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仙、肉桂,到大紅袍,數數這些年巖茶界的那些「重口味」炒作

2020-12-04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周末時,遇到一泡特殊的巖茶。

與外面已經泛濫成災,飛禽走獸,群魔亂舞的花名不同。

那泡茶的名字很樸實,像村頭的姑娘叫小芳那樣, 它的外包裝上就標「肉桂」二字。

乍一看普普通通,不玩套路。

但在商品名的另一側,加上了一行小字——**茶會專供。

那個茶會的名字聽起來很正式,非常官方。

但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發現也沒幾人聽說過。

不過衝著那款特供茶的包裝看起來可以,看過去就花了不少精裝修「成本」。

於特意趁村姑試茶間隙,燒水泡來喝。

只揭蓋聞香,就感覺情況不妙,茶香妖豔,香得太衝。

再喝過一口茶後,徹底失去了對它的興趣。

嚯,還以為是什麼呢,原來是徹頭徹尾的外山高香網紅茶!

不得不說,這種玩「專供」、「內部分享」、「僅限**銷售」等噱頭的巖茶,確實深諳了人性的弱點。

有關「得不到」和「已失去」,最能撩人心。

這玩炒作,玩噱頭,玩的就是人性!

《2》

炒概念,是巖茶炒作的經典路數。

專供品的概念,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早個三十四年,在那個一切憑票購物的年代, 專供品就已經出現。

小到一針一線,鍋碗瓢盆,大到三轉一響,應有盡有。

但發展到現在,生活物資豐富,吃穿玩樂,一概不缺。

「專供專銷」這個概念,其實早就退出歷史舞臺。

不過到了近些年,為了求新,求奇,求稀罕,再次舊瓶裝新酒,將這個套路再搬出來。

所謂的「專供品」,大多數只是普通品再換了包裝,多加概念多貼金而已!

除了專供茶的名義外,巖茶還玩過很多概念。

比如,大師茶。

不過在早兩年的小罐茶事件後,「大師做茶」已經被大家玩壞了。

當年有網友做了算術題,大師們全年無休,全天炒茶,也炒不到幾千斤。

而一年到頭以「大師茶」名義賣出去的茶,沒有幾千噸,也有幾百噸。

吃一塹,長一智,當茶友們再遇到「大師茶」時,早早就留了心眼。

這是「大師」親手做茶呢,還是大師指導,大師監工,大師審評,大師認證?

把理由說明白,才有說服力!

比如,手工茶。

現代人都很浮躁,人力和手工天然就具有稀缺性。

不過以巖茶的複雜工序和步驟看,現在的武夷山人做茶,我還沒有遇到有人敢打包票說自家是全手工茶。

不過全手工不可能,而「部分手工茶」倒是有可能。

手工搖青兩小時,手工炒兩鍋青,請幾位伊姆手工挑茶梗,這些也能勉強算進手工!

《3》

起花名,武夷巖茶亂象。

有位江浙一帶的朋友,剛從武夷山回來。

然後平時喝綠茶為主,不怎么喝巖茶的她,發表了她的新奇見聞錄。

「沒見過有哪種茶,能像巖茶這麼愛取花名。」

「之前在一家店裡,遇到過一泡不知道什麼茶, 名字叫『包你爽』。」

「當時店家一直給我們推薦,然後看到這泡茶的花名,直想讓人起身就走。」

「你想想,這名字多像路邊小廣告,多不正經。」

聽完小姐妹的一番吐槽,確實讓人深有感觸。

武夷巖茶的代名詞,在很多外省朋友看來,從原來的大紅袍,再到肉桂。

最後,到了現在的「不知道什麼茶。」

群魔亂舞,牛鬼蛇神,飛禽走獸,魑魅魍魎,狗血吸睛,網紅逗趣,奇葩無窮。

原本上,給一款得意的好茶取花名,無傷大雅。

等閒齋,問琴軒,聽雨閣,過去的文化人取別稱, 一聽名字就特別有內涵。

但近幾年給巖茶取名,改名的風氣,將茶圈擾得熱鬧非常。

到商標局去查一下註冊,那些似是而非,沒有文化硬要凹高大上的茶名,數都數不過來。

並且在武夷山,不時就有人為了搶註一款茶的花名,爭得雞飛狗跳,頭破血流,一地雞毛。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熱衷給巖茶取奇葩花名?

