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武夷巖茶的山場密碼,牢牢記住這些,避免喝得一頭霧水

2021-01-18 義芳君說茶

原創 | 義芳君說茶

1、

前期熱播的央視大片《航拍中國(第二季)福建篇》一開場,在無人機的宏大視角下,綠意盎然的武夷山國家自然風景區如同捲軸山水畫般徐徐展開。

三十六峰、九十九巖,沿著九曲十八重溪一路逶迤向北。丹山碧水,崖峰凸立,谷底坡上大大小小茶園錯落有致。

置身於此天然茶倉,畫風清幽,茶香醉美,讓人頓生「一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即視感。

果真是造化鍾神秀!

2.

一千多年前,結廬於此的理學名家朱熹,曾發出「紅裳似欲留人醉,啜罷醒心何處所」的感嘆。在他看來,推門而出便是「遠山重疊翠成堆」。

不曾想,朱熹眼中的「遠山重疊」之下,卻蘊藏著一處處獨具特色的山場小氣候、一株株各具神韻的茶樹品類。

談及武夷巖茶的「山場」,我們一直神往之,心念念的,或許是著名的「三坑五澗」,或許是並不那麼出名的蓮花峰,抑或是虎嘯巖、鬼洞、竹窠……

山場的多樣性,讓我們每行至一轉角處,總想著會不會在某個旮旯角落處與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樅,水仙、肉桂,或者是大紅袍、水金龜……不期而遇。

據統計,武夷巖茶的品類竟多達一千多種以上。有些我們甚少聽過,幾乎存在於教科書上。

例如:石乳香、玉麒麟、透天香、金柳條……等菜茶。

但即便少為人知,它們依然是完美的個體存在。

問題在於,武夷巖茶的「山場」究竟是什麼?

在義芳君看來,「山場」其實就像一個個散落在村子四周的家庭,既有這個村子亙古以來形成的特有秉性,這是共性;也各有各的脾性,有的含蓄內斂,有的張揚靈動……這是個性。

學術一點的說法,武夷巖茶「山場」就是由當地的植被、土壤、水文、氣候、光照、水流等微域小氣候形成的獨特生態環境。

3.

說到這裡,茶友們應該門清的是,武夷巖茶因山場不同,形成了正巖、半巖及洲茶三大類。

整體品質表現上也以正巖為寵,半巖次之,洲茶為下。

產區從呈現一片巖谷陡崖丹霞地貌的武夷山風景區核心地帶向外擴展,過渡到九曲溪畔的衝積土茶園地帶。

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山場土壤的遞變:從風化疏鬆的紫色砂礫巖,過渡到質地較為粘重的紅土,再到洲茶的黃壤土。

