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伊馬替尼耐藥後不同基因亞型的胃腸間質瘤對舒尼替尼治療反應:文獻系統評價和匯總分析
Genomic Subtypes of GISTs for Stratifying Patient Response toSunitinib following Imatinib Resistance: A Pooled Analysis andSystematic Review
Tan S, Chen P, Ji J, Guo S, Yu D, Asakawa T, Zhou Y, Abe M, Zong L.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Northern Jiangsu People's Hospital,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Yangzhou University, China
發表雜誌:Disease Markers
IF:2.949
目的:舒尼替尼(一種二線多靶點藥物,可以抑制KIT和PDGFRA)被廣泛應用於治療伊馬替尼耐藥的胃腸間質瘤。但是臨床上觀察到不同患者對舒尼替尼治療反應不一。我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對不同的腫瘤原發(筆者注)基因類型進行分層分析,來闡述兩者之間的關係。
方法:我們檢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三大文獻檢索系統直至2017年8月31日之前的英文文獻,錄入了包括GIST患者的KIT基因突變情況(exon9,exon11等)、PDGFRA基因突變情況或者無突變的野生型,對於舒尼替尼的療效評估,如臨床獲益率(CBR),中位腫瘤無進展生存時間(PFS)和總生存時間(OS)。而後對於不同基因類型患者舒尼替尼治療後在PFS和OS的優勢比(ORs)、風險比(HRs)和95%可信區間進行了比對。
結果:我們共納入7個研究共531個患者。和PDGFRA突變患者相比,KIT突變患者對於舒尼替尼的臨床獲益率更高,特別是exon9和exon11的患者。而在KIT突變患者中,exon9比exon11臨床獲益率更高。野生型患者同樣也比PDGFRA突變患者臨床獲益率高。
結論:伊馬替尼耐藥患者的原發(筆者注)基因類型對於判斷舒尼替尼的療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