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水仙還是肉桂,巖茶的苦澀味重,就是有滋味,就是茶湯醇厚?

2021-01-15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過去的國畫老師,曾給我們看過一幅畫。

畫的內容是「龍虎鬥」。

光從欣賞的角度看,那幅工筆畫的筆畫是成熟、勁道的。

但就是橫看豎看,缺了點氣韻。

要真說到修改,還不知從哪入手。

後來,老師提點了幾句。

龍虎盤鬥的畫面不夠有個性,畫起來不真實。

看起來只有形,沒有神韻。

龍和老虎在打架時,呈現進攻姿態的龍,頭部應該是後仰的。

而接招的老虎,頭要貼近地面一些,畫面才有張力。

說白了龍虎相鬥圖,要考慮到現實,它們倆應該是進攻蓄勢的狀態。

蓄勢而發,才能更好發力。

泡巖茶的時候,好茶的滋味釋放也講究順勢而為。

滋味緩緩的釋放,風味遞進層次分明。

蓋碗泡巖茶,真正內質豐沛的好茶,絕不會在第一衝就達到頂峰。

《2》

有一回和L君喝茶,他和我們提到。

「把你們家的茶拿到外面和別人鬥,很吃虧啊。」

啊,怎麼可能。

它們可都是根正苗紅的正巖茶,怎麼會落了下風?

於是當L君隨口提到這茬時,麻花停止了手上的泡茶動作。

請他詳細的、一五一十的將整個過程說清楚。

然後他和我們提,外面好多人誤會巖茶要一開泡,香氣滋味就要炸裂才是好茶。

用沸水泡茶,剛一出湯,揭蓋就是高揚沖天的茶香。

香氣特別濃鬱,霸道,張揚。

喝一口茶湯,特別的有刺激感,有滋味。

第一道湯水要濃墨重彩,要香到爆炸,要滋味感強烈……

達到這樣狀態,才能滿足世俗大眾對好巖茶的定義。

但你們家的肉桂水仙整體都是比較幽的,香氣不衝。

再加上,還要快出水衝泡。

於是最開始泡出來的茶湯,不夠濃,不夠剛,茶氣不夠猛。

所以拿到外面和別人喝,很多人都喝不懂了。

《3》

認真聽過L君的介紹,麻花不大高興。

太多人不懂分辨巖茶的美醜啦!

也大多不懷好意的人,專門去誤導新手了!

那些第一衝香氣、滋味就炸裂的巖茶,怎麼可能是好茶嘛!

提到這番話的原因,最最主要的和正巖茶的特性有關。

位於正巖景區內的巖茶,生態高,雲霧多,植被好,水土溫潤。

雖然,不同類型的正巖山場,坑內茶和崗上茶的小氣候環境不同。

但是正巖茶的大環境是一樣的,整體環境溫和、清涼。

故而,受到正巖山場的獨特滋潤下,真正的正巖茶是不會剛猛的。

相反的是,香氣以內斂細幽為主。

湯感豐沛,湯水淳滑,滋味細膩,茶香落水明顯。

而在喝茶的過程中,聞不到過分衝人的香氣。

在正常的泡茶方法下,更不會泡出濃重、苦澀滋味重的茶湯。

很多喝不懂巖茶的新手,很容易有這樣的誤會。

覺得巖茶的苦澀味重,就是有滋味,就是茶湯醇厚。

其實,這樣的理解並不對。

苦味與澀味,並不代表茶湯的滋味醇厚,有內容。

真正湯感豐沛的正巖茶,它的湯感喝起來應該像銀耳羹、藕粉糊那類的食物,膠質感足,份量感重。

細啜一口茶湯放在舌面上,能直觀感受到湯水的份量感。

而不好的巖茶,往往滋味感薄,沒有內容,像白開水那樣輕飄飄的。

如果是一款茶,又苦又澀又薄,那說明它的品質差勁到家了。

因為產區正,做青、焙火出色的巖茶,不會留下過分的苦澀味。

不論苦與澀,還是湯感薄。兩者都可以有力的揭開一款茶的真面目——品質太差了!

苦澀味重不等於湯感醇厚,也不等於茶氣充足。

苦與澀濃重的茶,能證明它的山場環境和加工技術不ok。

特別是第一衝就苦澀味極重的茶,肯定不能算好茶!

