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的一段羅生門,鬼洞肉桂是真有其事,還是天外來客?

2020-11-27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村姑陳說,「鬼肉」這個詞讓她想起了聊齋,陰氣深深的。

和外省的朋友說起這個詞,他們更是一臉懵。

確實,這些年來的巖茶肉桂,發展的勢頭一直很旺。

從牛肉、馬肉,再到豬肉,鬼肉。

不知情的人聽到這些名字時,完全不知所云,哪怕是腦洞大開也想不到這是一款茶的代號。

有茶友過來留言說,他覺得巖茶喝的是什麼,從來都沒有鬧清楚過。

「每次在同事辦公室拿出一泡茶,開口就是一句這泡八百,那泡上千,最後這泡直接就要兩三千。」

「比茅臺還貴,名字還取得五花八門的。」

還有一位朋友更逗,她說之前和男上司喝茶,發現那天喝的茶名字竟然叫「從頭再來」。

這葫蘆裡面裝的是什麼酒,想破腦袋也猜不到。

然而,光是這一泡茶,身價就要成百成千大洋。

換算成最近的金價,一克茶的身價能比黃金還貴。

不過,賣得這麼貴的茶,外包裝卻是一概不詳。

不知山場,不知品種,不知火功。

喝起來感覺像水仙,但味道聞著略微又像肉桂。

最後,她還是猜肉桂的機率更大。

「因為肉桂等於肉貴嘛,現在賣得這麼貴的巖茶,十有八九就是肉桂。」

這邏輯,服,確實沒毛病!

《2》

聊到最終,那泡名字稀奇古怪的巖茶,還是沒搞清楚它的來歷。

如果「從頭再來」的從,再加一個木字旁,湊成「樅」,那按武夷山人取帶樅字成語茶名的習慣,十之八九是水仙。

不過,有一點事實,不得不說。

現在的巖茶,尤其是正巖茶,肉桂的身價一直不便宜,這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尤其是在巖茶圈子裡,被狂轟濫炸的天價茶洗腦後,許多人徹底接受了肉桂很貴的想法。

然後,一到外邊喝茶時,大夥們發表對一泡茶的評論。

很多時候,大家對這泡茶的香氣、滋味、口感、韻味、工藝、山場,都不大關心。

反而是對這泡茶八百,那泡茶三千,聊得興高採烈。

因為香氣滋味這些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懂,都能聊得開。

但這價格不一樣,不管張三李四,不論懂不懂茶,都能發表一番高見。

鋪墊了這麼多,我想要說的只有一點。

現在的肉桂,市場行情還是很好。

第一,大家都覺得它還是很貴。

第二,人們都覺得它不能賣得太便宜。

在這樣的行情背景下,再來揭秘巖茶圈子裡所謂的「鬼洞肉桂」,就需要勇氣了。

畢竟,這又得動別人的蛋糕了。

究竟鬼洞真的有肉桂嗎?

冒著被咂雞蛋的風險,麻花要客觀的說一句公道話。

至少在「鬼肉」這個名號打起來之前,壓根沒有!

事實是,鬼洞壓根沒有多少棵肉桂。

並且那一小片肉桂,還是前幾年新種下的。

要不信,你們可以親自到鬼洞走一走。

哪怕小學數學沒學得太好,那一小片肉桂茶樹到底有幾棵,算起來也不是件難事!

按茶農們的說法,武夷肉桂一般「三年打頂,五年採摘。」

在那一小片肉桂剛種沒幾年的時候,為什麼市場上的「鬼洞」卻能滿天飛?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場羅生門!

《3》

鬼洞沒有多少肉桂。

這不是我們的猜測或者臆測,而是事實。

理由有很多。

1.在慧苑老友的帶路下,我們走了一趟內外鬼洞。

時間就在大半個月前,路線是從天心寺的後山,繞到倒水坑入口。

從左側的小路進,沿著一條路,從內鬼洞進。

走至外鬼洞後,再走至慧苑坑的遊覽路線,順著大路走出。

2.自古華山一條道,而這行走鬼洞的路,據茶農說也只有這一條。

SO,可以確保在鬼洞山場範圍內,沒有種植多少肉桂。

對於這個範圍,沒有遺漏之處。

3.據根正苗紅的慧苑坑主,茶三代所言,鬼洞肉桂就是被炒作出來的。

因為自古來,鬼洞作為一片隱世之地,一直都是奇種的樂園。

裡面有著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數不清的奇種們,千百年就棲息於此。

奇種,又叫菜茶,是由茶籽有性繁殖出來的。

A茶樹的開花後,不小心被昆蟲等授了B茶樹的花粉。

然後這A+B它們一結合,原有的性狀不再穩定,非A非B,而是生成出全新的品種。

可以說,作為茶樹資源保護庫,鬼洞的奇種不計其數。

但在鬼洞這片山場裡,哪怕外界的肉桂再紅再火熱,它也不是裡面的主角。

不論是鐵羅漢也好,肉桂也罷,鬼洞真正的主角,一直都是奇種!

