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北航陳小武、西交大周筠的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當然從這兩件事本身來看,西交大的博士生楊寶德選擇以自殺來對待此事,這種做法也被人認為是有些極端,但是出現了問題我們就要考慮問題出現的原因,如何可以讓這樣的情況不再發生,這也是值得我們討論的關鍵。
社會聲音不同
兩件事情爆發後,社會輿論也是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當然這當中什麼聲音都有,前段時間,娛樂圈著名作家六六的言論引起了媒體的炮轟,她認為楊寶德心裡承受能力太弱,其實在高校中這樣的情況非常正常,並且她還列舉了她在讀書時候的事情,以此來證明楊寶德內心的脆弱。媒體毫不留情的炮轟了六六的言論,認為六六是捍衛不良習俗的敗類,而且她習慣了被奴役。
但是話又說回來,就目前的大學教育現狀中,六六說的話過分麼?其實很多學生都介紹了自己讀研時的情況,事實證明,六六並沒有錯,錯就錯在她不該指責一名弱者和以自戕來證明社會不公的可憐人。
當然,從一個正常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陳小武還是周筠,他們的做法都是值得社會輿論的譴責,因為首先他們的行為違背了教師這個行業的行為準則,其次,他們的行為也使得中國大學教育蒙上了一層陰影,師德問題不是小事,在發生時總會讓人感覺觸目驚心。
大學教育現狀
從社會輿論的聲音來看,陳小武和周筠的事件絕對並非是個案,只不過是其他的案例沒有被曝光出來,但是導師奴役學生的事件,目前應該廣泛存在於研究生的教學中。在網友的評論中,我們竟然還看到了這樣的聲音,有人說,其實楊寶德是很幸運的,因為至少他跟導師的關係很熟,然而很多研究生在讀研的時候感覺始終跟自己的導師無法走近,甚至他們還希望得到這樣的機會來增強彼此之前的感情。
所以從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其實不光是導師群體有問題,學生群體本身也存在著問題。然而這些問題之所以發生的根本原因,我們可以認為是學生和導師彼此之間的權利不對等,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想,教師和學生本身都相敬如賓的話,那麼還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嗎?應該是不會。
社會應該知道如何去做監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顯然單純依靠學生和教師本身是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已然成為了一個社會風氣,所以想要改變這個風氣,就必須依賴第三方機構介入去解決。在這個第三方中,很顯然高校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次各地方的教育部門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如何去進行監管?首先各高校必須要熟悉自己的教師隊伍,並對這些隊伍進行深入調查管理,對於那些不符合資格的教師予以調崗或辭退、同時,加強教師的師風師德教育,完善研究生培訓機制,對導師的權力進行限制,取消導師決定學生成績的一票權,增加機構去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綜合評測,從而得到了一個較為公平的結果。
同時,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學校組織開展相關的研究生心裡輔導課,而且還要成立相關的組織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在這樣的狠抓之下,相信師風師德的問題會得到很好的處理,當然,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再看到這樣的事,因為這的確是一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