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宅家學點茶文化
(不扎堆 雲聚會)
茶識掃盲班:什麼是巖茶,和石頭有關嗎?
武夷巖茶在我國六大茶類中被歸為「青茶」一類,但人們不常說「青茶」,更偏愛「烏龍茶」這種說法。在福建,南有烏龍鐵觀音,北有烏龍武夷巖茶,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巖茶?又為什麼叫巖茶,和石頭有什麼關係嗎?
別說,巖茶還真和「石頭」有一定的關係。
1、巖茶,生於到處都是石頭的環境
要問巖茶的生長環境,八個字來概括就是「巖巖有茶,非巖不茶。」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巖茶生長於一個到處都是石頭的環境中。
武夷巖茶知名山場坑、澗、窠、巖、峰、洞,其實都與石頭有一定的關聯。武夷山的茶樹,要麼長在巖石凸起的山體上,要麼生於兩面巖壁夾擊下的坑澗裡,又或是藏在巨石包圍下的山洞中。
茶農合理利用當地山場的環境,構築「盆栽式茶園」或「階梯式茶園」,它們分布在坑澗怪石中,居於巖壁斷崖間,形成了絕佳的微域生態環境。
2、巖茶,生於爛石土壤中
土壤類型對巖茶來說屬實重要,因此我們還要單獨說說土壤這一因子。
武夷山的巖石主要為火山礫巖、礫巖、紅沙巖、頁巖、凝灰巖等類型,而武夷巖茶就是生長於這樣的巖石風化土壤裡的,所以說巖茶與石頭還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茶經》裡有一句經典概括: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上等的茶是生長於爛石土壤中,這樣的土壤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氮、磷、錳等物質,十分有利於茶樹的生長。
3、「巖韻」和石頭也有一定的關係
所謂山場,指的是茶園所處地點的自然環境,包括了土壤、植被、海拔高度、年光照度、年降水量等綜合的環境因素。
說到「巖韻」,和山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是正巖茶的山場環境,是公認的優越,巖茶只有種在武夷山這種特殊的山場環境裡,才有可能生出「巖韻」。「巖韻」和石頭當然也有關係,前文已提及,巖茶受到爛石土壤的滋養,汲取養分,形成了這種獨特的「山場氣」。
第三期「茶識掃盲班」就到這裡
下期預告:
為什麼說「萎凋」是白茶製作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