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 鎮夷峽_人文之旅_中國甘肅網

2020-11-23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千古 鎮夷峽

  河西走廊中部,高臺縣境內的黑河下遊,有一自古聞名的險峻峽口——鎮夷峽。傳說這峽口為大禹治水時所開,至今崖上還留有大禹的斧痕。

  張掖地面有兩條河,一條從東邊的焉支山向西流,古稱弱水,今名山丹河;一條從南邊的祁連山向北流,古稱羌谷水,即今日黑河。二水在張掖城西北匯流,向西流入高臺縣境。鎮夷峽口,是二水匯合後西流的唯一通道。峽口狹窄,壁陡石怪,如斧劈刀削一般,當地人稱之為石峽。據《高臺縣誌》載:「鎮夷峽口,為當年禹導弱水所劈。」

  鎮夷峽位於高臺縣天城村,因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風貌,已成為一處別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地。陽春三月,綠染河西,筆者一行有幸來到天城採風。

  這地方恰好處在張掖、酒泉和內蒙額濟納旗三邊交界之地,其地理位置險如一把鎖鑰,故有「天城鎖鑰」之稱,歷史上向為兵家所看重。古之取名「鎮夷」,自然是憑藉此處之險要地勢,阻止外夷入侵之意了。

  天城村位於鎮夷峽峽口處,古時在此建有鎮夷城,城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4.3華裡,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扼守著峽口出路。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在此處創建鎮夷守御千戶所,為歷史上高臺境內的第一個縣級政權機構。鎮夷千戶所經歷了明、清兩朝,直到雍正年間,大將軍年羹堯平定青海羅布藏丹增叛亂之後,才將鎮夷、高臺兩個衛所合併為高臺縣。鎮夷千戶所前後歷時329年,其存在歷史可謂久遠。作為歷史的見證,現今天城村尚存有一段古城牆的殘垣。

  伴陪著古城遺蹟,峽口外的山頭上還屹立著一座座歷經滄桑的烽火臺,也形象地印證了這裡確實是兵家必爭的古戰場。當地人把這些烽火臺叫作烽墩,每個烽墩皆各有名,而且還伴有神奇的傳說。比如蟒墩,說是從前山中有一條大蟒,常於夜間出沒,偷食廟中供品,甚而傷害人畜。烽墩守兵中有一勇士,經多次探察,摸清了大蟒穿行的路徑,在一個深夜裡孤身埋伏在一低凹處,等大蟒來到時,猛地躍身而起,奮勇揮刀向大蟒砍去。那大蟒中刀後疼痛萬分,擺動尾巴猛掃,勇士躲閃不及,被掃倒在山石上,當場獻身而死。那大蟒掙扎一陣後也死掉了,從此山中安寧。人們為紀念那位殺蟒英雄,便給那座烽火臺命名為蟒墩。

  天城村背後的連綿群山,如一道阻隔漠外的天然屏障。唯有大禹王劈開的石峽,是群山深處的一條狹窄通道,乃古代連通匈奴龍城的必經之路,古稱「龍城古道」。2000多年前,西漢名將霍去病在河西大破匈奴,潰散的胡馬即是穿鎮夷峽逃往山外大漠,天城山上因而留下了有名的霍王廟。匈奴被漢軍逐出後,渴慕河西山川水草,屢圖捲土重來。經多年將息,到了漢宣帝時,胡騎又在大漠上踏起狼煙。公元前70年,漢宣帝拜趙通為宣武將軍,赴河西再討匈奴。趙通是先秦趙高之後,出身將門,武略過人。趙通聯絡烏孫,約定在居延道包抄匈奴。他自率精騎,出鎮夷峽從黑河北路直下,在石門山與匈奴相接,一場激戰,匈奴大敗,漢軍乘勝追擊百裡,適逢烏孫兵馬從西路趕到,兩邊夾擊,斬殺匈奴右賢王,大獲全勝。戰後,趙通奉旨留守鎮夷峽,他帶領軍民墾荒屯田,修築烽墩,多次擊潰匈奴的侵擾,後來戰死疆場。當地軍民懷念趙將軍功績,特意在他生前親手開挖的水井前立碑紀念,上書「甘泉濟眾」四個大字。

