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6月15日訊 據香港明報15日報導稱,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7類34款酒精飲品,其中3款聲稱來自浙江的產品,被檢出含有較高分量的可能致癌的氨基甲酸乙酯。
該消委會測試了7類黃酒、紹興酒、糯米酒及梅酒等酒精飲品,共計34款,其中3款聲稱來自浙江,包括「古越龍山三年陳釀紹興加飯酒」;「古越龍山正宗紹興陳年花雕(五年)」和「塔牌八年陳紹興加飯酒」,其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分別由每千克0.2毫克至0.26毫克,其中「古越龍山正宗紹興陳年花雕(五年)」的含量最高。
浙江古越龍山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為民告訴網易財經,目前國際上對於氨基甲酸乙酯在發酵酒中的含量把並未統一的標準,且衛生組織對於氨基甲酸乙酯是否為致癌物質也尚無定論。他表示任何發酵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物質均有不同含量,並不僅僅存在於黃酒產品中。
目前,古越龍山為是國內最大的黃酒生產、經營、出 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口企業。
據了解,氨基甲酸乙酯是發酵食物和酒精飲品在發小或貯存過程中天然產生的汙染物,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進行評估,認為經食物攝入氨基甲酸乙酯,對健康影響不大,但經食物加上酒精飲品而攝取,則有可能構成潛在的風險。
資料顯示,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是國際消費者研究及實驗組織成員,致力於為消費者在公平焊工證的市場中,建立安全及可持續的消費環境。
15日收盤,古越龍山股價收於14.59元,下跌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