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哪個更重要?

2020-12-06 化工網

  在蒲公英製藥論壇第七屆年會(放飛濰坊)上,有幸聆聽了上海藥檢所謝沐風老師題為《我國仿製藥的「癥結」何在》的演講,受益匪淺。由於日常工作纏身,加上不搞藥物研發多年,因而謝老師最近發在蒲公英論壇的幾篇關於研發方面的文章並未拜讀。

  前幾天在蒲公英論壇又學習了李宏偉老師(hongwei2000)題為《真的是煙霧彈嗎?》的文章。該文本著真理越辯越明的用意,言辭犀利,劍指謝沐風老師的一些觀點,彰顯出非同一般的專業功底。

  論壇老大張金巍也提出一個可以辯論的話題: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哪個更重要?雜質到底是不是煙霧彈?

  我雖然從事過研發工作但能力水平有限,認知尚淺。因此,無意挑戰任何一方的觀點,只是本著探討與交流的態度,對一些「焦點」問題談幾點我個人的思考。

  一、對於「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哪個更重要」的個人看法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更何況藥品有可能通過物料(活性成份及輔料)、生產環境和過程等引入一些已知與不可預知的雜質。即使是已知雜質,其安全性危害也做不到完全可知。因此,藥品在治療疾病、預防疾病的同時,也伴隨著用藥安全性風險,這是患者無法迴避、必然要承受的風險。

  對於「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哪個更重要」,我個人認為這是個沒有絕對定論的問題,對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排位」應該基於特定情況下的客觀現實來決定。

  就藥品安全性而言,國內爭議最大的莫過於中藥注射劑,它已成為用藥安全「高危品種」的代名詞。由於中藥注射劑藥效成份「說不清」,所含非藥用成份對人體的影響「說不清」,使其存在的合理性一直飽受爭議,「生存」之艱難完全可用「苟延殘喘」來形容。

  然而,在2015年6月27日國內媒體爆料: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癌中藥康萊特注射液經美國FDA認可通過,進入三期臨床,在美癌症患者中擴大使用。

  康萊特注射液是從中藥薏苡仁中提取而得的薏苡仁油,與柴胡注射液相當類似,比國內其它中藥注射液沒太大「本質」的突破。為什麼在中國都飽受爭議的中藥注射劑竟然美國FDA能批准進入三期臨床,用於人體試驗?

  我認為美國FDA的專家是基於這樣一種考慮:

  一是癌症是目前尚未找到根治藥品的一類疾病。在這種現實情況下,一個藥品即使不能根治癌症,但如果能讓患者減輕痛苦、延長生命也是可以選用的。

  二是康萊特注射液在二期臨床試驗受試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主要評價指標顯示:康萊特注射液治療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美國常規抗癌西藥對照組提高了1.9個月;客觀緩解率提高了85.7%;一年生存率康萊特組為26.9%,對照組為9.1%;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康萊特組為114天,明顯高於對照組的57.5天。充分證明了康萊特注射液在有效性方面的明顯優勢。

  雖然中藥注射液用藥安全性確實存在極大的風險,但在用藥可以「延生」,不用藥必死的情況下,藥品的有效性必然比安全性更重要。假如康萊特注射液如同柴胡注射液,是「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瘧疾等的發熱」我想,美國FDA專家和官員是絕不會拿美國人的生命去冒中國人都能想到的安全風險。因為這樣做「划不來」。

  可見,「收益大於風險」應該是藥品管理的基本考量。

  二、對於藥品「雜質控制到底是不是發達國家釋放的『煙霧彈』」的個人看法

  沒有主見的「人云亦云」必然會被別人「愚弄」。盲從於別人或依靠「猜和想」得出的結論往往都靠不住。

  要想正確判斷「雜質、溶出度試驗及潛在基因毒性雜質是否是發達國家向非發達國家發射的『三枚煙霧彈』」,唯一靠譜的是通過親自研究、分析與思考後作出結論。

  在用藥治病的同時,雜質也「攝取」到人體是件無法避免的事。就雜質而言,對人體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也需要立足於特定的環境和場合進行分析與判斷。

