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峰:從「耕地中的大熊貓」談為什麼要提起保護蚯蚓的環境公益訴訟

2020-12-05 中國綠髮會

近日,習主席在吉林四平考察時提到黑土地的保護,強調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為什麼稱呼為「耕地中的大熊貓」,因為良好的土壤珍貴如大熊貓。土壤保護一直以來都是農業一部分,有關部門也很重視,但很少從「大熊貓」的角度去考慮。實際上,「大熊貓」指的是一個生態系統。過去的土壤保護,注重土壤的汙染、沙漠化、板結、鹽鹼,物理和化學等因素,但是沒有充分把土地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去思考和保護。

把土地作為一個生態系統進行治理,我們認為在立法、執法、公眾觀念方面,都需要努力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去努力改進。最近有專家向我們反映說,看到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範的11個國家標準,包括草原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叫做生態標準。但是沒有真的把它們作為一個個的生態系統在對待,還是按照傳統的部門功能在劃分。以前我們的規定更多按照行政部門和行業劃分思考。但是生態文明思想,強調的是生命共同體、系統論,需要認真學習。在土壤保護方面,核心是土壤生態系統保護。除了傳統做法如檢查是否佔用耕地、汙染土地等這些基礎傳統工作之外,特別要注重把土地作為一個生態系統來看待。我們最近關注到生態環境部開展了土地汙染防治執法檢查,也仍然存在這樣的問題。

土壤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比如蚯蚓和小燕子發揮了重要作用。小燕子吃小蟲子,小蟲子也是農業影響的一部分。我們知道老鼠威脅糧食,可自然界裡面有老鷹,豹貓,可以控制老鼠。大自然生態系統中有控制機制。但是我們之前對於生物防治重視遠遠不夠,為了滅鼠大量投放滅鼠藥結果導致其他生物二次中毒的現象層出不窮。

而作為土壤健康衛士的蚯蚓,此時就發揮了重要作用。蚯蚓對於土壤農業功能的發揮,極端重要。如果土壤沒有了蚯蚓,我們將面對一個趨於死寂的陸地生態系統。不得不說,蚯蚓在促進土壤形成和功能維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視頻:廠家調試地龍機-廣東省中山市-2020.07.22。供圖:綠會調查志願者

因此中國綠髮會要為了保護蚯蚓來發起針對滅絕式電捕蚯蚓儀製造者、售賣平臺的環境公益訴訟,我想先從以上更宏觀、全面的角度來談我們的初心,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起訴製造、經銷、售賣這些非法捕捉儀器的電商平臺。希望利用法律武器,能解決這個問題,並且引起公眾的認知。之所以訴訟中加入電商平臺是因為通過信用體系和實名註冊系統是很容易管制的這些售賣者的,但是現在電商平臺完全沒有利用這些手段去制止,這是一個很大的完全忽視公共利益的責任。實際上《電子商務法》通過之前,我們就提出這一理念,建議體現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精神,強調網際網路平臺的維護公共環境利益的責任。但是沒有被採納,很遺憾。目前我們在珠海中院提起了3起電蚯蚓機相關的環境公益訴訟,尚沒有立案。

土壤是不可再生資源,1釐米土壤的形成需要1000多年的時間。蚯蚓是土壤的健康衛士,可使土壤疏鬆、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進農業增產。圖片來源:FAO

這是土壤生態系統保護的關鍵案件,希望通過個案力推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真正按照系統化的思想和生態文明時代的要求,保護好我們的土壤安全和公共環境利益。

