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核出現融化現象 地球引力加熱所致?

2020-11-23 驅動之家

【科技訊】11月13日消息,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在月球的地核周圍或許存在一個極為炙熱的液態層。這一結論是通過比較月球扭曲數據與理論計算得出的,研究人員表示地球的引力影響足以讓月核周圍形成一個液層。如果情況屬實,說明月球的活躍程度超過此前的想法,對了解地球的歷史也具有重要意義。

宇宙中彼此靠近的兩顆天體之間都會有引力拖拽效應。引力拖拽效應會在天體上產生相應的變化,比如說某星體的火山活動十分的活躍。而地球與月球之間也存在這樣的現象,在地球上的表現就是海洋會出現潮汐的現象。此前,也有科學家認為引力拖拽效應可能導致月核部分呈液態,但一直以來沒有人能夠證明這一點。

研究顯示月球內部並未冷卻和硬化並且一直因為地球對月球產生的影響加熱。原田雄司表示:「我認為我們的研究發現帶來了一系列疑問。例如,月幔底部如何在長期內保持柔軟狀態?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地球內部結構進行進一步研究,從細節上了解月球內部的熱量產生機制。另一個問題是,潮汐能在這個軟層內轉化的熱能如何影響月球相對於地球的移動以及如何讓月球冷卻?我們希望解答這些疑問,進而深入了解月球如何誕生和演化。」