這倒是非常符合茶聖陸羽關於茶園土壤 「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 的論斷。

而細心的茶友一定會發現,武夷巖茶山場的命名多為「巖、坑、澗、窠、洞、峰」。

這些命名其實正為我們提供了解讀武夷巖茶山場奧秘的密碼。

巖,即突兀而起的巖石。

最具陽性,光照充足,特別有利於茶香的凝聚。

代表性山場如馬頭巖、虎嘯巖等,所產肉桂香高韻正,霸氣十足。

坑,即比較大型的山谷。

光照不及巖石坡頂,但植被豐茂,坑內土質深厚,茶葉內質比較豐富。

代表性山場如牛欄坑、大坑口、慧苑坑,所產肉桂茶,韻致沉穩,落水含香,味醇耐品。

澗,即小型的山谷。

澗內一般常年有水流,曲折蜿蜒如深巷,山蘭石蒲叢生,水汽豐盈,小氣候特徵明顯。

代表性山場有流香澗、悟源澗等,所產巖茶香氣清幽,秀外慧中。

窠,即巢穴,一般位於崖壁上,崖下非坑即澗。那六株國寶級武夷大紅袍母樹就是生長在九龍窠崖壁上。

代表性山場如九龍窠、竹窠等,所產巖茶有奇香,或略帶水蜜桃味,或桂皮香,或奶香……

洞,即洞穴。

其山場特點就是類似洞穴,氣場恆定,相比其它山場,較為封閉,自成一小氣候。

代表性山場如鬼洞、水簾洞等處。所產巖茶,如水仙、白雞冠等名樅,茶水醇厚,香氣幽穩,恍如閨中佳麗。

峰,即山峰。

峰有四面,面面各異,生態具有多樣性,茶亦風格多樣,向陽則香高,背陰則重水。

代表性山場如玉柱峰、蓮花峰等處。

總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相較而言,來自坑澗一帶的巖茶,雖香氣、滋味不及產自巖峰的高揚銳利,但因坑澗四周有丹崖、流水、森林、青藤、垂蔓、澗草、幽蘭的庇護或滋養,水香更加渾融一體。

4、

正因為山場的獨具特色,即便是同種茶樹也會呈現出變幻多端的風格特色。

例如,馬頭巖肉桂的香高銳利、霸氣回甘絕不會類同於牛欄坑肉桂的韻味悠長、香穩持久,反之亦然。

實則,山場意同出身。出身好僅是為成為好茶「近水樓臺先得月」。出身得益於大自然的因緣際會,自己無從選擇,但後天的造化也很值得期待!

所以,如果說,不同山場是與生俱來的先天優勢的話,那麼後天的加工工藝則是其品質塑造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此節,義芳君和大家說完了武夷巖茶山場,下一節,義芳君將和大家一起交流武夷巖茶出好茶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加工工藝。