文/張娜 核/Linda

相關焦點

  • 土壤生態系統保護,需制止電捕蚯蚓
    然而如今土壤面臨的問題,不光是化學汙染、水土流失、荒漠化、鹽鹼化等問題,還包括一種長期不被重視的威脅——滅絕式的電捕蚯蚓,嚴重損害土壤生態系統健康。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電捕蚯蚓機」、「地龍儀」大行其道,網絡無數視頻教程教人們怎樣去電捕蚯蚓……殊不知,蚯蚓是土壤「生態系統工程師」,是維持土壤健康的衛士。而土壤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
  • 綠會電蚯蚓案將於11月24日開庭審理,歡迎關注
    11月17日,綠會收到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傳票,綠會以電蚯蚓機生產者、銷售者為被告、銷售網絡平臺為第三人的環境公益訴訟將於11月24日上午九時於第二法庭公開開庭審理。公益組織已提起訴訟周晉峰:從生態文明建設和人類棲息地保護角度看電蚯蚓問題 | 綠會法律部電蚯蚓公益訴訟案件研討會20200927大量電擊蚯蚓究竟對生態危害多大?
  •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的現實困境與解決途徑探索
    關鍵詞: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現實困境、途徑探索   公益訴訟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國情和基本制度決定了檢察機關在公共利益保護中的特殊地位。  (二)檢察機關參與公益訴訟的具體過程   1.明確案件線索來源   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發現汙染環境、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不特定多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適格主體或者適格主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 棗莊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提起訴訟
    2月17日,記者從山東省滕州市人民檢察院獲悉,疫情發生以來,該院第四檢察部重點關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辦理了棗莊市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用實際行動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大眾網記者採訪中得知,該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章某非法收購瀕危野生動物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 保護海洋環境,公益訴訟如何常態化?來看這些案例
    保護海洋環境,公益訴訟如何常態化  檢察機關:探索完善「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模式  為依法保障海洋強省建設,我省檢察機關深入開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專項活動,針對非法排放陸源汙染物、非法進行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非法傾倒廢棄物造成海洋環境汙染或生態破壞的違法行為,依法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切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 杭州檢察機關提起兩件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11月24日,杭州下城、西湖區檢察院向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提起兩件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1月24日,下城區檢察院就該案向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訴請判令孫某按照其非法獲利金額承擔賠償責任,並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 公益訴訟保護「動物王國」
    無論何時何地,人類都要對大自然心存仁愛和敬畏。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保護野生動物,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各地檢察機關不斷加大野生動物保護辦案力度,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用足用好檢察建議、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或行政公益訴訟等方式,以法之名向社會昭示:堅決斬斷野生動物黑產業利益鏈條,讓參與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付出代價。
  • 馬勇|我國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司法保護問題探析
    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授權檢察機關可以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和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標誌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2020年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9)》[4],統計指出2019年,全國法院共受理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179件,同比上升175.4%。
  • 美國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的變遷及其啟示
    法定權利原則   法定權利原則是美國傳統環境公益訴訟中必須遵守的原則,按照該原則的要求,可以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僅限於成文法規定的被侵權主體,換言之,如果原告無法證明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也就不享有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訴權。
  • 走私196噸冷凍肉在滬被提起公益訴訟,嚴打+重罰!
    該案系市檢三分院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案情回顧 經查,2019年11月,黃某某、扎某、泰某等三人夥同其他船員駕駛帛琉籍貨船,從境外出發,將裝載18隻冷凍貨櫃的肉類凍品,通過偽造虛假船名、繞關走私方式運至境內。
  • 青島首例提起訴訟的海洋公益案件宣判!盜採海砂 賠償生態損失費等...
    9月10日,青島市第一起提起訴訟的海洋公益訴訟案件宣判。採砂船隻多次盜採海砂2018年5月8日晚上11時許,山東省公安邊防總隊海警第二支隊偵查人員在青島膠南大珠山附近海域發現1艘正在採砂作業的船隻。7月29日,由青島市市北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王某等盜採海砂案一審開庭,同時派出公益訴訟起訴人,對王某等人提起了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王某等人恢復被破壞的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水產資源,或承擔海洋生態環境和海域水產資源的修復費用。公益訴訟目的是恢復環境據了解,海砂是僅次於石油天然氣的第二大海洋礦產資源。
  • 上海:評選出2020年度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全市各級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負責人現場觀摩,並通過視頻向全市檢察機關直播。   據介紹,上海市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以辦案為中心,積極推進社會依法治理,努力守護藍天碧水淨土、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今年1至11月,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438件,同比增長93.8%。制發檢察建議或公告654件,同比增長72.6%。
  • 深圳男子自採蜂巢珊瑚 或將被提起公益訴訟
    (從海裡偷來的蜂巢珊瑚)      「為什麼要從海裡偷珊瑚上來?他知不知道手裡的蜂巢珊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咩!天要發怒!……」昨日一大早,深圳潛友的朋友圈裡被一手捧珊瑚拍照炫耀的「詹哥」刷屏了,大家紛紛譴責這種疑似盜採珊瑚、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有「潛愛大鵬」義工憤而向深圳警方網上報案。大鵬新區漁政部門迅速摸查情況,「潛愛大鵬」志願者聯合會稱:若是有意之為,將不排除提起公益訴訟的可能。
  • 檢察機關提起海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招遠一違建小碼頭拆除
    其中,招遠某漁業公司違規建設小碼頭案件是山東省首例海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為此類案件的辦理,提供了一套成型的辦案流程。&nbsp&nbsp&nbsp&nbsp2018年3月,招遠市人民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某漁業公司在辛莊鎮海埠村以北海域違規建設小碼頭,屬於三無項目,影響海洋生態環境。
  • 海洋環境汙染生態公益訴訟分段審理探析
    因此,對於海洋環境汙染案件的海洋生態環境索賠,無論是仲裁還是普通民事訴訟(私益訴訟)都無法保證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也無法有效地遏制大型公司的懈怠或者不作為。為從根本上建立起海洋汙染損害中的海洋生態公共利益的保障機制,環境公益訴訟是最佳的選擇。
  • 拓展野生動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是否可以對一切從事野生動物的行為提起公益訴訟?如何科學界定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這些都是無法迴避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拓展野生動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理由一方面,從辦案實踐和立法層面來看,野生動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是非常狹窄的。
  •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人民檢察院對陳定安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公告
    平和縣人民檢察院   公告  平檢民公〔2019〕35062800001號  本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陳定安在平和縣大溪鎮坪塘村非法從事竹子漚漿加工,產生漚漿液未經合法處置,直接排入未採取防滲處理措施的土坑內,造成環境汙染,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
    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開始向逾越海洋生態紅線、破壞海洋環境的違法者「宣戰」,向履職不力的行政執法部門「亮劍」。日前,歐洲環保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龍迪一行,對海南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考察。對於檢察官在海洋環保中發揮的作用,他們讚不絕口。「中國檢察官被賦予公益訴訟新職能後,真正解決了我們所面臨的一些環境問題。」龍迪說。
  • 湄潭首例涉茶產業生態保護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行政公益訴訟案
    、第三人鳳岡縣西部水泥有限公司怠於履行礦山修復監管職責行政公益訴訟一案,並當庭判決責令被告鳳岡縣自然資源局依法全面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職責,繼續履行對鳳岡縣何壩鎮水泥配料用砂採礦區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的監督和管理職責。
  • 南陽新野縣檢察長出庭支持公益訴訟 勇當生態環境保護者
    新野縣檢察院審查認為,鄭某某、薛某某在禁漁期內使用電捕工具非法捕撈水產品的行為已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其違法行為破壞了白河水生資源和生態環境,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庭審現場庭審中,公訴人向法庭展示了二被告人使用電捕魚的方法已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相關證據,公益訴訟起訴人緊緊圍繞保護公共利益這一核心,詳細向法庭展示了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