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在2020年服貿會智能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重慶郵電大學校長高新波表示,從目前的發展階段來看,由於人工智慧尚沒有自主意識,人工智慧的價值觀主要是使用人工智慧的人的價值觀,因此人類必須為人工智慧「立心」。
在高新波看來,目前人工智慧總體發展水平仍處於起步階段,這具體表現在專用人工智慧已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但通用人工智慧研究與應用依然任重道遠。「人類的大腦是一個通用智能系統,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可以同時處理視覺、聽覺、判斷、推理、學習、思考、規劃、設計等各類問題,可謂『一腦百用』,目前人工智慧距離人類智能水平還有巨大差距,人工智慧還有很多不能,比如有智能沒智慧,有智商無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有專才無通才,這都是今天人工智慧發展遇到的瓶頸。」
他舉例稱,對於不同語義的一句話,如「那輛白車是黑車」,人類可以很容易明白什麼意思,但人工智慧就很難理解到底是顏色還是法律上的問題。
高新波表示,人類智慧的本質是否定、忽略、遺忘,「胎兒在母腹產生簡單的『我』的概念,出生後隨著自主能力的產生,試圖擺脫大人束縛,開始否定外部、否定自己、否定很多事物來產生某種智慧,人知道怎麼忽略不重要的事物,從而將精力聚焦到關鍵之處,而機器只擅長處理大數據,而不刪除處理小數據。」
據了解,如何將人與機器的優點結合起來一直是科學家們的研究目標之一。高新波稱,人機融合增強智能的本質是人際耦合與交互,是把人的智慧和機器的智能結合起來各自發揮功能,美美與共,強強聯合。
高新波告訴記者,對於人機混合智能,還是希望建立以人為中心的智能形態,保證它「可用、好用」,而且「可控」。「我認為,當下就應該進行制度的設計,制定行業與倫理標準,更好地駕馭人工智慧。」
高新波表示,將人類智慧與機器智能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構建以人為中心的智能系統,可以實現讓人類為機器「立心」,機器為人類立功的目標。
(文章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