《4》

正巖茶的香氣,不會香到炸裂與衝人。

相反,茶香內斂、含蓄、持久、悠揚。

正巖山場的環境特點,山高谷深,環境清幽。

大環境上清涼多雲霧,多溫和的光照,適宜茶樹的生長。

溫和的生長環境,更有利茶樹積累豐沛的內質。

茶樹新梢的持嫩性更好,葉片內更積累更豐富的養分。

同時,由於沒有接受過分強烈的光照,茶青鮮葉內的苦澀物質數量比例適中。

而茶葉的芳香物質積累,也不會呈現出過分衝人的個性。

正常喝巖茶時,如果你遇到一款茶,一揭蓋就能聞到高揚沖天的香氣。

那麼說明它的山場環境,肯定不正。

只有外山茶,才會出現這種香到衝人的情況。

寫到這段,列位看官們大概會有疑惑,香氣炸裂,茶香衝人的表現難道不好嗎?

還真不是太好。

因為這樣的香,聞起來像劣質香水,像庸脂俗粉,沒有高級感。

並且香氣太衝的巖茶,往往茶香輕飄,而落水香表現不佳。

聞起來香,喝起來沒有香氣。

並且喝茶過後,嘴巴裡也不能留下舒服的茶香。

可以說,香氣衝人的巖茶只有學到好茶的形,而沒有真正的神韻。

從茶湯內感受到的香氣與滋味,均達不到最優秀的表現!

《5》

正常用蓋碗泡巖茶,好茶的滋味不會一股腦的釋放出來。

茶味的釋放,講究循序漸進。

從第一衝,到第二衝,再陸續的衝泡。

從大部分的情況看,3-5衝是一泡茶的滋味鼎峰階段。

過了頂峰期後,茶味的釋放會自然的下降。

由淺入深,再由高到低。

從整體來看,一泡巖茶的香氣與滋味釋放像是畫拋物線那樣,不會出現明顯的起伏。

相反的是,茶味物質釋放過程較為平緩,不急促。

一般在外面和別人鬥茶時,麻花會和別人提一個點。「好漢不贏前三把」。

意思是不能只喝前三衝茶湯,就直接論勝負。

動真格的PK,應該將一泡茶認真喝。

越喝到後面,答案越能分明。

內質豐沛的正巖茶,風味物質有條不紊的釋放,漸入佳境。

而普通品質的茶,在相同泡茶條件下,越到後面越不禁泡。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往往泡過了幾衝後,香氣滋味就下滑得非常明顯。

那這樣的茶越到後面,才越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6》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好的巖茶內質豐沛,深藏不露。

泡茶的時候很耐泡,經得起輪番沸水的衝刷考驗。

隨便的泡一衝,肯定達不到它最好的風味狀態。

一款能泡十多衝的茶,肯定不會在第一衝就鋒芒畢露。

第一道茶湯裡,茶味就能一覽無遺。那這肯定不是好茶的表現。

香清甘活,色香味醇的好茶,細水長流才是正道!

