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世界三大電力支柱之一

2020-12-01 中國電力網

核電——世界三大電力支柱之一

發布時間:2016-09-07   來源:嘉興日報

  核能的和平利用在世界上已有60多年的歷史。如今,核電與火電(包括煤、天然氣、石油)、水電並稱為世界三大電力供應支柱。目前核能發電約佔世界總發電量的10.8%,核電是當今世界上大規模可持續供應的主要能源之一。各國核電裝機容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國經濟、工業和科技的綜合實力。

  當今世界能源形勢 

  目前的世界面臨著三個相互聯繫的主要問題:自然資源短缺(主要指能源、糧食和水)、人口增長迅速、環境汙染生態破壞。而嚴重的問題是潛在的能源短缺,因為能源是滿足人類一切物質需要的基礎,是衣、食、住、行和娛樂的基本保障。

  人要一代一代繼續生存下去,必須為長遠的未來作考慮。一定要認識到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對資源的需求卻是無限制的。因此對各種資源狀況需要作全面的了解。當世界上的石油用完之時,以石油產品為燃料的汽車、輪船、火車、飛機就將失去動力,這就需要對運輸事業進行控制,對能源作調整。科學工作者已越來越認識到,要找到克服能源短缺的出路,核能可以為人類解脫困境。

  我們知道,世界上有機燃料的儲量是有限的,總有一天要用完。全世界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已探明儲量,按目前的消耗水平來看,少則幾十年,多的(如煤炭)也只能開採幾百年。而且,全世界對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在增加,照目前能源需求的增長勢頭,如果我們僅依賴於石油或煤炭這樣一些化石燃料,終將會發生能源危機。這決非是危言聳聽。

  1970年,石油在世界能耗中的比重已達43%(煤只佔35%)。1979年石油生產的比重又進一步上升到49.l%。況且,石油還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石油來製造化工產品,如化肥、農藥、醫藥、潤滑劑、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其價值比用作能源的要高得多。

  因此,由於石油儲量有限,並且越來越多地轉作化工原料,在世界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的形勢下,不久的將來,石油就無法挑起世界能源主要支柱的重擔,在能源中將處于越來越次要的地位。

  那麼,再度依賴煤是否可行呢?作為石油的姊妹能源,煤也有類似的問題存在,其儲量雖比石油豐富,然而也相當有限,它也是無法再生的化工原料,人類必須加以珍惜,不要讓它付之一炬,白白浪費。而且煤不比石油,它的開採成本高,燃燒效率低,燃煤所造成的汙染問題又嚴重。所以煤作為能源的衰落周期儘管會長一些,但也必將步石油的後塵。人類必須從長遠利益制定當前的能源政策。

  溫室效應的危害 

  1988年7月4日,美國的一家很有影響的雜誌《幸福》發表了一篇引起世界矚目的文章。作者認為,21世紀將出現非常惡劣的氣候,氣溫上升比任何一次都更高更快,全球氣候將出現混亂反常,世界經濟將受到重大影響。

  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正是燃燒煤、石油、汽油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迅速積聚,比二氧化碳少得多但是同樣有害的氯氟化碳等氣體也迅速增多。在地球的大氣層中,這些氣體起著溫室玻璃那樣的作用,讓陽光射入而又把熱量留聚下來。它們吸收而不是反射能生熱的紅外線輻射,從而使地球氣溫持續上升,這就是溫室效應。

  估計到21世紀中葉,地球的氣溫還將不可避免地繼續上升,那時,積聚在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很有可能比現在多60%左右。

  溫室效應的後果將是全球氣候的異常現象,使降雨、風、雲層、洋流以及南北極冰帽大小等關鍵可變因素發生變化。冬季縮短、夏季延長,由於蒸發增強,大片地區的土壤溼度將會降低。

  最明顯的影響表現在農業方面。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植物的氣孔(氣體和水蒸氣通過的細孔)只要張開得小一點即可收入同樣數量的二氧化碳,這樣,植物由於蒸發所損失的水份就減少了,結果是植物會長得更大。農作物生長較快,就可能較快地把土壤中的養分吸光,農家就不得不購買更多的化肥。糧食的質量可能隨著二氧化碳的提高而下降,因為葉子的含碳量可能增加,含氮量可能減少。在溫室效應中,害蟲和病害較易蔓延,這就需要更多的農藥治理。

