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過去的國畫老師,曾給我們看過一幅畫。
畫的內容是「龍虎鬥」。
光從欣賞的角度看,那幅工筆畫的筆畫是成熟、勁道的。
但就是橫看豎看,缺了點氣韻。
要真說到修改,還不知從哪入手。
後來,老師提點了幾句。
龍虎盤鬥的畫面不夠有個性,畫起來不真實。
看起來只有形,沒有神韻。
龍和老虎在打架時,呈現進攻姿態的龍,頭部應該是後仰的。
而接招的老虎,頭要貼近地面一些,畫面才有張力。
說白了龍虎相鬥圖,要考慮到現實,它們倆應該是進攻蓄勢的狀態。
蓄勢而發,才能更好發力。
泡巖茶的時候,好茶的滋味釋放也講究順勢而為。
滋味緩緩的釋放,風味遞進層次分明。
蓋碗泡巖茶,真正內質豐沛的好茶,絕不會在第一衝就達到頂峰。
《2》
有一回和L君喝茶,他和我們提到。
「把你們家的茶拿到外面和別人鬥,很吃虧啊。」
啊,怎麼可能。
它們可都是根正苗紅的正巖茶,怎麼會落了下風?
於是當L君隨口提到這茬時,麻花停止了手上的泡茶動作。
請他詳細的、一五一十的將整個過程說清楚。
然後他和我們提,外面好多人誤會巖茶要一開泡,香氣滋味就要炸裂才是好茶。
用沸水泡茶,剛一出湯,揭蓋就是高揚沖天的茶香。
香氣特別濃鬱,霸道,張揚。
喝一口茶湯,特別的有刺激感,有滋味。
第一道湯水要濃墨重彩,要香到爆炸,要滋味感強烈……
達到這樣狀態,才能滿足世俗大眾對好巖茶的定義。
但你們家的肉桂水仙整體都是比較幽的,香氣不衝。
再加上,還要快出水衝泡。
於是最開始泡出來的茶湯,不夠濃,不夠剛,茶氣不夠猛。
所以拿到外面和別人喝,很多人都喝不懂了。
《3》
認真聽過L君的介紹,麻花不大高興。
太多人不懂分辨巖茶的美醜啦!
也大多不懷好意的人,專門去誤導新手了!
那些第一衝香氣、滋味就炸裂的巖茶,怎麼可能是好茶嘛!
提到這番話的原因,最最主要的和正巖茶的特性有關。
位於正巖景區內的巖茶,生態高,雲霧多,植被好,水土溫潤。
雖然,不同類型的正巖山場,坑內茶和崗上茶的小氣候環境不同。
但是正巖茶的大環境是一樣的,整體環境溫和、清涼。
故而,受到正巖山場的獨特滋潤下,真正的正巖茶是不會剛猛的。
相反的是,香氣以內斂細幽為主。
湯感豐沛,湯水淳滑,滋味細膩,茶香落水明顯。
而在喝茶的過程中,聞不到過分衝人的香氣。
在正常的泡茶方法下,更不會泡出濃重、苦澀滋味重的茶湯。
很多喝不懂巖茶的新手,很容易有這樣的誤會。
覺得巖茶的苦澀味重,就是有滋味,就是茶湯醇厚。
其實,這樣的理解並不對。
苦味與澀味,並不代表茶湯的滋味醇厚,有內容。
真正湯感豐沛的正巖茶,它的湯感喝起來應該像銀耳羹、藕粉糊那類的食物,膠質感足,份量感重。
細啜一口茶湯放在舌面上,能直觀感受到湯水的份量感。
而不好的巖茶,往往滋味感薄,沒有內容,像白開水那樣輕飄飄的。
如果是一款茶,又苦又澀又薄,那說明它的品質差勁到家了。
因為產區正,做青、焙火出色的巖茶,不會留下過分的苦澀味。
不論苦與澀,還是湯感薄。兩者都可以有力的揭開一款茶的真面目——品質太差了!
苦澀味重不等於湯感醇厚,也不等於茶氣充足。
苦與澀濃重的茶,能證明它的山場環境和加工技術不ok。
特別是第一衝就苦澀味極重的茶,肯定不能算好茶!
《4》
正巖茶的香氣,不會香到炸裂與衝人。
相反,茶香內斂、含蓄、持久、悠揚。
正巖山場的環境特點,山高谷深,環境清幽。
大環境上清涼多雲霧,多溫和的光照,適宜茶樹的生長。
溫和的生長環境,更有利茶樹積累豐沛的內質。
茶樹新梢的持嫩性更好,葉片內更積累更豐富的養分。
同時,由於沒有接受過分強烈的光照,茶青鮮葉內的苦澀物質數量比例適中。
而茶葉的芳香物質積累,也不會呈現出過分衝人的個性。
正常喝巖茶時,如果你遇到一款茶,一揭蓋就能聞到高揚沖天的香氣。
那麼說明它的山場環境,肯定不正。
只有外山茶,才會出現這種香到衝人的情況。
寫到這段,列位看官們大概會有疑惑,香氣炸裂,茶香衝人的表現難道不好嗎?
還真不是太好。
因為這樣的香,聞起來像劣質香水,像庸脂俗粉,沒有高級感。
並且香氣太衝的巖茶,往往茶香輕飄,而落水香表現不佳。
聞起來香,喝起來沒有香氣。
並且喝茶過後,嘴巴裡也不能留下舒服的茶香。
可以說,香氣衝人的巖茶只有學到好茶的形,而沒有真正的神韻。
從茶湯內感受到的香氣與滋味,均達不到最優秀的表現!
《5》
正常用蓋碗泡巖茶,好茶的滋味不會一股腦的釋放出來。
茶味的釋放,講究循序漸進。
從第一衝,到第二衝,再陸續的衝泡。
從大部分的情況看,3-5衝是一泡茶的滋味鼎峰階段。
過了頂峰期後,茶味的釋放會自然的下降。
由淺入深,再由高到低。
從整體來看,一泡巖茶的香氣與滋味釋放像是畫拋物線那樣,不會出現明顯的起伏。
相反的是,茶味物質釋放過程較為平緩,不急促。
一般在外面和別人鬥茶時,麻花會和別人提一個點。「好漢不贏前三把」。
意思是不能只喝前三衝茶湯,就直接論勝負。
動真格的PK,應該將一泡茶認真喝。
越喝到後面,答案越能分明。
內質豐沛的正巖茶,風味物質有條不紊的釋放,漸入佳境。
而普通品質的茶,在相同泡茶條件下,越到後面越不禁泡。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往往泡過了幾衝後,香氣滋味就下滑得非常明顯。
那這樣的茶越到後面,才越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6》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好的巖茶內質豐沛,深藏不露。
泡茶的時候很耐泡,經得起輪番沸水的衝刷考驗。
隨便的泡一衝,肯定達不到它最好的風味狀態。
一款能泡十多衝的茶,肯定不會在第一衝就鋒芒畢露。
第一道茶湯裡,茶味就能一覽無遺。那這肯定不是好茶的表現。
香清甘活,色香味醇的好茶,細水長流才是正道!
第一衝滋味就達到鼎峰的茶,註定走不長,泡不久。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