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態系統保護,需制止電捕蚯蚓

2020-12-05 騰訊網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土壤是健康糧食生產的基礎,也是老百姓豐衣足食的保障。然而如今土壤面臨的問題,不光是化學汙染、水土流失、荒漠化、鹽鹼化等問題,還包括一種長期不被重視的威脅——滅絕式的電捕蚯蚓,嚴重損害土壤生態系統健康。

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電捕蚯蚓機」、「地龍儀」大行其道,網絡無數視頻教程教人們怎樣去電捕蚯蚓……殊不知,蚯蚓是土壤「生態系統工程師」,是維持土壤健康的衛士。而土壤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不對蚯蚓施以濫捕濫殺,有益於維持土壤生態系統健康,更是保障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愛心捐贈

近日,針對電捕蚯蚓製造商、電商平臺,中國綠髮會向廣東省珠海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環境公益訴訟,將三家電蚯蚓機生產企業告上法庭。同時,也把售賣這些產品的電商作為第三人納入到訴訟之中。

在這一集《周道生態文明》中,周晉峰博士從為什麼要提起環境公益訴訟,並指出:制止電捕蚯蚓是保護土壤生態系統健康的需要。

文/Littlejane 審/綠茵 編/Angel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綠會電蚯蚓案將於11月24日開庭審理,歡迎關注
    違法銷售野生動物電子誘捕裝置,破壞土壤生態,雖不是珍稀瀕危保護動物,但是號稱「土壤衛士」的蚯蚓究竟生態價值幾何?這種不分老少的絕戶式電擊捕殺究竟應該承擔何種生態破壞責任?綠會法律部歡迎社會大眾、媒體關注此案。四川農村日報:使用電蚯蚓機,捕了蚯蚓傷了土壤!
  • 村民電擊抓捕蚯蚓,非法加工廠一天收購數千斤,破壞生態場面血腥……
    專家表示,蚯蚓是「生態系統的工程師」、「環保再利用專家」,在生態系統中,蚯蚓既是消費者、分解者,又是調節者。此外,在土壤中加入一些蚯蚓糞可有效地預防病蟲害,減少植物的發病率。因此,一塊田地中蚯蚓數量的多少,是該田地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
  • 電擊捉蚯蚓,一年上萬噸?不容忽視:地下產業鏈背後隱藏的土壤生態危機
    編者按:海南蚯蚓俗稱「廣地龍」,30多年來,形成了完整的捕捉-收購-晾曬-外運蚯蚓產業鏈。近幾年來,更是形成了用藥水灌、用「地龍儀」插入土壤,大規模電捕蚯蚓。不光是海南,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這種濫捕蚯蚓的情況。近日「電商無野行動」小組志願者多次向售賣「電蚯蚓機」、「地龍儀」等滅絕式的獵捕器具的淘寶網等多個電商平臺反映、舉報,長期沒有得到電商的任何反饋。
  • 美旭評電捕蚯蚓:地龍儀對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環境均造成破壞
    蚯蚓等土壤生物的生存狀況是土壤質量的指標,而以「現代農業導致的土壤條件不再適合蚯蚓在耕地土壤中生活「去論證蚯蚓的存在對土壤和農業無足輕重更是本末倒置,無稽之談。正如採收養殖魚和野外電捕魚,蚯蚓工廠採收蚯蚓和利用電蚯蚓機在野外濫捕蚯蚓並不能相提並論。
  • 海南電捕蚯蚓之風再起 加工點兩天收1000斤(圖)
    黃先生告訴記者,每逢下雨後,村民們都會到地裡抓蚯蚓,因為有利可圖,日前這種捕殺蚯蚓之風愈演愈烈,甚至到了家家戶戶都會去抓蚯蚓賺錢的地步。「以前捕殺蚯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藥水噴灑在土壤裡,10多分鐘後,一條條蚯蚓就會從地底爬出來。另一種就是使用電捕蚯蚓機。」黃先生說,眼下,用藥水捕殺蚯蚓的方式基本不用了,村民們都使用電擊,效率快,成效高。
  • 周晉峰:從「耕地中的大熊貓」談為什麼要提起保護蚯蚓的環境公益訴訟
    實際上,「大熊貓」指的是一個生態系統。過去的土壤保護,注重土壤的汙染、沙漠化、板結、鹽鹼,物理和化學等因素,但是沒有充分把土地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去思考和保護。把土地作為一個生態系統進行治理,我們認為在立法、執法、公眾觀念方面,都需要努力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去努力改進。
  • 化肥減量和重建土壤生態系統 急需蚯蚓和蚯蚓糞回歸
    近年來多地有人用滅絕式的非法工具大規模捕捉蚯蚓,破壞了生態平衡,危害了環境公共利益。11月12日,《四川農村日報》針對「電商無野行動」志願者的舉報進行了報導。11月14日,《四川農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了針對用電蚯蚓機滅絕式捕捉的現象。並介紹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提起電蚯蚓公益訴訟案。
  • 有人電擊抓蚯蚓,一天捉幾十斤
    他覺得使用這種方法捕捉蚯蚓危害很大,「相關部門應出面制止」曾先生介紹,「電捕蚯蚓機」體積不大,有一紅一綠兩根電線從機子上伸出來,分別綁在兩根尖木棍上。一名男子把兩根尖木棍插進土壤中,按下機器上的電源開關後,強力電流就輸進了土壤中。藏在地下的蚯蚓受到電擊後,紛紛爬到地面上逃生……很短時間內,男子就抓了半塑料桶蚯蚓。
  • 廣東電捕蚯蚓「地龍儀」市場調查 綠會志願者記錄
    地龍,即蚯蚓在中藥中的稱謂。地龍是重要的中藥材之一。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收載的67種動物藥中就有地龍。中醫認為地龍入藥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的功效。而蚯蚓作為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也具有吸收重金屬、調節土壤酸鹼性、維持微生物平衡、淨化有機廢物等生態價值。
