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拿樹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來作個比較,管理起來,到底哪部分要更重要一些?毫無疑問,只要腦子不笨的都會選擇地下根系,因為根系才是一棵樹的命脈所在!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不少人卻只注重管理苗木的地上部分,而忽略了地下部分的管理。
在苗木的管理中,有人總結了幾句話特別到位,即「地上要通風透光、地下要吃飽喝足、中間要防控結合」。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注意樹冠的通風,該修剪則修剪,地下部分的根系需要平衡水肥,中間的樹幹則需要防病防蟲。如果非要分輕重的話,應該根系第一,樹冠次之。
有句話叫「樹是地上的根,根是地下的樹」,這說明根對樹木非常之重要,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不過只注重管根也不行,同時也得注意樹冠的管理,因為根與樹冠兩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
在樹木年生長周期中,二者處於動態平衡狀態。樹冠為根的生長發育提供有機養分、水肥、陽光,而根系則對土壤中的水分和各種無機養分的吸收,通過樹幹中部的導管等將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及其他養分運至地上部,促進樹冠生長。所以,只注重任何一方面的管理都不行。
任何植物都是由根生而生,由根亡而亡,健壯發達的根系是植物的根本。在土壤問題頻出的當今,只有做好植株的養根護根壯根工作,才能取得高產高效,總結起來有六大舉措。
1.調節耕層土壤PH值
長年的不合理施肥,導致的耕層PH值變化,是當今土壤問題發生的根源。建議的做法是,實驗室測耕層PH值後,根據實情,選用專門的土壤調理劑。
2.增施有機質
有機質是沃土上選,作用是鬆土,透氣,形成團粒結構,保水,保肥,提高微生物活性,促根系發育。
3.增施生物菌肥
活化土壤解決土壤板結問題,為植株提供全價養分,並能防治根部病害,防病,以菌抑菌,可減少土壤中有害菌或有害生物,減少病蟲害!
4.合理排灌
建議採取小水勤澆或微灌或滴灌方式,同時保護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利於根系生長。同時,在雨季排水系統同灌水系統一樣重要,防澇災,防死根。
5.優先選擇對土壤環境友好的功能性產品
功能性水溶肥,含腐植酸或胺基酸,對於補充有機質、提高地溫、提高土壤透氣性、提高肥料利用率、養根護根壯根,都有積極的意義。
6.中耕鬆土
農諺雲「鋤頭下有水有火」,意思是說,鋤地(中耕鬆土)提高作物耐旱性(有水),同時有效提高地溫(有火)。特別是苗木幼苗期,根系發育尚未完全,中耕鬆土是提高地溫、增強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發育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文章來源於園林頭條,內容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