成較大的變化。

熟茶發酵過程中咖啡鹼隨發酵時間的持續咖啡鹼含量總體呈增長趨勢。由原料中的3.62±0.03%持續增加,到20天達到最大值4. 41±0.02% , 隨著發酵的繼續進行,其含量又下降至3. 80±0.03% , 與原料相比仍有所增加。

咖啡鹼在發酵過程中含量的變化主要是受微生物的作用通過甲基轉移而促使咖啡鹼含量的提高。

熟茶苦味不重的原因

經發酵後的普洱熟茶咖啡鹼含量雖比原料略高,但並未表現出滋味的苦澀,反而更加濃醇甜甘。這可能是由於咖啡鹼在茶湯中能與茶紅素等茶色素相締合,形成較大分子的絡合物,改變了純咖啡鹼的單純苦澀味。是熟茶所謂甘、爽、滑味道的由來。

綠茶、紅茶茶黃素含量高,茶湯溫度降低時,咖啡鹼與茶黃素等形成乳狀沉澱,進一步降低咖啡鹼本身的苦澀味,增強茶湯的鮮爽味。這也是冷後渾的由來。

#普洱茶#

相關焦點

  • 茶葉滋味物質:澀味物質、苦味物質、甜味物質、酸味物質
    茶葉滋味物質:茶葉中由味覺能感覺到的茶味構成物的總稱,主要有澀味物質、苦味物質、甜味物質、酸味物質,茶客喝茶的時候最常用的字眼是「鮮」、「澀」、「苦」,這些滋味與茶葉的什麼物質有關?茶葉的澀味,兒茶素表現最為突出,其中酯型兒茶素苦澀味強,非酯型兒茶素爽口、澀味弱。
  • 有些茶為什麼會有澀味? 茶湯裡究竟是什麼因素會讓我們覺得澀?
    有些茶為什麼會有澀味? 茶湯裡究竟是什麼因素會讓我們覺得澀?時間:2016-12-09 09:25   來源:說茶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有些茶為什麼會有澀味? 茶湯裡究竟是什麼因素會讓我們覺得澀? 常常聽市場裡的人說,今年的茶比往年澀一些,到底茶湯裡究竟是什麼因素會讓我們覺得澀呢?澀是什麼?
  • 為什麼茶水都帶有苦澀味?好茶就沒有苦澀味嗎?3個常識了解一下
    茶葉為什麼會有苦味?這是很多人會反思的一個問題。喝過茶的人都知道,茶葉不分產地,泡的茶葉越多,茶水就會越苦澀。難道茶葉的苦澀是天生自帶的嗎?是不是茶葉的品質越低,苦味就會越明顯呢?要弄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大家必須對這些常識有一定了解。1.茶葉的苦味從哪裡來?
  • 武夷巖茶中,正巖山場的肉桂,為什麼苦澀味不重?
    按照正常的泡茶方法,好茶內的可溶性糖可以中和茶湯的苦味。 所以泡出來的茶湯,風味不偏不倚, 香氣滋味得到很好的表達。 如果的產區不好,日照過強的情況,茶青鮮葉內的苦澀物質大量生成,苦澀味會更重。
  • 普洱茶的苦澀味越重,後期轉化價值越大?
    在普洱茶中,苦味和澀味往往相伴相生,且佔據茶湯滋味的主導地位,更有「不苦不澀不是茶」的說法。一些茶友認為,普洱茶的苦澀滋味是茶葉內含物質豐富的表現。今天,阿呆就和茶友們聊一聊普洱茶的「苦澀」。苦澀味是怎麼產生的?苦味主要由茶葉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葉鹼、花青素、茶葉皂苷等物質作用產生。而咖啡鹼是茶葉最主要的苦味物質。澀味主要由茶多酚、醛、鐵類物質作用產生。
  • 小喜年-茶的苦澀味「化得開」嗎?
    茶中「苦味」怎麼來的?形成茶葉「苦味」的,主要是茶中的咖啡鹼、茶鹼、花青素和苦味胺基酸等物質,其中咖啡鹼的佔比更高。由於茶樹大小、生長環境、採摘季節、製作工藝等不同,物質的含量會有所差異。茶中「澀味」怎麼來的?
  • 喝普洱生茶一定要了解的澀味
    而經常喝普洱生茶人也會給那些不懂茶的人經常提及:「不苦不澀不是茶」。澀味是茶湯中最主體的風味。茶湯沒有澀味,如人體失去骨骼,叫軟弱無骨。但一個「澀」字,僅僅從字面上卻難以理解涵蓋茶湯這種主體風味的豐富性。茶葉感官術語中,如「濃」,「醇」,「強」,「和」,其主要都是指澀的強度與類型。同樣是澀,卻表現不同:有的澀,表現明快而有活力,有的澀卻粗糙不堪;難於下咽。
  • 明明澀味濃重很難喝,卻被說成是好白茶?到底哪裡出問題
    白茶在不好的產區生長,其中的苦味澀味物質就會更加豐富。白茶是講究海拔的,根據海拔來看,可以分為平地茶園和高山茶園。所謂平地茶園,也就是處於海拔較低的產區。海拔低,溫度就會更高些。強烈的陽光只會無情地直接照射在茶樹上,使其生出苦味澀味物質。來自不太好的產區的茶葉,其中澀味物質含量過高,在衝泡來喝的時候,就會很是澀口。這樣的茶,是好茶嗎?想來不應該是,也不會是。
  • 黑果花楸的澀味科學
    黑果花楸,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食物(葡萄酒、茶葉、五倍子、蓮子、芡實、橄欖、青蘋果、柿子、西紅柿、綠豆)等一樣,都有澀味。
  • 你的武夷巖茶,為什麼會出現澀味?除了工藝,還有這個因素!
