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前夕的瞬間:最後一次降下英國國旗,港督離開時大雨傾盆

2021-01-15 澎湃新聞
香港回歸前夕的瞬間:最後一次降下英國國旗,港督離開時大雨傾盆

2021-01-12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大家都知道,晚清政府喪權辱國,英國通過兩次鴉片戰爭,割佔了香港大片地區。1898年,英國強迫清廷籤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個島嶼總計975平方公裡的土地租借,租期為99年,至此英國佔領香港全境。(這是一組反映香港回歸前夕的老照片)

街頭店鋪懸掛國旗和區旗

香港市民觀看香港回歸的報導

「我們的國旗一定要在零時零分零秒升起來,主權回歸,分秒必爭,這件事情毋庸置疑。考慮到軍樂隊交接需要時間,因此你們的旗子一定要在23點59分58秒降落。」這句話出自時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安文彬之口。

英軍舉行「日落儀式」

1997年6月30日傍晚,象徵英國對香港殖民統治結束的「日落儀式」在距離香港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廣場舉行。「日落儀式」舉行時,一場大雨不期而至,這讓英方措手不及,英國報紙稱時「悲壯時刻」。

英國國旗和港督督旗被降下

這張照片流傳甚廣,反映的是1997年6月30日傍晚6點,兩名禮兵將香港皇后廣場和平紀念碑前的英國國旗和港督督旗降下。這一次降旗與以往完全不同,意味著英國國旗再也不會從這裡被升起來。

末代港督彭定康離開香港總督府

添馬艦廣場「日落儀式」舉行前,位於香港島中環半山上亞釐畢道的香港總督府(今香港禮賓府)舉行了降旗儀式。根據之前的慣例,每任香港總督離任時,總督府都會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一次完全不同,因為總督府前不會再有英國國旗升起來。當彭定康一家乘車離開總督府時,大雨傾盆。

香港民眾在懸掛國旗和區旗

「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在回憶錄中深感無奈,她寫道:「我們本來不想讓香港回歸中國,要把香港變成第二個新加坡,但是後來達不到這樣一個目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和中國之間的力量太懸殊了。」

市民在觀看香港回歸專題報導

1997年6月30日23時42分,維多利亞港灣香港會展中心五樓大會堂,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正式開始。據解密,香港回歸前夕英方曾要求將降下英國國旗和演奏英國國歌持續至6月30日最後1秒才結束,也就是說推遲1秒。這意味著,在7月1日零時零分1秒才開始升中國國旗和演奏中國國歌。英國的這一要求,遭到了我國政府的拒絕。

香港民眾歡迎駐港部隊

據美聯社報導,「英國皇室查爾斯王子以悲哀的目光、神情沮喪的注視著這一切。當英國王冠上的最後一顆寶石脫落時,淚水也伴隨著傾盆大雨落下。英國人為他們失去這個全球金融中心和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掉淚。」

中國國旗和行政區區旗即將升起

這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零秒,在香港政權回歸交接儀式上,中國國旗準時升起。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被英國殖民統治了155年的香港終於回歸祖國懷抱,無數中華兒女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那個夜晚,無數中國人徹夜狂歡,慶祝香港的新生。

香港警察更換新警徽

資料顯示,香港回歸以前,香港警察警帽上的警徽上保留著當年英國商人帶著鴉片登上維多利亞海港的圖案,名字也沿用著皇家警察的稱謂。香港回歸後,警徽則換成紫荊花圖案的警徽。