  雜質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與藥品給藥途徑(使用方法)有關;與藥品性質有關;與用藥人群有關(人種、年齡、體質)有關。

  另外,我們也應充分認識到「人也並非脆如花瓶」。其血腦屏障、皮膚屏障、氣血屏障、胎盤屏障以及血-睪屏障都能對人體起到保護功能,在重視雜質對用藥安全性影響的同時,切不可把雜質的危害無限擴大化,因噎廢食,徒增製造成本。

  個人認為:對雜質的控制限度,應基於雜質對人體的損害程度去考慮;基於雜質「穿透」這些屏障的可能性考慮;從人體對雜質的耐受性考慮。正確的判斷必然源於藥品雜質本身對人體「影響」程度科學而較全面的認知。

  藥品質量風險存在於從前體化合物篩選、雜質限量控制、臨床試驗、新藥審批、上市後監控直至撤出市場的整個生命周期,貫穿於藥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持續過程中。對藥品整個生命周期的質量風險管控,其核心是對受益—風險比的分析:為治療某種疾病而攝入一種藥品的受益程度應當超過該藥帶來的風險。

  藥品質量風險管理的目的並不是許多文章裡所說的,避免讓患者承受藥品在安全、療效和質量上的風險,而是對藥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依據科學知識和經驗進行評估,去研究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它所產生的後果,並最終與保護患者的利益相關聯。以確定是否值得承擔這種風險。儘可能讓風險可控,爭取做到儘管客觀的危險性很大,但實際承受的風險較小,把不良反應降到最低水平。

  三、如何看待仿製藥品與原研藥品「不等效等於無效」的觀點

  對於仿製藥而言,其療效若是高出原研藥,那一定是在仿製研發過程中有了新突破,就應該歸類於創新藥。若是其療效低於原研藥,該不該批准其生產?任其在市場上存在呢?

  在這個問題上,我和謝沐風老師持同樣的觀點:仿製藥療效低於原研藥就必須視其為無效。對這樣的仿製藥品必須持「零容忍」的態度:不批准其生產,決不能容忍其在市場上長期存在,損害患者的利益。

  道理很簡單,如果把原研藥比作李逵,那些療效低於原研藥的仿製藥就是「李鬼」。看看我國製藥行業的現狀:有哪麼多的藥品批准文號,同品種市場競爭時,往往「李逵」鬥不過「李鬼」,耽擱了患者康復,亂了「江湖規矩」,傷了致力於創新藥研發者的心,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

  四、關於「有關物質(包括雜質)不訂入製劑標準是否就等於不控制」的個人看法

  不論有關物質還是雜質,即便沒有訂入製劑質量標準都必須控制,這一點絕對不會錯。但是,這種控制責任是有分工的,應該是原料藥生產企業與製劑生產企業各盡其責、各行其是。

  原料藥生產企業應該控制好活性成份的質量(主要參見新版GMP原料藥附錄第39條、第40條、第41條);製劑生產廠家主要按GMP要求,控制好製劑生產過程質量。

  總之,雙方都要齊抓共管,那一方都無能力「包」下所有的「活兒」。

  五、關於「由雜質原因產生的有害反應是否屬於不良反應(ADR)」的個人看法

  李宏偉老師認為:「由於雜質原因產生的有害反應不屬於不良反應(ADR),但可能屬於不良事件(ADE)。而且由於過量使用而造成的藥害絕對不能叫做不良反應(ADR)」。

  這種觀點肯定是「狹隘」的。因為目前國際醫藥行業已擴大了不良反應的範疇。

  歐盟2012年7月實施的藥物警戒法規明確規定:「不良反應是指對藥品產生的意外而有害的反應。不僅包括說明書範圍內使用藥品;也包括說明書範圍外使用藥品,如藥物過量、超適應症用藥、誤用、濫用和用藥錯誤」。

