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微信公眾號開始試行亂序推送,為了讓您在第一時間獲取學術圈新聞資訊,請將「科研圈」設為星標,並常點文末右下角「在看」。
「科研圈日報」主要關注科研圈與研究者個體、科研圈與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重要互動。點擊這裡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 科研政策
導師讓學生幹私活或將被追責:教育部將建立師德失範責任認定和追究機制
圖片來源:Pixabay
針對近年來導師與學生的「導學矛盾」時有發生,有的導師讓學生幹私活等問題,9 月 22 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表示,長期以來,廣大研究生導師立德修身,嚴謹治學,潛心育人,為國家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但也確有部分導師指導精力投入不足、指導方式方法不科學、質量把關不嚴,甚至有個別導師出現師德失範問題。後續,教育部門將出臺《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依法依規建立師德失範責任認定和追究機制。(澎湃新聞)
學位論文作假納入信用記錄!研究生教育迎來重磅改革
21 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
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既做學業導師又做人生導師;
穩步發展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
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招生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缺領域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辦法;
招生計劃向重大科研平臺、重大科技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關鍵學科領域、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雙一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高校傾斜;
嚴格規範培養檔案管理,探索建立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校際館際共享機制,將學位論文作假行為作為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教育部,公眾號「科學網」)
· 高校建設
26 所「985」高校自評報告出爐:北大全面實現「雙一流」建設近期目標,人大整體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今年是首輪「雙一流」建設收官之年。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 2016—2020 年「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期多所高校密集開展首輪「雙一流」建設總結工作。
目前,我國共有 42 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它們涵蓋了 39 所「985」高校,外加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等 3 所「211」高校。在 39 所「985」高校中,已公布首輪「雙一流」建設自評和專家評議結果的有 26 所。其中,北京大學表示,全面實現了「雙一流」建設近期目標;中國人民大學表示,整體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此前在 9 月 18 日,評議專家稱清華大學已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 海外科研
歐洲地平線項目 5 項重大任務公布
水體健康計劃中包含通過加強回收減少塑料對水環境汙染的措施。圖片來源:Pixabay
9 月 22 日,歐盟公布了歐洲地平線(Horizon Europe)項目的 5 項重大任務的擬定目標,將集中研究經費解決 5 個領域的問題:癌症、適應氣候變化、碳中性城市(carbon-neutral cities),水體健康和土壤健康。
歐洲地平線研究計劃為期 7 年,經費約 810 億歐元(約合 6430 億人民幣)。5 個使命將每年分別從歐洲地平線以及其他歐盟計劃獲得數億歐元。但是《科學》新聞(Science News)報導指出,目前仍不明確這些使命將如何組織管理以及它們分別的預算,因此這些項目能否在 2021 年 1 月歐洲地平線計劃啟動時準備就緒仍有疑問。(Science News)
· 期刊動態
《柳葉刀》:將對使用大型資料庫的研究採取新的編輯規則
近日,《柳葉刀》(Lancet)發布公告稱,為避免羥氯喹撤稿事件再次發生,《柳葉刀》及所有旗下期刊將對使用大型真實資料庫的論文引入額外的同行評審標準,並對作者權限和職責聲明提出更具體的要求。
公告稱,針對這類論文,編輯將確保至少一位審稿人對論文使用的數據集有深入了解;對於使用非常大的數據集的研究,將額外需要一份數據科學專家的評審意見。在作者方面,期刊要求不止一位作者能夠直接訪問和驗證論文報告的數據,並且對於學術和商業合作研究,必須有一位能夠訪問和驗證數據的作者來自學術團隊。此外,期刊還將要求所有作者籤名確認他們有權訪問其文章中報告的全部數據,並承擔將文章提交發表的責任。
今年 5 月,《柳葉刀》發布了一篇關於羥氯喹在新冠治療中使用風險的文章,隨後由於研究合作企業 Surgisphere 拒絕提供原始數據,且其他共同作者無法證明研究數據的正確性,期刊於 6 月撤回了這項研究。(Lancet)
· 納米材料
新型 3D 列印技術或可製造與人體相容的納米級醫學元件
圖片來源:A. Strelcov/NIST
傳統的 3D 列印技術利用紫外光或可見雷射啟動凝膠反應。為了提高製作凝膠的精度,這項研究在真空環境中利用能量更高、更集中的電子流及 X 射線進行列印。研究人員還在真空泵和反應液體之間放入一層超薄氮化矽薄膜,來防止製備液體在真空環境下蒸發。該方法製備出的凝膠可鑲嵌微小到 100 nm 的結構。研究者希望完善這項技術,制出精度達 50 nm 的凝膠。(ACS Nano,NIST)
· 疫情通報
9 月 22 日我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 10 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
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通報,9 月 22 日 0—24 時,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 10 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廣東 4 例,四川 3 例,天津 1 例,山東 1 例,河南 1 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18 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 3 例(均為境外輸入)。截至 9 月 22 日 24 時,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 85307 例,累計死亡病例 4634 例。
根據世衛組織通報,截至歐洲中部時間 9 月 22 日 15:13(北京時間 9 月 22 日 21:13 ),過去 24 小時內全球新增確診病例 222,256 例,新增死亡病例 3,479 例:其中印度新增確診病例 75,083 例,新增死亡病例 1,053 例;美國新增確診病例 36,766 例,新增死亡病例 269 例。全球累計確診病例 31,174,627 例,累計死亡病例 962,613 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
編寫:李姍珊、賈楠、王千玥、戚譯引
編輯:戚譯引
——END——
點個「在看」,及時獲取最新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