敬請期待哦。

本文由義芳君原創撰寫,每日分享茶文乾貨。了解更多茶知識,歡迎呼叫義芳君。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重水求香,巖茶的品種香、工藝香、山場香你都認得清嗎
    只不過這些原先表現張揚的香氣,會隨著火功的焙高,逐漸變細變幽。喝茶聞香時,先聞到巖茶的工藝香,再感受原有的品種香。這可是再正常不過!《2》武夷巖茶,重水求香。辨識巖茶的品種香,捷徑只有一條,多喝多感受。喝茶聞香時,多認真感受每個品種獨有的香型,並且在腦海裡記憶這些香型。到最終,當你在揭蓋聞香時。每當聞到一種熟悉的茶香,腦海裡就能快速的調取嗅覺記憶,直接分辨。
  • 武夷巖茶喝了那麼多,究竟何謂「巖韻」?
    武夷巖茶主產區群峰相連,峽谷縱橫,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茶農利用巖凹石隙遍植茶株,經年累月之間形成了「巖巖有茶,非巖不茶」的現象,「巖茶」因而得名。  武夷巖茶依生長條件分為「正巖」、「半巖」、「洲茶」,其中以正巖品質為最佳。在市場的引領下,近年來武夷巖茶的品質及價格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 武夷巖茶的頭道茶湯是什麼?是俗稱的「還魂湯」,還是孟婆湯?
    分山場,分火功,還分品種,入門的門檻很高。再看了很多介紹巖茶的視頻/文章/直播後,他更是看暈了,不知該信誰。他之前聽朋友說,喝巖茶之前要留一杯頭湯。但是今天又從*老師那聽到了一個驚悚的說法,「喝巖茶的頭道茶湯,會導致結石。」嚇得小A茶友一連在後臺發了多條留言,想問問麻花的看法。
  • 武夷巖茶茶湯的厚和薄決定著一款巖茶的品質,不論大紅袍水仙肉桂
    ,言外之意,就是這茶,喝起來是有內容物的,是有分量的,好像喝糖漿一樣,是有濃度的。湯水厚的巖茶,含在嘴裡,好像嬰兒的小手,在輕輕撫慰你的舌頭,把舌頭的每一個細胞都包裹起來。茶湯厚的巖茶,用「瓊漿玉液」這四字來形容,最合適不過。華酌既陳,有瓊漿些。薄是什麼意思?薄,字面意思理解為:不厚。引申為稀薄,淡薄,形容滋味淡薄。與「厚」相對應。
  • 聞巖茶的幹茶,能聞出土味、巖石味、山場味?這是江湖術士的伎倆
    但提到看出山場,那就是瞎扯淡了。 武夷巖茶,出廠前統一經歷了焙火,幹茶的外觀看起來大同小異。 如果單是看條索,區分正巖、外山,或者是細緻的山場,那這樣的做法太不靠譜了。 既然光是看巖茶的幹茶,看不出山場的好壞?那再加上聞香氣呢?
  • 武夷巖茶的一段羅生門,鬼洞肉桂是真有其事,還是天外來客?
    確實,這些年來的巖茶肉桂,發展的勢頭一直很旺。 從牛肉、馬肉,再到豬肉,鬼肉。 不知情的人聽到這些名字時,完全不知所云,哪怕是腦洞大開也想不到這是一款茶的代號。 有茶友過來留言說,他覺得巖茶喝的是什麼,從來都沒有鬧清楚過。
  • 武夷巖茶核心產區的「八大名巖」和「三坑兩澗」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八大名巖」或者「八大巖」只是當時一個籠統的說法,並沒有很明確的版本,畢竟每個山戶或者巖廠都誇自家山場最好,名樅眾多。 非常遺憾的是,經過幾十年的轉述和變遷,我們今天絕大部分人都只知道「三坑兩澗」而不知道巖茶在輝煌的時候曾經有「八大名巖」的說法了。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該如何存放?記住這四大要點!
    六大茶類中,綠茶就是要趁新鮮勁兒喝了,方不辜負明前茶、雨前茶的美稱。若是綠茶的鮮味消失,那就成了毫無靈氣的草木,喝起來著實沒有什麼意思。但,真正深諳存茶之道,並不會輕易將茶存於冰箱裡。即便是綠茶,也講究落袋為安,趁早喝完才是。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什麼樣的巖茶水仙才會有苔蘚味?是樹齡,還是山場?
    這不是明擺著,欺負外面的一眾茶客喝不懂正巖茶,以次充好嗎?話說到這,有人該好奇了。不是說老叢水仙會有苔蘚味嗎,怎麼這一提到「苔蘚味」,卻這麼不受麻花待見?到底什麼樣的巖茶,才會有「苔蘚味」?是因為樹齡,還是因為山場?《2》巖茶的品種有非常多,水仙肉桂是當家花旦。但從這兩種茶裡選出一款,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肉桂。因為肉桂的桂皮香,花香,果香,能讓你喝得到,嘗得著。
  • 什麼是巖茶,和石頭有關嗎?