  • 「電蚯蚓機」究竟有多「厲害」
    這樣一個物種,如果過度捕捉,那麼對土壤環境甚至對更大範圍的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是無可置疑的。更確切地說,如果不是必要,在當下的環境壓力下,人類應該儘可能不對任何野外物種予以採集或捕捉,以避免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不必要的壓力。這當然是在說一種極端理想下的情況。現實中,人類總會出於不同的需求,對自然界伸手,從採摘野果,到捕捉海魚。
  • 現在有地方搞電蚯蚓潮,對土壤,生態有多大的影響
    說回這個「地龍儀」電蚯蚓,也是一樣的套路。這種地龍儀其實原理很簡單,一般以電壓脈衝輸出為主,多數以逆變器升壓然後對電容進行充電,電容蓄電後產生高電壓,瞬間放電,也有用震蕩和諧電路的,也是可以的,都是以電容蓄電後放出高壓的輸出模式。在潮溼土壤中電壓對蚯蚓的刺激表皮,壓制蚯蚓呼吸,迫使蚯蚓蠕動,從潮溼的土壤中而鑽出地面。
  • 人大代表建議引起重視 海南擬立法拯救蚯蚓
    記者今天了解到,該建議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我省擬研究制定《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定》、《海南省土壤環境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明確保護野生蚯蚓等相關條款。  徐麗俐等省人大代表指出,近年來,在瓊海、瓊中、定安、文昌等市縣,不少村民受利益驅使,大肆捕殺、收購、加工、銷售野生蚯蚓,嚴重影響了土壤質量,極大地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平衡,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 電魚逐漸消亡,爭議了十五年的「電蚯蚓」,2021年還能躲過?
    真正發揮效果,可正常使用的電蚯蚓裝置,這要等到第五代了,期間朱軍反覆嘗試,他意識到蚯蚓和魚不同,蚯蚓體積更小、身體柔嫩,抵抗外界刺激的能力弱,不能承受大電流的擊打。所以第五代設備時,採用低電壓、低電流,同時加入脈衝裝置,再次將兩個地釘相隔2米左右的距離,插入土壤,不需等待多長時間,一條條蚯蚓便破土而出。蚯蚓真是懼怕「電擊」而逃離土壤嗎?
  • 電捕蚯蚓賣錢的興起,源於高額回報,滅絕式抓捕應該被叫停
    說到電捕,很多人都會立刻想到電魚人,而釣魚人則稱呼為「電工」,回想前些年時,無論是白天還是夜間,電捕是隨處可見,但由於今年全國開展禁捕後,這種現象已經好轉,以前活動在深夜的電捕者,目前已經逐步銷聲匿跡。雖然電捕得到了好轉,但電捕蚯蚓這項不為人知的活動,卻在逐步的活了起來。
  • 羨慕農村電蚯蚓是條生財之道?想要入行?看完再做決定
    這種儀器的殺傷力是極強的,電容越大,對地面的影響範圍越大,可以說,在儀器有效範圍之內,蚯蚓根本躲無可躲,不管大小,全都會被逼出地面,暴露在捕捉人的眼皮子底下。用此法捕捉蚯蚓,可不是單純地只是如陌上花小時侯那樣,只是為了做魚餌,或為了讓鴨子多下點蛋給它們補充營養。這麼大規模地電捕蚯蚓,完全是因為利益的驅使。
  • 蚯蚓在土壤裡到底有什麼用?改良土壤的「功臣!
    -------達爾文蚯蚓確實是個德藝雙馨的好同志啊!吃的是 垃圾 ,排出的是 肥料 ,沒事還給土壤 疏通脈絡 ,被形象的譽為 生態系統工程師 。蚯蚓的... 蚯蚓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達爾文蚯蚓確實是個德藝雙馨的好同志啊!
  • 用「地龍儀」團滅蚯蚓的行為,該出手管管了
    近日,有人在佛山順德的河堤基圍用機器電蚯蚓。這種電蚯蚓的機器俗稱「地龍儀」,電商平臺有售,不少商家已賣出幾百上千臺了。據介紹,「地龍儀」能產生13000伏電壓,用「地龍儀」捕蚯蚓,八平米左右範圍內的蚯蚓幾乎「團滅」。一天兩個人操作,能有四五十斤的收穫。
  • 蚯蚓對農作物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
    關於蚯蚓,除了我們常說的地龍這個名稱之外,還有3個比較響亮的名稱,通過這3個名稱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蚯蚓對農作物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了。1、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亞里斯多德,稱蚯蚓為「土地的腸子」。2、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稱蚯蚓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之一」。3、現代科學家,普遍稱蚯蚓為土壤生態系統工程師。
  • 呼籲電商平臺下架百萬銷量蚯蚓電機商品的突破口在哪裡?求破局
    據我們了解的數據,通過電商平臺售賣電捕蚯蚓的蚯蚓電機商品的量超過百萬臺,對此我們呼籲所以電商平臺下架蚯蚓電機及相關商品信息,我們的呼籲受到了一些媒體和公益組織及相關專家的關注,有不少相關的報導,也引起了不少社會關注和討論
  • 濫捕野生蚯蚓轉養殖能否實現產業化? 專家:前景大
    海南大學環境與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徐文說:「存在濫捕野外蚯蚓的行為,就意味著有商機,我們完全可以對其進行合理引導,讓其走上產業化道路。」海南蚯蚓走向養殖,實現產業化發展,究竟應該如何做?有零成本零風險的生意誰還願意去找地學技術養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