  在明代,又有勇將白剛,平定河西戰功顯赫,被朝廷封為世襲五千戶,掌鎮夷所印,自此世居天城。白氏家族中先後共有7人擔任此職,據險鎮守峽口,確保河西門戶。

  到了清代,天城本土還出了一員大將,名叫閻相師,他驍勇善戰,在雍正、乾隆年間多次徵討叛亂,屢建戰功,歷任瓜州營參將、金塔寺協副將、肅州鎮總兵、安西提督,直至甘肅提督。閻相師於乾隆二十七年病卒,乾隆皇帝御賜祭葬碑,碑文贊他「從徵戈壁,威行蔥嶺之西;躍馬崦嵫,勳策凌煙之上。」相師墓就在鎮夷峽內,墓碑至今屹立無損,成為石峽內一處著名的古蹟。

  鎮夷天險,山高水急。最高的山頭叫頂兒山,有民諺說:「登上頂兒山,瞭見嘉峪關。」真若登上山頂,雖不能看見數百裡外的大漠雄關,極目處卻見群山起伏連綿,無窮無盡,如同海浪排天,好一派壯闊氣勢,蒼莽雄姿!難怪要說鎮夷峽通道有「鎖鑰」之險了。

  這裡還有許多古代的廟宇。令人驚異的是,多數廟宇都建於高山之上。最為有名的是香山寺,明代成化年間修建。該寺並非一座寺廟,而是一組頗具規模的廟宇建築,從山頂到山腳依次排列下來,布局分作三層,上下通道由石橋和木橋相連接。山頂一層建有三寶殿、觀音堂和財神閣;中山段是無量殿,左有靈關廟,右有達摩堂,兩旁還有僧房和齋房;下山段又有菩薩樓、羅神庵和地藏樓。在山腳下還搭有一座大戲臺,每逢四月八廟會,遠近的善男信女都來香山寺朝拜,人流如潮,熱鬧空前。當然這都是昔年的景象了。今日遙望山頂,只見寺廟殘跡,舊貌卻再也難尋了。

  鎮夷峽內又是一番誘人天地。兩邊險峻山崖,奇峰怪石,千姿百態,天然形成一處處絕妙奇觀,民間又為之冠以各種形象的名稱:老君石像、二僧拜佛、鵓鴿仙洞、鎮水神石、金龜探水、晚翠山房……這些景觀多又伴有迷離的神話傳說。比如在石峽中段的陡峭懸崖下邊,湍急河水受崖壁阻攔,形成一巨大漩渦,水底也因此衝刷出一個深坑。傳說這深水坑中有一輪金月亮,誰若看見了水底的金月亮,即可交上好運。當然,這樣的神話不過是一種美好的寄託,人們來到水邊看金月亮,無非是圖個吉祥如意。但歷來總也有些貪財如命之人,竟把那虛幻當真,不顧性命跳進神秘漩渦,妄想撈取金月亮,其後果自然是送了性命。

  黑河水隨山勢流入石峽,蜿蜒曲折穿越百裡峽谷,前後分作三段,分別叫正義峽、閻家峽、趙家峽,素有「黑河小三峽」之美稱。河水穿過三峽後,急急流向額濟納旗的茫茫沙漠。石峽內靠流水的滋潤,長有大片胡楊林。也許是因為特殊的地域環境,天城人說,石峽的胡楊林可生長1000年,枯死後又可站立1000年,倒地之後還能延續1000年不朽。

  三峽的中段較為開闊,河邊土壤多沙,可供農耕。而今,天城人已在這裡開墾出片片土地,還培育了大片果園。我們來到石峽,正逢桃花梨花盛開時節,峽谷裡遠遠近近一片爛漫的雪白粉紅,使人如同置身畫境。這迷人景色令人一下想起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田瞳