  連用藥錯誤都屬於不良反應,那就不必再結糾「由於雜質原因產生的有害反應」是不是不良反應了。

  當然,李宏偉老師是基於我國對不良應定義而談的。但既然我國的藥品管理一直在借鑑和學習國外的做法,那就應該系統性的學。因此,我國對不良反應的定義也有必要儘快做出調整,以免大家在不良反應監測與報告工作中出現分歧,產生混亂。

  另外,「對於固體口服仿製藥來說,溶出曲是否是萬能的」這個問題,我同意李宏偉老師的觀點。任何工具、方法和手段都不可能是萬能的。物質無限可分,新問題層出不窮,一切均需要在發展中「持續改進」。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外交部:中國政府始終把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在第一位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時冉):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日在北京表示,中國政府始終把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在第一位。她強調,中方願繼續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疫苗公平分配,攜手助力全球團結抗擊疫情。據報導,3日,印尼宣布將於當日起向全國34個省份分發中國科興公司研發的疫苗。
  • 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科學認證 多國採購中國新冠疫苗
    印尼向全國34個省份分發中國疫苗 印度尼西亞衛生部負責疫苗的發言人西提·納迪婭·塔爾米齊3日表示,中國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在土耳其和巴西的臨床試驗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與正在進行的印尼臨床試驗第三階段結果相同。當天,印尼製藥企業生物製藥公司表示,該機構於3日開始向印尼全國34個省份和地區的衛生機構分發來自中國科興的新冠疫苗。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非免疫規劃疫苗延遲接種安全性和有效性...
    受到疫情影響,兒童疫苗接種可能出現延遲,具體疫苗延遲接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問題亟待釋疑。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組織專家通過檢索國內外文獻,及時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免疫規劃疫苗延遲接種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及接種建議"[2]。
  • 如何看藥品的標籤和說明書?
    藥品說明書應當包含藥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學數據、結論和信息,用以指導安全、合理使用藥品。藥品說明書的具體格式、內容和書寫要求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並發布。   藥品說明書對疾病名稱、藥學專業名詞、藥品名稱、臨床檢驗名稱和結果的表述,應當採用國家統一頒布或規範的專用詞彙,度量衡單位應當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 歐盟、美國、日本MAH制度分析6 | 藥品上市許可人上市後安全性研究...
    歐盟規定,監管機構可以要求持有人開展上市後安全性研究。需要開展上市後安全性研究的情況通常包括:新藥、存在臨床不確定動物毒性的藥物、安全性不明確的藥物等。MAH 應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提交進展報告或者每年提交研究進展報告。
  • Mitapivat治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Mitapivat治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6 12:17:46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Rachael F.
  •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聲明,努力確保境外藥品生產設施的產品...
    隨著美國藥品生產的全球化以及越來越複雜的藥品供應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監管難度日趨加大。為確保美國境外生產藥品的安全和質量,保障消費者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FDA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博士於2018年9月5日發布一項重要的內部政策申明。    該申明強調,為保障生產藥品的安全和質量,需提高境外藥品生產場地和設施的透明度,即在藥品生產、流通和使用的整個環節進行全流程監管。
  • 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科學認證!世界多國排隊採購中國疫苗
    扎耶德通過埃及電視媒體表示,埃及藥品管理局將於3日把相關官方許可送至衛生部,該許可已於2日籤發,中國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科學認證。埃及衛生部3日聲明說,該國2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1407例,累計確診140878例;新增治癒654例,累計治癒113480例;新增死亡54例,累計死亡7741例。2020年12月10日晚,由阿聯方面向埃及衛生部提供的中國新冠疫苗運抵開羅國際機場。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加強對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工作的指導和規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7月10日,該指導原則正式對外發布。
  • 疫苗試驗數據和有效性遭質疑,阿斯利康擬啟動新試驗
    不過據多家媒體披露,阿斯利康疫苗在之前的臨床測試中出現「烏龍」,疫苗試驗數據和有效性引發多方質疑。據路透社27日報導,本周早些時候,阿斯利康方面宣稱該公司的疫苗有效性「可達90%」,且未呈現任何嚴重副作用;但事實很快證明這種說法存在相當的「水分」。原來,這種疫苗的平均效力僅維持在70%左右,而90%的結論卻恰恰出自一場「烏龍」。
  • 康方生物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新藥安全性、有效性數據
