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的?

2020-11-24 騰訊網

毫不起眼的鴿子是恐龍的直接後代,其中還包括強大的霸王龍。這兩個物種有著非凡的生物學歷史。 古生物學家Paul Barrett教授解釋了我們對恐龍進化的新認識如何改變了科學家的思維方式。

充滿當今世界天空的鳥類是活的恐龍,讓人聯想到遙遠而陌生的過去。幾十年來的重大發現和研究使研究人員確信,現代鳥類物種與獸腳類恐龍之間存在直接聯繫。曾經有人認為恐龍是按比例放大的蜥蜴,但現在它們被認為是完全不同的物種。Paul Barrett認為:「恐龍總是激發人們的想像力,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對這些壯觀動物的看法一直在變化。我們的恐龍形象與第一批研究這些動物的古生物學家所提出的形象大不相同。」

恐爪龍生活於1.44億年前,是現代鳥類的祖先

恐龍復興

我們正處於古生物學家稱之為「恐龍復興」的時期。它始於1960年代,其革命性的發現是恐爪龍(Deinonychus),這是一種生活在大約1.15億年前的小型掠食性恐龍。它不僅顯示出與鳥類的獨特相似之處,而且似乎是一個聰明、快速移動的獵手,而不是緩慢的爬行動物。

恐爪龍有羽毛的發現有助於改變古生物學家對恐龍的看法

有關舊標本的新工作以及該領域中恐龍和早期鳥類的發現,支持了恐龍是鳥類的直接祖先的觀點。 在它們的恐龍祖先中也發現了許多表徵活禽的特徵和行為。

有羽毛的恐龍

也許最令人驚訝的是發現有羽毛的恐龍,這完全改變了科學界對其外觀和行為的認識。現代掠食性恐龍的重建顯示出其與鳥類驚人的相似,對於許多19世紀的研究人員來說,這是完全荒謬的。恐龍的形象已經從1950年代昏昏欲睡的類蜥蜴的圖片向前前進了一大步,其變得更加動態和令人興奮。

獸腳類

恐爪龍屬是一種獸腳類動物,是兩足動物,食肉恐龍中的一種,其中也包括霸王龍。隨著新化石的發掘,我們對這些生物的認識正在不斷變化。現在,科學家們知道,恐龍早在始祖鳥出現之前就已經演化出類似鳥的特徵,侏羅紀晚期的化石通常被認為是最早的鳥類。

左邊是莫裡斯·威爾遜(Maurice Wilson)的始祖鳥繪畫,右邊是「最早的鳥」的化石

逐漸的演化——從快速奔跑、居住在地面上、雙足腳部獸腳類、到小型有翅膀的飛鳥,這一過程大概在1.6億年前就開始了。這可能是由於一些小獸腳類動物遷入樹木中尋求食物或保護。