答曰,炒作+吸睛。

很多茶友在遇到一泡名字牛逼哄哄,驚世駭俗的茶名時,不自覺就會拍個照,在朋友圈曬一曬。

但其實,無意當中做了義務宣傳。

本來給一款茶取個朗朗上口,信雅達的商品名,無可厚非。

但沒有底線的玩花名,就太沒道德了。

既玩了惡俗,噁心大眾,又給武夷巖茶的形象潑髒水,著實是損招。

《4》

玩克數,為爛茶銷售作鋪路

過去的武夷巖茶,一泡8克為準。

這一點,到武夷山親自問一圈老茶人, 便可得知。

另外,從武夷巖茶的主流產品茶具——100-110毫升的倒鐘形標準蓋碗,也能找到淵源。

因為這一容積大小的蓋碗,配套的正好是每泡8克巖茶。

而並非是外面的9克,10克,11克,12克,甚至15克!

從巖茶的單包裝克重看,大有越包越多的趨勢,而堅持傳統,只包8克的茶農、茶商並不多。

話說回來,只要茶好,何須量多。

給一泡巖茶加量,讓單泡裝巖茶,直接膨脹到10克。在這「玩克數」的數字遊戲背後,到底是為何?

1.促銷。

曾經有個很出名的營銷故事,當初提出給牙膏開口擴大一釐米的人。衝著這新奇實用的想法,得了一大筆錢。

每天多擠出綠豆般大小的牙膏,一年就能促銷好幾位數。

而巖茶呢,從一泡裝8克,到一泡裝10克,無形當中,能直接省事地拉動銷售額。

2.加滋味。

蓋碗泡茶,好巖茶只需放8克,茶味足夠精彩。

放到了10克,反而是畫蛇添足。

有道是,你見過真正的武林高手,需要用上流星錘,雙大刀,並且還要直呼「神力無邊」嗎?

當然不會,真正的高手,用上輕輕的柳枝,也能四兩撥千斤。

好茶也是如此。

那些要用克數膨脹,玩弄花招來撐場面的,無非就是實力不夠。

而我們始終堅持給每泡巖茶包8克,是因為有底氣和自信!