  由此可見,溫室效應帶來的生態破壞及社會後果是嚴重的。

  核能的發展前景 

  核能作為清潔能源外,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經濟性。例如,同等條件下,建設一個熱電站。如果建煤熱電站,每年約需煤110萬噸,不僅運輸無法解決,燒煤造成的環境汙染更是個嚴重問題;如果建燒油電站,每年燒油需80萬噸,發電僅值1.8億元,而要是做化工原料的價值就達4.8億元,出口可換外匯1.36億美元。而選擇建造核熱電站,這不僅運輸不成問題,每年只需UO26噸,從經濟上考慮也是合算的。

  1973年開始,主要工業國的核電成本與火電相當。以後隨著石油調價和核電技術的逐步成熟,核電成本已經低於油電站、煤電站和油煤電站的成本。據統計,美、法、英、德國和加拿大等國的核電成本平均比火電低1/3左右。1976年,美國由於採用核電節省了14億美元,相當於節省 9000萬噸煤或 32500萬桶石油。

  核電的發電成本由運行費、基建費和燃料費三部分組成。核電站的運行費和火電站的差不多。但核電站運行可靠,每年利用小時最高達8000小時,平均約為6000小時。

  據統計,1975~1978年,世界上有15座核電站的平均負荷因子達到80%以上,其中有8座達85%,德國一座壓水堆核電站達到了最高為91.3%。核電站的燃料費比火電站的要低得多。對10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每年需要補充40噸燃料,其中只消耗1.5噸鈾-235,其餘的尚可收回。所以燃料運輸是微不足道的。而對一座100萬千瓦燒煤的發電廠,每年致少消耗2120000噸標準煤,平均每天要有艘萬噸輪,或三列40節車廂的火車運煤到發電廠。運輸負擔之沉重是可想而知的。

  由於核電站系統的複雜和出於安全的考慮,它的基建費比火電高,對10~20萬千瓦容量的輕水堆比火電約高100%,對100萬千瓦容量的輕水堆約高60~70%。重水堆和氣冷堆的基建費還要貴一些。但是,核電站的整個發電成本還是比火電便宜。核電的經濟性與安全性已是毋庸置疑。

  世界能源結構的變化中,核能在今後仍是屬於有發展前途的能源。90年代初開始,人們對核能的評價發生了有利於核能的轉變,其原因是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核能的能源供應,從經濟上和生態上都有一定的風險,人們也認識到存在著不斷改進核電廠安全技術從而減少事故風險的可能。

  世界核電發展現狀 

  核電是一種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清潔能源。目前,全世界30個國家擁有核電站,主要分布在歐美發達國家。截至2016年4月,全球在運核電機組共計444臺,總裝機容量38627.6萬千瓦。根據世界核協會統計數據,2015年全世界核能發電總計24413億千瓦時。全球發電總量中,核能發電比例超過10%。其中,法國核能發電比例最高,核電發電佔法國全部發電量的76.3%;擁有核電站數量最多的是美國,目前擁有104座反應堆,核電發電量佔美國總發電量的19.5%;我國大陸核電發電量佔大陸總發電量的3.01%。

  世界各國不斷採取措施,對現有反應堆開展安全評估,同時針對極端情況,電廠增設了防水淹、移動柴油機電源、非能動消氫等設施,優化核電技術,提高安全響應能力和管理水平。當前,全球核電產業逐漸回歸正常發展軌道,核電建設逐步復甦。截至2016年3月,全世界在建核電機組共計64臺,總裝機容量6301萬千瓦,中國、俄羅斯、印度、美國成為核電項目建設最多的四個國家。