4.那小片前幾年剛種下來的肉桂,壓根達不到量產階段。

一來,本身它們分布的就極窄。

如果後期沒有補種,估計產量就不高。

二來,據茶農說那片肉桂是五年前種下來的。

現在目測,樹齡確實不高。

武夷肉桂茶樹,通常三年打頂,五年採摘。

但從我們觀察到的情況看,那小片肉桂茶樹,茶農還沒有給它打頂,沒有任何的修剪痕跡。

一般,肉桂茶樹長到一定樹齡以後,需要剪一剪頭髮。

不然它的後期產量會不高。

然後,從外鬼洞看到的那些肉桂,明顯就是處於生長期的狀態。

從這些事實看,鬼洞的肉桂明明沒有多少。

外面滿天飛的「鬼洞肉桂」,不論如何也解釋不通!

《4》

既然,鬼洞肉桂這麼有名,而奇種卻很少名氣。

明明「鬼肉」更能賣出好價錢,為什麼不砍了奇種,往內外鬼洞裡都種上肉桂呢?

這個情況,說來複雜。

它和牛欄坑水仙的情況,又不太一樣。

去年冬天,剛給一位茶友解釋過,為什麼牛欄坑肉桂這麼有名,為什麼還要種水仙。

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歷史文章。

具體的內容,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而鬼洞這個山場,它和牛欄坑的情況不同。

按慧苑坑主的說法是,「鬼洞可以種肉桂的地方,並不多。」

按它的山場情況,種出來的鬼洞肉桂,口感陰柔陰柔的,他之前在同組的朋友那喝到過。

以桂皮香辛銳,湯感辛辣著稱的肉桂,轉成娘娘腔那樣陰柔的性子。

猜過去,不必多說。

將這樣的肉桂拿到市面上去,哪怕是真貨,消費者也不認帳吧。

總之,這樣的肉桂喝起來不像肉桂,銷售上是有困難的。

除此之外,按當地的老友說法是,鬼洞可以種肉桂的地方不多。

親自去了一趟鬼洞後,我對此有了深刻體會。

先說內鬼洞的整體地勢,它就像一個深深的V字。

一眼望去,很陰深。

對麻花這樣膽子大的人來說,敢夜行馬頭巖、悟源澗。

但要我在天黑之後去鬼洞,免談!

兩山夾勢的內鬼洞,清涼幽深,基本曬不到什麼太陽。

兩邊的巖壁有很多松樹雜樹落葉,環境比較清涼潮溼,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腐葉味。

將肉桂種在這麼陰的地方,比起許多坑澗山場都要幽深許多的小環境裡,它肯定很難適應。

這一點,平時喜歡花草園藝的朋友可以了解。

將再頑強,曬不死的太陽花種在陰溝裡,它肯定開不了花。

相對內鬼洞而言,外鬼洞相對開闊一點,至少兩旁的巖壁沒有窄窄的相挨。

從內鬼走到外鬼,會有豁然開朗感覺,光照略多,日照略多,陽氣更多一些,沒有那種陰森森的氣息。

在外鬼洞的那一片地方,才會被人專門開出來,種成肉桂。

之所以選在此處,別人都是有專門講究的。

《5》

鬼洞幽深,神秘,從環境氣場看,它和肉桂有些「八字不合」。

正因如此,它成了正巖山場內保留不多的隱世之地。

不像別處的山場那樣,受「肉桂熱」這一時代巨浪的影響。

原住民(北鬥、梅佔、奇種、白雞冠、黃玫瑰、金柳條等等),總之將這些名氣沒有肉桂大的品種,大部分被人砍了種成肉桂。

隱世在鬼洞裡的奇種,能夠在肉桂很貴的年代下安穩保留。

不得不歸功在,鬼洞山場的特質上!