研究小組關注的是月球內部結構。在阿波羅探月計劃中,太空人在月表進行地震觀測。科學家對與月球內部結構有關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這顆衛星主要由兩部分構成——月核和月幔。月核是月球的內層,由金屬構成,月幔是月球的外層,由巖石構成。研究人員發現觀測到的月球潮汐形變可以解釋月幔最深處是否存在一個超軟層。此前進行的研究發現月幔最深處的部分巖石可能熔化。此項研究得出的發現支持了這一結論。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航空航天研究所教授春山淳一指出這項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說:「類似月球這樣體積較小的天體冷卻速度超過地球等體積較大的天體。我們一度認為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已經停止,因此得出月球已經冷卻和硬化的結論,即使在地球最深處也是如此。但這項研究告訴我們月球並沒有冷卻和硬化,仍處於溫暖狀態。研究發現意味著我們必須重新思索一系列疑問,例如地球和月球在誕生之後如何相互影響?這項研究不僅讓我們意識到月球內部深處的實際狀態,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線索,了解地月系統的歷史。」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地球引力曾造成月表扭曲變形
    1972年4月,「阿波羅16號」太空飛船拍攝了月球遠側局部景象。  北京時間11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地球在月表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認為,在古代地球引力造成月球扭曲變形,從而導致月球赤道附近略為鼓起。這一發現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直到今天月球的遠側海拔仍比近側要高。科學家們的發現發表於《科學》期刊之上。  在許多方面,月球的遠側仍然很神秘,在那裡有著密集的隕石坑。對於月球的近側,我們都已經非常熟悉。與月球近側不同的是,月球遠側火山平原很少,而且海拔更高,在某些地方甚至高出數千米。
  • 誰在給它們加熱?
    這是三個天體之間的引力交互作用所導致的一種叫做軌道共振的現象,類似的現象在太陽系還有很多。由此可見,這些衛星之間的關聯還是非常緊密的。所謂的潮汐力,其根源來自於引力,但是由於天體普遍巨大,而引力作用又和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不同而變化,導致不同位置受到的引力不同而產生了這樣一種力。地球海洋的潮汐,就是典型的月球潮汐力帶來的現象。儘管伽利略衛星等天體並沒有表面的液態海洋,但這種潮汐力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 碳纖維加熱管為什麼為出現爆管現象?
    碳纖維加熱管作為新興的節能環保加熱管,深受廣大廠家的喜愛。關於碳纖維加熱管的優點,我們隨便都能羅列一大堆,比如,節能,省電,環保,發熱量大,使用壽命長,耐酸鹼腐蝕,應用範圍廣,等等。可是也有客戶反映在使用過程中碳纖維加熱管會出現爆管的現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我們經過這些年的經驗總結,得出以下2種結論。第一種原因,碳纖維加熱管的本身質量問題。
  • 解讀《流浪地球》:引力彈弓已有實踐,可控核聚變仍在努力
    引力彈弓效應已被廣泛應用依照影片中描述的「流浪地球」計劃,地球在巨大發動機的推動下逃離太陽,飛往最近的恆星——比鄰星。但地球是個龐然大物,平均半徑6371公裡,質量超過59萬億億噸。要讓它脫離太陽引力,只靠人造的發動機還不夠,於是電影裡讓它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當地球靠近木星時,會被其強大的引力吸引,從而加快行進速度。由於木星也在繞太陽公轉,在天體的互相影響中,最後地球會被木星像拋球一般拋出去,從而達到脫離太陽系所需速度。專家告訴記者,引力彈弓效應不是新發現,蘇聯在1959年發射的「月球3號」探測器就利用了引力彈弓效應。
  • 太陽系最複雜的小行星:既融化又未融化,還有液態金屬核和磁場
    大多數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都是行星體的碎片,行星體是太陽系中最早的原行星體。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原始行星體要麼在其歷史早期就完全融化了,要麼作為一堆未融化的碎石留了下來。但自從20世紀60年代發現隕石以來,一個隕石家族就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
  • 冰川融化出現神秘現象
    南極冰川融化對冰川流速的這種重大影響,目前還未納入到用於預測南極冰蓋未來質量平衡及其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的模型中。謝菲爾德大學地理系獨立研究學者、這項研究的作者Jeremy Ely博士表示,地表融水正進入南極半島的冰川之下,導致向南極海域滑動速度出現爆發增長,最快的時候比平常快了100%,這導致更多的陸地冰川出乎意料的流入海洋中。
  • 太陽系最複雜的小行星:既融化又未融化,還有液態金屬核和磁場!
    大多數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都是行星體的碎片,行星體是太陽系中最早的原行星體。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原始行星體要麼在其歷史早期就完全融化了,要麼作為一堆未融化的碎石留了下來。但自從20世紀60年代發現隕石以來,一個隕石家族就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
  • 通古斯爆炸之謎新說:冰質彗星撞地球所致
