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懂武夷巖茶正巖肉桂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泡它!

2020-12-04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天價茶事件後,後臺默默多了一些新茶友。

這些茶友,均是慕名而來,被巖茶的狂熱模式所吸引。抱著獵奇心裡,想一探究竟:連上兩次央視的「武夷天價茶」,到底是何方神聖。

其中,不乏在某些茶領域的資深茶友。

李麻花一位遠在雲南的朋友(人家可是普洱茶專業份子),首先發來問候:「網上流傳的這個天價肉桂,喝起來是什麼味道啊?」

呃……喝起來什麼味道?

這些肉桂,也沒什麼特別之處,就是香氣比其他肉桂持久一點,桂皮香辛辣一點,湯水醇厚一點,茶耐泡一點,好喝一點。

此言一出,沒把村姑陳給氣壞,瞬間給了一記慄子頭。

果然,不能耍花腔,心也不能太大。

這肉桂好喝一點點,直接體現在價格上,就是一斤能賣五位數,而不是可憐的三位數。

肉桂,作為當下巖茶中的「天王」,它到底是什麼味道?

三位數的肉桂,個性像莽夫,橫衝直撞,缺少風雅氣息,它的口感,簡單粗暴而猛烈。

入口,湯感偏生硬,缺少柔和之美,還容易出現苦澀感,香氣落差比較大,泡至4-5衝,香氣轉淡。

整體表現,只能打60分,勉強及格。

能賣到五位數的肉桂,它的整體水平,遙遙領先,狂甩其他肉桂三條街,平均分都在85分以上。就是個情趣高雅,風流倜儻的公子哥。

幹茶,是舒服的窖香、焦糖香,還有些類似烤堅果的香氣。

經過衝泡後,首先攻城掠地的,是桂皮香。這可是肉桂的殺傷性武器,香氣持久而突出,能一下子博取關注度。

製作工藝精,發酵程度重的肉桂,還會有果香出現,這無疑為肉桂增添魅力,讓喝茶變得更有趣。

至於湯水方面,也沒有缺點可以挑剔,香氣落水,湯感柔和、細膩。

今年的肉桂,因天氣好,三晴兩雨,茶湯中還多了一層醇厚、飽滿,真正實現了集香與水於一體。

若非要找這些肉桂的毛病,那唯一能吐槽的就是它的價格。

正巖肉桂的風味,還有待各位茶友自己解鎖。

倘若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您,手上恰好有一泡正巖肉桂,那接下來李麻花說的部分,可要認真聽一聽。

要想正巖肉桂綻放光芒,恰如其分地展示作為「天王」的魅力,那少不了正確泡法的助力。

衝泡正巖肉桂,請掌握三個要點。

第一,蓋碗先挑對

白瓷蓋碗,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

關於為什麼要選擇白瓷蓋碗泡茶,原因不想再重複表述。

在此,要特別強調一點——使用蓋碗的大小。

衝泡正巖肉桂,要準確控制好茶水比例,不宜使用過大或者偏小的蓋碗,最好是用110-120毫升左右的蓋碗,投肉桂8克。

(110毫升標準蓋碗)

第二,水溫不可用錯

衝泡肉桂,自是要選擇100℃水溫衝泡。

若是溫度偏低衝泡,與肉桂的氣質絲毫不相符,反而會拖累其品質,另其內在物質無法充分釋放。

在制茶過程中,肉桂都扛過火海的考驗,還會經不起沸水衝泡嗎?

之前遇到一位茶友,她最喜歡用鐵壺燒水,燒好水之後,放在一旁,總是要等上半分鐘後再注水。

鐵壺雖說有一定的保溫效果,但晾了半分鐘後,溫度下降,這類水溫,用於衝泡綠茶尚且可以,但用來泡肉桂,萬萬使不得,根本沒辦法泡出肉桂的原滋原味。

若是用低溫衝泡牛欄坑肉桂……由衷地說一句:您真是土豪!

第三,出水要及時

要感受正巖肉桂的純正滋味,出水時間要拿捏到位。

經反覆出水對比實驗,最終李麻花尋得出湯經驗。

第1~5衝,以快出水為好。

所謂快出水,注水後即刻蓋上蓋子,倒出茶湯,前後控制在5秒左右完成。若是您經常抽菸,口味較重,茶湯時間可延緩2秒。

過猶不及。

好肉桂,內質豐富,若是出湯太慢,物質釋放過多,反倒容易變得濃烈。

出湯講究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不可拖沓。若是因為控水而長時間敞開蓋子,反倒會影響口感。

第六衝伊始,若覺得湯水滋味稍淡,可坐杯。

時間,不宜過長,以10秒為基數開始遞增。

肉桂,可謂巖茶中的天之嬌子,享萬千榮寵。

正巖肉桂,則肉桂中的霸王花,是茶友心尖兒上的寶貝。

新茶友,對正巖肉桂趨之若鶩,入門時都想一睹尊榮,感受其風採。

老茶友,將正巖肉桂視若珍寶,悉心呵護,免它驚,免它苦,免它無枝可依。

要李麻花說,喝懂正巖肉桂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泡它!