《5》

大道至簡,有了好食材,簡單白灼水煮,滋味同樣很鮮。

而一筐爛魚爛蝦拿到手,就只能用重口味來掩蓋。

做成爆炒,紅燒,辣炒,黃燜,蓋住臭腥味。

忽然覺得,很多時候茶界的那些「重口味」炒作,無非就是這個理。

玩概念也好,玩其它也好。

總之,十八般兵器齊上陣,為的不過是給爛茶鋪路!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主筆,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1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
    一、母樹大紅袍母樹大紅袍,此乃現在富可敵國也喝不到的茶。自2006年後,母樹大紅袍已停止採摘,並被列位國家級保護單位。這下母樹大紅袍更添神秘感,這款處於神壇上的母樹的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不好意思,麻花沒喝過。
  • 5克、8克、10克,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巖茶到底包幾克好?
    如果一款巖茶的幹茶輕飄,毫無分量,那麼,要裝到8克一包,必然用量比別人大。這樣的茶很難包,我看到茶農包茶時要使勁把茶往泡袋裡甩,不然都很難封口。外山的茶或者採老的茶,成品後外形相對會蓬鬆、輕飄一些。而千萬別輕看那些看似小包分量卻有達到的巖茶,至少可以說明這樣的茶緊結重實。某巖茶大師搖晃著裝有茶葉的小鐵罐說,「好聽嗎?
  • 巖茶知識課堂,大紅袍,肉桂,水仙的褪火是什麼意思?
    就好像大紅袍在大江南北一夜爆紅,各茶城的茶葉店裡,就貼上大紅袍的標誌。只有一個目的,告訴買茶的人,「我這裡有賣大紅袍哇,快來買。」等到金駿眉出名了,又貼上「金駿眉」紅色大字。即使你真的分不清大紅袍和正山小種的區別,沒關係,面子工程做足就夠了。在西方藝術史上,一幅名為《長頸聖母》的畫作,引來無數的爭議。即便這幅畫構圖0分,透視0分,人體0分,但它依然是神作。
  • 肉桂,黃觀音,雀舌,誰才是巖茶的香氣擔當?
    發展到如今,武夷巖茶裡的香氣擔當分出了三大派,分別是:以雀舌為代表的傳統名叢派,以肉桂為典型的當家花旦派,以黃觀音為種子選手的新品種派。魔鏡魔鏡告訴我,究竟誰才是世界上最香的巖茶呢?《2》雀舌的香氣,脂粉香妖嬈動人。提到「雀舌」這個名字,許多茶友最開始聯想到的是綠茶。精細小巧,形如鳥喙。
  • 巖骨花香,烏龍茶中的幾種極品巖茶
    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製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其製作工藝介乎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包括:殺青、萎凋、做青、炒青、包揉、揉捻、乾燥等工序,其中搖青和半發酵是形成烏龍茶的關鍵。而在烏龍茶眾多的種類中,有一朵「奇葩」,它就是巖茶。
  • 武夷巖茶同樣經歷了倒春寒,為什麼水仙變稠了,而肉桂卻沒有?
    巖茶正巖老叢的風採,果然尤為有標誌性。 不過昨晚上,剛跟武夷山的朋友通了電話,他倒是提醒了我一點。 「不是說2020年有倒春寒嘛,怎麼感覺今年的水仙普遍更醇,但肉桂卻沒什麼變化?」 這點深究起來,大有學問。
  • 什麼樣的巖茶水仙才會有苔蘚味?是樹齡,還是山場?
    這不是明擺著,欺負外面的一眾茶客喝不懂正巖茶,以次充好嗎?話說到這,有人該好奇了。不是說老叢水仙會有苔蘚味嗎,怎麼這一提到「苔蘚味」,卻這麼不受麻花待見?到底什麼樣的巖茶,才會有「苔蘚味」?《2》巖茶的品種有非常多,水仙肉桂是當家花旦。但從這兩種茶裡選出一款,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肉桂。因為肉桂的桂皮香,花香,果香,能讓你喝得到,嘗得著。
  • 武夷巖茶茶湯的厚和薄決定著一款巖茶的品質,不論大紅袍水仙肉桂
    湯水厚的巖茶,含在嘴裡,好像嬰兒的小手,在輕輕撫慰你的舌頭,把舌頭的每一個細胞都包裹起來。茶湯厚的巖茶,用「瓊漿玉液」這四字來形容,最合適不過。華酌既陳,有瓊漿些。薄是什麼意思?薄,字面意思理解為:不厚。引申為稀薄,淡薄,形容滋味淡薄。與「厚」相對應。像是麻花喝到外山的茶時,往往會吐槽一句:「這茶,也太薄了吧。」
