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廖化堡_收藏考古_中國甘肅網

2020-12-02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歷史眼

  臨洮廖化堡

  廖化堡,當地人叫堡子圈圈 資料圖片

  三國時期,臨洮叫狄道,隸屬於魏雍州的隴西郡。狄道,從秦時建隴西郡以來,即為郡治。三國魏黃初中,隴西郡郡治雖然遷移到襄武(今隴西縣境內),但狄道仍然是隴右重鎮。蜀漢大將姜維屢次北伐,常以魏國狄道為爭奪重點。而魏也以狄道為依據,抵拒蜀軍。所以在狄道,留下了很多與三國有關的地名。廖化堡就是其中一個。

  廖化堡位於今天臨洮縣城南20華裡的玉井鎮店子街東南山上,南靠玉井峰,北臨洮陽川,居高臨下,四周盡收眼底,極其巍峨壯觀。該堡呈長方形,東西長約40米,南北寬約30米,牆厚從一米到三四米不等,夯土建造,牆基穩固,土質緻密緊實。儘管目前城牆已有風化,但牆上馬面凸出,尚十分清晰。據說,古堡下曾發現過小石磨、磚瓦殘片、五銖錢以及鐵戟等文物。

  廖化真的到過臨洮嗎?《臨洮縣誌》記載,廖化的確曾在臨洮駐守過,他是跟隨姜維北伐來臨洮的。廖化堡是當年廖化鎮守侯和城時所築。侯和在今天臨潭縣新城鎮,可見廖化堡只是當時廖化駐守的一個軍事前哨堡壘。

  廖化,字元儉,荊州襄陽人,以果敢剛直著稱,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曾為前將軍關羽帳下主簿。關羽敗亡後,歸屬孫吳,用詐死之計攜老母千裡西行回歸蜀漢,被劉備授為宜都太守。蜀漢後期,數次任先鋒,跟從姜維北伐,曾擊破魏將郭淮派出的兩路兵馬。延熙十二年(249年),廖化隨姜維進攻雍州,姜維留廖化在白水南岸紮營,與駐紮北岸的魏將鄧艾對峙,藉以出兵襲取洮城。景耀五年(262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曾勸阻過姜維用兵方略。姜維讓廖化駐守侯和城,守住蜀軍的後路。

  廖化堡的失守大約發生在景耀五年(公元262年),這年十月,鄧艾進攻洮陽(今臨潭縣),姜維在侯和城被鄧艾擊敗,廖化堡也隨之失守。姜維不得不率眾退往沓中(今迭部縣境內)屯田,廖化也隨軍撤走。

  撰文/黃建強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蘭州:「模法師」開庭 小「法官」斷案
  • 為特色「隴貨」打開資本市場的大門——鄭州商品交易所服務甘肅農特產品發展綜述
  • 十三屆省委第六輪巡視各巡視組向被巡視單位反饋巡視意見
  • 唐仁健在蘭州市調研省屬國有企業運營等工作時強調 不斷提升國資國企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更好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
  • 林鐸唐仁健會見甘肅省受表彰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歐陽堅孫偉等參加會見
  • 雪過天晴臨夏州東鄉縣山鄉銀裝素裹
  • 甘肅省應急廳開展抗震救災綜合桌面演練
  • 甘肅省召開備戰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動員大會