衝泡不得其法,再好的肉桂也將「泯然眾茶矣」,白白丟了好茶的名頭,還如何讓人懂它?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中,正巖山場的肉桂,為什麼苦澀味不重?
    正常品質的巖茶肉桂,不應該保留過多的苦味。 排除掉久泡與瘋狂坐杯的前提,若是一泡肉桂的滋味,苦得賽黑咖啡。 每啜一口,重重的苦味會像巨浪那樣直接拍在舌頭上。 驚濤拍岸,濃墨重彩的苦味,苦得讓人想流淚。
  • 喝武夷巖茶肉桂前,先搞懂這七個問題! - 小陳茶事
    一個名曰「水仙」、另一個名曰「肉桂」、第三個名曰「大紅袍」。這三種茶,乃是新手入門必喝品種。若是您沒喝過這三種茶,那肯定會被無情地嘲笑:「嘁,水仙、肉桂、大紅袍這麼主流的茶都沒喝過,還好意思說懂巖茶。」尤其是肉桂,近幾年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爆紅。
  • 武夷巖茶的一段羅生門,鬼洞肉桂是真有其事,還是天外來客?
    「每次在同事辦公室拿出一泡茶,開口就是一句這泡八百,那泡上千,最後這泡直接就要兩三千。」 「比茅臺還貴,名字還取得五花八門的。」 喝起來感覺像水仙,但味道聞著略微又像肉桂。 最後,她還是猜肉桂的機率更大。 「因為肉桂等於肉貴嘛,現在賣得這麼貴的巖茶,十有八九就是肉桂。」 這邏輯,服,確實沒毛病!
  • 武夷巖茶的頭道茶湯是什麼?是俗稱的「還魂湯」,還是孟婆湯?
    他是一個巖茶小白,最近剛到福州上班,身邊的工作茶喝的都是肉桂。小A表示說,他以前只聽說過大紅袍,但沒喝過幾次巖茶。換了新環境後,為了儘快適應工作社交上的喝茶需要,他最近都在惡補巖茶方面的知識。然而,然而,他發現了個頭疼的事。網上說巖茶的,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他都分不清誰說的才是真的。喝巖茶,原本就感覺越喝越懵。
  • 武夷巖茶同樣經歷了倒春寒,為什麼水仙變稠了,而肉桂卻沒有?
    卸下一身防寒裝備,手腳輕便,輕車熟路的泡下午茶。 這麼冷的天,還是喝醇醇的水仙吧。 原本打算泡慧苑鐵羅漢,但之前帶來的那盒茶,在上禮拜已經見了底。 翻開茶樣箱,剛好看到兩泡剛從武夷山寄下來的老叢水仙。
  • 武夷巖茶喝了那麼多,究竟何謂「巖韻」?
    而它不為常人所知的另一個地標性身份,是武夷巖茶中的上品「正巖茶」主產區之一。站在燕子窠舉目四望,綿延的青山雲霧繚繞,綠樹翠竹之下是一畦畦同樣翠綠的茶田,蜿蜒的九曲溪在不遠處迤邐而行,微風拂過,陣陣清香沁人心脾。陪同採訪的武夷山「首席」巖茶董事長楊文春告訴記者,在這片不算太大的燕子窠茶場,一場或會給武夷巖茶帶來重大改變的試驗正在這裡悄然進行。
  • 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其實這是誤判內質豐富的巖茶!
    那位壕氣的坑主,給我們泡了兩泡不同工藝的牛欄坑肉桂。當時喝茶那會,用的是審評式泡法,將「牛肉」悶了一會再倒出茶湯。坐在一旁原本期待滿滿的朋友,在連喝了幾杯特別苦的濃茶後,小聲的和麻花感慨。「這好好的茶,為什麼要悶苦了再喝?」雖然說,內質實力足夠的正巖茶,經過悶泡後,茶葉內的有益物質能夠中和苦和澀感。
  • 無論水仙還是肉桂,巖茶的苦澀味重,就是有滋味,就是茶湯醇厚?
    它們可都是根正苗紅的正巖茶,怎麼會落了下風?於是當L君隨口提到這茬時,麻花停止了手上的泡茶動作。請他詳細的、一五一十的將整個過程說清楚。然後他和我們提,外面好多人誤會巖茶要一開泡,香氣滋味就要炸裂才是好茶。用沸水泡茶,剛一出湯,揭蓋就是高揚沖天的茶香。香氣特別濃鬱,霸道,張揚。
  • 為什麼現在的武夷巖茶肉桂,都喜歡拼黃觀音?
    說起這土豆換成肉價錢的事,在巖茶裡也不算少見。 從那家館子的荔枝肉,倒是讓麻花想起最近喝到的幾款拼配肉桂。 毫無例外,裡面都發現了老朋友——黃觀音的身影。 因為每回大量試十二金釵的茶樣時,總能喝到好幾款不同的黃觀音。
  • 解碼武夷巖茶的山場密碼,牢牢記住這些,避免喝得一頭霧水
    談及武夷巖茶的「山場」,我們一直神往之,心念念的,或許是著名的「三坑五澗」,或許是並不那麼出名的蓮花峰,抑或是虎嘯巖、鬼洞、竹窠……山場的多樣性,讓我們每行至一轉角處,總想著會不會在某個旮旯角落處與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樅,水仙、肉桂,或者是大紅袍、水金龜……不期而遇。據統計,武夷巖茶的品類竟多達一千多種以上。有些我們甚少聽過,幾乎存在於教科書上。
