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的苦澀味來源較為複雜,不僅與品種自身的基因有關,而且還隨土壤環境、氣候溫度、陽光照射強度以及採摘後處理方式等諸多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其中陽光照射強度和照射時間,對春筍的苦澀味輕重有直接影響。
春筍顧名思義為春天生長的筍子,品種繁多,大的有近十斤重,小的僅有小指頭粗。春筍其際上就是竹子的嫩芽胚,每一個春筍長大後就是一根健壯的竹子,故有竹胎,竹芽,竹萌之稱。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冬筍,許多人誤認為冬筍長大後也是竹子,實際上冬筍只是竹鞭節點上的膨大物,倘若不挖出來,只會在地裡自生自滅,不會長成竹子。
竹筍營養豐富,是公認的高蛋白、高纖維、低糖、低脂的綠色保健食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胺基酸、多糖、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竹筍由於富含粗纖維,對促進腸道蠕動,幫助人體消化起積極推動作用,是理想的降脂減肥佳蔬。春筍因其鮮嫩清新,香脆滑爽的口感,受到廣大食客的喜愛,成為春天裡最受歡迎的野菜之一。
竹筍雖然鮮美,但鮮竹筍美中不足,常常會帶有苦澀味。讓先弄清楚究竟是什麼物質導致了竹筍的苦澀味?
——導致竹筍苦澀味的物質
導致竹筍苦澀味的主要物質是單寧和胺基酸,其次再是草酸。這3種物質存在於竹筍中並非一成不變,受竹筍生長環境的變化有較大差異,而且不同品種、不同部位這3種物質的含量分布不同。
【單寧】
單寧是多種多元酚衍生物的混合物,自然存在於竹筍體內。單寧物質含量的高低是影響竹筍澀感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們都知道單寧在葡萄酒中被經常提到,在葡萄酒的領域裡,單寧為矛盾的一體,高品質葡萄酒離不開厚重的單寧,而單寧同時會給葡萄酒帶來苦澀口感;核桃也是單寧成分較高的堅果,所以我們在食用時會感到明顯的澀味。
單寧物質大部分分布在竹筍的薄壁細胞內,纖維細胞裡有少量分布。不同品種的竹筍單寧含量有較大區別,有實驗數據表明毛竹春筍單寧含量高,平均為0.37%,小野筍單寧含量往往只有毛竹春筍的一半,毛竹冬筍單寧含量也要比毛竹春筍低,大約為0.15%;這就是我們平時覺得春筍比冬筍苦澀的原因之一。
【胺基酸】
竹筍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總含量為每公斤10.23克,共有18個種類,其中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就有8種,它們分別為纈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色氨酸。在這8種胺基酸中有的為苦味胺基酸,有的則為甜味胺基酸,不同的胺基酸帶來不同的口感。
有實驗表明:胺基酸中的R基以數字3為分界線,呈現不同的風味。當胺基酸中R基大於或者等於3時,並帶鹼基時,通常竹筍以苦味為主。苦味胺基酸一般包括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當R基大於或者等於3時,並帶中性親水團基時,一般竹筍會以甜感為主,主要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絲氨酸,脯氨酸等。
胺基酸也會由竹筍的品種和生長環境不同,有較大差異。以麻竹筍、毛竹筍、綠竹筍3種竹筍為例,在自然光照的條件下,這3種竹筍人體必需胺基酸的含量普遍較高,這8種胺基酸含量佔胺基酸總量的29.02~35.95%,3種竹筍中毛竹筍的胺基酸含量相對偏低。另外,土壤、溫度、光線等因素對竹筍的苦味胺基酸含量影響大。
【草酸】