相關焦點

  • 【頭條】巍峨蒼龍踞隴原 萬裡長城起臨洮
    長城,雄宏偉岸,連綿不絕,如東方蒼龍,臥踞於中國大地上,令無數中華兒女激動、驕傲、自豪和感慨!說到戰國秦長城,人們不由會想起《詠長城》這首詩:「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 臨洮博物館大型蝴蝶科普展
    臨洮焦點 盡知臨洮事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蝶,通稱為「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全世界大約有14000多種,中國有1200種,本次展出各類蝴蝶標本140餘種,近300多隻,有墨西哥的王子斑蝶、日本大紫蛺蝶、馬來西亞的翠葉鳳蝶等30多種珍稀品種,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科普教育價值。本次展覽面向廣大中小學生和青少年,旨在科普,讓大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
  • 「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考古專家為什麼都不搞收藏?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歷史重大發現,以及珍貴的藏品,主要都是由考古所發現的,在我們的記憶中,似乎考古這項工作只有近代才有。而且在菜菜小時候,一直認為考古學家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啊,以為他們要是喜歡哪一件藏品就可以收藏起來。其實啊,菜菜錯了,相信許多朋友都跟菜菜一樣,會有這樣的誤解吧,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說說考古這項工作吧。
  • 導遊甘肅丨臨洮,是什麼顏色?
    導遊甘肅丨臨洮,是什麼顏色?多彩臨洮告訴您她從不被定義,遠不止一種絕色臨洮留在每一個四季等你添色~她是蓬勃的綠色定格北國的銀裝素裹描摹古城的波瀾壯闊慢慢傾聽冬雪的聲音儲藏臨洮冬日的浪漫
  • 甘肅省文物保護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省文物保護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1月31日訊(記者 施秀萍)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省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我省文物部門一手抓文物保護、一手抓文物考古,兩項工作齊頭並進,比翼雙飛,雙雙取得突破性發展。
  • 收藏|習近平總書記「考古公開課」的15個要點
    筆記君為您梳理了15個要點,學習收藏!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04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國很早就有了考古學研究。
  • 【頭條】臨洮2名同學通過清華自強計劃報名審核!
    【頭條】臨洮2名同學通過清華自強計劃報名審核!來源|中國甘肅網編輯|康 美責編|趙建民 楊 陽編審|譚明強總編|邊國鵬臨洮縣融媒體中心所屬「看臨洮」微信公眾號享有版權內容,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網際網路、無線客戶端、微博和微信等平臺上使用須取得臨洮縣融媒體中心的授權,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馬未都談考古和盜墓的區別,中國考古界有一鐵律,無人違反
    關於考古和盜墓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爭議的一個熱點,在很多民眾眼中考古和盜墓沒什麼差別,都是在挖人祖墳,幹的都是缺德事。事實上一直以來大家對於考古和盜墓都存在一個誤區,馬未都就曾經談過考古和盜墓的區別,且在中國考古界有一鐵律,無人違反,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學習筆記:收藏 | 習近平總書記「考古公開課」的15個要點 _新華...
    筆記君為您梳理了15個要點,學習收藏!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  04  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我國很早就有了考古學研究。  1921年,我國開始對仰韶文化遺蹟進行考察,我國現代考古學由此誕生,即將走過百年曆程。
  • 夏鼐:夢圓考古妝成時—新聞—科學網
    由於此前很少有中國學者論述過考古學方法,他回國後的第一講就成了昆明學術界的一件盛事。 方法對不對,要看實踐效果。回國後,夏鼐以極高的熱情開展田野考古。僅1944年至1945年1年間,他的腳步就遍及河西走廊,從蘭州到敦煌,兼及臨洮、寧定、民勤、武威等地。
  • 臨洮博物館舉辦大型蝴蝶科普展
    為豐富廣大青少年課外活動內容,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科普知識教育,提高廣大青少年探索自然科學奧秘的能力,增強青少年對稀有動植物的保護意識,2021年新年伊始,臨洮博物館邀請金川區博物館舉辦大型蝴蝶科普展,在12月25日正式開展,展期
  • 【兩會掠影】臨洮融媒帶你換個角度看兩會~
    【兩會掠影】臨洮融媒帶你換個角度看兩會~ 2021-01-11 2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考古算是盜墓嗎?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鐵律,誰也不敢違反!
    而一提到盜墓,很多人就將其和考古聯繫在一起,很多人認為考古就是以國家的名義去盜墓,但實際上兩者確實是有區別的。從根本的價值上來看,考古與盜墓就有著截然不同的說法。考古注重的是對文物的發現和探索。挖出來的寶貝更注意他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承載,藉此推出一定的歷史信息。
  • 2021年,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央視將推出《中國考古大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綜合2021年,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將推出《中國考古大會》,致敬中國考古,探尋中華文明。《中國考古大會》將圍繞中國考古學百年曆程中的重大考古發現、文化遺存、遺址文物等,將考古發掘研究與史海鉤沉熔於一爐,將歷史與當代有機結合,梳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每期節目將根據考古發掘過程和歷史脈絡「劇情式」推進,用現代表現手法解密考古遺址,介紹考古文物,展示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講好中國考古工作背後所承載的文化特質、民族精神和時代價值。
  • 埃及考古挖出法老護身符,施有「法老的詛咒」,至今無人敢收藏
    在世界歷史考古工作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尤為常見,不知是機緣巧合還是有人蓄意造謠生事,但現實考古中發生的眾多離奇且真實的事件是在讓人匪夷所思,沒有人可以給出科學的答案,或許也是當今科學技術解釋不了的事情。可以不相信這些玄幻的事情,但是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在眾多離奇事件中,最令人恐懼的莫過於古埃及「法老的詛咒。」。這也是古埃及考古家一直不敢涉及的考古領域。
  • 拉斯海馬的陶瓷遺存與中國考古
    以拉斯海馬地區為例,現代考古工作最先於20世紀60年代由英國女考古學家德卡爾迪的一系列青銅時期墓葬調查開始。70至90年代初,伊拉克、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的考古隊伍紛紛開始了各自的考古調查與發掘。他們的工作不但涉及古代文明的聚落起源與發展,同時發現了大量唐代至清代的中國陶瓷器,將古代中國與近東地區的文明聯繫在一起。
  • 中國考古的濫觴
    近代中國考古學離不開金石學的發展,金石學所研究的對象是古代遺留下來的實物,是近代考古學在中國的興起奠定了基礎,是考古學的前身。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極其豐富的古蹟古物。19世紀末,歐洲的考古學已日漸興盛。
  • _甘肅三農_中國甘肅網
    >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杭州9月9日電(記者許舜達、朱涵)通過藝術品原作的收藏、教學、研究與展示,開展「實物教學」,讓學生親手接觸到文物、藝術品原作,同時,展覽和教育活動都向社會公眾開放,並展開一系列兼顧學術性、思想性和通識性的公共教育活動……8日下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浙大藝博館
  • 中國考古大發現
    取釋疑、解謎、改寫、補寫、印證歷史的角度,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述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考古領域的32次重大考古發現——從窺探高原王國的秘密到發掘神秘的地下宮殿,從尋覓田野巖畫到解讀石窟雕塑……所收考古大發現,涵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通過一個個迷人的考古故事,展示了中華文明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