  • 喝武夷巖茶肉桂前,先搞懂這七個問題! - 小陳茶事
    一個名曰「水仙」、另一個名曰「肉桂」、第三個名曰「大紅袍」。這三種茶,乃是新手入門必喝品種。若是您沒喝過這三種茶,那肯定會被無情地嘲笑:「嘁,水仙、肉桂、大紅袍這麼主流的茶都沒喝過,還好意思說懂巖茶。」尤其是肉桂,近幾年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爆紅。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該如何存放?記住這四大要點!
    網友留了個超級有含金量的問題:「武夷山產的肉桂,要不要存冰箱?」登時想到把牛欄坑肉桂放進冰箱的畫面。牛欄坑肉桂可憐兮兮地待在陰涼又潮溼的冰箱中……不敢多想。在問題下方,各方茶友(其中不乏xx大師,xx制茶師活躍)亮出觀點。
  • 母樹大紅袍給誰喝了,為什麼母樹大紅袍叫三棵六株?
    頂級的母樹大紅袍,已經沒有人能夠喝到了。2006年,已有300多年樹齡的母樹大紅袍停止採摘。,不過可惜的是,這幾處大紅袍更具體的地點在這些遊記和調查中都沒有被詳細交代,人們至今也沒有找到它們。」大紅袍受邀參加胡潤周年慶▲現今能喝到的大紅袍,主要分為兩類。
  • 武夷山大紅袍的三類區分
    這些「母樹大紅袍」每年的採摘成品茶很少。趙大炎在1994年對母樹大紅袍採摘做了詳細的記錄:「……5月6日上午9:40採完……..(翌日) 8:30烘焙結束,得成茶8大兩……」(見1994年《農業考古》之《大紅袍探奇》)。「大紅袍」茶的採制技術與其他巖茶相類似,只不過更加精細而已。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鬱有蘭花香,高香持久,「巖韻」明顯。多有桂花香或棕葉香。
  • 武夷巖茶的一段羅生門,鬼洞肉桂是真有其事,還是天外來客?
    確實,這些年來的巖茶肉桂,發展的勢頭一直很旺。 從牛肉、馬肉,再到豬肉,鬼肉。 不知情的人聽到這些名字時,完全不知所云,哪怕是腦洞大開也想不到這是一款茶的代號。 有茶友過來留言說,他覺得巖茶喝的是什麼,從來都沒有鬧清楚過。
  • 解碼武夷巖茶的山場密碼,牢牢記住這些,避免喝得一頭霧水
    談及武夷巖茶的「山場」,我們一直神往之,心念念的,或許是著名的「三坑五澗」,或許是並不那麼出名的蓮花峰,抑或是虎嘯巖、鬼洞、竹窠……山場的多樣性,讓我們每行至一轉角處,總想著會不會在某個旮旯角落處與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樅,水仙、肉桂,或者是大紅袍、水金龜……不期而遇。據統計,武夷巖茶的品類竟多達一千多種以上。有些我們甚少聽過,幾乎存在於教科書上。
  • 30秒解讀大紅袍、水仙、肉桂喝出了酸味是怎麼回事?
    作為一個喜歡吃甜食的人來說,喝到一款有酸澀感的酒,還是比較難接受的。有的人喝紅酒,為了減輕這種酸澀感,想出處了一個法子——往葡萄酒裡頭兌點雪碧可樂什麼的。估計一大票歪果仁會被國人這種吃貨行為深深地震撼到!這些遭受「非一般待遇」的紅酒,要集體跳河啦。可紅酒帶有的酸味,是它的自然特性,如同伏特加和白酒有烈性一般,是自然屬性。
  • 為什麼現在的武夷巖茶肉桂,都喜歡拼黃觀音?
    說起這土豆換成肉價錢的事,在巖茶裡也不算少見。 從那家館子的荔枝肉,倒是讓麻花想起最近喝到的幾款拼配肉桂。 毫無例外,裡面都發現了老朋友——黃觀音的身影。 因為每回大量試十二金釵的茶樣時,總能喝到好幾款不同的黃觀音。
  • 福建第一高山:世界頂級產茶基地,品種數位居全國首位
    實際上,除了鐵觀音之外還有諸多世界頂級的茶葉,諸如各種巖茶、大紅袍、正山小種等諸多名茶都福建特產,並且這些品種多達幾十種的茶都產自福建第一高山上。坐落在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以最高海拔2158米的頂峰而成為該省第一高山,此山是東南地區一座規模龐大的山脈體系,橫跨整個福建與江西兩省,部分山脈可延伸到廣東東北部以及浙江西南部,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十大山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