第一衝滋味就達到鼎峰的茶,註定走不長,泡不久。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中,正巖山場的肉桂,為什麼苦澀味不重?
    霸道、刺激、苦澀感重,並非肉桂的特徵,而是大眾對它的標籤性誤解。 好的肉桂,風味是綿柔的,苦澀味不顯。 以鼎鼎大名的牛欄坑肉桂為例,它作為正巖坑澗茶的代表,就絲毫與霸氣苦澀不沾邊。 相反是,茶湯裡的桂皮香強,湯感綿柔,茶湯有厚度。
  • 武夷巖茶茶湯的厚和薄決定著一款巖茶的品質,不論大紅袍水仙肉桂
    ,言外之意,就是這茶,喝起來是有內容物的,是有分量的,好像喝糖漿一樣,是有濃度的。湯水厚的巖茶,含在嘴裡,好像嬰兒的小手,在輕輕撫慰你的舌頭,把舌頭的每一個細胞都包裹起來。茶湯厚的巖茶,用「瓊漿玉液」這四字來形容,最合適不過。華酌既陳,有瓊漿些。薄是什麼意思?薄,字面意思理解為:不厚。引申為稀薄,淡薄,形容滋味淡薄。與「厚」相對應。
  • 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其實這是誤判內質豐富的巖茶!
    內質豐富的優質巖茶,尤其如此。這背後,需要從茶葉的基礎物質構成說起。任何的一款茶,能夠可溶於水匯成一杯茶的基礎風味物質,主要有三類。1,茶多酚,滋味澀。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不少主打消除牙齦腫痛的牙膏品牌,配料內常有茶多酚的提取物。2,咖啡鹼,味道苦。具備提神解乏的效果。提一嘴冷知識。
  • 武夷巖茶同樣經歷了倒春寒,為什麼水仙變稠了,而肉桂卻沒有?
    巖茶正巖老叢的風採,果然尤為有標誌性。 不過昨晚上,剛跟武夷山的朋友通了電話,他倒是提醒了我一點。 「不是說2020年有倒春寒嘛,怎麼感覺今年的水仙普遍更醇,但肉桂卻沒什麼變化?」 這點深究起來,大有學問。
  • 巖茶出現苦澀味,主要是這兩個原因作祟!
    只好默默地咽下茶湯。只是茶掌柜續杯的時候,再也不願意多喝一口。最後,實在壓抑不住內心的問題:「掌柜的,這茶怎麼這麼苦,這麼澀啊。」「放輕鬆點,年輕人,你沒聽說過一句話嗎,不苦不澀不是茶,巖茶就是這個味道的。」沒喝過巖茶的我們,只好乖乖接受這個結果,腦袋裡自動把巖茶劃入「難喝」、「極難喝」的陣營,恨不得鎖上記憶,再也不打開!但是!
  • 喝武夷巖茶肉桂前,先搞懂這七個問題! - 小陳茶事
    一個名曰「水仙」、另一個名曰「肉桂」、第三個名曰「大紅袍」。這三種茶,乃是新手入門必喝品種。若是您沒喝過這三種茶,那肯定會被無情地嘲笑:「嘁,水仙、肉桂、大紅袍這麼主流的茶都沒喝過,還好意思說懂巖茶。」尤其是肉桂,近幾年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爆紅。
  • 喝懂武夷巖茶正巖肉桂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泡它!
    這些肉桂,也沒什麼特別之處,就是香氣比其他肉桂持久一點,桂皮香辛辣一點,湯水醇厚一點,茶耐泡一點,好喝一點。此言一出,沒把村姑陳給氣壞,瞬間給了一記慄子頭。果然,不能耍花腔,心也不能太大。製作工藝精,發酵程度重的肉桂,還會有果香出現,這無疑為肉桂增添魅力,讓喝茶變得更有趣。至於湯水方面,也沒有缺點可以挑剔,香氣落水,湯感柔和、細膩。今年的肉桂,因天氣好,三晴兩雨,茶湯中還多了一層醇厚、飽滿,真正實現了集香與水於一體。
  • 你的武夷巖茶,為什麼會出現澀味?除了工藝,還有這個因素!
    即便是長在馬頭巖開山坪的肉桂,在火力全開的霸氣滋味下,也藏著一顆柔軟的心。它的骨子裡,依舊藏著甘醇與柔和。這一點,從今年的馬頭巖老樹肉桂中可見端倪。只是這種溫柔,在大多數情況下,被存在感極強的辛辣桂皮香所覆蓋,來不及捕捉,便消失了。只有心思細膩,味蕾敏感的人,才能準確感知這種細微的變化。鐵漢,也有繞指柔情,說的就是馬頭巖肉桂。
  • 巖骨花香,烏龍茶中的幾種極品巖茶
    而在烏龍茶眾多的種類中,有一朵「奇葩」,它就是巖茶。巖茶因"巖巖有茶,非巖不茶"而得名,以"巖骨花香"的獨特巖韻著稱。其種類繁多,最為有名的包括:大紅袍、水金龜、鐵羅漢、白雞冠等。在烏龍茶的發展歷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形成了悠久的茶文化歷史。
  • 30秒解讀大紅袍、水仙、肉桂喝出了酸味是怎麼回事?