    通古斯爆炸之謎新說:冰質彗星撞地球所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6日 22:58 來源: 來源:黑龍江日報他稱,對於來自遠方的彗星來說,地球就是一個燒得熾熱的煎鍋。彗星在飛臨地球時迅速融化並發生了爆炸。他認為,他從事頗令研究人員頭痛的通古斯爆炸已經30多年了,如今終於在列昂尼德-庫利克(第一個在墜落地進行實地研究的科學家)的日記中找到了能證實這一新設想的線索。
  • 南極冰川不斷融化,竟然出現了這個現象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社會之所以會發展得如此之快,就是因為在之前大肆破壞環境導致,這不僅讓地球上的沙漠增多,而且還讓地球的溫度越來越高,也就是俗稱的「溫室效應」,溫度升高的後果就是會讓南極的冰川出現融化的跡象,這可不是一件小事!為什麼小編這樣說呢?
  • 數十億年前太陽和地球是如何出現的:超新星的爆炸和行星的誕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漩渦不斷加熱和收縮,然後一個密集的小圓盤聚集了宇宙碎片,並出現在中心。隨著溫度的升高,稠密的中央圓盤炸成為一個年輕的原恆星。而圍繞原恆星的龍捲風並沒有減弱,相反,引力不斷將氣體、灰塵和碎片吸引到原恆星身邊。最後,年輕的原恆星變得更加熾熱,並開始了熱核反應。於是太陽誕生了。
  • 地震是因為地殼活動,那麼地核冷卻,地球的地震會消失嗎?
    引言:最近,中國很多的地方都出現了地震的現象。還有很多不在地震帶上的城市都出現了地震的現象,比如說廣西,廣東等。眾所周知,地震的原因是地殼板塊運動。那麼如果地球有一天地核停止加熱,開始冷卻,那麼地球就不會地震了嗎?
  • 火焰也是一種物質,同樣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為何它的方向朝上呢?
    當我們看到一個物體發生了燃燒,會看到物體的外圍有火焰的存在,而在沒有外界風力幹擾的情況下,我們看到火焰總是朝著上部運動的,但是按照萬有引力的規律,任何物質都會受到地球向下的引力作用,難道火焰不是物質,不會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嗎?其實,火焰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物質,是一種處於等離子態的物質。
  • 火焰上升的本質原因,是地球引力的作用!引力不是向下嗎?
    火焰的形狀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的現象,不管是何時何地火焰都會往上竄,呈現出「淚滴形」,所以我們形象地稱之為火苗,那麼火焰為何會上升呢?而其上升的原因為何會與向下作用的引力有關?先看下面這張圖片。在地球上,我們常會聽說這樣的真理:冷空氣下降,熱空氣上升,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在火焰附近的空氣被加熱以後,由於密度的減小就會上升,上升的熱空氣就會造成局部區域的壓力降低,而離火焰稍微遠的冷空氣就會下降並且補充到壓力低的區域,然後再次被加熱上升,循環往復。從冷熱空氣的對流,我們就能知道,上升的熱空氣會把火焰帶上去,形成「淚滴」的形狀。
  • 地球自轉速度變快,一天或要刪減1秒,科學家懷疑與冰川融化有關
    最新發表於《生命科學》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我們地球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以超過過去50年的速度在自轉。簡單來說,就是地球自轉速度變快了。因此眾多科學家正討論是否世界時間(UTC)刪減1秒來以應對此變化,讓人類定義的時間與太空真實時間保持一致。史無前例「負閏秒」或出現!
  • 地球自轉速度變快,一天或要刪減1秒,科學家懷疑與冰川融化有關!
    最新發表於《生命科學》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我們地球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以超過過去50年的速度在自轉。簡單來說,就是地球自轉速度變快了。因此眾多科學家正討論是否世界時間(UTC)刪減1秒來以應對此變化,讓人類定義的時間與太空真實時間保持一致。 史無前例「負閏秒」或出現!
  • 地球自轉為何出現搖擺?人類要負責
    北京時間9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在自轉的時候會搖擺不定,目前科學家找到了這一怪異現象的具體原因:人類需要對地球自轉搖擺偏移負責。自1899年以來,地球自轉軸已偏移了10.5米。目前科學家研究量化發現了地球自轉「搖擺」的第三個成因——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轉暖。
  • 宇宙中最令人驚奇的現象:引力遊戲和核能謎團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4日消息,也許物理學最強大的方面實際上是宇宙中最令人驚奇的事情,這是物理定律和理論的普遍性。一些方程式可以解釋宇宙邊緣的各種現象,以及大爆炸最初時期至深不可測的宇宙未來,讓我們來體驗一下現代物理學究竟有多強大。
  • 翁志遠:太陽核聚變理論存在很多嚴重的錯誤
    通過上面所有的一系列問題,證明太陽核聚變理論絕對不是從實踐中得來,也絕對不能夠回到實踐中去,絕對是錯誤的科學理論,太陽及恆星熱核聚變理論出現錯誤,也將會導致一系列的理論出現錯誤。我們的科學研究和科學理論須要嚴謹認真、一絲不苟。
  • 如果地球核心不再融化的話,會發生什麼現象呢?
    現在地球的核心沒有完全融化。它的內核是一個實心鐵球,而外核是由數千公裡厚的熔融鐵製成。 科學家們知道這個是因為由地震造成的衝擊波可以被記錄在地球的另一邊—如果內核也融化了,我們將不會看到它們了。 大約在四十五億年前最初形成地球時,整個核心都融化了。從那時起,地球逐漸冷卻下來,將熱量散失到太空。因為它的冷卻,形成了堅固的內核並且它的尺寸在不斷增大。
  • 宇宙中最令人驚奇的現象:引力遊戲和核能謎團
    一些方程式可以解釋宇宙邊緣的各種現象,以及大爆炸最初時期至深不可測的宇宙未來,讓我們來體驗一下現代物理學究竟有多強大。  引力遊戲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我們關於引力如何工作的現代理論:物質和能量彎曲時空,反過來時空扭曲揭示物質如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