草酸雖然對竹筍苦澀味有一定影響,但卻不是最大源頭,網上許多關於春筍苦澀的文章,將其苦澀味全部片面地歸結於草酸,有失偏頗。竹筍中的有機酸主要是草酸,新鮮春筍中草酸含量每公斤為15.7毫克~46.2毫克不等。 草酸在蔬菜中以菠菜最為典型,菠菜葉片草酸含量約為每公斤82.1毫克,比竹筍高得多,但我們平常吃菠菜時並未曾感到明顯的苦澀味,所以說竹筍中的草酸在苦澀味中僅僅扮演了一個配角。
——去除春筍苦澀味的方法
① 焯水
將春筍進行焯水去除苦澀味,是最常見的處理方法,用高溫煮沸,使單寧、苦味胺基酸以及草酸3種物質分解揮發掉。具體操作:將春筍剝去筍殼,切除筍基老硬部分,大筍切片(小筍不用切),放入加入少量食鹽的沸水中汆煮,撈出瀝乾水分再烹飪。焯水的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否則筍片或者筍條失去原本美味的脆性。
此法優缺點:
優點:效果明顯,苦澀味減少80%以上。缺點:在去除苦味胺基酸同時,同時損失了甜味胺基酸和其它營養物質。
② 浸泡
浸泡也能將春筍中的單寧、苦味胺基酸等令竹筍苦澀的物質分解揮發掉。浸泡方法很簡單,具體操作:將竹筍剝去外殼,洗淨,切除筍基老硬的部分,再豎切成兩半放入盆中。淘米水煮沸,直接倒入盆中,沒過春筍,蓋上蓋子浸泡1~2天,浸泡時間越長,苦澀味越少,最好不要超過2天,尤其是高溫天氣,容易變酸變軟。
優點:操作便捷,香味獨特。缺點:時間長,受氣溫高低制約。
③ 蒸煮
高溫蒸煮,與汆沸去苦澀味同理,在這裡就不做多餘解釋。蒸煮方法更適合小筍,而且仍然能保持小筍的脆性。具體操作:小筍剝去外殼,洗淨,切除老硬的基部,再切成小筍丁,加入植物油、生抽、剁辣椒、豆豉、食鹽拌均,放入電高壓鍋中,接下煮飯鍵落閥後即可食用。
優點:苦澀味完成消失,成品一次性完成,簡單方便 ,脆性依然不錯,最大限度保留了春筍原有的風味和營養成分。缺點:只適合小筍類,筍種受到限制,另外,對於重口味的,味道過於清淡。
④ 最佳新鮮度
春筍從挖出來開始,越早食用味道越鮮美,隨著時間的延長,不僅會變老,而旦單寧、苦味胺基酸等物質也會不斷增加,苦澀味增多。
——鮮為人知的竹筍秘密
【光線強弱對竹筍苦澀味的影響】
陽光照射時間和強度直接影響了竹筍的苦澀味。在竹筍的生長過程中,陽光照射時間越長,照射強度越大,單寧、苦味胺基酸、草酸含量就越高,竹筍苦澀味越重,所以背陽的竹筍比向陽的竹筍苦澀味少。在相同的光照強度下,苦味類胺基酸從筍尖部向損基部降低,隨著光照強度的降低,甜味胺基酸含量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為方便大家進一步了解不同光照強度對竹筍苦澀味的影響程度,筱雅特根據有關實驗數據,特繪製了麻竹筍、綠竹筍、毛竹筍在不同光照強度中,胺基酸變化對照表。
麻竹筍在透光率60%,綠竹筍在透光率40%~60%,毛竹筍在透光率20%時,苦味胺基酸含量最低,也就是說這個光照下苦澀味最少。
為了提高竹筍的品質,減少它的苦澀味,有經驗的農民就會採用用土覆蓋或者拉遮陽網、套袋方法,人為營造一個黑暗環境,減輕竹筍的苦澀味。 冬筍為什麼比春筍鮮甜,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冬筍沒有見光。
【不同竹筍部位苦澀味不同】
竹筍不同筍節的苦澀物質含量差異較大,竹筍的苦澀味主要集中在筍尖部位,越往下苦澀味呈逐漸降低趨勢。筍基部位苦澀味較少,甚至沒有。以綠竹筍為例,其筍尖中苦味胺基酸含量為筍基的2.6倍,筍尖氰化物亦為筍基的36.38倍。由此可見,竹筍的筍尖最為苦澀,中部次之,筍基埋在地裡幾乎沒有苦澀味。
我是筱雅美食記,一個廚藝愛好者,關注筱雅美食記,傳遞一日三餐的美食溫暖,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點讚、轉發、收藏、評論,謝謝閱讀!
圖文筱雅美食記原創,剽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