相關焦點

  • 臨洮廖化堡_收藏考古_中國甘肅網
    撰文/黃建強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 2016年全市行政區劃通報發布 蘭州市6個鄉去年撤鄉設鎮
    原標題:2016年全市行政區劃通報發布 我市6個鄉去年撤鄉設鎮  中國甘肅網1月2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記者 譙喜龍)為進一步推進全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我市城鄉一體化進程,我市對全市部分經濟基礎條件好、區位優勢突出的鄉實施了撤鄉設鎮
  • 13國駐華使節會聚蘇州 共同開啟中國刺繡海外之旅
    13國駐華使節會聚蘇州 共同開啟中國刺繡海外之旅 黃梅 攝   中新網蘇州11月28日電(黃梅)28日,第五屆中國刺繡文化藝術節在「中國刺繡之鄉」蘇州鎮湖舉行。開幕式上,來自俄羅斯、英國、韓國、埃及、匈牙利、伊朗、哈薩克斯坦、土耳其等13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及其夫人會聚鎮湖,共同啟動蘇州鎮湖刺繡「海外行」活動,開啟了中國刺繡的海外之旅。
  • 十條「詩歌之旅」精品旅遊線路發布
    四川歷代人文昌盛,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詞聖蘇軾,賦聖辭宗揚雄、司馬相如等都出自四川,新詩奠基人郭沫若,文學大家巴金、艾蕪、馬識途、流沙河、吉狄馬加等古今詩人為中華詩歌寶庫留下了燦爛輝煌的華章。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舉辦在即,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發布了四川省「詩歌之旅」十條精品旅遊線路,分別是「詩意成都之旅」「詩仙詩聖之旅」「品子昂風骨,賞漢賦風採」「曲水流觴,宜人宜賓」「宜學宜遊在川西」「曾經滄海難為水之旅」「遊相如故城,觀蒹葭古驛」「青山存骨氣,參禪悟道之旅」「革命詩人故裡之旅」和「豪放詩人故裡遊」。
  • 東莞最富的鎮與最窮的鎮,哪個鎮最有錢?
    它是廣東省中心鎮、東莞市五強鎮之一、中國千強鎮(第五名)。常平2015年GDP總值280.2億元,排名第7常平鎮是廣東省東莞市下轄鎮,位於東莞市東部,地處廣深經濟走廊中段,全鎮面積108平方公裡。先後榮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名鎮」 、「中國最佳物流名鎮」、「中華餐飲名鎮」 、「國家衛生鎮」、「全國文明鎮」 等榮譽。
  • _甘肅三農_中國甘肅網
    >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 天文館上演「月光之旅 」
    天文館上演「月光之旅 」 2002年9月22日04:46  北京青年報   2002年09月22日  本報記者曾偉報導 昨晚,北京天文館內
  • 上海青浦區一個大鎮,這裡是歷史文化名鎮,地鐵穿鎮而過
    上海青浦區一個大鎮,這裡是歷史文化名鎮,地鐵穿鎮而過,上海市青浦區有8個鎮,青浦區是一個GDP超過1000億元的強區,所以其下轄的鎮大多是實力雄厚的鎮,比如今天介紹的朱家角鎮就是一個大鎮。古鎮朱家角的歷史非常悠久,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形成村落,宋、元時代形成集市,被稱為朱家村,明朝萬曆年間正式建鎮,稱為珠街閣,又稱珠溪,朱家角鎮曾以布業聞名江南,號稱「衣被天下」,成為江南巨鎮,明末清初,朱家角米業興起,再次引發百業繁榮,呈現出「長街三裡,店鋪千家」的繁華景象,老字號名店林立,南北百貨,各業俱全,甚至得到了「三(朱、楓、泗)不如一角(朱家角)
  • 細數山東六個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下)
    山東一共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上篇文章談了前3家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來看看另外的3家。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一為東平漢墓壁畫2007年發現於山東泰安東平縣,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填補了我省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為罕見。
  • 寧鄉2016年將打造六大歷史人文景觀 讓人記住鄉愁
