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氣象、環保部門預警:隨著氣溫上升,馬上就是南京飛絮、花粉爆發的時間段了。你知道南京空氣中導致你過敏的花粉有哪些嗎?日前,南京林業大學、江蘇省氣象臺對南京花粉的種類進行了研究,發現南京花粉共29個品種,其中12種是容易導致人過敏的,市民熟悉的懸鈴木只是其中之一。
12種花粉容易讓人過敏
據悉。南京花粉爆發周期有兩個,4-5月及8-11月都會有個「小波動」。其中4月是各種花粉最活躍的,因為此時植物處於開花盛期。不過園林專家告訴記者,花粉有三款:春季款、秋季款以及常年款。
在南京的12種致敏花粉植物排序是:懸鈴木、楓楊、藜科、構屬、柳屬、葎屬、榆屬、蒿屬、柏科、豚草、慄屬和莧科。除了豚草、黃花蒿、葎草是秋季過敏花粉的製造者外。「4-5月主要是木本植物的花粉對南京人影響最大。」其中大家熟悉的懸鈴木「梧桐樹」花粉最多,專家們在長江路附近監測時發現,花粉最多每平方毫米是近700粒,而且授粉期最長能持續3個月;其次是楓楊,它的花粉濃度能持續半年以上,不過今年南京開始淘汰該樹種;不能忽視的還有南京的構樹,它是構屬裡最常見的,在南京綠化中廣泛栽種,會落帶刺的毛毛球。
在傳播致敏花粉的植物中,南京還有3種「持久款」,從現在開始,能持續影響達半年之久。比如側柏、圓柏等柏科樹木;板慄樹以及甜菜、葎草等,它們是南京市民及動物的長期過敏原。
南京人最怕豚草花粉
雖然懸鈴木是春季南京花粉界的「冠軍」,但是數據顯示,9-10月才是南京花粉患者最多的月份,因為豚草入侵南京後快速蔓延,開花時產生黃色霧狀的花粉,一株就能產生上千上萬粒的花粉,而且傳播範圍極大,南京溧水的豚草花粉都能「飄」到新街口,傳播距離最遠數百公裡。
據悉,八月的最後兩周和九月的第一周是豚草花粉的「高峰期」,而天氣對豚草花粉變化有顯著的影響,豚草開花的季節需要大量的降水,漫長的雨季衝洗空氣中的花粉,從而減少花粉在空氣中的濃度。然而夏季短暫的降雨後,只要太陽一出來,花粉就會立即增多,花粉濃度也會再次上升。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春季很多家長愛帶小朋友們去公園,可是回家發現孩子總是咳嗽。其實,就是因為公園綠化太豐富,是花粉聚集地。比如圓柏花粉,隨著樹齡的增長,公圓柏樹釋放的花粉會逐年增多,空氣中花粉濃度持續升高。
午後和夜晚是花粉高峰期
提到「花粉」,很多人只會想到有花瓣、花蕊的鮮花。其實,研究顯示,臨床上導致花粉過敏的過敏原主要來自於樹或雜草的花粉。
中山陵園管理局花情預報員告訴記者,梅花、櫻花等鮮花的花粉數量少、比較黏、顆粒重,需要蜜蜂等昆蟲幫其傳播,這種花粉叫「蟲媒花粉」。而樹木的花粉,就像麵粉一樣,密密麻麻地裸露在外,風一吹就能傳播很遠,叫「風媒花粉」。春天的空氣中,樹木花粉的濃度很高,傳播得很遠。園林部門的監測曾表明,這種花粉喜歡在1.5米-2米的高度「遊蕩」,剛好是人們的「呼吸帶」。
據悉,南京春季花粉的濃度和氣象條件密切相關,氣溫高、空氣汙染重的時候,花粉就「旺盛」,同時一天還有兩個峰值的現象,即午後和晚上8點左右。因此,此時過敏性體質人群在戶外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