    不論是赤霞珠、梅洛還是賽美蓉釀製的葡萄酒,都會有微微的酸味。作為一個喜歡吃甜食的人來說,喝到一款有酸澀感的酒,還是比較難接受的。有的人喝紅酒,為了減輕這種酸澀感,想出處了一個法子——往葡萄酒裡頭兌點雪碧可樂什麼的。估計一大票歪果仁會被國人這種吃貨行為深深地震撼到!這些遭受「非一般待遇」的紅酒,要集體跳河啦。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傳統型巖茶的特點:製作時發酵及焙火較重,香氣內斂馥鬱,講求茶湯醇厚、甘活。 但兩個茶都發醇在40-60%之間,不傷胃,一般來說,花香味的比較重視花香的純,香及水的柔滑。而碳香的則更注重水的回甘、生津、醇香,香氣則較沉。 7、 問:請問武夷巖茶可以放多久?
  • 茶葉的澀味,是一種觸覺?茶圈中的這五種奇談,你被收智商稅了嗎
    但是,如果它們分別用不同的工藝來加工,香氣就會略有不同。比如大葉肉桂發酵輕些,而小葉肉桂發酵重些,則發酵輕些的肉桂,桂皮香會濃鬱很多。而發酵重些的肉桂,桂皮香會淺一些而果香則會重一些。所以,單純地說「大葉肉桂和小葉肉桂的香氣不同」,這是以偏概全的觀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5克、8克、10克,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巖茶到底包幾克好?
    如果一款巖茶的幹茶輕飄,毫無分量,那麼,要裝到8克一包,必然用量比別人大。這樣的茶很難包,我看到茶農包茶時要使勁把茶往泡袋裡甩,不然都很難封口。外山的茶或者採老的茶,成品後外形相對會蓬鬆、輕飄一些。而千萬別輕看那些看似小包分量卻有達到的巖茶,至少可以說明這樣的茶緊結重實。某巖茶大師搖晃著裝有茶葉的小鐵罐說,「好聽嗎?
  • 什麼樣的巖茶水仙才會有苔蘚味?是樹齡,還是山場?
    有苔蘚味不說,還水薄,不醇,茶湯沒漿感。堂堂的老叢水仙,茶湯竟然不醇?這簡直將「鬥不過水仙」的臉面都丟光了。最後,那泡水仙泡了5衝就沒味道,要重新換一泡茶。這不是明擺著,欺負外面的一眾茶客喝不懂正巖茶,以次充好嗎?話說到這,有人該好奇了。不是說老叢水仙會有苔蘚味嗎,怎麼這一提到「苔蘚味」,卻這麼不受麻花待見?到底什麼樣的巖茶,才會有「苔蘚味」?
  • 武夷巖茶的頭道茶湯是什麼?是俗稱的「還魂湯」,還是孟婆湯?
    他是一個巖茶小白,最近剛到福州上班,身邊的工作茶喝的都是肉桂。小A表示說,他以前只聽說過大紅袍,但沒喝過幾次巖茶。換了新環境後,為了儘快適應工作社交上的喝茶需要,他最近都在惡補巖茶方面的知識。然而,然而,他發現了個頭疼的事。網上說巖茶的,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他都分不清誰說的才是真的。喝巖茶,原本就感覺越喝越懵。
  • 茶湯有澀味,是因為還沒有褪火?火說,茶湯澀這口鍋,我可不背
    跟茶多酚有主要關係,跟茶葉當中的其它呈澀味的物質,有次要關係。那麼,可以不可以說,茶湯中有澀味,是因為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呢?有一些茶藝師就是這麼向顧客宣傳的。這樣的表述,乍一聽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不對勁。《3》是什麼因素,導致武夷巖茶的茶葉中茶多酚含量高,泡出來的茶湯有澀味呢?一是因為加工製作的時候,工藝沒有控制好。二是產區不好,茶樹天生就含有大量澀味重的物質。
  • 武夷巖茶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
    但,總有個別被幸運之神眷顧的人喝過,比如那位資深茶圈人物,在做學徒的時候曾喝過「尾水」(也就是泡到最後幾泡的茶湯),那心情,那滋味,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總而言之,有香、清、甘、活的特點都有就對了。激動心情難以言表,也總要給出個具體描述吧。否則豈不是要YY母樹的大紅袍的風味?來本教科書做參考。
  • 肉桂茶和香料肉桂到底有什麼關係?
    小編隨便抓了一個不喝茶的小夥伴問他肉桂茶是什麼,他回答我:「是用那種香料泡出來的茶吧。」要是問烏龍茶是什麼,巖茶是什麼,肯定不會有人說這是用香料泡出來的,但是要是直接說肉桂茶是什麼,肯定就會有人覺得這是一種用香料泡出來的茶。那么喝茶人常說的肉桂茶是什麼東西,用香料肉桂泡出來的東西嗎,還是說肉桂樹上摘的葉子泡的茶就是肉桂茶了呢?
  • 巖茶知識課堂,大紅袍,肉桂,水仙的褪火是什麼意思?
    直到接觸了武夷巖茶之後,麻花才發現,原來「瘋子」,不僅僅是藝術家的標籤,也愛茶人的符號。譬如麻花我,就是一個十足的愛茶瘋子。《2》麻花有多喜歡呢?一天不喝茶,我覺得渾身不自在。要是三天不喝茶,我會焦躁不安,食不知味,總覺得少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