來源:罕見老照片

原標題:《香港回歸前夕的瞬間:最後一次降下英國國旗,港督離開時大雨傾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有種香港人下輩子寧願當英國狗屎上的蒼蠅……英國殖民下的香港真...
    近代史是屈辱史,是血淚史,香港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殖民,香港同胞在殖民統治下飽受欺凌,同時期的大陸更是在列強割據、軍閥混戰、日軍侵略中生靈塗炭。我們撰寫此文希望更多的中國人認識到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同胞的真實境遇,認識到只有中國人團結一心才能共創美好未來。
  • 香港遍地都是充滿殖民地色彩的地名,為什麼還不修改?
    1.香港遍地是英國地名曾經有一位朋友第一次去香港,那晚,漫步星光大道,夜色下的維多利亞港美輪美奐。突然,這位朋友感慨道:「這香港都回歸20年了,怎麼還叫維多利亞港?最外在的表現,是香港各類政府機構中,名稱發生了更改,皇室標誌被取消,英國人的各種畫像、指示等被撤除。比如,「英國皇家警察」的名稱被更改,皇冠等標誌被撤除。根據《基本法》,香港對法律進行了適應化。在香港回歸當天,臨時立法會通過《香港回歸條例》,規定對香港原有法律要作符合基本法的詮釋。
  • 物種日誌|紀念香港回歸22周年之際,香港區旗上的這種花你了解多少?
    物種日誌|紀念香港回歸22周年之際,香港區旗上的這種花你了解多少?22周年,而剛剛過去的7月1日就是香港回歸紀念日。傳聞中,這種花於1880年被法國傳教會神父首次在香港發現,經當時港督亨利·阿瑟·卜力爵士(Henry Arthur Blake)和植物學家共同研究,確認為羊蹄甲屬的新品種,並以卜力爵士的姓氏為之命名。它又於1965年被選定為香港的市花,並被用作港英政府市政局標誌。1988年,在徵集區旗區徽評選設計時,洋紫荊從一眾「龍」、「帆船」、「東方之珠」的設計中脫穎而出。
  • 「香港是中國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鄧小平罕見發火
    這是首位正式拜訪我國中央政府的在任港督。一石激起千層浪,中英兩國的香港之爭由此拉開帷幕。周南曾以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身份就香港問題與英國代表團進行談判,他回憶說當時小平同志召開了一次小型會議,最後做了這樣的決策:香港問題的解決,一定要收回整個香港地區;不只是新界的租期到了要收回,不能續租,而且過去兩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所謂永久割讓的九龍、香港(島),也要同時收回。
  • 國家的關心,我們親身感受到(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人物訪談)
    國家的關心,我們親身感受到(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人物訪談) 原標題: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在舉世矚目下,年屆六十的董建華宣誓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
  • 香港回歸前他出任駐英大使,親歷中英交涉中的這些「峰迴路轉」
    就在這一天,被英國強佔了150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迫使戰敗的滿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條約第一條就是「割讓香港」。1898年,英國又強租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和附近200多個島嶼,租期99年。為了讓香港回歸祖國,中國仁人志士奮鬥不息。
  • 香港地名考,道盡了百年殖民地滄桑歷史
    ,成為了南粵香料的的重要集散地,島上的村民也多種植香料,明朝的時候,這個小漁村開始得名香港,後來英國人從這裡登陸,才把香港的名字擴散到整個島嶼(香港島)。,其實,當年的旺角,只是一片長滿芒草的荒蕪海角,被當地人叫做芒角,後來讀音慢慢變化,旺字粵語裡面又有繁華的意思,最後才得名旺角。
  • 目擊香港丨迎接香港的「二次回歸」
    在今天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的系列活動中,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場景。精心組織籌備的系列隆重慶典活動,讓這樣一個普通的回歸紀念日凸顯特別的意義。據介紹,今天的系列慶祝活動還包括各種升旗儀式,巴士花車全港巡遊、香港各界名人參加「齊唱國歌及海路大巡遊起步禮」,中小大學校和社團組織賀回歸……上午8時,最大規模的升旗儀式在灣仔金紫荊廣場隆重舉行。
  • 「慶回歸、撐立法」 香港市民太平山頂上高唱國歌
    ,揮舞手中的國旗,大聲齊唱國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同時慶賀香港國安法順利通過。,香港島婦女聯會在香港太平山頂發起「七一慶回歸——太平山頂國歌快閃」活動,港島區市民在太平山頂廣場迎著初升的太陽,揮舞手中的國旗,大聲齊唱國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同時慶賀香港國安法順利通過。
  • 近看香港回歸後的「政治光譜」
