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藉助當今美國最先進的太空科學技術,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應用
現代地震學技術對40年前月震傳感器勘測數據進行了再分析,這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月球的神秘內部結構,最核心部分是一個固態富鐵內核,其直徑約241.4公裡(150英裡),其外部是一個直徑約330公裡(205英裡)的液態鐵核外層結構包裹著。
這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月球「發電機」的進化過程——月球強磁場的形成與維持,揭開月球內核的詳細狀況有助於月球結構精確模式的形成。月球內核中包含著硫磺等少量輕元素,科學家基於此發現進行一項最新地球地震學研究顯示,地球內核外層也存在著硫磺和氧等輕元素。
月球內核最核心部分是一個固態富鐵內核,其直徑約241.4公裡(150英裡),其外部是一個直徑約330公裡(205英裡)的液態鐵核外層結構包裹著。
人們將現代最先進技術能與40年前太空勘測結果完美地結合測算,意想不到的獲得一項新的重大太空發現。1971年,「阿波羅號」太空飛行器太空人對月球表面月震傳感器的勘測結果顯示,月球與地球一樣,擁有類似的液態內核結構。
該研究小組還使用數組處理分析月球震動圖,技術分析鑑定和辨別月震和其它地震活躍性的信號源。他們辨別發現震波何時以及在何地穿過月球內核元素或者被月球內核元素折射,從而分析月球內核成份和不同深度地核層狀態。
雖然目前先進的人造衛星觀測圖像對於研究月球歷史和地形學具有重要意義,但迄今的人造衛星觀測結果僅是自阿波羅時代之後對月球的猜測和臆想。之前科學家基於月球內部特徵的間接評估曾推測出月球內核的存在,但對內核半徑、狀態和成份方面仍存在許多不一致性。
過去的月震研究主要局限於月球層級內核結構重疊信號反覆反彈導致的「噪音」衝刷,目前韋伯和研究同事使用一種震動圖分層技術,亦被稱為數位訊號分割法,研究期間分層技術提高了信號-噪音比率,並使研究人員能更精確地跟蹤震動路徑,以及穿過月球內核的每個震動信號的特徵。
專家表示:他們希望繼續研究阿波羅號月震數據,能在未來更精確地評估月球內核特性,以便儘可能清楚地描繪月球勘測信號,來協助未來月球任務的數據判讀,從而揭開月球表面以下的神秘面紗,並對了解火星熱量的歷史變化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