不是所有的山場,都適合種肉桂。

至少,在鬼洞這片安靜的地方內,它現在沒有多少肉桂。

未來上,也不大可能大片被人開出肉桂。

所以,市面上滿天飛的「鬼肉」,大家要當心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同樣經歷了倒春寒,為什麼水仙變稠了,而肉桂卻沒有?
    裹上羽絨服,圍上圍巾,迎面刮來的冷風,還是無處不入。 跨步回到室內,打開取暖器,換鞋脫帽換外衣。 卸下一身防寒裝備,手腳輕便,輕車熟路的泡下午茶。 這麼冷的天,還是喝醇醇的水仙吧。
  • 解碼武夷巖茶的山場密碼,牢牢記住這些,避免喝得一頭霧水
    談及武夷巖茶的「山場」,我們一直神往之,心念念的,或許是著名的「三坑五澗」,或許是並不那麼出名的蓮花峰,抑或是虎嘯巖、鬼洞、竹窠……山場的多樣性,讓我們每行至一轉角處,總想著會不會在某個旮旯角落處與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樅,水仙、肉桂,或者是大紅袍、水金龜……不期而遇。據統計,武夷巖茶的品類竟多達一千多種以上。有些我們甚少聽過,幾乎存在於教科書上。
  • 喝武夷巖茶肉桂前,先搞懂這七個問題! -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巖茶課堂丨作者:李麻花在巖茶圈,有三種茶是敲門磚、基本款、必備入門茶。除了牛肉、馬肉之外,茶圈比較著名的「肉」還包括:鬼肉——鬼洞肉桂龍肉——九龍窠肉桂豬肉——竹窠肉桂心頭肉——天心巖肉桂虎肉——虎嘯巖肉桂
  • 武夷巖茶中,正巖山場的肉桂,為什麼苦澀味不重?
    另外,苦味重並不是肉桂的品種特徵。 肉桂作為武夷山的名叢,作為武夷巖茶的當家花旦。它的品種香氣是桂皮香。 桂皮香,在茶葉的香型裡很有個性,獨樹一幟。 聞起來的感覺,像灑在卡布奇諾上的肉桂粉。
  • 為什麼現在的武夷巖茶肉桂,都喜歡拼黃觀音?
    但是呢,最近再去點同一道菜,發現有變化了。 肉少了,土豆多了。 吃起來,也就不是那個味道了。 說起這土豆換成肉價錢的事,在巖茶裡也不算少見。 從那家館子的荔枝肉,倒是讓麻花想起最近喝到的幾款拼配肉桂。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該如何存放?記住這四大要點!
    網友留了個超級有含金量的問題:「武夷山產的肉桂,要不要存冰箱?」登時想到把牛欄坑肉桂放進冰箱的畫面。牛欄坑肉桂可憐兮兮地待在陰涼又潮溼的冰箱中……不敢多想。在問題下方,各方茶友(其中不乏xx大師,xx制茶師活躍)亮出觀點。
  • 喝懂武夷巖茶正巖肉桂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泡它!
    這些茶友,均是慕名而來,被巖茶的狂熱模式所吸引。抱著獵奇心裡,想一探究竟:連上兩次央視的「武夷天價茶」,到底是何方神聖。其中,不乏在某些茶領域的資深茶友。李麻花一位遠在雲南的朋友(人家可是普洱茶專業份子),首先發來問候:「網上流傳的這個天價肉桂,喝起來是什麼味道啊?」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肉桂,黃觀音,雀舌,誰才是巖茶的香氣擔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論香氣,雀舌是巖茶裡的old money,黃觀音是new money,那肉桂呢?——題記。《1》這已經是第三年了,再一次喝到了那款香氣妖嬈得不可方物的雀舌。最近試這款茶時,沉浸在一片脂粉香組成的世界裡。
  • 武夷巖茶的頭道茶湯是什麼?是俗稱的「還魂湯」,還是孟婆湯?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下午和茶友小A聊了一會。他是一個巖茶小白,最近剛到福州上班,身邊的工作茶喝的都是肉桂。小A表示說,他以前只聽說過大紅袍,但沒喝過幾次巖茶。
  • 武夷巖茶,重水求香,巖茶的品種香、工藝香、山場香你都認得清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很多茶友在看了文章後,會認為巖茶的香氣很好。香不過肉桂,香氣尖銳高揚,桂皮香有個性。水仙,空谷幽蘭,蘭花香撲鼻,老叢水仙還具有濃鬱的叢香。雀舌,芬芳妖嬈,甜香動人。黃觀音,香透天,梔子花香沖天而來……事實上確實也這樣。
