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為什麼會有苦味?這是很多人會反思的一個問題。喝過茶的人都知道,茶葉不分產地,泡的茶葉越多,茶水就會越苦澀。難道茶葉的苦澀是天生自帶的嗎?是不是茶葉的品質越低,苦味就會越明顯呢?要弄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大家必須對這些常識有一定了解。
1.茶葉的苦味從哪裡來?
茶葉的成分比較複雜,有一部分成分,是茶葉苦味的主要來源,比如兒茶素,這種物質自帶天然的澀味,而且會溶於水中;還有一些成分,比如咖啡鹼、茶葉鹼、茶皂素等,這些物質也會溶於水,這些物質會釋放出苦味。所以,大家泡茶的時候,會發現茶葉自帶苦澀,多是由這些物質溶解於水所致的。
2.茶葉苦澀程度,跟茶的品質有關係嗎?
並非茶葉越貴,就說明茶葉的苦澀味就會越淡,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茶葉是否會自帶苦澀味,跟茶葉的成分有密切的關係,比如說大多數綠茶都會有兒茶素、咖啡鹼,所以會自帶苦澀味。然而,將茶葉經過發酵加工以後,茶葉中的茶多酚氧化物,會生成茶黃素、茶紅素,而這兩者會與咖啡鹼結合,形成易於沉澱的絡合物,所以苦澀味就會降解,這樣的茶喝起來,就不會有那麼苦澀了。
3.茶葉的苦澀成分,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很多人擔心,這些苦澀味物質,對於身體會有壞處,所以不建議喝濃茶,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事實上,無論是兒茶素,還是咖啡鹼,對於我們身體都是有好處的,兒茶素對身體有抗氧化的功效,咖啡鹼有興奮神經的作用,這兩種物質都可以為我們所有。不過,茶也是因人而異的,比如睡眠質量不好的人群,則不建議喝濃茶,因為大量的咖啡鹼會刺激神經興奮,從而導致神經被過分刺激,這樣不僅對睡眠沒有好處,反而還會加重失眠。
【本文由「神農溪茶業」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