    長沙晚報記者 陳飛 攝  長沙晚報記者 李廣軍 通訊員 鄧利良    大美寧鄉,山水人文大圖徐徐展開。  猴年伊始,「五養之鄉」寧鄉又傳來了好消息:2016年將隆重打造炭河古城、道林古鎮、玉潭老街、創意煤城、「香山風情」、「神勇湘軍」六大聚焦寧鄉故事的歷史人文景觀,讓人記住鄉愁、留住回憶的同時,更加面向未來。
  • 西周主題大型旅遊演藝秀《炭河千古情》7月2日寧鄉首演
    長沙晚報記者 鄒麟 攝 《炭河千古情》講述西周愛恨情仇。 資料圖片 長沙晚報記者 張洋子 長沙往西80餘公裡,蜿蜒秀麗的溈山下、溈水畔,一段3000年前的西周傳奇即將揭開神秘面紗。 7月2日,寧鄉宋城炭河古城,中國最大的西周文化主題公園、湖南省唯一的西周文化主題公園將迎來第一批客人。
  • 開啟天山世界遺產之旅,品味自然與人文的饕餮...
    2013年,新疆天山的託木爾峰(阿克蘇地區)、喀拉峻——庫德寧(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巴音布魯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格達(昌吉回族自治州)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新疆地域遼闊,天山世界遺產自駕之旅涉及的地區和景區、景點眾多,行車超過1000公裡,用時較長且跨越地區較多。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在脫貧攻堅中,瓜州縣三道溝鎮咬定產業扶貧不放鬆,將產業培育作為提升貧困戶「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針對扶貧戶文化素質偏低,調引「扶貧羊」不會養、不願養等各種問題,鎮上結合「三變」改革,採取「企業+農戶」模式,將「扶貧羊」交給企業託管,進行入股分紅,減少貧困戶養殖風險,保障貧困戶獲得穩定收益。同時鼓勵引導能養殖,會養殖的貧困戶加入「農業保險」,切實降低養殖風險,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 《邊境之旅》怎麼當鎮長 當鎮長方法和福利內容一覽
    導 讀 邊境之旅怎麼當鎮長?邊境之旅如何當鎮長?邊境之旅鎮長怎麼選?
  • 《航拍中國》第三季:影像之中的文化自信
    《航拍中國》第三季《安徽》一集中的鏡頭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日前播出。本季的拍攝遍及10個省份,是目前體量最大的一季,地域跨度大,地貌變化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七言絕句,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出塞》這首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它濃縮了千年的邊關戰爭歷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戍邊戰士的鮮血,抒寫了所有中華志士的家國情懷,故而千古傳唱。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芙蓉樓送辛漸》便是王昌齡七絕送別詩的代表作,詩原有二首,此為第一首,寫於王昌齡赴任江寧丞之日,這時他正遭謗議,故臨別所囑,有以玉壺冰心自明心跡之言。
  • 帶你感受冰與火的二重奏|中國馬鎮冰火節遊玩攻略
    2021年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身上的時候,我呼吸著這裡新鮮而清涼的空氣,感受著來自中國馬鎮旅遊度假區的自然,仿佛住在了自家的冰雪城堡一般,享受著來自這裡的美好。這裡距離北京天安門正北自駕,最短距離約260公裡,耗時約3小時,是名副其實的度假勝地。壩上草原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讓這裡成為京城人最愛的休閒地。還記得夏天的時候在這裡感受前所未有的清涼,休閒而舒適。
  •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貓頭鷹愛吃什麼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貓頭鷹愛吃食物...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貓頭鷹吃什麼,很多新手玩家們卻不知道遊戲中該如何招待貓頭鷹,別著急,下面小編就帶來了旅行青蛙中國之旅貓頭鷹愛吃的食物一覽,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旅行青蛙中國之旅貓頭鷹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