  我國核電發展現狀 

  1991年12月15日,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併網發電。三十多年來,我國核電事業一直穩步發展,形成了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江蘇連雲港、遼寧紅沿河、福建福清等幾個重要核電基地。截至2016年3月,我國大陸運行核電機組共有30臺,總裝機容量為2846.5萬千瓦;共有24臺在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672.9萬千瓦。2015年,核電累計發電量為1690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總發電量的3.01%。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核電發電比例偏小,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2014年11月,《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正式發布。根據行動計劃,到2020年,我國大陸核電運行機組總裝機容量為580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3000萬千瓦。

  在核電建設領域,我國堅持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技術路線,合理把握建設節奏,穩步有序推進核電建設,高效安全發展核電。第三代核電將成為我國今後一段時間核電建設的主力軍。

  我國發展核電的重要意義 

  當前,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地球溫室效應、氣候變化的形勢下,積極推進核電建設,是我國能源建設的一項重要政策,對於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保護環境,實現電力工業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綜合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和國際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光伏、核電、風電業概況及市場前景分析
    核能發電①核能發電概況核電與火電、水電並稱世界三大電力供應支柱,相比火電等傳統能源,核電具有環境影響小、資源消耗少等特點,而相比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核電則呈現發電功率高、供應能力強、運行功率穩定不受環境因素影響等特點。
  • 核電三巨頭聚力支持山東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
    近十年來,立足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製造業優勢,依託項目建設,煙臺市初步建立了集研發、製造、推廣應用於一體的核電產業體系。 目前,煙臺市核電裝備企業佔據山東省核電裝備產值80%市場份額,是全省核電裝備製造業支柱城市。海陽核電裝備製造產業園和萊山核電產學研聚集區初具規模,海陽核電裝備製造產業園共有投資過億元項目21個,已落地項目投資近40億元。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一、2020年全國及主要省份發電量產量分析  ……  第四節 中國電力工業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當前電力行業面臨四大問題    二、當前電力行業發展建議    三、電力工業發展展望及問題探討  第五節 中國電力產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一、世界電力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成立 核電第三大巨頭登場
    5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國家核電」)重組成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國電投」),當日晚間,兩家公司同時披露了這一消息。  業內人士分析,合併後的公司將在核電領域具有很強競爭力。預計新公司很快掛牌,上市業務也在規劃中。
  • 核電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6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並要求核電裝備「要在國際市場樹立中國製造新形象」,在參觀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明確提出,我國未來要大規模發展核電。我們不妨看看核電在歷史上走過的路。能源危機誘發核電擴張核能來源於核反應時原子核釋放的能量。1942年12月2日美國芝加哥大學成功啟動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應堆,產生可控的核裂變鏈式反應。
  • 江蘇神通:核電新機組建設進入常態化 公司核電業務有望持續受益
    核電是電網承載基本電力負荷的三大基礎發電方式之一,具有高效、清潔、安全和經濟的特點。截至2019年底,我國運行核電機組達到47臺,總裝機容量為4875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3臺,總裝機容量1387.1萬千瓦,在建機組裝機容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今年9月初,國常會核准浙江三澳和海南昌江二期等4個新的核電機組建設,有效總投資超過700億元,標誌著核電新建項目審批進入常態化。
  • 核電重啟進入倒計時核電三巨頭籌措資金爭相上市融資
    近日,有消息稱,中廣核電力H股IPO已經於11月13日通過港交所聆訊,擬下周四(11月27日)起招股,12月10日掛牌。此外,中核集團旗下的中核電力和中國核建都在今年5月份發布了招股說明書,將在上交所掛牌。   這意味著,在此輪三大核電巨頭上市競賽中,中廣核電力有望拔得頭籌,最早上市並獲得融資。
  • 目前日本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此時,日本在世界老二的位置上坐了幾十年。2018年日本GDP達到4.971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三。在日本的GDP的構成中,第一產業(農業)佔GDP的比重不到5%,第二產業(工業)佔GDP的比重為25%,而第三產業(服務業)佔GDP比重超過70%。可見支撐日本經濟的主要集中在工業和服務業領域。