收縮體形

在鳥類的進化歷史過程中,某些獸腳亞目群恐龍的體型逐漸減小,這種趨勢與骨骼的許多其他變化一起最終導致了鳥類的出現。在1996年,第一隻羽毛化的恐龍被宣布發現,此後許多其他恐龍也被發現。這項工作表明,最初被描述為鱗狀恐龍的霸王龍實際上是羽毛狀的。恐龍的第一個發現是在19世紀初期。最初,恐龍被認為看起來像大型蜥蜴,被描繪成數百英尺長的巨大動物。新發現意味著我們必須不斷更新有關恐龍的認知,包括恐龍的外觀、行為和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嗎?
    他認為,「赫氏近鳥龍」化石的發現極大地支持了界內一直存在的鳥類恐龍起源說。一隻火雞引發的假說據徐星介紹,鳥類恐龍起源假說的提出有著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1870年的一天,英國著名博物學家赫胥黎在吃晚餐時突然發現啃光了肉的火雞骨架與恐龍的骨骼異常地相似,於是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鳥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
  • 恐龍滅絕之謎引關注:鳥類是否由恐龍演化而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3日電(記者上官雲)人們對於遠古生物總是懷有無限遐想,其中恐龍是經久不衰的代表。近來,有關恐龍的話題成為網絡熱點,引發許多人關注:恐龍是如何誕生、滅絕的?是否都像霸王龍一樣體型巨大?鳥類真是由恐龍演化來的嗎?
  • 牙齒演化特徵研究揭示鳥類如何躲過大滅絕
    恐龍的後代——鳥類,是如何躲過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的,一直是科學家亟待解答的問題。隕石撞擊地球以及火山頻繁活動導致的大量火山灰在大氣中布滿,導致地球終年不見天日,依賴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進一步造成植食性恐龍失去了主要的食物來源,最終導致食物鏈最頂端的肉食性恐龍,如暴龍等相繼滅絕。在這一食物鏈崩潰引發的滅絕事件中,為何鳥類得以倖存?
  • 恐龍從未滅絕,只是進化成了鳥類和其它動物
    它的發現也許證明了,恐龍從未滅絕,只是進化成了鳥類和其它動物。 有羽毛恐龍對於很多古生物學家而言,是恐龍和鳥之間的過渡物種。古代鳥類,例如始祖鳥和孔子鳥,有著很多恐龍的特徵,如嘴部的牙齒,手指上的爪,後者的雙顳孔型頭骨。 許多年以來,鳥類被認為是演化自前肢小、 主要用後肢行走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晚期發現有羽毛恐龍的化石時,才證明兩者之間的關聯,但仍不確定這些物種在演化樹上的關係。大部分的有羽毛恐龍被發現於中國義縣組。
  • 鳥類真的是恐龍的後裔嗎,科學家有全新發現,揭示鳥類為何是鳥類
    科學家一直希望能夠將生命的演化史,全面地連接起來,因為這樣能夠讓人類知道自己的過去,了解我們是如何成為人類。可是地球的歷史過於漫長,很多研究甚至牽涉到宇宙層面,因此科學家需要更多的時段來慢慢連接演化史拼圖,這需要一個相當久的過程。恐龍在地球的生命演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開恐龍演化之謎,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
  • 恐龍的演化歷史存在多次演化趨同現象
    鳥類在空中展翅飛翔是如何起源的?這個撲翼行為與其祖先恐龍有關嗎?中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稱,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鳥類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長久以來,使用羽翼的撲翼飛行被作為是鳥類最具標誌性的特徵的之一。
  • 徐星:恐龍如何變成輕盈的鳥類?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鳥類是由恐龍的一支演變而成,這一理論已經被科學界認可。那麼,龐大的恐龍怎麼會變成輕盈的鳥類呢?很多科學家在探索這個問題。在中科院「SELF格致論道」公益講壇2015年度大會上,古生物學家徐星博士做了一場關於「四翼恐龍」的精彩報告。
  • 物種演化有不確定性,恐龍的近親是否可能基因突變重新演化出恐龍
    看起來,人類看到恐龍的最後機會已經失去了。   不過,也不是完全失去。因為當今世界的鳥類,就是恐龍演化出來的生物。從這個角度說,恐龍似乎又並不算真正的滅絕。   那麼,話說回來,物種的演化是不確定方向的,而不是簡單地朝向越來越強大或者某個方向來演化。
  • 鳥類骨骼癒合演化或反映發育可塑性
    ,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研究提出作用於骨骼癒合的發育過程在鳥類演化早期是多效性的,在鳥類演化後期,發育過程或受到飛行的選擇限制而失去多效性,可能反映了發育可塑性。相比於其它脊椎動物,鳥類骨骼系統最大的特點是骨骼癒合程度高,以適應飛行需要。最明顯的是,手部的遠端腕骨和三個掌骨癒合而成腕掌骨,腰帶的髂骨、恥骨和坐骨圍繞著髖臼癒合在一起。這些骨骼在爬行類,特別是鳥類的恐龍近親中很少發生癒合,但亦有例外,如阿瓦拉慈龍類的Mononykus具有癒合的腕掌骨,馳龍類的Balaur具有癒合的腕掌骨和腰帶。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我國科學家找到證據:恐龍丟失一側卵巢變成鳥
