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勢跳舞、坐著輪椅舞蹈……今天上午,2020年江蘇省殘疾人排舞公開賽在儀徵拉開帷幕。來自全國的14支殘疾人排舞隊伍、近300殘疾人排舞愛好者參賽。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揚州共有四支代表隊參賽。此外,還有來自杭州等外省市的代表隊前來「pk」。
據了解,排舞是一項國際性的全民健身運動。全國排舞廣場舞推廣中心江蘇省中心主任朱冬喜介紹,這一運動深受各年齡段群眾喜愛,排舞不僅讓大家可以享受全新的健身方式,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更詮釋了全民健身事業的蓬勃發展。
這場排舞比賽的主角是殘障人士
孤獨症、智力障礙……這些常人眼中的殘疾孩子,在揚州培智學校的老師眼中,卻都是掌中寶。 舞臺上,孩子們跳著歡樂的《小玉米》,看上去無憂無慮。他們最小的8歲,最大的13歲,他們是揚州市培智學校派出的代表隊,代表揚州市參加比賽 。
背景音樂再打動人心,但這些有殘疾障礙的孩子耳朵裡卻可以充耳不聞。揚州市培智學校教導處副主任尤佳麗感慨,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於這群特殊的孩子們,日常生活已經是困難重重,要和著拍子進行演出更是難上加難。「孩子們要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訓練,因為智力障礙的節奏感差,舞步也很難整齊,但是他們在老師的帶領和家長的支持下,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有的孩子原來比較自卑,但通過學習表演、參加演出後,就變得更加自信了,也開始主動與他人溝通。」
一個月訓練 聽障人士舞力全開
在《歌聲滿行囊》的音樂聲中,身著玫紅色裙裝的舞者們步入儀徵體育館的舞臺中央。
如果不是看到圍繞在場邊的領舞老師們高舉雙臂、隨音樂迅速做出動作,觀眾難以想像,他們是來自儀徵市代表隊的聽障選手。
「他們是從儀徵部分企業選出的聽障隊員。」儀徵市殘聯教練陳玲介紹,舞蹈需要精準踩點,但表演者聽不到聲音,只能靠記憶與眼睛時刻追隨場邊領舞老師去完成每一個節拍。經過一個月的訓練,不停地優化動作和隊形,最終呈現出了現在的舞臺效果。
「我們也是第一次帶聽障隊伍,剛開始,隊員們都沒有參加過跳舞訓練,動作更是七上八下,無法整齊。教練們不會手語,很難清晰準確地交流。現在,我們實現了簡單的手語和肢體語言,讓大家動作整齊劃一,給觀眾帶來足夠的震撼。」陳玲說,為了方便隊員,他們會就近在企業的食堂進行訓練,每天排練兩小時。
回想起一個月的排練生活,一位參賽選手高興地用手語表示,我們不能像健全人聽到並掌控音樂上的節奏,要把動作做到整齊劃一,非常難。「幸好有領舞老師,他們就像我們的雙耳,幫我們『聽』見音樂,能夠參與這樣的活動非常開心。」
讓殘障人士也能感受到全民健身的樂趣
儀徵是中國殘疾人排舞最早開展的城市。目前,儀徵市共有排舞隊伍百餘支,儀徵的殘疾人優秀隊伍多次在全國、省市大賽上榮獲佳績。
全國排舞廣場舞推廣中心江蘇省中心主任朱冬喜,也是這一項目的創始人和此次比賽的總裁判。他介紹,排舞是一個國際性的全民健身運動 ,2015年他們在儀徵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排舞表演進校園活動時,發現了這一項目在殘障人士中很受歡迎,這也讓他產生了在全國推廣的想法。
朱冬喜表示,希望未來更多聽障、肢殘、智障殘障人士能加入到排舞隊伍中來,體會到全民健身的樂趣,「也希望他們能從中感受到平等與真誠、溫暖與陽光,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來源:揚州發布 通訊員 龔旭 記者 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