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今天是白色情人節,一般認為是對於西方情人節的延續,又叫返情人節,指的是在情人節收到禮物,則在一個月後的3月14日回饋禮物,當然僅僅是回饋你想回的那個人,這天自然少不了表達愛情的主角巧克力。
巧克力柔軟細膩,入口即化,回味無窮,絲絲縈繞……享受美味的同時,你對行走在巧克力中的食品添加劑了解多少呢?要知道此等美味與其中的食品添加劑是密不可分的。巧克力中的食品添加劑可以大致分為6類,乳化劑、酸度調節劑、增稠劑、調味劑、著色劑、食用色素,下面我們主要講講其中幾類。
防止油水分離的乳化劑
巧克力由可可脂、糖、乳粉、少量水分等原料生產。我們都知道水油難相溶,其實糖和脂的混溶也十分困難,即使溶合的很均勻了,冷卻後糖和可可脂又會分開。
這時通常會使用乳化劑,如大豆磷脂,一般加入0.5%左右的磷脂,就可防止油水分離,又使產品更細膩,口感更好。
大豆磷脂由大豆榨油後的副產品提取,是一種天然的乳化劑。除了它還有一部分化學合成乳化劑可用於巧克力生產,如辛癸酸甘油酯、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聚甘油脂肪酸、山梨醇酐月桂酸酯、大豆磷脂等。雖為化學合成,但他們的急性中毒實驗均在基本無毒範圍,所以很安全。
(圖片來自網絡)
使巧克力漂亮的著色劑
一般巧克力中多為焦糖色和可可殼色著色劑,不過隨著巧克力花色增多,著色劑的品種也在不斷增加。可加入的色素有焦糖色、可可殼色、薑黃、薑黃素、亮藍、酸性紅、誘惑紅、梔子黃、紫膠紅等等。
這些著色劑中一半來源於動植物色素提取物,如可可殼色,它是由巧克力加工副產物為原料生產。我們都知道巧克力由可可豆加工製作,而可可殼色素是由可可豆的外皮經酸洗、水洗、浸提等一系列過程提取的,成本低且毒性極低。
另一半來源於化學合成,如亮藍、誘惑紅等,這些著色劑使用量少而且毒性低,正常食用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讓巧克力潤滑的增稠劑
為了增加巧克力凝固時的緊緻感,提升其絲般滑潤的口號,會加入適量增稠劑。國家標準中允許使用的增稠劑有:葫蘆巴膠、聚葡萄糖、辛烯基琥珀酸鋁澱粉、海藻酸丙二醇酯、聚甘油脂肪酸等。
讓巧克力甜甜的調味劑
巧克力由可可粉做成,可可粉帶苦味,原味的巧克力很苦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因此會加入適當的甜味劑來掩蓋。
國家規定的用於巧克力中的甜味劑只有一種,叫赤蘚糖醇。而一般在巧克力中加入白砂糖,就可以起到增甜作用。赤蘚糖醇是一種發酵型低熱量甜味劑,在一些歐美國家已廣泛應用於食品保健品中。它是一種白色結晶,微甜,甜度約為蔗糖的65%,熱量約為蔗糖的1/10。它不能被酶降解只能透過腎從血液中排至尿液再排除,不參與糖代謝和血糖變化,適宜於糖尿病患者食用。
食品添加劑在我們的食品工業中起了巨大作用,但卻經常被誤解,認為是對人體有毒有害。其實國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除天然香料外)都要經過嚴格的毒理學實驗,並根據人的特點、食品種類和可能的每日攝入量,指定出人類食用的安全限量,這樣才能成為食品添加劑。因此只要經過國際組織(國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劑,在使用過程中也遵守國家的使用標準,食品添加劑還是安全的。
編輯:姚迪
(作者:陳雲鳳,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高級營養配餐師,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
本文系原創作品,商業合作及轉載請聯繫jiangq@cast.org.cn 投稿請聯繫jial@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