  • 1斤武夷巖茶520萬!央視重磅調查福建「天價」茶!最新發聲
    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武夷巖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已採取保質量、嚴監管措施的基礎上,7月15日,通過茶葉質量評定、制茶大師評定、茶葉市場監管、茶企規範以及武夷巖茶宣傳等方面,進一步提出堅決扼制「天價茶」的六項措施,確保讓廣大消費者都能喝上質量可靠並且適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巖茶。
  • 武夷巖茶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一句話概括大紅袍在巖茶圈的地位,你會怎麼形容它?曾幾何時,用巖茶界一哥來形容它最為妥帖,可近年來卻有些被肉桂反超的勢頭,牛肉、馬肉、龍肉等名氣在圈子內可比大紅袍要響。有種正宮娘娘被三宮六院妃嬪搶了恩寵的意思。
  • 從水仙、肉桂,到大紅袍,數數這些年巖茶界的那些「重口味」炒作
    除了專供茶的名義外,巖茶還玩過很多概念。比如,大師茶。不過在早兩年的小罐茶事件後,「大師做茶」已經被大家玩壞了。當年有網友做了算術題,大師們全年無休,全天炒茶,也炒不到幾千斤。這是「大師」親手做茶呢,還是大師指導,大師監工,大師審評,大師認證?把理由說明白,才有說服力!比如,手工茶。現代人都很浮躁,人力和手工天然就具有稀缺性。
  • 你知道肉桂是什麼茶嗎?
    它是以肉桂良種茶樹鮮葉,採用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而製成的烏龍茶,是武夷巖茶的著名花色品種之一。肉桂茶被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由於其品質優異,性狀穩定,如今不僅成為武夷巖茶的最佳當家品種,而且也被外地廣為引種。
  • 武夷巖茶茶湯的厚和薄決定著一款巖茶的品質,不論大紅袍水仙肉桂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巖茶課堂丨作者:李麻花《1》日薄西山,驅車行駛在三環路上,音響裡循環播著《後會無期》。不自覺,將車速提到了80碼,一路暢通無阻。要擱在以往,沒過19點,麻花都不敢出門。一出門,就要堵在路上至少一小時。
  • 武夷巖茶核心產區的「八大名巖」和「三坑兩澗」
    至於《武夷巖茶姚月明選集》出版之後繼續沿用的「三坑兩澗」更加大了這個詞的傳播,而後人很少有知道「三坑二澗」這個原生詞,都誤作「三坑兩澗」。 甚至在林心炯發1986年表在《茶葉科學技術》第1期的《武夷巖茶品質與生態環境的初步研究》文章中,提到「三坑二澗」說的版本也還是「倒水坑」。 這種變化直到1985年,還是姚月明先生的那篇文章開始。
  • 肉桂茶和香料肉桂到底有什麼關係?
    小編隨便抓了一個不喝茶的小夥伴問他肉桂茶是什麼,他回答我:「是用那種香料泡出來的茶吧。」要是問烏龍茶是什麼,巖茶是什麼,肯定不會有人說這是用香料泡出來的,但是要是直接說肉桂茶是什麼,肯定就會有人覺得這是一種用香料泡出來的茶。那么喝茶人常說的肉桂茶是什麼東西,用香料肉桂泡出來的東西嗎,還是說肉桂樹上摘的葉子泡的茶就是肉桂茶了呢?
  • 巖骨花香,烏龍茶中的幾種極品巖茶
    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其製作工藝介乎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包括:殺青、萎凋、做青、炒青、包揉、揉捻、乾燥等工序,其中搖青和半發酵是形成烏龍茶的關鍵。而在烏龍茶眾多的種類中,有一朵「奇葩」,它就是巖茶。巖茶因"巖巖有茶,非巖不茶"而得名,以"巖骨花香"的獨特巖韻著稱。
  • 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其實這是誤判內質豐富的巖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提到苦茶和濃茶,很多人會皺眉頭。甚至於,一聯想到那苦如黃連的滋味。真真是一段可怕的回憶。喝巖茶,衝泡是一門重要的技法。內質豐富的巖茶,不建議悶泡,而是快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