    吃柿子時,你要是沒把皮削乾淨,啃咬幾口,舌面上會有一種酥酥麻麻的感覺,舌頭仿佛變得遲鈍,難以敏銳地感知滋味的變化。喝綠茶時,你將茶葉長時間浸泡在玻璃杯中,一口喝下,舌苔仿佛厚了幾斤,難以再感知到茶湯的層次變化。這種味蕾感受,就被稱之為澀味。巖茶的澀味,從何而來?這與一種名為單寧的物質有關。
  • 茶葉「會苦會澀」,是誰的錯?怪茶葉本身麼?其實都是制茶師的錯
    從制茶的角度來說,制茶師傅的目的:無非就是體現出茶葉的特徵,讓茶葉更香,滋味更好,喝起來口感更加柔和,儘量隱藏茶葉的「苦澀」感(弱化茶的苦澀),這就是制茶師傅的目的。小周喝茶經常以一口定論茶葉的好壞,只要入口會體現強烈的澀感,這絕對不是好茶,至少從工藝的角度來說,這茶就沒做好。私以為,茶葉無論多香,滋味多好,只要其苦澀感化不開或者很明顯,都不是好茶。
  • 茶葉的澀味,是一種觸覺?茶圈中的這五種奇談,你被收智商稅了嗎
    所以,梅佔和水仙拼配的巖茶,叫大紅袍,更合適。奇聞三:茶葉的澀味,是一種觸覺。拔亂反正:我們先來說感知吧。我們的口腔裡,感受到味道的那些細胞,叫做味蕾。我們喝茶喝到嘴裡,茶葉當中的澀味,苦味,酸味,甜味,異味,煙味,雜味......自然就被味蕾感受到了。請注意,是被名叫「味覺感受器」的味蕾感受到的。所以,怎麼可以說,澀感是種觸覺呢?觸覺,要接觸才存在,是由皮膚來感知的。
  • 怎樣的澀,才是白茶應有的真正澀味?三分鐘為你讀懂澀滋味!
    但怎樣的澀,才是茶應有的真正澀味?《2》酸澀,絕不正常!酸和澀,在果子中往往相伴而生。酸味添上澀味,讓人一嘗,就知道這果子還未成熟,不夠美味。彼時的酸,誕生在果子中,不是罕見的滋味。咬一口未成熟的梅子,會有酸澀令人倒牙。酸澀,意味著果子的不成熟。
  • 如何形容茶葉好喝?專家教你說一口好茶從短語「色香」!
    品茶時,我們感受到茶的芬芳,停留在餘韻的口中,愛茶的你如何表達茶是好喝的 不僅有品茶的技巧,而且還有評價茶湯的標準和精確的術語 除了水的顏色、香氣等,對於細節的使用,如「濃鬱的香味,清爽的嫩葉香」,了解茶的品嘗術語,讓你喜歡茶的專家說好茶,品嘗茶有什麼特別的術語:如何描述茶的好壞 「我想像個侍酒師一樣談論茶的香氣或味道以及如何表達 「我經常被問到 的確,描述茶葉的香氣或顏色並不容易 因此,在這裡,我將告訴你如何使用茶葉評論的術語來描述茶的顏色
  • 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其實這是誤判內質豐富的巖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提到苦茶和濃茶,很多人會皺眉頭。甚至於,一聯想到那苦如黃連的滋味。真真是一段可怕的回憶。喝巖茶,衝泡是一門重要的技法。內質豐富的巖茶,不建議悶泡,而是快出水。
  • 釀造啤酒的澀味及改善措施
    啤酒口味的構成,一般與味覺有關的成分如苦味、麥芽香味、澀味、甜味、雙乙醯味等。其中澀味則是啤酒口味病害的一種。啤酒中有了澀味,就使啤酒的苦味變得粗雜,口味變得粗劣,影響了啤酒的口感。大家知道優質的啤酒必須具備口味純正、柔和、醇厚、爽口、殺口的特點,尤其是特有的苦味要柔和協調、爽快,柔和才能爽口,而綜合口味的協調爽口才能顯示其柔和。
  •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論文入選2019年度「F5000中國精品科技...
    該論文提出了綠茶滋味的量化評價方法,實現了茶葉滋味品質的定量分析,並明確了影響綠茶苦味、澀味、鮮味及甜味的關鍵化學成分。在此項研究基礎上,深加工團隊分別在茶汁苦味、澀味、回甘滋味的滋味形成與調控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累計發表相關SCI論文10篇(平均影響因子超過5.0),授權發明專利9項(已轉讓實施5項)。
  • 春筍如何去除苦澀味?許多人不知道,最好的辦法並不是焯水
    竹筍雖然鮮美,但鮮竹筍美中不足,常常會帶有苦澀味。讓先弄清楚究竟是什麼物質導致了竹筍的苦澀味?——導致竹筍苦澀味的物質導致竹筍苦澀味的主要物質是單寧和胺基酸,其次再是草酸。這3種物質存在於竹筍中並非一成不變,受竹筍生長環境的變化有較大差異,而且不同品種、不同部位這3種物質的含量分布不同。
  • 茶湯有澀味,是因為還沒有褪火?火說,茶湯澀這口鍋,我可不背
    但在某些喜歡找藉口、找理由的人嘴裡和心裡,禍水東引,讓別人背鍋,是給自己的錯誤和懶惰行為最好的開脫。比如,公司經營不善,做著一個不賺錢的項目,不想著換項目,換思路,只想著搬家換風水。再比如,有一些茶葉,湯水中有澀味,不去檢討是自己的工藝出了問題,整天宣揚是因為「火還沒退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