    非常時期,宅家學點茶文化(不扎堆 雲聚會)茶識掃盲班:什麼是巖茶,和石頭有關嗎?武夷巖茶在我國六大茶類中被歸為「青茶」一類,但人們不常說「青茶」,更偏愛「烏龍茶」這種說法。在福建,南有烏龍鐵觀音,北有烏龍武夷巖茶,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巖茶?
  • 喝武夷巖茶肉桂前,先搞懂這七個問題! - 小陳茶事
    譬如隔壁鄰居家的大伯,新得一泡肉桂,趕緊招呼朋友來喝,「老友,喝好茶,肉桂啊!」然後幾個平均年齡70歲的大伯們,聚在一起,共享好茶。這就是肉桂的魅力。在茶桌上,要是沒喝過肉桂,你都不好意思吭聲。喝過牛肉、馬肉這類頂級肉桂的茶友,那說話的聲音不自覺提高八個分貝。
  • 武夷巖茶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
    您真別說,這些個大紅袍的風味,是馬奶奶遇到了馮奶奶,差了不止兩點。一、母樹大紅袍母樹大紅袍,此乃現在富可敵國也喝不到的茶。自2006年後,母樹大紅袍已停止採摘,並被列位國家級保護單位。這下母樹大紅袍更添神秘感,這款處於神壇上的母樹的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不好意思,麻花沒喝過。
  • 你的武夷巖茶,為什麼會出現澀味?除了工藝,還有這個因素!
    一起來解密:巖茶的澀味,是如何產生的。巖茶的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澀,是一種游離在酸甜苦辣鹹之外的感官體驗。澀,是一種什麼感覺?吃葡萄時,你要是沒剝皮,咀嚼幾下,舌面會被一種麻麻的感覺所覆蓋,仿佛被套上了一層枷鎖,變得遲鈍。又或者喝一杯沒醒的葡萄酒,也會感受到乾澀味,感覺舌頭像起了褶子一般。
  • 武夷巖茶中,正巖山場的肉桂,為什麼苦澀味不重?
    有人說,他一直喝到的肉桂都是霸氣路線的。 像滋味狂野的黑咖啡,沒有一點點的糖和牛奶,只留下充足的苦味麻痺舌尖清醒大腦。 麻花聽完他的描述,感慨他的味蕾完全是被爛茶虐出來的! 這究竟得喝過多少爛茶,才能得出這樣的體會?
  • 巖茶金牡丹,以「香」動茶客
    是何德何能,讓這款現代培育出的新品種巖茶敢用此命名。說起金牡丹,就連喝慣了巖茶的老茶客也未必熟悉。更是有人分不清「金牡丹」、「金觀音」兩種茶,甚至將巖茶中的「金牡丹」與白茶中的「白牡丹」混為一談。其實,只要喝過一次,就會對金牡丹留下深刻印象,牢牢記住這個名字。有茶友驚呼:此巖茶的香並不亞於有「茶中香水」之稱的單樅。高香,是巖茶金牡丹最大的特點。
  • 1斤武夷巖茶520萬!央視重磅調查福建「天價」茶!最新發聲
    福建日報福建日報微信7月15日訊(記者 鄭雨萱)近日,央視財經頻道《315在行動》欄目報導「天價武夷巖茶調查」專題,引發各界熱議。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武夷巖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已採取保質量、嚴監管措施的基礎上,7月15日,通過茶葉質量評定、制茶大師評定、茶葉市場監管、茶企規範以及武夷巖茶宣傳等方面,進一步提出堅決扼制「天價茶」的六項措施,確保讓廣大消費者都能喝上質量可靠並且適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巖茶。
  • 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其實這是誤判內質豐富的巖茶!
    喝巖茶,衝泡是一門重要的技法。內質豐富的巖茶,不建議悶泡,而是快出水。提到悶泡的壞處,麻花在此前的文章裡,已經反覆多次提及。很顯然直白的一個道理,在黃金茶水比例的搭配下。泡茶時間過長,茶湯悶的時間越久。最終得出來的茶,肯定是一杯濃濃的苦茶。長期喝濃茶有礙健康與養生,這是茶圈內的常識。
  • 為什麼現在的武夷巖茶肉桂,都喜歡拼黃觀音?
    說起這土豆換成肉價錢的事,在巖茶裡也不算少見。 從那家館子的荔枝肉,倒是讓麻花想起最近喝到的幾款拼配肉桂。 毫無例外,裡面都發現了老朋友——黃觀音的身影。 因為每回大量試十二金釵的茶樣時,總能喝到好幾款不同的黃觀音。
  • 喝懂武夷巖茶正巖肉桂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泡它!
    這些茶友,均是慕名而來,被巖茶的狂熱模式所吸引。抱著獵奇心裡,想一探究竟:連上兩次央視的「武夷天價茶」,到底是何方神聖。其中,不乏在某些茶領域的資深茶友。李麻花一位遠在雲南的朋友(人家可是普洱茶專業份子),首先發來問候:「網上流傳的這個天價肉桂,喝起來是什麼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