  • 黃重諺:蔡英文從未說過核電是解決供電問題的選項之一
    黃重諺:蔡英文從未說過核電是解決供電問題的選項之一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綜合報導 2017-08-12 09:24
  • 碳中和有望持續刺激核電產業鏈 核電閥門產業將持續受益
    2020年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2021年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華能帝國核電戰略存在的問題和改進
    2020年對華能集團是個豐收年,正式將中國第四張核電牌照攬入懷中,三大基地的十四五藍圖已經繪就。準備用上下兩篇,梳理華能集團這個電力帝國在發展核電過程中曾經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調整和改進。相信在梳理當中,讀者能洞悉華能的先天基因,也有助於窺見未來的發展走向。為華能核電的發展鼓與呼。
  • 核電市場研究:國產化率迅速提升,千億蛋糕待瓜分
    沉睡的電力板塊有甦醒的跡象。 最近浙江、湖南等多地限電的消息,刺激電力板塊迎來一波上漲。 而核電幾乎不受天氣、季節等外界環境因素影響,電力供應更加穩定,憑藉清潔、高效、穩定、經濟性等優勢,將成為我國電力市場重要發展方向。
  • 核能發電是國家增加電力供應的不錯選擇
    多次參與中國核電在海外投資和建設核電項目的一位核電人士說。 核電已成為世界諸多國家解決電力危機、緩解空氣汙染、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選項。去原油模擬交易原油行情分析軟體實時更新今年1月份,「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州府突然斷電,最後只好從擁有三座核電站的阿根廷購電以解燃眉之急。這已經不是巴西第一次經受缺電之苦。面對南美鄰國的巨大需求,阿根廷還打算上馬第四座核電站,從而獲得更多的電力。而這座核電站所使用的技術,很有可能從中國進口。中國的核電企業正在想方設法去分到這些國家核電市場的一塊蛋糕。
  • 抱團應對行業寒冬,日本核電三巨頭或將全面整合核電業務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立製作所社長東原敏昭在10月27日的記者會對此回應時稱,「不止於此,將迎來必須全盤考慮的時期」,這暗示著將來有可能整合核電業務本身。日媒稱,這是日本三大核電製造巨頭一把手首次針對此事表態,或將引起有關國內核電重組的議論。此舉的大背景在於日本國內核電站長期停運,業務環境趨於惡化。
  • 核電利好接踵而至 據稱未來10年中國要建超60座核電站
    中國核電「走出去」   早在去年10月份,中廣核和法國電力集團就在倫敦正式籤訂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的投資協議。根據協議,由中廣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將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投資興建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HPC項目),並共同推進塞茲韋爾C(SZ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BRB項目)兩大後續核電項目。
  • 原標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的三大理論支柱
    原標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的三大理論支柱   要用史學精神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總結,對其中運用市場配置資源的理論與實踐進行認真的總結與分析;對改革歷程和思路進行認真的總結與分析。通過總結梳理,把原創性、獨創性的內容鮮明地彰顯出來,通過總結梳理,對成功經驗進行學理性提煉,深化規律性認識。
  • 信息技術三大支柱之一 常見傳感器全解
    傳感器作為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與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共同構成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下面主要為大家介紹下面七大傳感器。傳感器一:物理傳感器物理傳感器物理傳感器是檢測物理量的傳感器。它是利用某些物理效應,把被測量的物理量轉化成為便於處理的能量形式的信號的裝置。其輸出的信號和輸入的信號有確定的關係。
  • 建成三代核電項目 煙臺聚力核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表示,當前我國已躋身世界核電大國行列,成功實現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術跨越,形成了涵蓋鈾資源開發、核燃料供應、工程設計與研發、工程管理、設備製造、建設安裝、運行維護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等完整先進的核電產業鏈和保障能力,為我國核電安全高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中國核電技術世界領先,未來將有更大潛能
    核電屬於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不斷突破核電技術,對我國的意義不言而喻。剛剛傳來好消息,歷時12年,我國三代核電新技術終於研發完成。據央視新聞報導,國家電力投資集團9月28日宣布,我國完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的研發工作。作為我國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其代表著當今世界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
  • 「核電之王」中廣核
    不過2015年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成國家電投,成為核電市場的第三勢力。 今天我們要一起探討的,就是中國核電領域的老大——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中廣核集團旗下的核電資產運營平臺。