  • 去年的足火肉桂,為什麼會泡出紅湯?背後隱藏著這三種情況
    「本來想當面聊的,最近收了點去年的足火肉桂,總感覺有問題。」「開湯出來的顏色發紅,你看看圖片有什麼情況?」點開一看,果然看起來就怪怪的。傳統武夷巖茶正常的湯色要求是橙黃明亮。哪怕是足火茶,也頂多是深琥珀色。怎麼老友手上的那款肉桂,泡出來卻是紅豔豔的湯水?看起來比紅茶還像紅茶。
  • 你的武夷巖茶,為什麼會出現澀味?除了工藝,還有這個因素!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好茶,它是輕柔的。即便是長在馬頭巖開山坪的肉桂,在火力全開的霸氣滋味下,也藏著一顆柔軟的心。它的骨子裡,依舊藏著甘醇與柔和。這一點,從今年的馬頭巖老樹肉桂中可見端倪。
  • 肉桂,黃觀音,雀舌,誰才是巖茶的香氣擔當?
    難怪好不容易遇上茶香特立獨行的肉桂,大家就立馬給它封了號——香不過肉桂。武夷巖茶,追求巖骨花香。花香,才是巖茶最基礎款的香型。論花香,雀舌的香氣有顛倒眾生的本事。在眾多溫婉細幽、賢良淑德的傳統名叢面前,脂粉香妖豔得像妖精的雀舌,同樣不走尋常路。哪怕是已經升為當家花旦的肉桂,也不能在花香上奪去雀舌的光芒!
  • 武夷巖茶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一句話概括大紅袍在巖茶圈的地位,你會怎麼形容它?曾幾何時,用巖茶界一哥來形容它最為妥帖,可近年來卻有些被肉桂反超的勢頭,牛肉、馬肉、龍肉等名氣在圈子內可比大紅袍要響。有種正宮娘娘被三宮六院妃嬪搶了恩寵的意思。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武夷巖茶茶湯的厚和薄決定著一款巖茶的品質,不論大紅袍水仙肉桂
    呃,是今天的主題——巖茶茶湯的厚與薄,是由什麼決定的?等等,麻花姐姐,你不要說太快,先來解釋一下,「厚」是啥?「薄」又是啥?《2》喝巖茶時,我們聽到的「厚」和「薄」,其實是指茶湯的滋味。厚是什麼意思?「厚」,字面意思為重;多;豐厚;扁平物體上下兩面之間距離大;酒味濃的等。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該如何存放?記住這四大要點!
    網友留了個超級有含金量的問題:「武夷山產的肉桂,要不要存冰箱?」登時想到把牛欄坑肉桂放進冰箱的畫面。牛欄坑肉桂可憐兮兮地待在陰涼又潮溼的冰箱中……不敢多想。在問題下方,各方茶友(其中不乏xx大師,xx制茶師活躍)亮出觀點。
  • 武夷巖茶,重水求香,巖茶的品種香、工藝香、山場香你都認得清嗎
    喝茶聞香時,先聞到巖茶的工藝香,再感受原有的品種香。這可是再正常不過!《2》武夷巖茶,重水求香。除了湯感滋味外,香氣在巖茶的審評中也很重要,佔比30%。巖茶的品種香,是茶葉與生俱來的,具有獨特標識性的香氣。品種香清晰,巖茶審評的基礎標準。判斷一泡巖茶的工藝好壞,重點就是看它的品種香有無,是否清晰。武夷巖茶,根系龐雜,品種眾多。
  • 肉桂茶和香料肉桂到底有什麼關係?
    小編隨便抓了一個不喝茶的小夥伴問他肉桂茶是什麼,他回答我:「是用那種香料泡出來的茶吧。」要是問烏龍茶是什麼,巖茶是什麼,肯定不會有人說這是用香料泡出來的,但是要是直接說肉桂茶是什麼,肯定就會有人覺得這是一種用香料泡出來的茶。那么喝茶人常說的肉桂茶是什麼東西,用香料肉桂泡出來的東西嗎,還是說肉桂樹上摘的葉子泡的茶就是肉桂茶了呢?
  • 什麼樣的巖茶水仙才會有苔蘚味?是樹齡,還是山場?
    這不是明擺著,欺負外面的一眾茶客喝不懂正巖茶,以次充好嗎?話說到這,有人該好奇了。不是說老叢水仙會有苔蘚味嗎,怎麼這一提到「苔蘚味」,卻這麼不受麻花待見?到底什麼樣的巖茶,才會有「苔蘚味」?《2》巖茶的品種有非常多,水仙肉桂是當家花旦。但從這兩種茶裡選出一款,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肉桂。因為肉桂的桂皮香,花香,果香,能讓你喝得到,嘗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