    一直以來,鳥類起源於哪一類古生物是古生物學界頗具爭議的問題,目前主流觀點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除了因為恐龍中有翼龍這樣擁有飛行能力的恐龍之外,還有其它因素。然而反對這種觀點的聲音也有很多,比如翼龍的體型比一個成年人要大好幾倍,它們又是如何從龐大演化到幼小呢?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
  • 揭秘恐龍向鳥類演化:飛行器官不僅有羽毛還有膜質翅膀
    中新網北京5月9日電(記者 孫自法)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通過對一件採集於遼寧、距今1.63億年並命名為「長臂渾元龍」的善攀鳥龍類帶羽毛恐龍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恐龍向鳥類演化時,飛行器官除了羽毛外,還有像蝙蝠一樣的膜質翅膀。
  • 恐龍進化成鳥類有了實錘,科學家找到證據:它們丟了一側卵巢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鳥類究竟是怎麼出現在地球之上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古生物學家們。不過,目前比較普遍的一種觀點是,鳥類的祖先並不是來自於6500萬年前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之後,而是來自於白堊紀早期,鳥類的祖先是一種小型的獸腳類恐龍。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進化成鳥類的當然不是這些大塊頭,而是一些身上長有羽毛的小型恐龍。科學家發掘出了很多遠古化石,這些化石就是那些帶毛恐龍留下的證據,告訴我們鳥類確實是由它們進化而來的。說到羽毛,這估計是鳥類最顯著的特點了。鳥類的羽毛五彩斑斕,把鳥兒裝點得非常美麗。
  • 有牙齒到沒牙齒,鳥類演化歷程中是如何把牙齒搞丟的?
    ,取而代之的是角質喙,但是鳥類的祖先——恐龍類爬行動物卻是長有牙齒的。在一億多年的漫長演化歷程中,鳥類是如何搞丟了牙齒呢?這是個看似簡單卻十分難回答的問題,也是鳥類演化研究中的前沿熱門問題,截至目前仍沒有公認的統一答案。故事將從第一隻鳥和第一隻沒有牙齒的鳥講起,介紹解答鳥類牙齒消失之謎的各種假說,大家可以沿著這個故事,去攀登鳥類演化的科學高峰!
  • 自貢:15件古鳥類化石標本展示恐龍演化過程
    四川在線消息(劉億 記者 秦勇 文/圖)8月7日,由自貢恐龍博物館與中國古動物館首次聯合舉辦的「飛向藍天的恐龍」特展正式向公眾開放。據介紹,展覽分為「初披絨衣」「對稱美羽」「飛天恐龍」「半龍半鳥」和「鳳飛九天」5個部分,包括各種帶羽毛的恐龍化石展品和殘留恐龍特徵的古鳥類化石標本共15件,全面展示恐龍從奔跑到飛行、從陸地到天空、從帶鱗片的爬行生物到帶羽毛的飛行動物的演化過程。
  • 早期鳥類繁殖系統研究獲新進展 確認從恐龍到鳥演化重要一環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董瑞豐)我國科學家在一項對早期鳥類卵泡化石的最新研究中,進一步確認了從恐龍到鳥的一段演化進程。這項成果近日由國際學術期刊《通訊·生物學》在線發表。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團隊完成。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原標題: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為何鳥類沒有牙齒;顏色鮮豔的羽毛如何演化;鱷魚怎麼會跟鳥類攀上親戚;鸚鵡為何能「說」人話?   一項歷時四年之久、雄心勃勃的國際合作研究,通過全面解析現代鳥類基因組圖譜,使約6600萬年前地球上龐大動物類群恐龍覆滅之後出現的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浮出水面,並深入解答了很多疑問。
  • 這隻「大山雞」可以幫我們解開恐龍演化成鳥的謎題
    不過,對科學研究而言,恐龍長有羽毛的意義遠不在於顛覆形象:鳥類的祖先確實長著原始羽毛,現代鳥類複雜的羽片可能就從這種纖維結構演化而來。這為鳥類起源於恐龍扣上了關鍵一環。而這次,徐星和同事們發現的騰氏嘉年華龍,無疑又為這一假說提供了關鍵性的證據。
  • 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鳥類是恐龍嗎?
    由於是恐龍的後裔,因此有人認為鳥類也應該被歸類為「爬行動物」,就像非鳥類恐龍、魚龍、翼龍、蛇頸龍、鱷魚、烏龜、蜥蜴等一樣被認為是爬行動物。傳統的分類法沒有這樣做,這意味著該方法存在固有的缺陷,我們可以說所有恐龍和鳥類都是從爬行動物祖先演化而來的,鱷魚也是如此。這已經涉及到了複雜的分類學。
  • 鳥類是否可以被認為是真正的恐龍?是的
    1月22日消息,現代鳥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獸腳亞目恐龍,這是恐龍演化樹上一個主要為肉食性種類的分支。在食火雞等鳥類中,很容易看到它們與已經滅絕的獸腳亞目恐龍的相似之處從麻雀到大雁,從鴕鳥到貓頭鷹,它們與迅猛龍或強大的霸王龍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