    億歐大健康9月23日訊,今日康方生物發布公告稱,在線上召開的2020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2020上,公布了其自主研發、全球首創的腫瘤免疫治療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新藥AK104治療經標準治療後復發或難治晚期惡性間皮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數據
  • 國家藥監局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
    提交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用於中國藥品註冊申請的資料,應包括生物藥劑學、臨床藥理學、有效性和安全性資料數據。鼓勵藥品註冊申請人採用通用技術文件格式(CTD)提交。生物藥劑學數據,應提供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相關的重要體外或體內數據和結果,為劑型確定和臨床研發過程中製劑工藝優化提供支持依據和數據銜接。
  • 「解讀」3個方面全面解析醫保藥品目錄製定條件
    這體現了藥品目錄製定「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和多維度的價值評估,基於臨床需求、臨床有效性、安全性、經濟價值、可及和可支付等多維度綜合評估。此外,在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的基本原則中也明確表明: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用藥保障水平與醫保基金和參保人承受能力相適應。通過科學、規範、精細、動態管理,切實保障參保人群合理用藥需求。
  • 國家藥監局:用於罕見病的藥品註冊申請,可有條件接受境外臨床試驗...
    鼓勵藥品註冊申請人採用通用技術文件格式(CTD)提交。  生物藥劑學數據,應提供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相關的重要體外或體內數據和結果,為劑型確定和臨床研發過程中製劑工藝優化提供支持依據和數據銜接。  臨床藥理學數據,主要包括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研究數據。
  • CDE發布《境外已上市境內未上市藥品臨床技術要求》
    (二)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首先,應基於原研藥品的臨床研究數據,按照中國相關技術要求,對藥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科學評價。評價步驟為:1. 明確臨床數據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數據,一是用於註冊的臨床試驗數據,二是上市後臨床數據。同時要關注國外監管機構對原研藥品的動態評估。
  • 日本研究機構發聲:日本並沒有得出「水素水」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數據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一款產品前,應該充分了解其技術背景和安全可靠性。 「水素水」,這個概念大家可能並不陌生。它是直接使用了日語原名。因日語中「水素」的意思是「氫」,所以,也有人稱之為「氫水」,國內又叫富氫水。日本生產商在推廣這款產品時,主打功效使用了例如「除去人體內多餘的氧」、「減緩衰老」、「加快身體新陳代謝」、「利於減肥」等字眼。
  • 非洲豬瘟疫苗再傳喜訊,有效性安全性表現良好
    6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的最新消息,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環境釋放和臨床試驗進展順利,表現良好。非洲豬瘟疫苗創製實驗室研究和產業化中間試製工作相繼完成。其中一株基因缺失的疫苗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夠幫助疫豬抵抗非洲豬瘟病毒的攻擊,並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該疫苗株於2019年12月通過國家評審,批准開展環境釋放試驗;2020年3月獲農業農村部獸用生物製品臨床試驗批件,獲準於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別在黑龍江、新疆和河南三個養殖基地開展臨床試驗,試驗豬共計約3000頭。
  • Cell: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0年6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系統的方法,用於評估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如何以化學方式轉化或代謝口服藥物,從而影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中國疫苗已被證實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表現良好,已有阿聯...
    文 / 夏洛特2021-01-16 05:42:34來源:FX168 【已有20多個國家訂購中國新冠疫苗】目前,中國疫苗已被證實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表現良好,已有阿聯、巴林、摩洛哥、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埃及、巴西、泰國、墨西哥、
  • 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進口藥審批有望提速
    來源:北京晚報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發布進口藥審批有望提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日前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指導原則》要求,申請人應確保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真實、完整、準確和可溯源,這是基本原則。其數據的產生過程,應符合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GCP)的相關要求。申請人應確保境外臨床試驗設計科學,臨床試驗質量管理體系符合要求,數據統計分析準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