    在回顧香港回歸17年歷史時,許多人把2003年當做節點。一名香港資深媒體人稱其為「三合一危機年」——非典、經濟危機、特區政府推出「二十三條立法」引發港人七一遊行抗議。香港反對派於7月組織大遊行,「反赤化、反洗腦」,香港中學生政治組織「學民思潮」在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談到這兩次事件,作為「愛港之聲」初創成員的劉寧川很健談。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03年上街抗議的港人中許多是因對樓市崩盤,對經濟問題的不滿,「二十三條立法」在這種環境下推出很難通過。
  • 大風大雨過羊城,蜻蜓點水款款飛
    今天(8月18日)中午,一團烏雲飄過城西,瞬間驟雨傾盆,但半小時後又雨過天晴。雨後的流花湖公園裡,不少蜻蜓低飛徘徊,或貼著草叢花枝起舞,又或貼著水面滑翔,時不時還來幾下「蜻蜓點水」,相當曼妙,有街坊駐足觀賞還吟誦起杜甫的名句:「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文/圖 金羊網記者 陳秋明
  •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飛地—香港「九龍城寨」,一直存在到1993年
    1898年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以北的新界成為英國向中國租借的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員據理力爭下,九龍寨城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九龍寨城九龍寨城李鴻章指出英國應遵守籤訂了的條約。鑑於清政府不斷向英國施壓和抗議,明確重申擁有九龍城的主權,英方覺得再佔有九龍寨城名不正,言不順,在英官員權衡後,終決定下令英軍撤出九龍城。
  • 慶香港回歸十年
    7月1日白天,傾盆大雨,下午原港督及最後一批英軍在碼頭冒雨舉行了撤退儀式,而晚7時,天空放晴,迎回歸焰火慶典得以按時舉行。  香港回歸的前幾年,港英當局為平穩過渡製造了若干障礙,有法制、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這就為籌委會工作增加了很多麻煩,我當時分在經濟組,主要研究經濟領域的問題。
  • 香江漫話:在紫荊花故地元朗觸摸香港的歷史
    中新社香港二月八日電題:在元朗觸摸香港的歷史              中新社記者陶社蘭  洋紫荊是香港的區花。臺灣女作家施叔青在她的《香港三部曲》之二《遍山洋紫荊》中寫到,當年英軍武力接管新界時,遭到村民的反抗,不少村民英勇獻身。村民把這些義士埋在山上,發現一株從未見過的樹:開著紫紅色的花,樹葉的形狀好像兩顆心迭在一起。
  • 「法國蜘蛛俠」爬香港中環高樓掛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
    本文原標題:《「法國蜘蛛俠」爬香港中環高樓掛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看世界·新聞早知道】》晨讀三分鐘,世事掌握中8月17日星期六,農曆七月十七封面新聞「法國蜘蛛俠」爬香港中環高樓掛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一名外籍男子昨日8時許爬上香港中環長江集團中心高樓
  • ​華靜泊:日落心不死,英國真要給數百萬香港人送國籍?
    其實這是英國在1997年撤出香港時特別頒布的一項用以「籠絡人心」的措施。 眾所周知,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將香港地區從中國強制割離並建立了殖民地。民國時期,中國與英國同為盟國成員,雖然在雙方協商下英國主動放棄了不少通過「不平等條約」獲取的利益,但英國自始至終不打算歸還香港。時任民國駐英國大使顧維鈞和蔣介石政府,由於擔心破壞同盟關係,選擇了擱置香港爭議,並未據理力爭。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第一天
    今天,香港特區政府機構以及重要公共場所,都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原威爾斯親王軍營、昂船洲海軍基地、赤柱陸軍軍營、石崗空軍軍營及其他軍營也第一次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5000餘名海陸空解放軍官兵在香港海域、空域、陸地執行防務。……歷盡百年滄桑回到祖國懷抱的香港,帶著徹夜的歡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 國旗飄揚 國歌迴蕩——香港舉行多項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
    10月1日電(記者王茜)今天的香港國旗飛揚,今天的香港國歌嘹亮。今天是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後的第一個國慶節。清晨,金紫荊廣場迎來國慶的第一縷晨光,「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大型雕塑被昨夜的雨水衝洗得熠熠生輝。8時許,在歌唱家引領下,莊重的國歌穿破天際。
  • 香港全國政協委員潘宗光
    □ 認同自己的祖國   1964年,他在英國念書時,雖然很多英國人是他的好朋友,但他們看不起中國,說如果沒有英國,你們中國人管不好香港。這些話讓潘宗光「很不舒服」。  香港回歸後成為國家的一部分,香港的大學作為國際化的大學配合國家各個大學的發展,這樣多元化對國家更有好處。從這一點出發,香港高校可以在維持國際性教育模式、儘量融入東西方教育方法基礎上,和祖國內地各個大學合作,共同為國家培養人才服務。做了17年校長的潘宗光,看著理工大學的學生一批批走向社會,成為推動香港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棟梁之才,這是他最大的欣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